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斜位X线片显示股骨距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安永胜 杜心如 +4 位作者 石友民 李桂萍 唐世英 孔祥玉 王天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外斜位X线片上股骨距的影像特征,探讨外斜位片显示股骨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成人干燥股骨标本143根,进行外斜45°拍片,对股骨距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果:外斜位和正位显示股骨距阳性率分别为86.5%和29.0%。股骨颈主要抗压... 目的:研究外斜位X线片上股骨距的影像特征,探讨外斜位片显示股骨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成人干燥股骨标本143根,进行外斜45°拍片,对股骨距影像进行分析测量。结果:外斜位和正位显示股骨距阳性率分别为86.5%和29.0%。股骨颈主要抗压力骨小梁总宽度由上向下递减,与股骨距相交于Ward三角下角,此区骨小梁稀疏。次级抗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相连为一体。结论:股骨距与主要抗压力骨小梁交界处相对薄弱,是股骨颈骨折的好发部位。次级抗压力骨小梁即股骨距松质骨影像。外斜位X线片可以为临床上显示股骨距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距 外斜位 X线片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斜位X线片显示股骨距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安永胜 杜心如 +3 位作者 李桂萍 石友民 孔祥玉 唐世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研究内斜位X线片上股骨距的形态特征,探讨内斜位片显示股骨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成人干燥股骨标本143根,进行内斜位拍片,对股骨距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根据其特点进行分型。结果:在内斜45°X线片均观察到完整股骨距影像(100%),... 目的:研究内斜位X线片上股骨距的形态特征,探讨内斜位片显示股骨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成人干燥股骨标本143根,进行内斜位拍片,对股骨距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根据其特点进行分型。结果:在内斜45°X线片均观察到完整股骨距影像(100%),主要由线形的致密的皮质骨和密集的松质骨小梁组成。股骨距长度INL为(4.36±0.46、)cm。股骨距分为:弧线型,29.5%(42例);骨小梁型,21.6%(31例);断线型,27.3%(39例);融合型,21.6%(31例)。结论:内斜45°X线片显示股骨距影像清晰恒定。股骨距是股骨颈干交界后内侧重要的支撑结构,股骨上段疾病患者应常规加拍内斜位X线片,观察股骨距变化,决定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距 内斜位 X线片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XA测量松质骨BMD与其生物力学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徐丛 徐世田 +1 位作者 汪宏斌 王志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研究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对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 目的研究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生物力学相关性;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对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假体置换术取下的股骨头共42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离体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值;在股骨头主要承重区取柱状试件,行纵向压缩力学试验,记录极限应力、极限能量和弹性模量。利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后,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判定BMD与极限应力、极限能量和弹性模量的相关性。结果(1)BMD测量值在0.39~1.05g/cm2之间,呈正态分布,为0.71±0.17g/cm2;(2)极限应力在2.09~23.49MPa范围之间,呈非正态分布,为9.69±6.36MPa;(3)极限能量在2.04~11.76J范围之间,呈非正态分布,为5.45±2.80J;(4)弹性模量在16.59~218.58MPa之间,呈非正态分布,为88.89±48.45MPa;(5)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与极限应力具有线性正相关性,rs=0.765,P<0.001;(6)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与极限能量具有线性正相关性,rs=0.717,P<0.001;(7)人股骨头主要承重区BMD与弹性模量具有线性正相关性,rs=0.669,P<0.001;结论BMD与极限应力、极限能量和弹性模量具有线性正相关性,通过测量股骨头的BMD可以初步预测骨的抗压强度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密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前内侧血管神经间隙入路的临床解剖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小华 陈伟 +5 位作者 李国平 王建吉 赵海涛 石利涛 曹向宇 张英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对肘前内侧血管神经等相关结构进行解剖研究,为肘关节相关手术提供更佳的手术入路。方法福尔马林防腐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0侧,按层次解剖,从肱桡肌及旋前圆肌间隙进入,通过正中神经与肱、尺动脉之间的血管神经间隙,... 目的对肘前内侧血管神经等相关结构进行解剖研究,为肘关节相关手术提供更佳的手术入路。方法福尔马林防腐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0侧,按层次解剖,从肱桡肌及旋前圆肌间隙进入,通过正中神经与肱、尺动脉之间的血管神经间隙,显露肘前侧解剖结构。观察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向内、外侧的分支,测量分支到桡、尺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分支管径;观察正中神经及分支走行情况,测量神经与血管伴行无相互交叉分支距离。结果血管神经无互相交叉分支伴行长度平均为6.04 cm,两者之间无重要分支相交叉,易于向两侧分开,能够清楚地提供肘关节相应部位的暴露。动脉向内侧分支较向外侧分支少且细,易于向外侧牵拉。神经肌支,基本上向内侧发出,以极小的锐角从主干发出,几乎与主干平行,易于向内侧牵拉。结论肘前内侧血管神经间隙入路,可保护血管神经,能清楚显露肘关节前侧解剖结构,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肘前内侧入路 血管神经间隙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解剖和重建与髌股关节不稳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7-828,共2页
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在伸屈活动中向外过度移位,在屈膝30°时,外推髌骨超过1cm,或轴位片上两侧髌股间隙相差2mm,即可诊断髌股关节不稳。
关键词 髌股韧带 髌股关节不稳 MPF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