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陈磊 杨植 +4 位作者 高建国 张青云 刘彦春 耿艳侠 张树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12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54.6±3.6)岁]行外科手术治疗及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2.0... 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54.6±3.6)岁]行外科手术治疗及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2.0±4.1)岁]行保守治疗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保守治疗8例在住院期间死于动脉瘤破裂1例,随访4例,2例死于动脉瘤破裂;手术治疗组围手术期术后死亡3例,患急性缺血性直肠炎1例,术后住院(13.4±3.1)d,住院费用为(3.38±0.42)万元,随访22例,无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介入腔内治疗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7.4±1.2)d,住院费用为(11.21±1.55)万元,随访3例,无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切除和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较保守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手术切除 腔内修复 急性缺血性直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8
2
作者 尹晶 吴清华 +3 位作者 王鹏 姜建威 张弘 姜海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尿酸转运蛋白(UAT)、纤维蛋白原(FIB)。所有下肢ASO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并随访,同时根据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未再狭窄组(53例),比较介入术前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介入术前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再狭窄组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再狭窄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IL-8、IL-18、VEGF水平升高为研究组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检测,对预测血管再狭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术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建青 汪立 +2 位作者 吴忠隐 李荣华 张弘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198例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是否改善分为改善组、非改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198例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是否改善分为改善组、非改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或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5~C6、股浅静脉重度返流、股静脉重度返流、腘静脉重度返流、术后大隐静脉曲张VCSS评分均与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独立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28.514+2.031×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或剥脱术+2.104×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5+3.199×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6+3.751×股浅静脉重度返流+2.957×股静脉重度返流+3.031×腘静脉重度返流+2.190×大隐静脉曲张术后VCSS评分,该模型的AUC为0.926(95%CI:0.880~0.958),最佳截断值4.23,敏感度为84.31%,特异度为87.50%(P<0.05)。结论 手术方式、 CEAP分级、术前股腘深静脉返流程度、术后VCSS评分与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有关,临床可据此对患者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进行预测,从而指导手术的精准干预,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股腘深静脉返流 术后返流改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3
4
作者 丁萌 张青云 +5 位作者 景阳 陈向华 耿学丽 谢守军 张秀琴 杨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85-188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DVT患者50例为DVT组,其中男...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DVT患者50例为DVT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6±5.2)岁。选取我科同期收治的非血栓性疾病患者50例为非血栓性疾病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7.5±2.3)岁,包括下肢大隐静脉曲张1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颈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夹层3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6.7±3.9)岁。检测3组DD及FIB的血清浓度。结果 3组DD和FIB的血清浓度分别为DVT组(0.91±0.26)mg/L和(5.18±0.09)g/L,非血栓性疾病对照组(0.54±0.06)mg/L和(4.57±0.69)g/L,正常对照组(0.29±0.09)mg/L和(2.71±0.29)g/L。DVT组DD和FIB的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血栓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DD诊断DV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74.44%,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67%和91.78%;FIB诊断DV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4.00%和76.67%,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79%和84.15%;DD和FIB联合检测诊断DV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00%和73.33%,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71%和94.29%。结论联合检测血清DD和FIB的水平能够提高DVT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并且降低其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青云 高建国 +7 位作者 陈泳 张弘 张琳娜 耿艳侠 高畅 李平 杨植 张小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87-189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2例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2~79(48±15)岁。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n=1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2例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2~79(48±15)岁。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n=14):A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全身溶栓、抗凝治疗;B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溶栓导管溶栓、抗凝治疗;C组,抗凝治疗。以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介入治疗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情况为指标评价近期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各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B组患肢肿胀消退较A、C组快(P<0.01)。B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A、C两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B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U,较A组[(3.06±8.24)×106U]明显减少(P<0.01)。A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C组出现肺栓塞1例。34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6~18个月。无滤器移位及血栓形成。B组中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症状。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尿激酶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创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6
作者 姜海军 张弘 +4 位作者 杨植 赵博 刘彦春 杜建青 尹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3-38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腔内激光灼闭术(EVLA)组52例、透光旋切术(TIPP)组46例、EVLA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EVLA+SEPS)...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腔内激光灼闭术(EVLA)组52例、透光旋切术(TIPP)组46例、EVLA联合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EVLA+SEPS)组49例和TIPP+SEPS组54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残留静脉曲张、皮下硬结、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瘀斑、伤口血肿、皮肤麻木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VLA组比较,TIPP组患者残留静脉曲张、浅静脉炎、下肢肿胀和瘀斑发生率降低(P<0.05);皮下硬结、伤口血肿、隐神经损伤和皮肤麻木发生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VLA组和TIPP组比较,EVLA+SEPS组和TIPP+SEPS组残留静脉曲张和浅静脉炎发生率下降(P<0.05)。与EVLA组比较,TIPP组、EVLA+SEPS组和TIPP+SEPS组术后3个月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TIPP组、EVLA+SEPS组和TIPP+SEPS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EVLA联合SEPS和TIPP联合SEP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优于单独EVLA和TIPP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曲张静脉切除彻底、溃疡愈合快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灼闭术 透光旋切术 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介入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琳娜 侯艳玲 +4 位作者 左桂芝 杨植 刘艳春 高畅 王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介入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过介入治疗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还接受课题小组的延续护理教育。出...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介入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过介入治疗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还接受课题小组的延续护理教育。出院后随访6、12、24个月,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12、24个月生活质量和完全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狭窄率均不高,术后12、24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防止和减少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介入 生活质量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44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磊 高建国 +3 位作者 张青云 杨植 郭风玲 刘彦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298,共2页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recurrentvaricoseveins,RVVS)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一直是患者和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约占静脉术后的20%。复发的原因有第1次手术不彻底,也有疾病病程进展导致新生静脉形成,后者目前被认为是静脉曲张复发的最...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recurrentvaricoseveins,RVVS)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一直是患者和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约占静脉术后的20%。复发的原因有第1次手术不彻底,也有疾病病程进展导致新生静脉形成,后者目前被认为是静脉曲张复发的最常见原因。再次手术是治疗RVVS的标准方法,是对手术技术的挑战,并有很高的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诊断为复发性静脉曲张患者共计44例(53条肢体),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腔内 激光治疗 复发 下肢静脉曲张 生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青云 陈磊 +2 位作者 丁萌 高建国 杨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0-463,共4页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14例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取导管祛栓联合管溶栓的患者为祛栓组,16...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14例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取导管祛栓联合管溶栓的患者为祛栓组,16例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取全身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开通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天祛栓组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休克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P<0.01)。术后7天祛栓组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和Mill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祛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脾动脉栓塞的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东波 杨植 +1 位作者 张琳娜 张小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45-647,共3页
外伤性脾破裂脾动脉栓塞既保留了脾脏又阻止了脾脏继续出血,临床效果良好。本文介绍最近几年外伤性脾破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关键词 脾破裂 脾动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2B1通过活化PI3K/Akt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岩 韩风伟 +2 位作者 闫丽娜 张琳娜 王淮兴(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SH2B1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8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NC-siRNA(转染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SH2B1-siRNA组(转染SH2B1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分别通过q RT-PCR及We... 目的:探讨SH2B1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8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NC-siRNA(转染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SH2B1-siRNA组(转染SH2B1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分别通过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SH2B1的表达,CCK8法及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PI3K/Ak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SH2B1-siRNA显著降低SH2B1的表达(P<0.05);与空白组、NC-siRNA组相比,SH2B1 siRNA组U87细胞转染后48 h、72 h后OD值、克隆形成数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NC-siRNA组相比,SH2B1-siRNA组U87细胞Ki67、PCNA、Bcl-2表达显著降低、PI3K和AKT磷酸化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H2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促进U87细胞增殖,抑制U87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H2B1 增殖 凋亡 3-磷酸肌醇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形成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彦春 杨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13-1513,152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右下肢疼痛、肿胀伴有胸闷、憋气5 d,以"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于2011年3月24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100/min,脉搏:22/min,血压:150/10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弱。右下肢中度肿...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右下肢疼痛、肿胀伴有胸闷、憋气5 d,以"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于2011年3月24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100/min,脉搏:22/min,血压:150/10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弱。右下肢中度肿胀,皮肤张力高,有压痛,左下肢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腘动脉置管溶栓致股深动脉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彦春 杨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43-2243,224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6岁,主因间歇性跛行2个月,加重伴静息痛10 d,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体温36.8℃,心率80/min,呼吸18/min,血压140/80 mmHg。左小腿及左足皮温低,变温带位于膝关节下方,足背皮色暗红,第1足趾皮色发黑。左腘动脉、足...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6岁,主因间歇性跛行2个月,加重伴静息痛10 d,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体温36.8℃,心率80/min,呼吸18/min,血压140/80 mmHg。左小腿及左足皮温低,变温带位于膝关节下方,足背皮色暗红,第1足趾皮色发黑。左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左股动脉搏动可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溶栓 股深动脉血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移位穿破髂静脉致出血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青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60-861,共2页
关键词 阴道出血 下腔静脉滤器 髂静脉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穿破 移位 广泛子宫切除 医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RP、Hcy、β2-MG和UA水平在老年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风险评估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霍静 姜海军 +3 位作者 李伟 王璐 王国玉 冯玉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单纯高血压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下肢ASO患者150例为高血压合并ASO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踝臂指数(ABI)又将高血压合并ASO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hs-CRP、Hcy、β2-MG和UA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ABI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O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ASO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血清hs-CRP、Hcy、β2-MG和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ASO组的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ASO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hs-CRP、Hcy、β2-MG和UA水平逐渐升高,轻、中和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Hcy、β2-MG、UA与ABI均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Hcy、β2-MG和UA水平升高均是AS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Hs-CRP、Hcy、β2-MG和UA水平的升高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下肢ASO相关,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外周血管病变风险较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闭塞性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Β2微球蛋白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