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
1
作者 张岚 徐昆 +4 位作者 敖曼 郝佳颖 曹胜 张义龙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7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显像结果,70例发生脊...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7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显像结果,70例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纳入转移组,104例未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纳入无转移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血栓形成、肿瘤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miR-550a-5p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typeⅠcollagen cross-linked C-terminal peptide,ICTP)水平,比较两组血清TRACP-5b、ICTP、miR-550a-5p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单独miR-550a-5p、TRACP-5b、ICTP及联合使用时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血清TRACP-5b、ICTP、miR-550a-5p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肿瘤直径≥5cm肺腺癌、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患者miR-550a-5p水平显著性高于肿瘤直径<5cm、鳞癌、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血清miR-550a-5p升高、肺腺癌、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均是NSCLC患者发生脊柱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独应用miR-550a-5p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AUC为0.851,最佳截断值为0.20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9%、85.58%;单独应用血清miR-550a-5p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TRACP-5b(Z=2.309,P=0.023)和ICTP(Z=1.852,P=0.049)。miR-550a-5p、TRACP-5b、ICTP三项联合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AUC为0.93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7%、87.50%;三项联合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TRACP-5b和ICTP二项联合(Z=2.205,P=0.027)。结论:血清miR-550a-5p水平升高与NSCLC患者脊柱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且其与骨代谢相关肿瘤标志物ICTP和TRACP-5b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脊柱转移 骨代谢相关肿瘤标志物 联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550a-5p水平联合外周血全身炎症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脊柱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昆 张义龙 +3 位作者 敖曼 曹胜 王建华 郝佳颖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35,共7页
目的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性指数(SII)水平变化,并探讨各指标联合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 目的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性指数(SII)水平变化,并探讨各指标联合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至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154例NSCLC患者。根据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发生脊柱转移者65例(转移组),未发生脊柱转移者89例(无转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外周血miR-550a-5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程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与无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血清miR-550a-5p、NLR、PLR和SII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肺鳞癌、Ⅰ-Ⅱ期患者相比,肺腺癌、Ⅲ-Ⅳ期的脊柱转移组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550a-5p、CEA、CYFRA21-1、NLR、PLR和SII诊断NSCLC患者脊柱发生的AUC分别为0.943、0.825、0.767、0.700、0.661、0.833。miR-550a-5p诊断NSCLC脊柱转移的效能高于CEA(P=0.003)、CYFRA21-1(P<0.001)、NLR(P<0.001)、PLR(P<0.001)和SII(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iR-550a-5p(OR=8.506)、NLR(OR=2.976)和SII(OR=1.013)均是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miR-550a-5p、NLR和SII联合的AUC为0.985(0.952~0.998);当最佳截断值为0.928时,敏感度为98.46%,特异度为94.38%。基于血清miR-550a-5p、NLR和SI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AUC=0.992)和一致性(C-index=0.99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739)。结论血清miR-550a-5p与NLR、SI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NSCLC脊柱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具有作为NSCLC患者脊柱转移辅助筛查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脊柱转移 微小RNA 全身免疫炎症指标 联合诊断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术期指标及CD63、α2-AP、LPA建立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警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国胜 徐昆 +4 位作者 郭晓燕 郝佳颖 曹胜 王建华 张义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4-619,共6页
目的基于围术期资料及CD63、α2-抗纤溶酶(α2-AP)、溶血磷脂酸(LPA)建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95例老年腰椎管... 目的基于围术期资料及CD63、α2-抗纤溶酶(α2-AP)、溶血磷脂酸(LPA)建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95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3∶2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集(n=237)和验证集(n=158),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n=41)和无血栓组(n=19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集患者临床数据,筛选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性曲线(DCA)对模型进行评价,并通过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395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共有63例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15.95%。血栓组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63、α2-AP、LPA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hs-CRP、CD63、α2-AP、LPA水平升高均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ROC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建模集、验证集中预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95%CI:0.815~0.922)、0.852(95%CI:0.797~0.910)。建模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DCA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和阈值概率。结论基于围术期资料及CD63、α2-AP、LPA建立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DVT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此类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3 Α2-抗纤溶酶 溶血磷脂酸 腰椎管狭窄症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5 位作者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T_0)和术后1(T_1)、6(T_2)、12个月(T_3)评估腰椎JOA评分,同时分别于T0和T2评估患者伤椎复位情况,另外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P <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T0(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T2时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明显升高(P <0.05),而矢状位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T2时伤椎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效果明显,对患者损伤小,预后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弓根螺钉置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雅辉 刘正蓬 +6 位作者 褚立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19-2623,共5页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行单节段LSS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接受后路...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行单节段LSS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接受后路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66例(对照组),接受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58例(观察组)。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20.6月,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和治疗费用。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并计算记录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术后7 d,术后1、3、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30 316.6±826.8)元,对照组医疗费用(35 356.5±916.2)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LSS方面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在降低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但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能有效减少远期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隙高度 椎间孔高度 腰椎前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植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雅辉 刘正蓬 +6 位作者 褚立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制作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航模块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的100例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3D打印制作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航模块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的100例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3D导航模板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不经3D导航模板辅助。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疼痛程度、神经功能、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CT、X线片复查,判断螺钉植入准确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置钉优良率较高(P <0.05),术后VAS评分、ODI指数较低(P <0.05),JOA评分较高(P <0.05),并发症率较低(P <0.05)。观察组术后钉道内倾角和头倾角与术前设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可提高置钉精准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椎弓根螺钉 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3D打印椎间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建华 吴迪 +3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张仁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 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2~62岁,平均51.7±3.8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1~63岁,平均52.4±4.5岁。观察组置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置入普通异体骨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颈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矢状位平衡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颈椎功能(JOA)评分;术后1年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45.73±5.27ml,对照组62.15±7.38ml;观察组手术时间84.29±6.11min,对照组105.34±12.04min;观察组住院天数6.81±1.52d;对照组8.54±1.08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C2-7 Cobb角为26.15°±3.02°,C2-7 SVA为14.28±2.31mm,T1倾斜角为31.46°±1.83°;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28.79°±4.03°、12.60±4.24mm、30.16°±1.64°;术后1年分别为29.46°±5.11°、11.31±3.70mm、28.65°±2.02°;对照组术后即刻C2-7 Cobb角为21.67°±2.59°,C2-7 SVA为17.39±3.04mm,T1倾斜角32.78°±1.91°、术后6个月分别为23.76°±3.90°、16.88±3.29mm、31.58°±2.01°,术后1年分别为25.28°±4.43°、15.42±3.46mm、30.46°±1.79°,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均获得100%融合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2/36)与对照组11.76%(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置入普通异体骨块相比,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纠正颈椎矢状位平衡,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3D打印椎间融合器 矢状位平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随访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华 吴迪 +3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李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48,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6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实验... 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6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实验组30例应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对照组30例应用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平均住院日、各阶段随访的VAS、JOA评分和相关影像参数,评估疗效和矢状位平衡。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76.1±5.7)min和术中出血量(33.7±6.5)mL,均少于对照组的(85.5±6.5)min和(45.3±5.8)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4.8±2.3)分、(7.7±1.5)分和(5.1±2.1)分、(8.0±1.6)分,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5.5±1.3)分、(1.0±0.6)分和(14.3±1.5)分、(1.8±0.7)分,两项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组间对比末次随访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各影像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段的影像参数与本组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椎间高度分别为(6.8±1.3)mm、(5.7±1.4)mm,椎间角度分别为(7.3±1.3)°、(6.0±1.4)°,C_(2~7)Cobb角分别为(23.6±5.3)°、(19.3±5.4)°,T1倾斜角分别为(24.3±2.2)°和(20.3±2.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应用于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在改善并维持椎间高度、颈椎矢状位平衡等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3D打印 椎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锐 许财元 +1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组(n=52,行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与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脊髓功能、腰腿疼痛(VAS)、腰椎功能(JOA)。结果OLIF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疗效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低于PLI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6个月、1年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JOA评分高于PLIF组,潜伏期、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结论OLIF治疗DLSS效果显著,创伤更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