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被引量:9
1
作者 董燕玉 刘长江 +3 位作者 张立广 王凯华 曾群雁 李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收集34例SPN患者,令其于注射99mTc-MIBI前吸氧。分别于注射99mTc-MIBI后10min、2h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分析良、恶性SPN早期摄取比... 目的探讨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收集34例SPN患者,令其于注射99mTc-MIBI前吸氧。分别于注射99mTc-MIBI后10min、2h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分析良、恶性SPN早期摄取比值(EUR)和延迟摄取比值(DUR),并对其诊断效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34例SPN患者中,10例为原发性肺癌;24例良性肺部病变。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定性分析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度为90.00%(9/10),特异度为87.50%(21/24),准确率为88.24%(30/34),阳性预测值为75.00%(9/12),阴性预测值为95.45%(21/22)。恶性SPN的EUR为2.13±0.62(95%CI 1.68~2.57),良性SPN为1.31±0.42(95%CI 1.13~1.48);恶性SPN的DUR为2.40±0.47(95%CI 2.07~2.74),良性SPN为1.37±0.64(95%CI 1.09~1.64)。恶性肺部病灶EUR和DUR均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病灶(t=4.53、4.59,P均<0.001)。半定量ROC分析显示,以EUR≥1.50为界值,敏感度90.00%,特异度79.20%;以DUR≥1.47为界值,敏感度100%,特异度79.20%。结论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鉴别良、恶性SPN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孤立性肺结节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通过抑制miR-155-5p减轻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受到的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超 曲杰 +1 位作者 王明娟 单伟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究丹皮酚对受到缺氧/复氧损伤的H9C2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或不使用丹皮酚处理H9C2细胞,并建立体外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使用qRT-PCR检测miR-155-5p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的增殖活... 目的:探究丹皮酚对受到缺氧/复氧损伤的H9C2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或不使用丹皮酚处理H9C2细胞,并建立体外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使用qRT-PCR检测miR-155-5p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水平。使用乳酸盐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对应的ELISA试剂盒检测H9C2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丹皮酚显著增强了H9C2细胞活性,减弱了细胞凋亡水平及乳酸盐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释放。丹皮酚显著抑制了H9C2细胞中miR-155-5p的表达。单独抑制miR-155-5p产生的效果与丹皮酚一致。同时,使用丹皮酚处理H9C2细胞并向H9C2细胞中转染miR-155-5p mimics后丹皮酚的效果被过表达的miR-155-5p逆转了。结论:丹皮酚通过下调miR-155-5p水平减弱了缺氧/复氧导致的H9C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心肌细胞 miR-155-5p 缺氧/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参数变化预测放射及化学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斌 沈健 +4 位作者 万立野 方跃 张冠男 刘莉 杜智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观察能谱CT参数变化预测放射及化学治疗(放化疗)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19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放化疗3个周期后效果分为有效组(n=42)及无效组(n=77)。比较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能谱曲线斜率(k)... 目的观察能谱CT参数变化预测放射及化学治疗(放化疗)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19例中晚期NSCLC患者,根据放化疗3个周期后效果分为有效组(n=42)及无效组(n=77)。比较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能谱曲线斜率(k)、碘浓度(IC)及其降低值的差异,分析能谱CT参数与放化疗效果的关系;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放化疗效果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以放化疗后能谱CT参数降低值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治疗前组间能谱C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化疗1个及3个周期后,有效组动脉期k_(40~70 keV)、动脉期k_(40~100 keV)、静脉期k_(40~70 keV)、动脉期IC及静脉期IC均低于无效组(P均<0.05)及自身治疗前(P均<0.05);其动脉期k_(40~70 keV)、动脉期k_(40~100 keV)、静脉期k_(40~70 keV)、动脉期IC及静脉期IC降低值则均高于无效组(P均<0.05),且各参数降低值均与放化疗效果呈正相关(r:0.584~0.846,P均<0.001)。3个周期后动脉期k_(40~70 keV)、动脉期k_(40~100 keV)、静脉期k_(40~70 keV)、动脉期IC及静脉期IC为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联合应用1个及3个周期后各能谱CT参数降低值预测放化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和0.942,均优于各单一参数(P均<0.05),应用3个周期优于1个周期(P<0.05)。结论能谱CT参数变化可预测放化疗用于中晚期NSCLC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