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支状态对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影响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广明 田甜 +3 位作者 呼铁民 杨宗幸 褚会松 张继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侧支状态对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术(Solitarie stent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 目的探讨侧支状态对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术(Solitarie stent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SWIM)后预后的影响及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40例老年AIS-LVO患者行SWIM治疗的临床资料,依3:1的比例按性别、年龄、闭塞部位、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180例和验证组60例,根据术后3个月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结果,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将建模组分为预后良好组97例和预后不良组8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循环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经ROC曲线评估模型效度。结果建模组随访3个月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后循环闭塞、心源性栓塞型、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学会3~4级、出血转化、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塞部位、TOAST分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出血转化是AIS-LVO行SWIM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1)。建模组AIS-LVO行SWIM患者术后3个月不良预后,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P=0.435)。利用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97~0.913),敏感性为81.93%,特异性为79.38%;利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组随访3个月包括预后良好者34例以及预后不良者26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32~0.947),敏感性为84.62%,特异性为79.41%。结论对AIS-LVO行SWIM老年患者分析并筛选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效度良好,可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侧支循环 球囊取栓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对第四脑室脑囊虫病的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孟杰 刘云霞 +2 位作者 孟丽 王维兴 钱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脑囊虫病 第四脑室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囊虫感染 大脑皮层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重度颅内感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呼铁民 王维兴 +3 位作者 王昆鹏 孙文浩 李亮 赵宗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对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重度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7例V-PS后革兰阳性球菌重度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治...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对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重度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7例V-PS后革兰阳性球菌重度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治疗组。77例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术,对照组术后给予0.5%盐酸万古霉素溶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术后7、14 d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4 d脑脊液(CSF)中白细胞计数(WBC)、蛋白、葡萄糖水平,细菌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14 d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时间6-26 d,平均(12.3±2.1)d;治疗组5-20 d,平均(9.8±1.4)d;两组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31)。两组术前、术后14 d CSF中WBC、蛋白、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未在CSF中发现革兰阳性球菌,细菌清除率为100.0%。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术后未见癫痫、头痛等并发症。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未见颅内感染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术治疗V-PS后重度颅内感染疗效良好,利奈唑胺能有效控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腹腔静脉分流术 利奈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2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呼铁民 孙瓅贤 王维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所有颅脑创伤患者812例,依据患者是否并发NPE分为两组,NPE组12例,非NPE组800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格...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所有颅脑创伤患者812例,依据患者是否并发NPE分为两组,NPE组12例,非NPE组800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格拉斯格评分(GCS)。结果颅脑创伤患者共812例,其中并发NPE者12例,并发症率为1.48%。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构成、GCS评分、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E组患者的治疗:去除原发病因,积极降低颅内压,机械通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氧疗,吗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扩张血管药物等综合治疗。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并发NPE患者以男性、GCS评分低者高发,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肺水肿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5
作者 龚宇 于淼 +8 位作者 田甜 张继伟 胡军 崔志新 白雪东 韩凤伟 褚会松 王占森 呼铁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术后影像学随访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影像学评估斑块特征。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4例,支架内未狭窄组52例。斑块分布多位于下侧壁(37.8%)和腹侧壁(2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支架内未狭窄组,支架内再狭窄组负性重构(64.2%比28.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6,P=0.049);支架内再狭窄组斑块负荷79.09±8.82,支架内未狭窄组为69.46±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3);支架内再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为(16.02±4.24)mol/L,支架内未狭窄组为(12.05±3.3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01)。支架内再狭窄组中明显强化斑块更多(78.5%比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OR=1.225,95%CI:1.040~1.443,P=0.015)与同型半胱氨酸(OR=1.676,95%CI:1.150~2.442,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AUC=0.765,95%CI:0.622~0.908,P=0.002,特异度0.731,灵敏度0.714;同型半胱氨酸AUC=0.767,95%CI:0.623~0.911,P=0.002,特异度0.942,灵敏度0.500;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87,95%CI:0.794~0.981,P<0.001,特异度0.904,灵敏度0.714。结论斑块负荷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呼铁民 韩凤伟 +5 位作者 王维兴 马志君 张继伟 田甜 于淼 王昆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9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所有住院患者359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88例,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者268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9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所有住院患者359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88例,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者268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依据预后不同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3分)和预后良好组(GOS 4-5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个月、3个月和1年的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病情分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CT Fisher分级)Ⅳ-Ⅴ级和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中晚期手术(P〈0.05)。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动脉瘤家族史和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患者手术时机与SAH患者预后不良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脑CT Fisher分级Ⅲ-Ⅳ级、动脉瘤多发以及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均是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呼铁民 杨立军 +5 位作者 孟杰 田甜 马志君 张继伟 周敬君 王维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671-367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分级MCAA破裂患者10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夹闭组52例:采用显微手...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分级MCAA破裂患者10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夹闭组52例: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组55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Fisher分级及术后3个月时应用Barthel指数(BI)对预后进行测评,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和介入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Fishe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687、5.455,P<0.05)。术后3个月时,夹闭组患者BI评分为(46.1±9.5)分,介入组为(48.2±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介入组为23.6%(1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再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高分级MCAA破裂的治疗效果确切,两种方法治疗后Fisher分级、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52
8
作者 呼铁民 孙瓅贤 +2 位作者 王维兴 于淼 张继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发生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者共78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310例和中老年组(年龄>...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发生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者共78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310例和中老年组(年龄>45岁)476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结果高血压是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发病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是中老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大量饮酒史是青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破裂是青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中老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各年龄组脑出血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中老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大量饮酒史是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后主要与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年龄>45岁,出血量大或出血发生在脑干、丘脑部位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中老年 脑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呼铁民 于淼 +5 位作者 张继伟 谢云鹏 马志君 胡军 季东鑫 王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192-319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术在世界神经外科联盟( WFNS)分级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就诊的aSAH患者且符合WFNS分级Ⅳ~Ⅴ级者115例为研... 目的:探讨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术在世界神经外科联盟( WFNS)分级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就诊的aSAH患者且符合WFNS分级Ⅳ~Ⅴ级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对照组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术后观察手术填塞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记录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两组填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5,P=0.46)。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局灶性神经功能降低、脑积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8.19,P=0.04)。治疗组Ⅳ级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2.10,P=0.01)。两组Ⅴ级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1.06,P=0.78)。结论两种术式对aSAH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但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治疗WFNS高分级aSAH患者近期预后生存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程度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继伟 李亮 +5 位作者 齐宝柱 孙文浩 于淼 李东 田宇 王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程度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价值。方法纳入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9例,根据侧支代偿程度分为初级代偿组49例、次级代偿组40例和三级代偿组24例及未... 目的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程度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价值。方法纳入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9例,根据侧支代偿程度分为初级代偿组49例、次级代偿组40例和三级代偿组24例及未开放组7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估生活质量,随访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未开放组比较,其他3组术前、术后1、12个月NIHSS评分以及术后1、12个月m RS评分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2.030,95%CI:1.069~3.853)、脑卒中史(OR=1.842,95%CI:1.221~2.780)、糖尿病(OR=1.505,95%CI:1.267~1.789)及侧支循环建立程度(OR=2.052,95%CI:1.136~3.710)是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程度与术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相关,且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侧支循环 大脑中动脉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亮 张继伟 +3 位作者 孙文浩 王广 田甜 于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微栓子监测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治疗后血管再闭塞情况...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微栓子监测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治疗后血管再闭塞情况分为血管通畅组(163例)、再闭塞组(6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可溶性P选择素、vWF以及微栓子监测阳性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可溶性P选择素、vWF、微栓子监测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通畅组发病后取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可溶性P选择素、vWF以及微栓子监测阳性均明显低于再闭塞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取栓时间(OR=1.627,95%CI:1.199~2.209)、NIHSS评分(OR=2.492,95%CI:1.302~4.767)、可溶性P选择素(OR=2.083,95%CI:1.338~3.244)、vWF(OR=2.547,95%CI:1.293~5.019)、微栓子阳性(OR=2.784,95%CI:1.139~6.806)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闭塞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可溶性P选择素诊断截断值为57.85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736~0.831);vWF诊断截断值为78.32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73~0.841),微栓子监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9~0.828)。微栓子监测的敏感性明显低于vWF(72.31%vs 89.23%,P<0.05),特异性明显高于可溶性P选择素、vWF(87.73%vs 76.69%、73.6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可溶性P选择素、vWF、微栓子阳性均是血管再闭塞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P选择素 von Willebrand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军 陈莹 +2 位作者 王禹 王昆鹏 张继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85-592,共8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482例,...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482例,颈动脉狭窄包括狭窄率≥50%的症状性狭窄和狭窄率≥70%的无症状性狭窄。所有患者于术前2周内接受头部MRI检查(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且存在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微出血中一种及一种以上MR征象,并进行MR总负荷评分。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CHS,将482例患者分为CHS组(35例)和无CHS组(4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等)]、临床特征(脑梗死症状、手术侧及其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CSVD影像学特征(是否存在腔隙、WMH、脑微出血及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EPVS评分)和MR总负荷评分。以发生CHS为因变量,结合临床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筛选自变量,进一步行CAS后发生CH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CSVD影像学特征模型对CAS后发生CHS的预测价值。结果 (1)CHS组脑梗死症状和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无CH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22/35)比45.4%(203/447),χ~2=4.179,P=0.042;88.6%(31/35)比70.9%(317/447),χ~2=5.040,P=0.025]。(2)CHS组患者存在腔隙、WMH的比例均高于无CHS组[94.3%(33/35)比58.4%(261/447),χ~2=17.580;100.0%(35/35)比70.2%(314/447),χ~2=14.382],CHS组患者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及CSVD总负荷评分均高于无CHS组[5(3,8)个比1(0,2)个,Z=-7.217;4(3,8)分比1(0,3)分,Z=-7.579;2(2,3)分比1(1,2)分,Z=-5.0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其余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CSVD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脑梗死症状、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腔隙个数(由少到多)、Fazekas评分(由低到高)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隙个数增多(OR=1.284,95%CI:1.141~1.445,P<0.01)、Fazekas评分增加(OR=2.029,95%CI:1.557~2.644,P<0.01)是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脑梗死症状、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并非CAS后发生CHS的影响因素(均P>0.05)。(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与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77(95%CI:0.845~0.905,P<0.01)、0.852(95%CI:0.817~0.882,P<0.01)、0.916(95%CI:0.887~0.939,P<0.01),约登指数分别为0.714、0.697、0.793,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分、2个,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预测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敏感度(94.3%)和特异度(85.0%)最高,且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分别与二者联合模型比较显示,预测概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11、3.046,均P<0.01)。结论 CSVD影像学特征中,腔隙个数增多、Fazekas评分增加可增加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风险。初步分析认为,腔隙个数和Fazekas评分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后发生CHS风险的预测效能。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影响因素分析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昆鹏 赵文清 +4 位作者 王维兴 呼铁民 康进生 孙鑫 鞠智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7-332,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静脉组)及颈动脉(动脉组)给予化疗药物VM-26,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静脉组)及颈动脉(动脉组)给予化疗药物VM-26,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期;给予不同途径治疗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PCR法观察大鼠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肿瘤细胞中PCNA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动脉组大鼠经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最慢,静脉组其次,对照组最快,动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静脉和对照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组和静脉组大鼠生存期延长(P<0.05);动脉组大鼠生存期长于静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静脉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灌注途径化疗使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能更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动脉灌注 细胞核增殖抗原 拓扑异构酶-Ⅱ 细胞凋亡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小杰 刘美晓 +3 位作者 谢云鹏 毛晓霞 孙一婵 陈志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探讨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3月,将大鼠胰岛细胞株INS-1分为3组:正常组胰岛细胞株INS-1不作任何处理,STZ组以STZ作用... 目的探讨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3月,将大鼠胰岛细胞株INS-1分为3组:正常组胰岛细胞株INS-1不作任何处理,STZ组以STZ作用胰岛细胞株INS-1,丝胶蛋白组以STZ和丝胶蛋白作用胰岛细胞株INS-1。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 mRNA表达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存活率较正常组降低,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存活率较STZ组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升高,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凋亡率较STZ组降低(P<0.05)。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 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Bcl-2 mRNA/Bax mRNA、Bcl-2/Bax较正常组降低,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 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Bcl-2mRNA/Bax mRNA、Bcl-2/Bax较STZ组升高,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STZ组降低(P<0.05)。结论丝胶蛋白可抑制STZ诱导的胰岛细胞株INS-1的凋亡,提高Bcl-2/Bax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质类 链脲菌素 凋亡诱导因子 基因 BCL-2 BCL-2相关X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病变血管组织学变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甜 孙雅菲 +4 位作者 于淼 张继伟 呼铁民 王维兴 王广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索脑动静脉畸形(CAVM)与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CAVM病变血管及病变周围血管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血管的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中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 目的:探索脑动静脉畸形(CAVM)与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CAVM病变血管及病变周围血管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血管的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中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管中VEGF mRNA的表达。以32例正常脑组织血管标本作对照。结果:CAVM病变血管和病变周围血管较正常脑血管发生明显改变。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AVM病变血管和病变周围血管组织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脑血管(P均<0.05),CAVM病变血管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病变周围血管(t配对=19.095,3.216,P<0.05)。结论:VEGF可能对CAVM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组织学变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2B1通过活化PI3K/Akt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岩 韩风伟 +2 位作者 闫丽娜 张琳娜 王淮兴(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SH2B1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8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NC-siRNA(转染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SH2B1-siRNA组(转染SH2B1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分别通过q RT-PCR及We... 目的:探讨SH2B1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8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NC-siRNA(转染不具有干扰作用的siRNA)、SH2B1-siRNA组(转染SH2B1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分别通过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SH2B1的表达,CCK8法及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PI3K/Ak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SH2B1-siRNA显著降低SH2B1的表达(P<0.05);与空白组、NC-siRNA组相比,SH2B1 siRNA组U87细胞转染后48 h、72 h后OD值、克隆形成数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NC-siRNA组相比,SH2B1-siRNA组U87细胞Ki67、PCNA、Bcl-2表达显著降低、PI3K和AKT磷酸化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H2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促进U87细胞增殖,抑制U87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H2B1 增殖 凋亡 3-磷酸肌醇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33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栋梁 李竹林 +1 位作者 李广玉 谭振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34,共2页
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33例报告林栋梁,李竹林,李广玉,谭振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木,从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133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33例报告林栋梁,李竹林,李广玉,谭振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木,从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133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06例,女27例;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创伤 小孔钻颅碎吸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齐宝柱 呼铁民 +4 位作者 王广 孟杰 田甜 张继伟 王维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患者8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者31例(0≤mRS≤2)和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患者8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者31例(0≤mRS≤2)和预后不良者52例(3≤mRS≤6),对基线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术后再通73例(87.9%),90 d预后良好31例(37.3%),预后不良者52例(62.7%)。两组年龄、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卒中早期卒中CT评分(ASPECTS)、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侧支代偿良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成功再通率[90%(28/31)vs. 87%(45/52)]和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406(330~430)min vs. 540(437~6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高NIHSS(OR=1.370,95%CI:1.044~1.797)、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OR=1.016,95%CI:1.001~1.032)、合并糖尿病(OR=10.207,95%CI:1.051~95.664)为危险因素(P <0.05);侧支代偿良好(OR=0.008,95%CI:0.001~0.861),高ASPECTS(OR=0.203,95%CI:0.061~0.671)是保护因素(P <0.05)。结论高NIHSS、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合并糖尿病是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高ASPECTS、侧支代偿良好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SOLITAIRE AB支架 后循环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齐宝柱 呼铁民 +5 位作者 王维兴 王广 孟杰 田甜 张继伟 马志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712-3716,共5页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脑梗死由于起病急、预后差,有着极高的病死率。近年来,以Solitaire系统为主的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大血管闭塞的外科介入治疗中,其再通率在国内外也获得了不断的肯定。但对于后循环大血管...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脑梗死由于起病急、预后差,有着极高的病死率。近年来,以Solitaire系统为主的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大血管闭塞的外科介入治疗中,其再通率在国内外也获得了不断的肯定。但对于后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患者,其远期预后相对较低。本文对国内外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 机械取栓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大小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后疼痛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传胜 杨婕 +6 位作者 韩凤伟 呼铁民 张继伟 刘兵 闫丽娜 刘文霞 王昆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2-690,共9页
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通过微创穿刺阻断痛觉传导,已成为治疗PTN的有效术式。然而,... 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通过微创穿刺阻断痛觉传导,已成为治疗PTN的有效术式。然而,PBC术后面部疼痛复发仍是困扰PTN患者的一大问题。术中球囊的形状、压力及压迫时间等因素可影响PBC术后患者的预后。卵圆孔大小对Meckel’s腔内的球囊压力有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卵圆孔大小与PBC术后疼痛复发之间的联系,探讨其对PBC术后疼痛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行PBC治疗的6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3、6及12个月的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疼痛评分,根据术后第12个月时的BNI疼痛评分分级将患者分为治愈组(BNI疼痛评分分级I~Ⅱ级)和复发组(BNI疼痛评分分级Ⅲ~Ⅴ级),测量2组患者患侧及健侧的卵圆孔长径、横径、面积数据。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2组患者患侧卵圆孔长径、横径、面积及患/健侧卵圆孔长径比、横径比、面积比与PBC术后疼痛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截止术后随访第12个月,50例(83.3%)患者疼痛缓解(治愈组),10例(16.7%)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复发(复发组),总有效率83.3%。2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愈组患侧卵圆孔长径、患/健侧卵圆孔长径比及面积比均明显大于复发组(均P<0.05);2组间患侧卵圆孔横径、面积及患/健侧卵圆孔横径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侧卵圆孔长径的AUC为0.290(95%CI 0.131~0.449,P=0.073),患/健侧卵圆孔长径比的AUC为0.792(95%CI 0.628~0.956,P=0.004),患/健侧卵圆孔面积比的AUC为0.766(95%CI 0.591~0.941,P=0.008),说明患/健侧卵圆孔长径比及面积比对PBC术后疼痛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当患/健侧卵圆孔长径比小于0.8863或面积比小于0.8694时,术后易出现疼痛复发。结论:PBC术前准确评估患者颅底卵圆孔大小,对预测PBC术后疼痛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卵圆孔 疼痛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