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围术期指标及CD63、α2-AP、LPA建立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警模型及验证
1
作者 周国胜 徐昆 +4 位作者 郭晓燕 郝佳颖 曹胜 王建华 张义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4-619,共6页
目的基于围术期资料及CD63、α2-抗纤溶酶(α2-AP)、溶血磷脂酸(LPA)建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95例老年腰椎管... 目的基于围术期资料及CD63、α2-抗纤溶酶(α2-AP)、溶血磷脂酸(LPA)建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95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3∶2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集(n=237)和验证集(n=158),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n=41)和无血栓组(n=19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集患者临床数据,筛选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性曲线(DCA)对模型进行评价,并通过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395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共有63例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15.95%。血栓组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63、α2-AP、LPA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hs-CRP、CD63、α2-AP、LPA水平升高均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ROC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建模集、验证集中预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95%CI:0.815~0.922)、0.852(95%CI:0.797~0.910)。建模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DCA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和阈值概率。结论基于围术期资料及CD63、α2-AP、LPA建立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DVT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此类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3 Α2-抗纤溶酶 溶血磷脂酸 腰椎管狭窄症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
2
作者 张岚 徐昆 +4 位作者 敖曼 郝佳颖 曹胜 张义龙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7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显像结果,70例发生脊...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7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显像结果,70例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纳入转移组,104例未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纳入无转移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血栓形成、肿瘤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miR-550a-5p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typeⅠcollagen cross-linked C-terminal peptide,ICTP)水平,比较两组血清TRACP-5b、ICTP、miR-550a-5p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单独miR-550a-5p、TRACP-5b、ICTP及联合使用时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血清TRACP-5b、ICTP、miR-550a-5p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肿瘤直径≥5cm肺腺癌、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患者miR-550a-5p水平显著性高于肿瘤直径<5cm、鳞癌、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血清miR-550a-5p升高、肺腺癌、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均是NSCLC患者发生脊柱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独应用miR-550a-5p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AUC为0.851,最佳截断值为0.20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9%、85.58%;单独应用血清miR-550a-5p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TRACP-5b(Z=2.309,P=0.023)和ICTP(Z=1.852,P=0.049)。miR-550a-5p、TRACP-5b、ICTP三项联合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AUC为0.93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7%、87.50%;三项联合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TRACP-5b和ICTP二项联合(Z=2.205,P=0.027)。结论:血清miR-550a-5p水平升高与NSCLC患者脊柱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且其与骨代谢相关肿瘤标志物ICTP和TRACP-5b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脊柱转移 骨代谢相关肿瘤标志物 联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550a-5p水平联合外周血全身炎症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脊柱转移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徐昆 张义龙 +3 位作者 敖曼 曹胜 王建华 郝佳颖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35,共7页
目的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性指数(SII)水平变化,并探讨各指标联合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 目的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性指数(SII)水平变化,并探讨各指标联合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至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154例NSCLC患者。根据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发生脊柱转移者65例(转移组),未发生脊柱转移者89例(无转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外周血miR-550a-5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程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与无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血清miR-550a-5p、NLR、PLR和SII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肺鳞癌、Ⅰ-Ⅱ期患者相比,肺腺癌、Ⅲ-Ⅳ期的脊柱转移组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550a-5p、CEA、CYFRA21-1、NLR、PLR和SII诊断NSCLC患者脊柱发生的AUC分别为0.943、0.825、0.767、0.700、0.661、0.833。miR-550a-5p诊断NSCLC脊柱转移的效能高于CEA(P=0.003)、CYFRA21-1(P<0.001)、NLR(P<0.001)、PLR(P<0.001)和SII(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iR-550a-5p(OR=8.506)、NLR(OR=2.976)和SII(OR=1.013)均是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miR-550a-5p、NLR和SII联合的AUC为0.985(0.952~0.998);当最佳截断值为0.928时,敏感度为98.46%,特异度为94.38%。基于血清miR-550a-5p、NLR和SI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AUC=0.992)和一致性(C-index=0.99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739)。结论血清miR-550a-5p与NLR、SI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NSCLC脊柱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具有作为NSCLC患者脊柱转移辅助筛查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脊柱转移 微小RNA 全身免疫炎症指标 联合诊断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及BCL10和MALT1的表达和意义
4
作者 姜帅 董志军 +4 位作者 董微莉 刘俊茹 张子平 黑砚 杨新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肿瘤组织中BCL10和MALT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19例泪腺MALT淋巴瘤患者(19眼,其中右眼9例,左眼10例)的病变泪腺组织标本为实验组,8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患者(8眼,其中右眼3例,左... 目的探讨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肿瘤组织中BCL10和MALT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19例泪腺MALT淋巴瘤患者(19眼,其中右眼9例,左眼10例)的病变泪腺组织标本为实验组,8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患者(8眼,其中右眼3例,左眼5例)的正常泪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泪腺组织形态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泪腺中BCL10和MALT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出现边缘区B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样、小淋巴细胞样和浆细胞样肿瘤细胞浸润,偶见大细胞分布其中,可见肿瘤细胞侵入淋巴滤泡和上皮内,破坏正常结构,形成滤泡定植和淋巴上皮病变。实验组BCL10和MALT1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t=3.237,P=0.003)。结论泪腺MALT淋巴瘤出现了弥漫分布的边缘区B细胞和形态多样的肿瘤细胞、获得性淋巴滤泡及大细胞散在分布的病理改变,这可能与BCL10和MALT1表达上调导致的细胞凋亡阻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病理形态学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BCL10 MAL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眼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洁 马英慧 +3 位作者 崔秀成 王红梅 董微丽 谭小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38,共5页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糖尿病眼病模型,探讨三七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眼病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造模组...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糖尿病眼病模型,探讨三七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眼病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35mg·kg^(-1)STZ制备高血糖模型。3d后,动物禁食不禁水12h,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以FBG>11.1mmol·L-1为造模成功标准。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150 mg·kg^(-1))组,低、中、高剂量(75、150和300 mg·kg^(-1))三七多糖组。灌胃给药5和8周后检测大鼠FBG水平,8周后检测大鼠糖耐量,处死大鼠取肝脏检测肝糖原水平,检测血清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水平。分离大鼠视网膜,Q-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表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5周后,中剂量三七多糖组大鼠FBG水平明显降低(P<0.05);用药8周后,不同剂量三七多糖组大鼠FBG、糖耐量和肝糖原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检测,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三七多糖组大鼠GSH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Q-PCR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三七多糖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和iN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中和低剂量三七多糖组大鼠视网膜部分血管增生,未见视网膜萎缩;高剂量三七多糖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增生状态明显改善,未见视网膜萎缩。结论:三七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升高GSH和NO水平、提高VEGF和iNOS基因表达水平,起到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多糖 糖尿病 实验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菩人丹超微粉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海彬 董志军 +2 位作者 郭立涛 石晶 董微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RD组和高剂量PRD组。给药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R...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RD组和高剂量PRD组。给药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VEGF和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PRD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RD可能通过特异性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人丹超微粉 糖尿病 实验性 视网膜病变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海彬 董微丽 +2 位作者 张铁民 石晶 张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37-1739,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130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130例,将患者随机分3组,中药组,中药加针灸组,多贝斯组,观察3个月。观察视力、视野、眼底(眼底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等疗效性指标。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及针刺眼区穴位(太阳、上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等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中心视力,改善视野的损害,促进视网膜点状,片状出血的吸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最为明显;单纯中药组优于多贝斯组,同时中药组与多贝斯组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均有改善作用,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及多贝斯均有改善或阻止DR患者视网膜损害状况如:微血管瘤,视网膜点片状出血,异常渗漏等。中药及针刺可以在积极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受损的视功能、改善DR患者的病理变化或阻止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药 针灸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董志军 张铁民 +3 位作者 付笑笑 张垒 石晶 郭淑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1.8 g.kg-.1d-1)灌胃3个月。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TNF-α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TNF-α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PRD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结论 PRD可通过下调TNF-α表达,减少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人丹超微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防治LASIK术后干眼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9
作者 谭小波 石晶 +2 位作者 付笑笑 张雅丽 张铁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比较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1 g·L-1玻璃酸钠防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将拟行LASIK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A、B两组,术后分别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 目的比较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1 g·L-1玻璃酸钠防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将拟行LASIK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A、B两组,术后分别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1 g·L-1玻璃酸钠眼液,每天4次滴眼,术后1周、2周和4周对2组患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记录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及眼表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视力和屈光度无明显差别(均为P>0.05)。术后1周A组OSDI评分较低(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别(均为P>0.05);A组术后眼部不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始终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因环境因素诱发眼部不适的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A组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B组(均为P<0.05),但两组间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别(均为P>0.05)。A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B组(均为P<0.01)。结论质量分数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LASIK术后干眼比1 g·L-1玻璃酸钠起效快,疗效更好,更适于LASIK术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玻璃酸钠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质网应激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的调节及其对细胞凋亡的抑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志军 杨楠 +4 位作者 陈志宏 杨帆 于宏飞 董微丽 张铁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7-1072,共6页
背景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特征。研究证实,丝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过程中与easpase... 背景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特征。研究证实,丝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过程中与easpase-12凋亡途径相关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仍有待研究证实。目的探讨丝胶是否能够通过影响ERS特异性easpase-12凋亡途径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内注射3d对30只2~3月龄SPF级SD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以大鼠空腹血糖≥16.7mmol/L及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特点为造模成功。将24只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模型大鼠按照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丝胶治疗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同周龄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丝胶治疗组大鼠于成模后给予丝胶溶液2.4g/(kg·d)灌胃,连续35d。各组大鼠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制备视网膜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并计算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分别采用Westernblot法和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中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ERS特异性easpase-12凋亡途径和caspase-3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鼠糖尿病造模成功率为80%(24/36)。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大鼠均可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和内核层,A1分别为0.0284±0.0023、0.2151±0.0209和0.1150±0.0181,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AI明显高于对照组,丝胶治疗组AI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GRP78、caspase-12和e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3±O.029、1.118s0.051和0.3154-0.024,较糖尿病模型组的0.924±0.039、1.468±O.037和0.554±0.03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GRP78、caspase-12和e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16S0.022、0.216±0.023和0.322±0.022,较糖尿病模型组的1.218±O.033、0.407±0.012和0.531±0.029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丝胶可以通过下调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中GRP78、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改善内质网ERS,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 药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理病理 基因表达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激酶-1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激酶-3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海彬 董志军 +2 位作者 郭立涛 石晶 董薇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2,219,共7页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简称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PRD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PRD组,每组12只。糖尿病组和PRD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简称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PRD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PRD组,每组12只。糖尿病组和PRD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PRD组大鼠灌胃给予PRD (1.8g·kg-1),连续3个月。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尿量、肝指数和肾指数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CRA峰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平均血流速度(MV)明显降低(P<0.05),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bF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PRD组大鼠血糖、尿量、肝指数和肾指数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CRA的PSV、EDV和MV明显升高(P<0.05),RI和PI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bF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RD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增加视网膜组织血供,增加微循环血液灌注量,降低血管床灌注阻力,下调VEGF与bFGF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菩人丹超微粉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凹透镜所致的豚鼠近视模型屈光状态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晶 谭小波 +3 位作者 杨洁 郝佳颖 杨伟丽 李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2-936,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凹透镜所致的豚鼠近视模型屈光状态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阐明虾青素对近视屈光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36),模型组以远视性光学离焦法制备豚鼠右眼近视模型(左眼作为对...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凹透镜所致的豚鼠近视模型屈光状态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阐明虾青素对近视屈光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36),模型组以远视性光学离焦法制备豚鼠右眼近视模型(左眼作为对照)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25ig·kg^(-1))和高剂量虾青素组(50ig·kg^(-1)),给药干预4周,于2和4周分别检测各组豚鼠双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于4周检测完成后,对右眼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模型组豚鼠在实验2周后实验眼球屈光度较作为对照的左眼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右眼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4周后更加明显(P<0.01);模型组豚鼠在实验2周后实验眼球的眼轴长度较对照的左眼及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4周后增加更为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虾青素组豚鼠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明显增加(P<0.05),用药时间长且效果较好;其病理组织形态学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改善,胶原断裂现象明显减少且排列较整齐。结论:虾青素在改善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还有助于恢复近视眼球巩膜的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近视 屈光度 眼轴长度 豚鼠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英慧 徐辉 +3 位作者 石晶 付笑笑 董微丽 崔秀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Vue100-2 OCT检测CPACG患者55例(55眼)早期、中期及晚期与正常人30例(30眼)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及平均、上方、下方RNFL厚度,比较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m GCC厚度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值分别为(95.15±8.21)μm、(96.11±7.77)μm、(95.05±9.94)μm,(76.04±8.58)μm、(83.04±8.72)μm、(74.17±9.71)μm,(64.40±10.13)μm、(68.83±13.26)μm、(63.34±12.61)μm。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青光眼病情的进展,RNFL厚度及m GCC厚度逐渐变薄,中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早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中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PACG患者平均m GCC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上方m GCC厚度和上方RNFL厚度、下方m GCC厚度和下方RNFL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7、0.976、0.971,均为P=0.000)。结论频域OCT检测的CPACG患者的m 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逐渐变薄,与RNFL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硬腭黏膜移植修复眼睑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志军 杨洁 张铁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2-924,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硬腭黏膜替代睑板植入在修复眼睑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眼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肿瘤同时一期自体硬腭黏膜替代睑板修复眼睑后层缺损,用眶周带蒂皮瓣修复眼睑前层缺损,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术... 目的观察自体硬腭黏膜替代睑板植入在修复眼睑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眼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肿瘤同时一期自体硬腭黏膜替代睑板修复眼睑后层缺损,用眶周带蒂皮瓣修复眼睑前层缺损,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睑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睑裂基本对称,眼睑活动好,无眼睑内翻倒睫及外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自体硬腭黏膜具有良好的形态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睑板替代物,应用于眼睑缺损修复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腭黏膜 睑板 眼睑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畅 周海生 +4 位作者 郭淑玲 苏锐锋 付笑笑 谭小波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RIR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通过对前房加压建立大鼠RIRI...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RIR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通过对前房加压建立大鼠RIRI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1、6、12、24和48h,治疗组大鼠用微量注射器于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0.5nmol·L-1的白藜芦醇5μL。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视网膜组织水肿,可见神经节细胞空泡样变性,细胞层排列呈现疏松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大量减少,边界模糊,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程度及神经节细胞变性程度均轻于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视网膜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24和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RIRI大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构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表达水平及升高视网膜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英慧 张铁民 齐建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Vue100-2频域OCT和OCTO-PUS101视野计对POAG患者22例(22眼)及CPACG患者22例(22眼)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RNFL厚度及视野MD值进行比较,应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确定RNFL厚度与视野MD值、上方和下方RNFL厚度与相对应半侧视野MD值的相关性。结果 POAG患者RNFL厚度、上方RNFL厚度及下方RNFL厚度分别为(91.19±15.85)μm、(94.93±18.76)μm、(87.82±15.65)μm,CPACG患者相应的RNFL厚度分别为(88.22±13.01)μm、(90.41±14.16)μm、(86.49±16.63)μm,两组患者各RNFL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总MD值、上方半侧视野MD值、下方半侧视野MD值分别为(8.41±6.07)dB、(8.46±5.39)dB、(6.79±6.67)dB,CPACG组相应的MD值分别为(10.69±3.76)dB、(11.17±3.52)dB、(9.71±5.86)dB,两组患者各MD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总RNFL厚度、上方RNFL厚度及下方RNFL厚度与视野相对应区域MD值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为:-0.574、-0.464、-0.600,均为P<0.05),CPACG组总RNFL厚度、上方RNFL厚度及下方RNFL厚度与视野相应区域MD值呈高度负相关(r分别为-0.819、-0.884、-0.812,均为P=0.000);两组患者RNFL厚度与MD的相关系数和下方RNFL厚度与上方半侧视野MD的相关系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方RNFL厚度与下方半侧视野MD的相关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患者RNFL厚度与视野MD呈中度负相关,CPACG患者RNFL厚度与视野MD呈高度负相关;相对于POAG患者,CPACG患者上方RNFL厚度与下方半侧视野MD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苏锐锋 李晓红 +1 位作者 李新秀 谭小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确诊为顽固性DME并接受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40例,其中PPV联合内界膜剥除...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确诊为顽固性DME并接受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40例,其中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20例作为联合组,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视网膜敏感度(RMS)、固视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提高(均P<0.05),联合组BCVA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CMT较同组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联合组CMT较对照组薄(均P<0.05)。联合组患者患眼术后RMS增加(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对侧眼RMS优于术眼(P<0.05)。治疗后联合组术眼固视稳定性提高,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顽固性DME时采用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能更有效提高患者BCVA及降低CMT,一定程度上提高固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切割术 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微视野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菩人丹对OLETF大鼠视网膜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激酶-3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自然 董志军 +4 位作者 董微丽 张铁民 贾璐瑶 戴慧 邢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激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自发性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OLETF大鼠和其同系非糖尿病对照鼠LETO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血糖峰值&g...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激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自发性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OLETF大鼠和其同系非糖尿病对照鼠LETO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血糖峰值>16.7 mmol/L和负荷后120 min血糖>11.1 mmol/L作为成模标准,将24只成模雄性OLET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每组12只,同周龄12只雄性LETO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模型成功建立后,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大鼠给予菩人丹超微粉[1.8 g·(kg·d)-1]灌胃2个月。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磷酸化JNK(p-JNK)、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大鼠视网膜Jnk、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神经细胞凋亡指数p-JNK、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指数、p-JNK、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结论菩人丹超微粉可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神经组织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细胞凋亡的减少,这可能与下调p-JNK、Caspase-3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人丹超微粉 OLETF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凋亡 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干眼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锐锋 苏乐琪 +4 位作者 郭立涛 李晓红 石晶 董微丽 谭小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1-754,共4页
目的随访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干眼。方法以LASIK手术患者为治疗组(A组),非手术单纯近视患者为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3 a、5 a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诊断并填写眼表... 目的随访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干眼。方法以LASIK手术患者为治疗组(A组),非手术单纯近视患者为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3 a、5 a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诊断并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问卷。结果A组术后干眼发病率高于术前(35.6%)且随时间降低(术后1 a、3 a、5 a分别为51.7%、44.9%和40.7%),B组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他时间A组均高于B组(均为P<0.05)。A组术后轻度干眼占多数但逐年减少(分别为65.6%、52.8%和41.7%),中度和重度干眼构成逐年提高,且重度干眼更为明显(分别为6.6%、11.3%和16.7%;P<0.05)。术后5 a,干眼患者裸眼视力和视觉功能OSDI评分均明显低于非干眼患者(均为P<0.05),残留屈光度和眼部症状OSDI评分明显高于非干眼患者(均为P<0.05)。结论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干眼长期存在甚至可能加重,要长期关注青年近视患者LASIK术后干眼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近视 LASIK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志军 李晓红 +1 位作者 董微丽 张铁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灌胃3个月。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2(Bcl-2)、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Bax、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PRD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bax、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PRD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及下调Bax及caspase-3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人丹超微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