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单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方胜春 公维义 +3 位作者 芦海燕 唐元章 周国明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27-283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不同分支单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经皮半月神经节RFT治疗的单支三叉神经痛患者550例,其中V1分支(眼支)38例,V2分支(上...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不同分支单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经皮半月神经节RFT治疗的单支三叉神经痛患者550例,其中V1分支(眼支)38例,V2分支(上颌支)257例,V3分支(下颌支)255例。根据温度分为70、75、80℃组,分析其治疗有效率、1~5年复发率和面部麻木程度。结果 V1分支三叉神经痛70、75、80℃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10、18/2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2,P=0.545);V2分支三叉神经痛70、75、80℃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54/58)、94.4%(167/177)、10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8,P=0.468);V3分支三叉神经痛70、75、80℃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7%(50/57)、94.8%(165/174)、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3,P=0.153)。V1、V2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1~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3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1~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5、80℃组患者1~5年复发率低于70℃组(P<0.01)。V1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V3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2、V3分支三叉神经痛75、80℃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高于70℃组(P<0.01)。仅1例V1分支三叉神经痛患者80℃治疗后出现角膜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70℃经皮半月神经节RFT适用于V1、V2分支三叉神经痛,而75℃适用于V3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温度 疼痛 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雪萌 赵倩男 +3 位作者 张建峰 孙丽娜 周国明 安建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6-352,共7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注射与单纯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1...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三氧注射与单纯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137例PHN病人信息,按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78例,三氧治疗组(B组)59例。A组采取PRF联合DRG三氧注射,B组采取单纯DRG三氧注射(11.5μg/ml)。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记录两组机械痛阈值。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B组相比,A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在1个月、3个月时,B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机械痛阈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病程、发病部位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缓解PHN病人疼痛,但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注射临床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脉冲射频 三氧注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