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戏化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在烧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颖 田建丽 +4 位作者 封桂英 张荣 李青 王艳娜 冯欣姝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游戏化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在烧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级护理本科三大班学生110人以抽签形式分为对照组(n=55)与试验组(n=5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游戏化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理... 目的 探讨游戏化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在烧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级护理本科三大班学生110人以抽签形式分为对照组(n=55)与试验组(n=5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游戏化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及课后作业成绩,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及课后作业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76.4%~94.6%的学生认可新型教学模式,并充分肯定其教学效果。结论 游戏化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升烧伤护理教学质量,学生认可此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参与度,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烧伤护理 游戏化教学法 翻转课堂 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M-CSF及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血管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景哲 温海玲 +2 位作者 耿琪瑛 陈凤平 冯欣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缺血坏死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改变:A、B、C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第14天、第21天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伤后第1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10,14天3组间及第21天A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A组第14天达峰值,B组、C组逐渐增大,第10天达峰值,随后下降,且C组下降幅度最明显,第1天A组与B组、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A组与C组之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和纳米银外用,促进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的形成,并且rh GM-CSF血管化程度优于纳米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烫伤创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景哲 陈凤平 +2 位作者 冯欣姝 温海玲 耿琪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4组,A组(30只):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只):纳米银覆盖,C组(30只):rhGM-CSF涂抹,D组(30只)...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纳米银对深Ⅱ°烫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4组,A组(30只):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只):纳米银覆盖,C组(30只):rhGM-CSF涂抹,D组(30只):rhGM-CSF+纳米银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计算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第10天各组开始愈合,愈合过程A组炎症反应明显,B、C组适中,D组适度;创面愈合率,第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A组第21天达峰值为(25.76±1.46)pg/mL,B、C、D组第14天达峰值[(29.73±1.58),(38.91±2.38),(43.54±1.28)pg/mL],第4、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0.72±0.14),(0.93±0.13),(1.18±0.16),(1.50±0.15)ng/mL],第7、10、14、21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M-CSF联合纳米银,促进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优于rhGM-CSF、纳米银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VEGF 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景哲 陈凤平 +2 位作者 冯欣姝 温海玲 耿琪瑛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A组: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A组: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改变:A、B、C三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上皮化;EGF水平逐渐上升,A组上升最慢,C组上升最快,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其余各组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A组、B组逐渐上升,C组在第14天达到峰值,第21天下降,第1天,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14,21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可加速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烧伤创面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