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
作者 勾丽洁 刘旭东 +2 位作者 柴叶红 朱振丽 李艳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3-654,共2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多。而老年人是脑卒中的易患人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生存下来的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多。而老年人是脑卒中的易患人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生存下来的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比较,探讨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 功能恢复 老年人 疗效观察 医疗技术水平 寿命延长 易患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玉静 勾丽洁 王文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8-362,共5页
镜像视觉反馈(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是镜像神经元理论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是联系视觉与运动属性的一类特殊神经元,是20世纪90年代初Rizzolatti等[1]在猴子身上发现的。在试验中,他们观察到猴子执... 镜像视觉反馈(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是镜像神经元理论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是联系视觉与运动属性的一类特殊神经元,是20世纪90年代初Rizzolatti等[1]在猴子身上发现的。在试验中,他们观察到猴子执行某一动作时,前运动皮质中有特定的神经元放电,而同时,当这一动作被呈现于猴子视野中时,该特定的神经元同样也会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上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急性期 上肢运动功能 神经元放电 BRUNNSTROM 运动功能恢复 电刺激 mirror 康复治疗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崔明芝 刘振民 周丽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 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两组 :治疗组 31例 ,接受 1— 2个月的康复治疗 ,并辅以理疗 ;对照组 30例 ,未接受康复治疗。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时Fugl Me...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 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两组 :治疗组 31例 ,接受 1— 2个月的康复治疗 ,并辅以理疗 ;对照组 30例 ,未接受康复治疗。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时Fugl Meyer偏瘫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出院时功能评分比入院时均有增加 ,康复治疗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运动功能 脑中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姜贵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3-34,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因某些因素(损伤、过劳)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和相关神经症状。此症首选用非手术疗法治疗。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康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类型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旭东 勾丽洁 +6 位作者 王文清 葛志华 徐振奇 李俊玫 黄武 朱振丽 柴叶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1—3],但两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如何,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mCIMT和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速度 同类型 肢体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及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旭东 勾丽洁 +3 位作者 朱振丽 柴叶红 李艳双 王淑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95-997,共3页
排尿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是影响SCI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处理不当,会继发感染、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所接治的SCI患者应用间... 排尿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是影响SCI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处理不当,会继发感染、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所接治的SCI患者应用间歇导尿术,观察了不同时期介入该治疗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患者 间歇导尿术 排尿功能 早期 肾功能衰竭 排尿障碍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勾丽洁 许士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7-860,共4页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下降等,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研究进展 发生率 发病机制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昆鹏 赵文清 +4 位作者 王维兴 呼铁民 康进生 孙鑫 鞠智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7-332,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静脉组)及颈动脉(动脉组)给予化疗药物VM-26,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静脉组)及颈动脉(动脉组)给予化疗药物VM-26,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期;给予不同途径治疗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PCR法观察大鼠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肿瘤细胞中PCNA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动脉组大鼠经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最慢,静脉组其次,对照组最快,动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静脉和对照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组和静脉组大鼠生存期延长(P<0.05);动脉组大鼠生存期长于静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静脉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灌注途径化疗使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能更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动脉灌注 细胞核增殖抗原 拓扑异构酶-Ⅱ 细胞凋亡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鞠智卿 杨晓莲 +2 位作者 姜贵云 李艳双 张云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2-523,共2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疹治愈3个月后仍在神经分布区遗留长期持续的剧烈疼痛,多存在痛觉过敏或痛觉异常,长者可达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会阴部PHN还可导致尿失禁、尿潴留等。临床采用药物、神经阻...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疹治愈3个月后仍在神经分布区遗留长期持续的剧烈疼痛,多存在痛觉过敏或痛觉异常,长者可达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会阴部PHN还可导致尿失禁、尿潴留等。临床采用药物、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效欠佳,我科采用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会阴部PHN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阻滞治疗 疗效观察 会阴部 神经节 骶尾关节 剧烈疼痛 痛觉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艳霞 李冉 +5 位作者 高俊玲 刘江 张宇新 崔建忠 秦川 姚亚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大鼠SAH模型,10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36)、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术后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大鼠SAH模型,10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36)、假手术组(n=36)、模型组(n=36),术后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在伤后12、24、48h3个时相点取脑组织标本,HE染色及电镜观察右侧海马CA1区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神经细胞内细胞器、轴索及毛细血管等超微结构明显受损,存活数目明显降低。模型组(12、24、48h)大鼠VEGF阳性反应均有不同程度增强(P<0.05),随出血时间延长(12、24、48h),凋亡细胞增多(P<0.05),并于48h达高峰。SAH12~48h海马区VEGF与TUNEL表达呈正相关(r=0.847,P<0.01)。结论 SAH后VEGF高表达可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勾丽洁 许士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与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3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为类型、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 目的:探讨与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3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为类型、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和$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入选的237例中诊断PSD患者112例,非PSD患者125例。本组病例PSD发生率47.2%。②单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卒中类型与PSD的发生无关(P>0.05)。而行为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病灶部位,社会支持程度与PSD的发生有关(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型行为类型者发生PSD的可能为非A型者的8.642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的发生呈正相关,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损伤程度越重,其发生PSD的可能性越大,社会支持程度与PSD发生呈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评分越低,支持程度越差,越易患PSD,支持程度高者发生PSD的可能是支持程度低者的49.2%;损伤部位位于左前半球时,最易患PSD。结论:PS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脑卒中 发生率 A型行为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关节液及滑膜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景新 王瑜 +2 位作者 何曼 金宇 白伦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关节液及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各12只。高强度运动组进行6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及滑膜组织... 目的探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关节液及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各12只。高强度运动组进行6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及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在大鼠滑膜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关节液中IL-1β水平。结果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膝关节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和滑膜炎表现,关节液中IL-1β的表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滑膜组织中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结论高强度运动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滑膜炎症,以及关节液、滑膜中IL-1β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白细胞介素-1Β 骨关节炎 滑膜 滑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0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贵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13-114,104,共3页
分疼痛期、粘连期、恢复期3期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0例,其中治愈31例,显效35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100%。结果表明:分期辨证治疗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机会,是治疗肩周炎较理想的途径。
关键词 肩周炎 理疗 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俊颖 王文清 +3 位作者 刘长江 刘艳伟 李艳双 薛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705-3707,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的变化,探索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CIMT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的变化,探索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CIMT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rCBF灌注半定量分析应用缺血灶放射性计数(L)与对侧相应脑组织放射性计数(N)的比值(L/N)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缺血脑组织的rCBF灌注变化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L/N为(0.54±0.25)〔95%可信区间(0.45,0.68)〕,治疗后L/N为(0.98±0.52)〔95%可信区间(0.87,1.2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WS从治疗前的(17.44±10.85)提高到(10.57±6.91)(P<0.01)。缺血灶的rCBF灌注改善情况与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情况一致。结论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显示缺血灶rCBF灌注的变化可有效评价CIMT对偏瘫患者下肢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强制性运动疗法 局部脑血流灌注 步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