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姚淑珍 勾丽洁 +1 位作者 刘旭东 王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6-850,共5页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是指能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情感、意图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是Rizzolatti等于1996年在一项研究猴子大脑运动前皮质(F5)区单神经元放电情况时偶然发现的。此后多项基础研...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是指能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情感、意图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是Rizzolatti等于1996年在一项研究猴子大脑运动前皮质(F5)区单神经元放电情况时偶然发现的。此后多项基础研究证实人脑中也存在镜像神经元,主要位于额下回后部(BA44)、前运动皮质(BA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顶下小叶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康复 额下回 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皮质 电刺激治疗 上肢功能 视觉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文清 杨晓莲 +1 位作者 姜贵云 鞠智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资料表明,脑卒中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 资料表明,脑卒中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简述近年来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对未来脑卒中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 运动功能障碍 上肢功能障碍 功能缺损 生存质量 医学研究 康复医学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文清 戴红 +4 位作者 徐利 姜贵云 谢睿智 冯晶晶 方鑫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最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运动疗法 下肢 康复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文清 勾丽洁 +5 位作者 杨晓莲 姜贵云 鞠智卿 谢睿智 冯晶晶 方鑫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常规功能训练。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常规功能训练。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塑型训练。下肢CIMT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平板训练、起坐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CIMT治疗前8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3.0±1.2分和3.1±0.9s,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14。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27.3±11.1分和10.1±6.7s,效应值分别为1.73和0.5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促进患者上、下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 下肢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姜贵云 杨晓莲 +5 位作者 王文清 徐丽丽 黄武 勾丽洁 刘旭东 刘亚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CIMT对下肢功能进行...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CIMT对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用"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及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来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经"CIMT"治疗后,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UGT的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MW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文清 段一娜 +7 位作者 王宏卫 谢睿智 徐利 冯晶晶 方鑫洋 姚艳华 黄武 刘亚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干预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的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结果:CIMT患者治疗后FMA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反射活动和协调能力与速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4部分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简介上肢功能ST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运动速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梗死 上肢 运动模式 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2例报告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文清 徐振奇 +4 位作者 晁志军 姜贵云 张好好 谢睿智 冯晶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2-643,650,共3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例发病分别8个月和4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法评测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例发病分别8个月和4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法评测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用TUGT和MWS分别测定起立行走和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来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2例患者的Fugl-Meyer的评分无明显变化;Barthel指数的变化为:能力较低的1例患者变化明显(P<0.05)、能力较高的另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出现天花板效应;Berg平衡功能有显著提高(P<0.05);TUGT、MWS及在活动平板上的最高速度提高更加显著(P<0.00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下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清 杨晓莲 +5 位作者 鞠智卿 晁志军 谢睿智 冯晶晶 方鑫洋 王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375,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4月-2006年10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6.7±3.8岁;病程120.2±63.5d;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4月-2006年10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6.7±3.8岁;病程120.2±63.5d;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5.1±3.6岁;病程118.6±64.5d;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减重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 老年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疗效 中脑出血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文清 晁志军 +3 位作者 杨晓莲 姜贵云 谢睿智 冯晶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9-960,F0003,共3页
20世纪50-70年代,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Voss技术等。80年代以来,从事脑损伤的临床(包括康复治疗专业)... 20世纪50-70年代,脑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Voss技术等。80年代以来,从事脑损伤的临床(包括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发现,神经发育疗法在治疗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损伤 BRUNNSTROM 康复治疗专业 BOBATH技术 神经发育疗法 Rood技术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5
10
作者 鞠智卿 姜贵云 杨晓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7-158,共2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疼痛科常见病,带状疱疹治疗不及时或其他原凶可发展为PHN,其主要症状是分布区的剧烈疼痛,多并存痛觉过敏与痛觉异常.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常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出现焦虑、抑...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疼痛科常见病,带状疱疹治疗不及时或其他原凶可发展为PHN,其主要症状是分布区的剧烈疼痛,多并存痛觉过敏与痛觉异常.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常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阻滞治疗 骶尾关节 会阴部 神经节 剧烈疼痛 痛觉异常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膏方认知现状及改善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亚梅 周义斌 +4 位作者 施怡 苏惠萍 芦殿荣 王婧 倪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随着大健康行业市场兴起,中医膏方养生愈加受到关注,但膏方行业存在有“东南沿海需求高涨,而北方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现象,开展此项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北方人群对于膏方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发展其不平衡的原因,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 目的随着大健康行业市场兴起,中医膏方养生愈加受到关注,但膏方行业存在有“东南沿海需求高涨,而北方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现象,开展此项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北方人群对于膏方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发展其不平衡的原因,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的背景下,为中医药膏方行业区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抽样选取北方省份721例人群为研究对象,从膏方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服用率和预期价格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研,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我国北方地区人群对膏方认识的现状。结果抽样结果显示,北方地区人群膏方熟悉率为35.64%,服用率为37.19%,膏方了解程度越高,膏方服用率越高,不同膏方了解程度组服用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取膏方知识的了解渠道与膏方了解程度成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膏方了解程度决定膏方服用率及对膏方预期价格;膏方了解程度越高,膏方预期价格越高,膏方预期价格与膏方了解程度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方了解程度低、服用率低制约了膏方在北方地区的发展;膏方的认知决定了市场的预期价格;提升膏方了解程度的科普应注重多渠道和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方 北方 认知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鞠智卿 姜贵云 +2 位作者 杨晓莲 周志强 杨小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91-3492,共2页
目的 观察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会阴部PHN患者13例,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毁损术,观察其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疼痛障碍指数(PDI)... 目的 观察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会阴部PHN患者13例,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毁损术,观察其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疼痛障碍指数(PD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时间为6~12 min,平均(8.4±1.7)min,无一例发生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会阴部感觉异常、排尿和(或)排便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4周、治疗8周VAS评分、PDI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会阴部PHN疗效确切,安全可行,且穿刺路径短、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神经节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会阴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治疗颈痛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雪强 王于领 +32 位作者 张志杰 朱毅 李建华 杨霖 万里 马全胜 马明 刘春龙 祁奇 张伟明 谭同才 郭京伟 许志生 李扬政 宋朝 李艳 黄大海 李长江 矫玮 侯晓晖 黄力平 李豪杰 苟波 廖远朋 陈建 朱东 刘静 赵彦 王文清 江征 谢幼专 马辉 陈佩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9,共11页
颈痛(neck pain)是成年人慢性病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高达7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为进一步加强体医融合,提高运动疗法改善颈痛的治疗水平,来自中国康复... 颈痛(neck pain)是成年人慢性病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高达7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为进一步加强体医融合,提高运动疗法改善颈痛的治疗水平,来自中国康复科学、骨科以及运动科学等领域的专家组制定了“运动疗法治疗颈痛的中国专家共识”。经检索国内外常用电子数据库,参考国际常用的证据水平进行分级,结合中国正积极倡导的“非医疗健康干预”和“体医融合”,该专家共识提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运动疗法治疗颈痛的规范和推荐建议,指导物理治疗实践和推行体医融合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颈痛 专家共识 体医融合 循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散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姜贵云 姚立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92-92,共1页
骨质疏松散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姜贵云,姚立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1]。随着人口的老化,必然伴随着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增加,同时因骨... 骨质疏松散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姜贵云,姚立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1]。随着人口的老化,必然伴随着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增加,同时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关节病、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折 疗效观察 骨关节痛 治疗观察 骨组织 骨量 退行性疾病 康复治疗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下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竟 王文清 +3 位作者 杨宗宇 邢富智 陶世武 马蓓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8-1751,共4页
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injury,RCI)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20.7%,老年人更易发病^([1])。其发病机制与外部撞击和劳损有关,也与肩袖本身的生理病理改变有关,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2])。有研... 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injury,RCI)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20.7%,老年人更易发病^([1])。其发病机制与外部撞击和劳损有关,也与肩袖本身的生理病理改变有关,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2])。有研究表明,对于中小型撕裂患者,非手术治疗可以作为优先选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部疼痛 非手术治疗 超声定位 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发病机制 关节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宁宁 勾丽洁 王凯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47,共5页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MN)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它们不仅在个体执行特定动作时放电,在个体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这类神经元能像镜子一样映射出其他个体的动作,因此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1]。分布在不同脑区的镜像...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MN)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它们不仅在个体执行特定动作时放电,在个体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这类神经元能像镜子一样映射出其他个体的动作,因此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1]。分布在不同脑区的镜像神经元构成了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neurons system,MNS)。众多研究发现该系统提供了“观察一执行匹配机制[2]”,该机制在动作理解、动作模仿、运动想象起关键作用,而这三个神经生理学过程又极大地影响着运动学习的进程[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镜像 临床应用 系统 神经生理学 运动想象 运动学习 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脑半球功能非对称理论对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柄佑 姜贵云 +1 位作者 金荣疆 郑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关系。方法:将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2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C组。B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75mg,每晚1次,疗程6周。A组从开始观察第1天起,药物...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关系。方法:将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2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C组。B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75mg,每晚1次,疗程6周。A组从开始观察第1天起,药物治疗同B组,并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间隔2日,总共治疗15次。分析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及运动阈值(MT)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P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MT值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试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高于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且PSPD患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低于正常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PSPD患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与正常受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3周、6周治疗后A组左侧大脑半球MT值降低(P<0.05),右侧大脑半球MT值升高(P<0.05);B组仅在治疗后6周右半球MT值降低。经过3周、6周治疗后,A、B两组HAMD、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且A组HAMD评分低于B组评分(P<0.05);治疗后3周A组NRS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6周A、B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脑半球功能异常偏侧化可能对PSPD的发病产生重要影响;舍曲林及舍曲林联合rTMS均能缓解PSPD患者疼痛症状、改善PSPD患者的不良情绪,且后者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经颅磁刺激 运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医协会行业自治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米术斌 王芳 +2 位作者 王经纬 马超 梁莉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1期55-59,共5页
调查河北省乡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在村医协会组织下开展同行评议和监督的情况,为村医协会开展行业自治提出建议。从河北省分层随机抽出800名村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村医协会情况、村医互助情况、协会开展行业自... 调查河北省乡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在村医协会组织下开展同行评议和监督的情况,为村医协会开展行业自治提出建议。从河北省分层随机抽出800名村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村医协会情况、村医互助情况、协会开展行业自治情况。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长、负责村民人数是参加村医协会的独立影响因素;有56.6%和79.7%的村医认为同行评议和工作监督重要,有61.7%的村医认为由其他医生监督工作效果会好。可见,村医对协会了解较少,入会率低,村医协会没有有效组织开展行业自治,村医对行业自治态度、认知不高,相互评议和监督缺失,村医协会行业自治未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行业自治 村医协会 同行评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