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何文彦 王瀛佩 李涵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治疗的200例子宫颈HSIL... 目的: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治疗的200例子宫颈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建模集。根据患者治疗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6)和未复发组(n=164)。采用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子宫颈HSIL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内部数据验证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效能。并按照验模集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30%的原则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验模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为子宫颈HSIL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4个因素作为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集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40(95%CI 0.655~0.82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列线图预测结果进行干预后,风险阈值>0.08时,能提供更多临床净收益。验模集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88(95%CI 0.674~0.812);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风险阈值>0.06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临床净收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 0.795~1.000);H-L拟合优度检验为χ^(2)=9.342,P=0.155(P>0.05)。结论:基于术后HR-HPV持续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状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子宫颈H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预后 影响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4
2
作者 耿小婷 李淑英 +3 位作者 盖莹 李唱 姜海龙 郭艳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目的:总结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数据库中有关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系统学习过循证方法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 目的:总结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数据库中有关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系统学习过循证方法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证据进行提取。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2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5篇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分析,最终总结了21条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包括识别影响因素、判断标准、康复方法、健康教育4个类别。结论:本研究通过循证的方法总结的证据将为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提供科学、详细的管理建议,减少因忽视对腹直肌分离的管理为产妇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同时建议临床工作人员提高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重视,结合本科室的临床情境与产妇个人意愿进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腹直肌分离 康复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加生化胶囊辅助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付久园 景阳 +2 位作者 肖艳平 曲东辉 朱艳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235,共4页
目的评价五加生化胶囊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0例,根据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宫缩素治疗,研究组45例在宫缩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 目的评价五加生化胶囊辅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0例,根据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宫缩素治疗,研究组45例在宫缩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五加生化胶囊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宫腔内残留组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比较两组治疗后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和清宫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8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宫腔内残留组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研究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研究组产后清宫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辅助产后出血效果确切,可促使产后残留组织排出,减少产后出血量,能够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以稳定,降低清宫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生化胶囊 宫缩素 晚期产后出血 炎症因子 影响 清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憩室形成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冯佩明 王晓岩 +2 位作者 李博 朱艳菊 吴文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0-864,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憩室(CSD)形成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瘢痕憩室形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剖宫产术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CSD是否形成,将其分为瘢痕憩...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憩室(CSD)形成影响因素及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瘢痕憩室形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剖宫产术2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CSD是否形成,将其分为瘢痕憩室形成组(75例)与瘢痕憩室未形成组(175例),对CSD形成的相关因素行Cox多因素分析。并对CSD形成组患者中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术(宫腹腔镜组,38例)和使用阴式修补术(阴式组,37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次数、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数≥2胎以及体质量增加≥20 kg均为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②治疗前宫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憩室宽度与深度、经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宫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值明显低于阴式组(P<0.05)。③宫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并发症(大出血、感染、发热)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阴式组(P<0.05),而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阴式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数及体质量增加等独立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CSD的形成。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阴式修补术,该方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憩室超声诊断 COX多因素分析 腹腔镜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崔彭华 王会民 +2 位作者 张玉娟 邵雪斋 申兴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109-211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手术后1d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25、HE4、PT、APTT、CD3+、CD4+、CD4+/CD8+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A-125、HE4、PT、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较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然而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肿瘤标志物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髓内钉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6
作者 魏俊强 金宇 +1 位作者 闫石 王新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5-277,共3页
目的: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髓内钉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5月应用髓内钉固定的58例肥胖患者股骨干骨折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仰卧位组(n=32)和侧卧位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髓内钉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5月应用髓内钉固定的58例肥胖患者股骨干骨折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仰卧位组(n=32)和侧卧位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转子近端切口长度、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Klemm评分等。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切口长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Klemm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近期并发症。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切口短、接受辐射少等优点,较平卧位时行髓内钉固定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 肥胖症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艳巍 刘新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9-240,共2页
探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166例HBsAg(+)孕妇分成三组,第一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第二组婴儿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加HBVac;第三组母亲于妊娠28、32、36周各肌注HBIG,婴儿用HBIG和HBVac(同第二组),血清检测HBVM采... 探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166例HBsAg(+)孕妇分成三组,第一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第二组婴儿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加HBVac;第三组母亲于妊娠28、32、36周各肌注HBIG,婴儿用HBIG和HBVac(同第二组),血清检测HBVM采用ELISA法。21个月龄儿HBeAg阳性率分别为29.1%、20%、5.36%。孕晚期给予HBIG和婴儿给予。HBIG和HBVac联合治疗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IG 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细胞滋养细胞(Langhans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明细胞与暗细胞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瑞祥 刘胜 +6 位作者 李春辉 赵淑敏 卢金秀 王丰 韩丽 陈文秀 翟雅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应用电镜研究人胎盘滋养细胞的超微结构,虽早有报道,但对细胞滋养细胞的电子致密度有着完全不同的描写。电子致密度低、淡(多)或高、深(少)。本文对此作了动态的观察。材料和方法:人流和自然产获取人胎盘标本67例。自最后月经带一周计起... 应用电镜研究人胎盘滋养细胞的超微结构,虽早有报道,但对细胞滋养细胞的电子致密度有着完全不同的描写。电子致密度低、淡(多)或高、深(少)。本文对此作了动态的观察。材料和方法:人流和自然产获取人胎盘标本67例。自最后月经带一周计起,以周龄计算。从5周至41周(缺个别周次),每个周次取材2~6例。每份标本取5处;中,晚期胎盘分子面与母面取材。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选区,三级终末绒毛。超薄切片。JEM——100CxⅡ电镜观察。照片电子光学放大2.700~40.000倍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细胞 滋养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及其母乳喂养安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晓霞 郭艳巍 刘新伟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1156-1158,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目前对新生儿出生后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也不能完全阻止其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仍是乙肝的潜在传染源.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目前对新生儿出生后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也不能完全阻止其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仍是乙肝的潜在传染源.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2].同时人们对产后母乳喂养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仍有很多顾虑,寻找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世界上控制乃至消灭乙肝的关键课题.笔者用HBIC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有效的阻断HBV宫内传播,之后对应用联合免疫的孕妇母乳喂养问题进行分析,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阻断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及预测价值: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丽倩 郭艳巍 +2 位作者 许倩 杨珽 毛淑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49-2254,共6页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妊娠早期血清CTRP3与GDM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如何,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CTRP3...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妊娠早期血清CTRP3与GDM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如何,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CTRP3对GDM的影响及预测价值,为GDM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门诊正规产检的妊娠早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妊娠6~14周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CTRP3。妊娠24~28周时采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GDM筛查,分为GDM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结果共纳入妊娠早期妇女393例,最终纳入分析368例,其中81例妊娠24~28周时诊断为GDM,GDM的发病率为22.0%。GDM组的年龄大于NGT组,妊娠前体质指数(BMI)、FPG、FINS、HbA_(1c)及TG均高于NGT组(P<0.05)。GDM组血清CTRP3低于NGT组〔0.5280(0.4613,0.6340)μg/L与0.6048(0.5108,0.6660)μg/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RP3是GD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aOR=0.101,95%CI(0.010,0.997),P≤0.05〕。血清CTRP3预测GDM的截断值是0.5242μg/L,灵敏度为49.38%,特异度为72.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22〔95%CI(0.571,0.672)〕;联合预测模型(CTRP3联合年龄、妊娠前BMI、FPG及HbA_(1c))预测GDM的截断值是0.3150,灵敏度为69.14%,特异度为89.20%,AUC为0.841〔95%CI(0.799,0.877)〕。联合预测模型预测GDM的AUC大于血清CTRP3的AUC(Z=5.634,P<0.001)。结论妊娠早期母体血清CTRP3升高可降低GDM的发生风险,是GDM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母体特征及代谢指标联合对GDM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体质指数 葡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龄妇女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欢欢 郭艳巍 +2 位作者 张金环 杨佳琦 单伟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索适龄妇女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抽样法选择河北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和正常宫内妊娠者各2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异位妊... 目的探索适龄妇女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抽样法选择河北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和正常宫内妊娠者各2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异位妊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7个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炎症性疾病、异位妊娠史、剖宫产史、既往妊娠次数及初孕年龄<22岁波动是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加强围产期管理等措施,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下河北省异位妊娠患病状况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欢欢 郭艳巍 +2 位作者 张金环 杨佳琦 单伟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7-1021,共5页
背景异位妊娠(EP)是导致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随性文化理念、生育政策的改变、医学科学的进步等有所改变,但未检索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EP患病状况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河北省EP患者... 背景异位妊娠(EP)是导致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随性文化理念、生育政策的改变、医学科学的进步等有所改变,但未检索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EP患病状况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河北省EP患者的患病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河北省各地级市GDP排名及地域分布等因素,随机选取2015—2017年3年间河北省4家医院妇产科EP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患病情况、年龄、孕产史及既往病史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二孩政策施行前后(2015年与2017年)的差异,分析2015—2017年的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共调查EP患者1 760例,占同期住院妊娠患者的4.68%(1 760/37 635)。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EP患病率较施行前降低(χ2=57.866,P<0.001)。2015—2017年,EP患者阴道分娩次数、盆腹腔手术史、重复异位妊娠(REP)、盆腔炎性疾病(PID)比例逐年增加(P<0.05)。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EP患者阴道分娩次数(χ2=6.151,P=0.046)、剖宫产次数(χ2=7.135,P=0.028)、盆腹腔手术史(χ2=6.300,P=0.012)、REP(χ2=4.659,P=0.031)、PID比例(χ2=12.183,P<0.001)均较施行前增加。REP患者盆腹腔手术史、剖宫产、输卵管手术、吸烟史比例高于首次EP患者(P<0.05)。结论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EP患病率降低,但患病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剖宫产次数、盆腹腔手术史、REP、PID比例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相关因素 剖宫产术 患病率 二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妊娠期糖尿病关键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玲玲 谢守军 +3 位作者 李爽 郑华川 任春丽 曹秀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9-895,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验证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基因,明确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图谱(GEO)数据库在线分析工具GEOR2对数据集GSE49524进行分析,筛选妊娠期糖尿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验证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基因,明确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图谱(GEO)数据库在线分析工具GEOR2对数据集GSE49524进行分析,筛选妊娠期糖尿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妊娠期糖尿病关键基因。利用GSE103552数据集验证关键基因;ELISA法和实时PCR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组)与正常妊娠患者(对照组)外周血COL4A1、P4HA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共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99个,其中表达上调69个,表达下调30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AGE-RAGE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胶原三聚体复合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组织结构、内质网等方面显著富集。PPI鉴定出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5个关键基因为COL4A1、P4HA2、COL1A1、COL3A1和COL5A2。在数据集GSE103552中COL4A1和P4HA2表达差异显著(均P<0.05);实时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COL4A1和P4HA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均P<0.05)。结论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5个关键基因为COL4A1、P4HA2、COL1A1、COL3A1和COL5A2。COL4A1和P4HA2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筛选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