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运书 徐健 +3 位作者 姜霞 赵士娇 黄群 郭亚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知现状,为我国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本资料。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0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二、三年级医学生,以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900份,获得有效问卷...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知现状,为我国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本资料。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0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二、三年级医学生,以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900份,获得有效问卷877份,有效率为98.21%,其中二年级430名(49.03%),三年级447名(50.97%),148名(16.88%)学生曾参与大学生科研。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的总体知晓率为58.72%,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具体内容的仅占32.16%,仅8.21%的学生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知晓率仅为14.14%,仅7.75%的学生清楚哪些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28.28%的学生能按照规定处理废弃物,68.19%的学生能识别生物危害警示标志;92.82%的学生认为应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总体知晓率偏低,分别为42.65%和41.96%,且三年级知晓率高于二年级(P<0.05);化学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方面:有过科研经历的学生得分高于未参加过大学生科研的学生(均P<0.05)。结论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管理和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生物安全 认知情况 医学院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寄生虫学名议
2
作者 邴玉艳 杜娈英 +4 位作者 许士奇 赵蕾 李丹 方艳辉 王丽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6-658,共3页
医学寄生虫学名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科研论文撰写及学术交流中经常使用。本文通过阐释医学寄生虫学名的由来、命名原则、某些术语的变化规则和在英语语境中的含义,旨在促进对医学寄生虫学名及相关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 医学寄生虫 寄生虫学名 命名法 拉丁语 希腊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虫体蛋白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于莉 苏萌 +5 位作者 谢广成 李丹 邴玉艳 方艳辉 赵蕾 杜娈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旋毛虫肌幼虫虫体蛋白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H446细胞与0.2mg/mL、0.4mg/mL、0.6mg/mL、0.8mg/mL、1.0mg/mL、1.2 mg/mL虫体蛋白分别培养并设为实验组,不处理的H446细胞设为对照组,采用噻唑... 目的探讨旋毛虫肌幼虫虫体蛋白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H446细胞与0.2mg/mL、0.4mg/mL、0.6mg/mL、0.8mg/mL、1.0mg/mL、1.2 mg/mL虫体蛋白分别培养并设为实验组,不处理的H446细胞设为对照组,采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旋毛虫肌幼虫虫体蛋白对H446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旋毛虫肌幼虫虫体蛋白诱导H446细胞株凋亡的情况;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和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表明虫体蛋白能够抑制H446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虫体蛋白作用于H446细胞24h后,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促凋亡基因Cyt-C和Apaf-1表达均上调。结论旋毛虫肌幼虫虫体蛋白能够抑制H446细胞增殖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Cyt-C和Apaf-1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 虫体蛋白 小细胞肺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总皂苷对大鼠滑膜细胞株VEGF与AP-1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亚贤 王永为 +6 位作者 郭亚春 宋鸿儒 肖丽君 安高 梁秀军 翟泽玲 段一娜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观察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对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和激活蛋白-1(AP-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含穿山龙总皂苷和雷公藤(阳性对照)血清。将培养好的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 目的观察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对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和激活蛋白-1(AP-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含穿山龙总皂苷和雷公藤(阳性对照)血清。将培养好的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含雷公藤多苷血清组和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组,培养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IL-17和TNF-α(均为10μg·L-1)共同孵育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VEGF mRN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法(EMSA)检测各组细胞核蛋白提取物AP-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及AP-1 DNA结合活性显著增高(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含雷公藤多苷血清组、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及AP-1 DNA结合活性均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穿山龙总皂苷血清可以抑制VEGF mRNA表达水平及AP-1 DNA结合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AP-1来调控血管新生关键因子VEGF产生,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总皂苷 关节炎 类风湿 血管新生 RSC-36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可视化分型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娜 刘金霞 孙殿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应用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可视化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1b和2a基因型,为RTLAMP技术应用于现场或基层医院提供初步探索经验。方法首先,收集临床阳性样本并用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把样本基本分为1型和非1型。然后分别根... 目的应用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可视化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1b和2a基因型,为RTLAMP技术应用于现场或基层医院提供初步探索经验。方法首先,收集临床阳性样本并用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把样本基本分为1型和非1型。然后分别根据HCV 1b和2a基因型设计RT-LAMP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通过互换模板实验验证这2套引物的特异性,并通过检测稀释的模板以验证引物的灵敏度。同时用钙黄绿素进行产物显色,使HCV分型检测可视化。最后用RT-LAMP方法检测临床样本,并计算阳性率,应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RT-LAMP和荧光定量PCR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优化好的RT-LAMP体系的特异性好,对HCV 1b型的检测灵敏度为103 IU/mL,2a型的检测灵敏度为104 IU/mL。另外,利用钙黄绿素进行产物检测的效果和电泳结果相当。通过对临床样本分型检测,HCV 1b型样本的RTLAMP检测结果和荧光定量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 2a型样本的RT-LAMP检测结果和荧光定量P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未检出的样本中有2例为HCV 2b型。结论 RT-LAMP对HCV的可视化分型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操作简便,具有在现场或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 分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孢子菌繁殖方式的进一步研究
6
作者 邴玉艳 安春丽 +1 位作者 刘月华 刘冬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3-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源肺孢子菌的增殖方式。方法从10只肺孢子菌肺炎(PCP)大鼠模型肺脏灌洗液中分离肺孢子菌,用四胺银染色法确定感染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灌洗液中肺孢子菌的增殖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内肺孢子菌的增殖情况。结果 PC... 目的研究大鼠源肺孢子菌的增殖方式。方法从10只肺孢子菌肺炎(PCP)大鼠模型肺脏灌洗液中分离肺孢子菌,用四胺银染色法确定感染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灌洗液中肺孢子菌的增殖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内肺孢子菌的增殖情况。结果 PCP大鼠造模成功,GMS染色下肺孢子菌阳性。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肺孢子菌滋养体的二分裂增殖及接合生殖。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肺孢子菌滋养体的二分裂增殖、接合生殖与外出芽生殖,同时观察到包囊的内出芽生殖。结论肺孢子菌有性生殖、无性增殖方式同时存在。在本研究中无性增殖方式包括滋养体的二分裂增殖、外出芽生殖及包囊的内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为滋养体的接合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 二分裂增殖 接合生殖 外出芽生殖 内出芽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水提液抗肠道病毒71型的活性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春阳 谢广成 +3 位作者 严琴琴 陈敏 贺茂芳 杜向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草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作用,从而寻找抗EV71感染的有效药物。方法:应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病毒蛋白VP1的复制。采用EV71感染非洲绿猴肾上皮(Vero细胞)模型,以鱼腥草、薄荷、甘草、栀子、知母、牛蒡、黄芩... 目的:探讨中草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作用,从而寻找抗EV71感染的有效药物。方法:应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病毒蛋白VP1的复制。采用EV71感染非洲绿猴肾上皮(Vero细胞)模型,以鱼腥草、薄荷、甘草、栀子、知母、牛蒡、黄芩、连翘、防风、柴胡、川贝母以及海金沙12种中草药的水提液预处理细胞,结合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TCID 50 的方法检测子代病毒的释放,应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病毒蛋白VP1的复制,评价这12种水提物抗EV71病毒能力。应用MTT和TCID 50 的方法检测鱼腥草是否能够直接灭活EV71病毒颗粒。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结果:在12种中草药中,只有鱼腥草水提物在0.1 mg/ml的浓度下能够显著抑制EV71感染诱导的细胞死亡。与病毒组相比,鱼腥草水提液将病毒滴度降低了4.15 logs。利巴韦林将病毒滴度降低了3.3 logs。薄荷水提物在0.1 mg/ml的浓度下对细胞有轻微的保护作用,将病毒滴度降低了0.9 logs。Realtime PCR的结果显示,鱼腥草水提液和利巴韦林均能够明显降低EV71病毒蛋白VP1的表达,鱼腥草对VP1表达的抑制作用比利巴韦林更加明显,并且鱼腥草水提液预先与病毒共同孵育能抑制病毒感染达5个log以上。结论:鱼腥草水提液在体外具有与利巴韦林相当的抗EV71病毒复制的活性,并且鱼腥草水提液能直接灭活EV71病毒,本研究证实了鱼腥草用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中草药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旋毛虫原肌球蛋白过表达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灏轩 朱莹莹 +2 位作者 程露阳 郭文平 杜娈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8-765,共8页
目的研究旋毛虫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标记(Tandem mass tags,TMT)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旋毛虫Tm过表达对NCI-H446细胞... 目的研究旋毛虫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标记(Tandem mass tags,TMT)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旋毛虫Tm过表达对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比较旋毛虫Tm(Tm-pcDNA3.1)过表达和转染空载体(pcDNA3.1)48 h后NCI-H446细胞的蛋白组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检索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DEPs)并对所得DEP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从STRING数据库获得DEPs相互作用数据,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中心节点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对随机选取的中心节点蛋白NDRG1进行验证。结果旋毛虫Tm转染NCI-H446细胞48 h后,筛选出DEPs 70个,其中34个上调,36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涉及转录后的调控、免疫应答的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分析蛋白互作网络获得5个下调的中心节点蛋白:细胞周期蛋白G相关激酶(GAK)、组蛋白H3-7(H3-7)、辛普勒金Symplekin(SYMPK)、N-myc下游调节因子1(NDRG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N2(PKN2);Westrne blot结果显示旋毛虫Tm降低NCI-H446细胞中NDRG1的表达。结论旋毛虫TM能引起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显著变化;旋毛虫Tm可能通过下调NCI-H446细胞中GAK、H3-7、SYMPK、NDRG1、PKN2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原肌球蛋白 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ESPs作用于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蛋白组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美辰 潘靖丹 +6 位作者 范泽华 陈万楼 陈彩铃 吴合亮 李天歌 孙亚杰 杜娈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1-826,共6页
目的分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s,ESPs)作用于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后蛋白组分的变化。方法制备旋毛虫肌幼虫ESPs,把H446细胞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0.85 mg/mL ESPs,对照... 目的分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s,ESPs)作用于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后蛋白组分的变化。方法制备旋毛虫肌幼虫ESPs,把H446细胞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0.85 mg/mL ESPs,对照组加入不含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24 h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后酶解,采用液质联用质谱法(LC-MS/MS)对酶解产物进行鉴定,通过Gene Ontology(GO)分析,对鉴定出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实验组共鉴定出240种蛋白质,其中有204种为已明确鉴定的蛋白质,22种为未明确鉴定的蛋白质,14种为假定蛋白质。从已知的204种蛋白质中检索出1种与存在于旋毛形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中且与抗肿瘤相关的蛋白质H2A(histone 2A)。对照组鉴定出233种蛋白质。实验组和对照组重合蛋白质191种,非重合蛋白分别有49种和42种。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Ps作用于H446细胞后,细胞内蛋白组分发生了复杂变化,提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和过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排泄分泌蛋白 LC-MS/MS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