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源性降胆固醇肽的原料来源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美霞 谭军 +4 位作者 张欣怡 张子成 王昱文 范怡然 杨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综述了食源性降胆固醇肽的原料来源,主要包括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乳源蛋白;阐述了食源性降胆固醇肽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食源性降胆固醇肽的深入研究和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食源性 降胆固醇 多肽 原料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蛋白酶酶解桑葚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戴梦萍 段涵怡 +1 位作者 陈晓萌 杨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利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桑葚粉制备抗氧化肽。以多肽得率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4℃、pH 6.95、酶解时间4.25 h、酶添加量8%(以桑葚蛋白质量计)、料液... 利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桑葚粉制备抗氧化肽。以多肽得率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4℃、pH 6.95、酶解时间4.25 h、酶添加量8%(以桑葚蛋白质量计)、料液比30∶1(g/L),在此条件下桑葚多肽得率为16.76%±0.58%、DPPH·清除率为62.45%±0.93%,制得的桑葚抗氧化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风味蛋白酶 酶解工艺 抗氧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市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的质量评价
3
作者 董平 赵春颖 +2 位作者 潘海峰 赵红玲 李忠思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为了对栽培与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为了对栽培与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栽培黄芩的黄芩苷、总黄酮、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含量高于野生黄芩;野生黄芩中汉黄芩苷与黄芩素呈正相关,与汉黄芩素呈负相关。通过对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以黄芩苷和总黄酮为检测指标,二者具有质量一致性,可等同使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药材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黄芩苷 总黄酮 质量评价 承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铁华 陈四平 +2 位作者 杨鹤松 邓淑华 高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苓茎叶活性部位(SLSBGAF)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培养观察1:2~1:256不同稀释度SLSBGAF对柯萨奇B族病毒(CoxB3、CoxB4、Cox B5)、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Adv3、Adv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疱疹病... 目的:研究黄苓茎叶活性部位(SLSBGAF)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培养观察1:2~1:256不同稀释度SLSBGAF对柯萨奇B族病毒(CoxB3、CoxB4、Cox B5)、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Adv3、Adv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疱疹病毒(HSV-1、HSV-2)等10种病毒致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分别观察SLSBGAF对小鼠肺指数、间接荧光染色观察肺内病毒增殖的影响,并以小鼠存活时间和死亡率为指标观察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SISBGAF对CoxB3等10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浓度为0.20~1.56mg/mL,IC50值为0.08~0.34mg/mL,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4和8;sLSBGAF(54.3,108.5,217mg/kg)灌胃给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有治疗作用,肺指数和病毒的肺内增殖低于对照组,并呈一定的量效相关性;此外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死亡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217mg/kg剂量组作用明显,死亡保护率为40%,生命延长率为39.08%。结论:SLSBGAF可用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苓 黄酮类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宇杰 吕英超 +5 位作者 于海龙 耿榕徽 郭金甲 杨冬丽 郑艳春 王春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0-2424,共5页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后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初步分析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两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和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所引起疼痛的痛阈值,降低大鼠肿胀足中IL-1、TNF-α和PGE2水平,与相应空白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复康颗粒 挥发油成分 抗炎 镇痛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籽种壳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丽 邓淑华 +1 位作者 赵桂琴 张晓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7-920,共4页
目的考察黄芩籽种壳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确定黄芩籽种壳抗菌活性的有效药用部位。方法运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籽壳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白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以及大肠杆菌标准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考察黄芩籽种壳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确定黄芩籽种壳抗菌活性的有效药用部位。方法运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籽壳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白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以及大肠杆菌标准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黄芩籽种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以黄芩籽种壳正丁醇萃取部位抗菌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确定黄芩籽种壳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主要抗菌活性部位集中在黄芩籽种壳正丁醇萃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壳 黄芩籽种壳提取物 体外抗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鳖虫不同酶解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红玲 邓淑华 +3 位作者 郝婷 尹毛毛 尹志峰 王良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8期59-62,共4页
采用不同酶酶解土鳖虫粉,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不同酶解提取物的质量得率和肽含量;然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受试菌株,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测定酶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土鳖虫胃蛋白酶酶解提取物的肽含... 采用不同酶酶解土鳖虫粉,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不同酶解提取物的质量得率和肽含量;然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受试菌株,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测定酶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土鳖虫胃蛋白酶酶解提取物的肽含量最高,达到36.5%;胃蛋白酶酶解提取物对3种受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mg·mL^(-1)和25.0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鳖虫 酶解 体外抑菌活性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馨花提取物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郝婷 尹营松 +3 位作者 李亚洲 刘丽艳 陈四平 赵桂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68,共4页
本文对素馨花中提取纯化所得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橄榄苦苷100、200、400 mg/kg剂量组,灌胃(i.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离心,血浆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 本文对素馨花中提取纯化所得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橄榄苦苷100、200、400 mg/kg剂量组,灌胃(i.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离心,血浆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各给药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应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的t1/2、CL/F、AUC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t1/2、CL/F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AUC随剂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苦苷 HPLC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食单体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叶敬榕 林彦 +3 位作者 段涵怡 任晓岚 杨雪 张凤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76-2484,共9页
大量数据显示,酒精性肝损伤(ALI)的患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成为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于ALI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戒酒,治疗主要是采用具有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的西药以及后期的营养支持。但西药的整体治... 大量数据显示,酒精性肝损伤(ALI)的患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成为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于ALI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戒酒,治疗主要是采用具有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的西药以及后期的营养支持。但西药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仅可缓解初期症状,若ALI较为严重,仍需采取手术治疗。研究表明,从天然药物、食物中提取的单体成分对ALI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且安全性高、获取便利。因此,本文系统地概述了防治ALI的主要天然药食单体,并提出药食联用防治ALI的构想。从关注健康全过程的角度出发,以期探求更为有效的预防、保健及治疗方法,为ALI的防控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损伤 药物疗法 饮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消化筛选黄芩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敬榕 林彦 +3 位作者 段涵怡 杨雪 任晓岚 张凤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5-53,共9页
为获得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黄芩提取物,本试验对比水提和醇提两种提取方式,并将提取物冻干后复溶成水提水溶、醇提醇溶、醇提水溶三种状态,以胃肠模拟消化后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O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和... 为获得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黄芩提取物,本试验对比水提和醇提两种提取方式,并将提取物冻干后复溶成水提水溶、醇提醇溶、醇提水溶三种状态,以胃肠模拟消化后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O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五种抗氧化活性指标的综合秩和比(RSR值)为判断标准,确定出最佳的提取溶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其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水平,再结合析因设计试验分析提取工艺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终获得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通过RSR值排序的结果表明:两种冻干粉在复溶后的抗氧化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水提水溶、醇提水溶、醇提醇溶。单因素试验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保持微沸,提取时间120 min,液料比50:1(mL/g)。析因设计试验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保持微沸,提取时间120 min,液料比60:1(mL/g)。优选的工艺提取液其经过消化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9.48%、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8.85%、·OH自由基清除率为48.63%、总还原能力为0.49、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28.87%,可为黄芩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提取物 抗氧化 胃肠模拟消化 水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制备
11
作者 李松涛 杨雪 +2 位作者 郝婷 范彦芳 王燕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以Rink Amide树脂为固相载体、N-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氨基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制备了一种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LHRH)6位经D-构型半胱氨酸(D-Cys)取代的类似物[D-Cys^(6)]-LHRH。优化的... 以Rink Amide树脂为固相载体、N-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氨基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制备了一种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LHRH)6位经D-构型半胱氨酸(D-Cys)取代的类似物[D-Cys^(6)]-LHRH。优化的裂解试剂为三氟乙酸-水-三异丙基硅烷(95.0∶2.5∶2.5,体积比),纯品的HPLC纯度为97.8%,总收率为47.5%。该方法简便高效、总收率高,为LHRH类似物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构建LHRH受体靶向的多肽-药物偶联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类似物 多肽 固相合成 D-构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铁蛋白受体亲和肽衍生物的制备
12
作者 于家乐 李松涛 赵桂琴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5,62,共4页
以2-氯三苯甲基氯(2-CTC)树脂为固相载体、N-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氨基酸为原料、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为缩合剂,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制备了一种转铁蛋白受体亲和肽(transferrin receptor binding peptide,... 以2-氯三苯甲基氯(2-CTC)树脂为固相载体、N-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氨基酸为原料、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为缩合剂,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制备了一种转铁蛋白受体亲和肽(transferrin receptor binding peptide,TfRBP)衍生物,其纯品的HPLC纯度为97.9%,总收率为40.3%,经ESI-MS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该方法操作简便、合成周期短、总收率高,为进一步构建TfR靶向多肽-药物偶联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受体 固相合成 多肽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热水浸提黄芩茎叶多糖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彦 段涵怡 +2 位作者 叶敬榕 杨雪 张凤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为确定黄芩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逐级优化试验与响应面分析法,以提取液中的多糖含量为指标,优化微波辅助热水浸提黄芩茎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逐级优化试验筛选获得黄芩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预... 为确定黄芩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逐级优化试验与响应面分析法,以提取液中的多糖含量为指标,优化微波辅助热水浸提黄芩茎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逐级优化试验筛选获得黄芩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5 min,微波预处理功率800 W,料液比1∶35(g/mL),水提时间4 h,水提温度100℃,在此条件下黄芩茎叶多糖的提取率为17.39%。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后所得黄芩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312 s,微波预处理功率800 W,料液比1∶34(g/mL),水提时间280 min,水提温度100℃,在此条件下黄芩茎叶多糖的提取率为17.49%。优化得到的黄芩茎叶多糖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多糖 微波 响应面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ackett-Burman与Box-Behnken法优化桑叶降胆固醇肽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涵怡 郭美霞 +3 位作者 谭军 董悦君 赵佳迪 杨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3-108,147,共7页
以桑叶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桑叶降胆固醇肽。以多肽质量浓度及胆固醇抑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与Box-Behnken法优化桑叶降胆固醇肽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桑叶蛋白质量浓度9.00g/L... 以桑叶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桑叶降胆固醇肽。以多肽质量浓度及胆固醇抑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与Box-Behnken法优化桑叶降胆固醇肽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桑叶蛋白质量浓度9.00g/L、加酶量8.0%(以桑叶蛋白质量计)、酶解时间97min、酶解pH7.0、酶解温度48℃。在此条件下,桑叶多肽质量浓度为0.262 mg/mL,胆固醇抑制率为3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蛋白 碱性蛋白酶 酶解工艺 降胆固醇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黄酮对复合Aβ_(25-35)引起线粒体膜Bcl-2、Bax、Bcl-xL及Bak异常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泓翔 郭可 +2 位作者 崔亚迪 吴晓光 商亚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62-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SBF)对大鼠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结合三氯化铝(Al Cl3)及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 TGF-β1)(复合Aβ25-35)引起的皮层细胞线粒体膜凋亡相关蛋白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手术当天脑室注射1... 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SBF)对大鼠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结合三氯化铝(Al Cl3)及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 TGF-β1)(复合Aβ25-35)引起的皮层细胞线粒体膜凋亡相关蛋白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手术当天脑室注射10 ng rh TGF-β1,手术第2天开始脑室分别于上午注射Aβ25-35(4μg/d,连续注射14 d)、下午注射1%Al Cl3(3μL/d,连续注射5 d)建立神经损伤模型。术后第49天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SBF组。药物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SBF(35、70和140 mg/kg)36 d,每日1次。大鼠末次给药60 min后断头处死,蛋白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皮层细胞线粒体膜Bcl-2、Bax、Bcl-x L和Ba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脑室注射复合Aβ25-35可使大鼠皮层细胞线粒体膜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使Bax和Ba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然而,35、70和140 mg/kg SBF灌胃36 d,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复合Aβ25-35所致上述改变。结论:脑室注射Aβ25-35联合Al Cl3和rh TGF-β1可引起线粒体膜凋亡因子Bcl-2、Bax、Bcl-x L和Bak异常改变,SBF能够逆转上述凋亡因子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黄酮 Β-淀粉样蛋白25-35 三氯化铝 重组人类转化生长因子-β1 线粒体凋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提取物对成年大鼠睾丸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晓丞 李亚洲 +1 位作者 佟继铭 张树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大黄及其总蒽醌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8周龄SD大鼠50只,分别ig给予大黄水提取物(RWE)0.3,0.6,1.2 g.kg-1及大黄总蒽醌0.1 g.kg-1,每天1次,连续30 d。取睾丸、附睾称质量,检测精子数量、活动率及畸变率。ELIS...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大黄及其总蒽醌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8周龄SD大鼠50只,分别ig给予大黄水提取物(RWE)0.3,0.6,1.2 g.kg-1及大黄总蒽醌0.1 g.kg-1,每天1次,连续30 d。取睾丸、附睾称质量,检测精子数量、活动率及畸变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WE0.3,0.6和1.2 g.kg-1组大鼠精子数量和活动率均明显降低(P<0.05),精子畸变率无统计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WE 0.6和1.2 g.kg-1以及大黄蒽醌0.1 g.kg-1组血清中T由5.0±0.7降低到2.6±0.4,1.5±0.5和(1.2±0.3)μg.L-1(P<0.05),LH由4.3±0.4升高到6.9±0.5,10.1±1.0和(10.5±0.8)μmol.min-1.L-1及FSH由2.7±0.5升高到6.3±1.2,11.3±0.8和(12.0±1.2)μmol.min-1.L-1(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WE 0.6和1.2 g.kg-1以及大黄蒽醌0.1 g.kg-1组睾丸生精上皮和睾丸间质细胞内Bax蛋白表达率由12±3升高到35±4,55±6和(57±5)%(P<0.01),而Bcl-2蛋白表达率由60±4降低到31±4,8±4和(8±4)%(P<0.05)。结论长期应用大黄对成年大鼠睾丸功能有较强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属 睾丸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明明 袁晓旭 +3 位作者 李洪波 缪红 毛晓霞 赵桂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研究熟地黄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A)和茯苓Poria(B)对山茱萸Corni Fructus(C)中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煎出量的影响。方法将这3种药材互相组合,分为7组(A、B、C、A+B、A+C、B+C、A+B+C),HPLC法测定3种成分含有量。结... 目的研究熟地黄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A)和茯苓Poria(B)对山茱萸Corni Fructus(C)中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煎出量的影响。方法将这3种药材互相组合,分为7组(A、B、C、A+B、A+C、B+C、A+B+C),HPLC法测定3种成分含有量。结果与山茱萸单煎相比,熟地黄与山茱萸合煎,或熟地黄、茯苓与山茱萸合煎时,马钱苷和5-羟甲基糠醛煎出量降低,莫诺苷煎出量提高;茯苓与山茱萸合煎时,该情况恰好相反。结论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合煎提高了莫诺苷煎出量,可能使合煎液药效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熟地黄 茯苓 马钱苷 莫诺苷 5-羟甲基糠醛 煎出量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晓旭 李洪波 +2 位作者 尹志峰 王慧娜 赵桂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3-368,共6页
目的研究金丝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金丝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采用AB-8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HepG2.2.15细胞模型法测其体外抗HBV... 目的研究金丝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金丝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采用AB-8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HepG2.2.15细胞模型法测其体外抗HBV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异黄酮(1)、槲皮素-7,4'-二甲醚-5-O-β-D-吡喃葡萄糖苷(2)、8-[1-(3,4-二羟基苯基)乙基]槲皮素(3)、金圣草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2″,3″-二-O-E-p-香豆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5)、1,3,7-三羟基呫吨酮-2-C-β-D-吡喃葡萄糖苷(6)、木犀草素-6-C-β-D-吡喃波依文糖苷(7)、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8)。化合物3、5、7、8对细胞分泌表面抗原(HBs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96.6、127.1、72.4、54.5μg/m L;化合物7、8对细胞分泌e抗原(HBe 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81.0、61.3μg/m L。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金发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7、8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体外抗HBV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颗粒对大鼠结肠上皮细胞OCLN、AQPs及平滑肌细胞cAMP、AC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迎寒 刘玉玲 +2 位作者 陈光晖 胡楠 张晓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究健脾化湿颗粒对大鼠结肠上皮细胞OCLN、AQPs及平滑肌细胞cAMP、AC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健脾化湿颗粒对上皮细胞的存活率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健脾化湿颗粒对上皮细胞OCLN、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 目的探究健脾化湿颗粒对大鼠结肠上皮细胞OCLN、AQPs及平滑肌细胞cAMP、AC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健脾化湿颗粒对上皮细胞的存活率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健脾化湿颗粒对上皮细胞OCLN、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用健脾化湿颗粒及Ach、阿托品干预平滑肌细胞后,利用显微标尺测量平滑肌细胞长度,ELISA法检测平滑肌细胞cAMP、AC的水平。结果健脾化湿颗粒(≤1 mg/mL)处理上皮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90%。与正常组比较,健脾化湿颗粒上调上皮细胞OCLN、AQP3,AQP4蛋白表达,促进结肠平滑肌的舒张,下调结肠平滑肌AC、cAMP的水平(P<0.05,P<0.01)。健脾化湿颗粒可抑制Ach引起的平滑肌细胞收缩,及cAMP、AC水平的上调;与阿托品协同作用促进平滑肌细胞舒张,及cAMP、AC水平的下调(P<0.05,P<0.01)。结论健脾化湿颗粒可能通过调节离体大鼠结肠OCLN、AQP3、AQP4蛋白表达及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来改善D⁃IBS腹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湿颗粒 大鼠结肠上皮细胞 AQPS 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 CAMP 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紫草素转化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健 郭瑞霞 +1 位作者 王汝兴 赵桂琴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37-1639,共3页
目的研究紫草总色素转化为左旋紫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左旋紫草素转化率为指标,优选转化温度、转化时间、2%氢氧化钠的体积与紫草总色素的质量比。结果温度35℃,转化时间4 h,2%氢氧化钠的体积与紫草总色素... 目的研究紫草总色素转化为左旋紫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左旋紫草素转化率为指标,优选转化温度、转化时间、2%氢氧化钠的体积与紫草总色素的质量比。结果温度35℃,转化时间4 h,2%氢氧化钠的体积与紫草总色素的质量比例为4.5 m L·mg-1时,紫草素转化率最高,平均转化率为64.86%。结论该优选工艺方便简便,经济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总色素 左旋紫草素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