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德市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的质量评价
1
作者 董平 赵春颖 +2 位作者 潘海峰 赵红玲 李忠思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为了对栽培与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为了对栽培与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栽培黄芩的黄芩苷、总黄酮、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含量高于野生黄芩;野生黄芩中汉黄芩苷与黄芩素呈正相关,与汉黄芩素呈负相关。通过对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以黄芩苷和总黄酮为检测指标,二者具有质量一致性,可等同使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药材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黄芩苷 总黄酮 质量评价 承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降胆固醇肽的原料来源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美霞 谭军 +4 位作者 张欣怡 张子成 王昱文 范怡然 杨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综述了食源性降胆固醇肽的原料来源,主要包括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乳源蛋白;阐述了食源性降胆固醇肽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食源性降胆固醇肽的深入研究和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食源性 降胆固醇 多肽 原料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效果研究
3
作者 张金合 赵素微 +1 位作者 李营 任利强 《今日畜牧兽医》 2016年第9期60-61,共2页
为了确定自拟中药复方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试验应用1组自拟中药复方对自然发病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例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组效果对比。治疗结果表明此中药复方制剂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与... 为了确定自拟中药复方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试验应用1组自拟中药复方对自然发病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例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组效果对比。治疗结果表明此中药复方制剂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与86%,与常规西药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自拟中药复方适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又称雏鹅腺病毒性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中药复方 腺病毒 西药治疗组 中药治疗组 小肠黏膜 清热利湿 临床症状 祛湿 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蛋白酶酶解桑葚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戴梦萍 段涵怡 +1 位作者 陈晓萌 杨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利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桑葚粉制备抗氧化肽。以多肽得率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4℃、pH 6.95、酶解时间4.25 h、酶添加量8%(以桑葚蛋白质量计)、料液... 利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桑葚粉制备抗氧化肽。以多肽得率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4℃、pH 6.95、酶解时间4.25 h、酶添加量8%(以桑葚蛋白质量计)、料液比30∶1(g/L),在此条件下桑葚多肽得率为16.76%±0.58%、DPPH·清除率为62.45%±0.93%,制得的桑葚抗氧化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风味蛋白酶 酶解工艺 抗氧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制备
5
作者 李松涛 杨雪 +2 位作者 郝婷 范彦芳 王燕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以Rink Amide树脂为固相载体、N-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氨基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制备了一种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LHRH)6位经D-构型半胱氨酸(D-Cys)取代的类似物[D-Cys^(6)]-LHRH。优化的... 以Rink Amide树脂为固相载体、N-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氨基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制备了一种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LHRH)6位经D-构型半胱氨酸(D-Cys)取代的类似物[D-Cys^(6)]-LHRH。优化的裂解试剂为三氟乙酸-水-三异丙基硅烷(95.0∶2.5∶2.5,体积比),纯品的HPLC纯度为97.8%,总收率为47.5%。该方法简便高效、总收率高,为LHRH类似物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构建LHRH受体靶向的多肽-药物偶联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类似物 多肽 固相合成 D-构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金霞 邓淑华 +3 位作者 杨贺松 石艳华 高巍 赵铁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3-714,共2页
关键词 抗炎作用 黄芩茎 黄芩叶 总黄酮 炎症 前列腺素E2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铁华 陈四平 +2 位作者 杨鹤松 邓淑华 高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苓茎叶活性部位(SLSBGAF)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培养观察1:2~1:256不同稀释度SLSBGAF对柯萨奇B族病毒(CoxB3、CoxB4、Cox B5)、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Adv3、Adv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疱疹病... 目的:研究黄苓茎叶活性部位(SLSBGAF)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培养观察1:2~1:256不同稀释度SLSBGAF对柯萨奇B族病毒(CoxB3、CoxB4、Cox B5)、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Adv3、Adv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疱疹病毒(HSV-1、HSV-2)等10种病毒致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分别观察SLSBGAF对小鼠肺指数、间接荧光染色观察肺内病毒增殖的影响,并以小鼠存活时间和死亡率为指标观察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SISBGAF对CoxB3等10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浓度为0.20~1.56mg/mL,IC50值为0.08~0.34mg/mL,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4和8;sLSBGAF(54.3,108.5,217mg/kg)灌胃给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有治疗作用,肺指数和病毒的肺内增殖低于对照组,并呈一定的量效相关性;此外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死亡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217mg/kg剂量组作用明显,死亡保护率为40%,生命延长率为39.08%。结论:SLSBGAF可用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苓 黄酮类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赵铁华 邓淑华 +1 位作者 杨鹤松 崔晓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48,共2页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等功效,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本文报道了我们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制备的半枝莲总黄酮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药效实验结果。
关键词 半枝莲 黄酮类 抗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H1N1 FM-1 毒株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永平 陈建双 +2 位作者 赵波 张玉玲 佟继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大鼠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疼痛模型,分别给予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mg.kg-1),以及雷公藤12mg.kg-1阳性对照药治疗,以关节炎指数、痛阈和疼痛级...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大鼠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疼痛模型,分别给予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mg.kg-1),以及雷公藤12mg.kg-1阳性对照药治疗,以关节炎指数、痛阈和疼痛级别为指标,评价其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镇痛作用。结果: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关节炎指数,提高其痛阈,降低其疼痛级别。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雹根 总皂苷 佐剂型关节炎 弗氏完全佐剂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雹根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永平 陈建双 +2 位作者 张玉玲 赵波 佟继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3-995,共3页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探讨赤雹根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小鼠48℃热板法、小鼠48℃热水浸尾法、灌胃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法,评价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结果:48℃热板试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240mg/kg、120m...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探讨赤雹根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小鼠48℃热板法、小鼠48℃热水浸尾法、灌胃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法,评价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结果:48℃热板试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240mg/kg、120mg/kg、60mg/kg)小鼠痛反应潜伏期(35.73±3.84)s、(28.20±3.74)s、(27.00±3.38)s均显著高于NS对照组(24.88±5.02)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小鼠48℃甩尾实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药后40min、60min缩尾潜伏期(11.89±1.36)s、(10.83±1.09)s、(10.30±2.20)s、(8.98±1.65)s、(9.08±1.22)s、(8.01±2.04)s均显著高于NS组(7.27±1.32)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15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24.10±2.77)次、(28.40±3.75)次、(35.60±4.99)次均显著低于NS组(40.40±5.04)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雹根 总皂苷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宇杰 吕英超 +5 位作者 于海龙 耿榕徽 郭金甲 杨冬丽 郑艳春 王春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0-2424,共5页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后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初步分析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两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和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所引起疼痛的痛阈值,降低大鼠肿胀足中IL-1、TNF-α和PGE2水平,与相应空白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复康颗粒 挥发油成分 抗炎 镇痛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谢守军 宋鸿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研究穿山龙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实验组。连续灌胃给药8天,停药后处死大鼠,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观察血清和关节液IL-1、IL-6、IL-8、TNF-α水平,观察ConA诱导... 目的:研究穿山龙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实验组。连续灌胃给药8天,停药后处死大鼠,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观察血清和关节液IL-1、IL-6、IL-8、TNF-α水平,观察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结果:不同剂量穿山龙总皂苷治疗能使AA大鼠降低的胸腺指数基本恢复到正常,也能使AA大鼠明显增大的脾指数显著降低。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大鼠的血清、关节液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水平较AA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提高。结论:穿山龙总皂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其机理部分可能与调节机能依赖性的双向免疫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总皂苷 佐剂性关节炎 免疫调节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籽种壳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丽 邓淑华 +1 位作者 赵桂琴 张晓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7-920,共4页
目的考察黄芩籽种壳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确定黄芩籽种壳抗菌活性的有效药用部位。方法运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籽壳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白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以及大肠杆菌标准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考察黄芩籽种壳提取物是否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确定黄芩籽种壳抗菌活性的有效药用部位。方法运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籽壳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白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以及大肠杆菌标准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黄芩籽种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以黄芩籽种壳正丁醇萃取部位抗菌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确定黄芩籽种壳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主要抗菌活性部位集中在黄芩籽种壳正丁醇萃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壳 黄芩籽种壳提取物 体外抗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酰没食子酰氯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志峰 郝婷 +2 位作者 李云峰 杨晓婧 王良友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99-1100,共2页
以没食子酸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三乙酰没食子酸(TAGA),再与SOCl2反应,制备目的产物三乙酰没食子酰氯(TAGC)。结果表明,TAGA合成最佳原料摩尔比为1∶4∶4,产率基本在87%左右,TAGC合成最佳原料摩尔比为1∶3,产率基本在95%左右。实验方法稳... 以没食子酸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三乙酰没食子酸(TAGA),再与SOCl2反应,制备目的产物三乙酰没食子酰氯(TAGC)。结果表明,TAGA合成最佳原料摩尔比为1∶4∶4,产率基本在87%左右,TAGC合成最佳原料摩尔比为1∶3,产率基本在95%左右。实验方法稳定可行,且操作简单,污染小,可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酰没食子酰氯 没食子酸 氯化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小杰 刘美晓 +3 位作者 谢云鹏 毛晓霞 孙一婵 陈志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探讨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3月,将大鼠胰岛细胞株INS-1分为3组:正常组胰岛细胞株INS-1不作任何处理,STZ组以STZ作用... 目的探讨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3月,将大鼠胰岛细胞株INS-1分为3组:正常组胰岛细胞株INS-1不作任何处理,STZ组以STZ作用胰岛细胞株INS-1,丝胶蛋白组以STZ和丝胶蛋白作用胰岛细胞株INS-1。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 mRNA表达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存活率较正常组降低,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存活率较STZ组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升高,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凋亡率较STZ组降低(P<0.05)。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 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Bcl-2 mRNA/Bax mRNA、Bcl-2/Bax较正常组降低,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 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Bcl-2mRNA/Bax mRNA、Bcl-2/Bax较STZ组升高,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STZ组降低(P<0.05)。结论丝胶蛋白可抑制STZ诱导的胰岛细胞株INS-1的凋亡,提高Bcl-2/Bax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质类 链脲菌素 凋亡诱导因子 基因 BCL-2 BCL-2相关X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鳖虫不同酶解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红玲 邓淑华 +3 位作者 郝婷 尹毛毛 尹志峰 王良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8期59-62,共4页
采用不同酶酶解土鳖虫粉,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不同酶解提取物的质量得率和肽含量;然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受试菌株,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测定酶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土鳖虫胃蛋白酶酶解提取物的肽含... 采用不同酶酶解土鳖虫粉,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不同酶解提取物的质量得率和肽含量;然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受试菌株,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测定酶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土鳖虫胃蛋白酶酶解提取物的肽含量最高,达到36.5%;胃蛋白酶酶解提取物对3种受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mg·mL^(-1)和25.0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鳖虫 酶解 体外抑菌活性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馨花提取物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郝婷 尹营松 +3 位作者 李亚洲 刘丽艳 陈四平 赵桂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68,共4页
本文对素馨花中提取纯化所得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橄榄苦苷100、200、400 mg/kg剂量组,灌胃(i.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离心,血浆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 本文对素馨花中提取纯化所得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橄榄苦苷100、200、400 mg/kg剂量组,灌胃(i.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离心,血浆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各给药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应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的t1/2、CL/F、AUC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t1/2、CL/F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AUC随剂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苦苷 HPLC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云 陈四平 +1 位作者 李洪波 刘玉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7-949,共3页
目的:建立黄芩茎叶总黄酮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C,采用桨法测定,以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 in,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以野黄芩苷为对照品计算累积溶出率,45 m in时... 目的:建立黄芩茎叶总黄酮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C,采用桨法测定,以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 in,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以野黄芩苷为对照品计算累积溶出率,45 m in时均大于80%,在8.0μg/m l^24.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其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2.48%。结论:经过溶出条件的系统筛选后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总黄酮胶囊 溶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野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升麻地上部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滋明 苏占辉 +5 位作者 刘学军 李晓刚 武文杰 张小红 郝艳芬 高俊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701-1703,共3页
我国兴安升麻植物资源分布较广泛,其根茎部分入中药组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其地上部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从对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及有效成分功效的的研究到对其有效成分提取方式的改进,进而开发兴安升麻... 我国兴安升麻植物资源分布较广泛,其根茎部分入中药组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其地上部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从对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及有效成分功效的的研究到对其有效成分提取方式的改进,进而开发兴安升麻地上部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有了较大进展。不仅扩大了兴安升麻地上部分资源的应用范围而且为其提出了更明确的研究方向,使兴安升麻地上部分更好的为我所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升麻地上部分 有效成分 提取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度熟大黄粉体学性质及5种游离蒽醌溶出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菲 常金花 +2 位作者 薛禾菲 王雨欣 刘翠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79-3282,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粒度熟大黄粉体学性质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溶出度。方法 采用超微粉碎法制备粉体,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粒径及比表面积,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定质量法测定堆密度,HPLC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 目的 研究不同粒度熟大黄粉体学性质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溶出度。方法 采用超微粉碎法制备粉体,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粒径及比表面积,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定质量法测定堆密度,HPLC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溶出度。结果 粉体粒度分别为细粉(151.80±1.97)μm,微粉Ⅰ(96.91±0.93)μm,微粉Ⅱ(39.53±0.43)μm。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其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升高,流动性降低。微粉Ⅱ中各游离蒽醌溶出效果最好,在不同溶剂中芦荟大黄素溶出度依次为人工小肠液>水>人工结肠液>人工胃液,大黄酸依次为水>人工结肠液>人工小肠液>人工胃液,大黄素依次为人工结肠液>人工小肠液>水>人工胃液,大黄酚依次为人工结肠液≈人工小肠液>水>人工胃液,大黄素甲醚依次为人工结肠液>水>人工小肠液>人工胃液。结论 超微粉碎技术可影响熟大黄粉体学性质,促进5种游离蒽醌溶出,粒度(39.10~153.77μm)越小其溶出效果越好,并均在人工胃液中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大黄 粒度 粉体学性质 游离蒽醌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