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典型稻麦轮作区作物产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马力 杨林章 +4 位作者 沈明星 夏立忠 李运东 刘国华 殷士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为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作物持续稳产和高产的途径,利用始于1980年的江苏太湖典型稻麦轮作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分析水稻和小麦不同年份产量数据和土壤养分数据,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作物产量波动和土壤养... 为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作物持续稳产和高产的途径,利用始于1980年的江苏太湖典型稻麦轮作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分析水稻和小麦不同年份产量数据和土壤养分数据,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作物产量波动和土壤养分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试验小区水稻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均呈锯齿状波动,受气候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年份间的产量变动差异较大。数十年期间,各施肥处理包括对照的水稻和小麦产量均有增长趋势,水稻增产趋势较小麦明显,小麦产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或有机肥有更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产量的稳定性高于小麦,各处理水稻产量的变异系数(CV)较小麦低,而稳定性系数(SYI)较高。其中MPK(有机肥+化肥磷钾)处理的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NPK(有机肥+化肥氮磷钾)的稳定性最低。施化肥尤其是氮肥可能是造成产量稳定性降低的一个因素。氮肥是增产的主要因素,也可能是引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因素。水稻和小麦产量与土壤氮素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相比旱季,在稻季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更高,且增产趋势更明显,说明稻田土壤生态系统可能稳定性较高,并且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其稳定性有提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稳定性 稻麦轮作 水稻 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水稻土氮素剖面分布及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马力 杨林章 +3 位作者 颜廷梅 王建国 李斗争 殷士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6-294,共9页
利用太湖地区26a的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氮素分布和C/N的影响,分析了10℃和30℃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差异,拟合了30℃下土壤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方程式。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表层土壤氮素... 利用太湖地区26a的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氮素分布和C/N的影响,分析了10℃和30℃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差异,拟合了30℃下土壤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方程式。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表层土壤氮素累积量明显增加,0~2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含氮量普遍高于施化肥处理。20~30cm土层,化肥氮+磷处理(CNP)、化肥氮+磷+钾处理(CNPK)、秸秆+氮处理(CRN)及不施肥对照CK的含氮量高于有机肥+氮+磷处理(MNP)、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秸秆+有机肥+氮处理(MRN)和仅施有机肥处理(M0),而40~50cm土层含氮量差异较小;(2)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表层土C/N值有降低趋势。0~10cm表层土壤的C/N,CNPK>MNPK,CK>M0,而施秸秆处理MRN的C/N最低。20~5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C/N普遍高于化肥处理,施化肥土壤下层的有机质分解程度较高。(3)在30℃下,土壤矿化过程达到稳定状态需要时间较短,且累积矿化量较高。在10℃下,培养后期的矿化速率高于30℃下的速率,但累积矿化量较低,低温条件引起了土壤氮素矿化率的降低。土壤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符合有效积温方程式(p<0·01),K值较接近反应矿化初期各处理的矿化潜力,n值的差异反应MRN、MNP以及CNPK、CNP处理在矿化后期有更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氮素 分布 温度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变异及其矿化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马力 杨林章 +4 位作者 慈恩 程月琴 王岩 沈明星 殷士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0-1058,共9页
基于持续26a的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分布、有机碳密度和变异幅度、及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 基于持续26a的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分布、有机碳密度和变异幅度、及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表层有机碳累积。施化肥处理10~3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施有机肥处理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2)0~25cm和0~5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氮+磷处理(MNP)和化肥氮+磷+钾处理(CNPK)的有机碳密度均为最高,秸秆+化肥氮处理(CRN)高于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各施肥处理0~25cm和25~50cm土层有机碳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CO。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变异幅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化肥氮+磷处理(CNP)和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有机碳密度的变异性最大;(3)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第2~4天均达到最大,第3周后达到稳定,有机肥处理的最大矿化速率均高于化肥处理,各处理平均矿化速率为CO,55.36~75.46ml kg^-1 d^-1,稳定矿化速率为CO,10~20ml kg^-1d^-1。在8周培养期内,施有机肥处理的累积矿化量始终大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的累积矿化量最大,各施肥处理土壤的矿化强度和稳定矿化率仍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有机碳 分布 变异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红壤水稻土氮素分布和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马力 杨林章 +4 位作者 肖和艾 殷士学 夏立忠 李运东 刘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8-905,共8页
为明确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影响,探索维持稻田土壤长期供氮潜力的途径,利用始于1990年的湖南红壤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剖面氮素迁移分布和C/N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温度下... 为明确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影响,探索维持稻田土壤长期供氮潜力的途径,利用始于1990年的湖南红壤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剖面氮素迁移分布和C/N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温度下土壤氮素矿化曲线变化和不同施肥方式氮素矿化动态的差异,分析了氮素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或秸秆可以促进红壤水稻土氮素的积累,其主要影响0—20 cm土层,而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作用更明显;长期施氮、磷、钾化肥使土壤C/N降低,而秸秆还田使土壤C/N明显升高。在两种温度下的土壤矿质氮含量和累积矿化量曲线比较相似,10℃下土壤矿化速率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要比30℃下长;30℃下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矿化过程存在显著差异,而10℃下的差异较小,其在56 d内矿化出来的矿质氮是10℃下的近两倍。NP(仅施化肥氮、磷)及NP+C(施化肥氮、磷+秸秆还田)处理均有较高氮素矿化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的促进作用比仅施化肥明显。在30℃下,土壤积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较好地符合有效积温方程式(EATM)(p<0.01)。仅施化肥处理和对照方程中的矿化特征常数k值相差不大,而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处理方程的k值则有增大趋势,NPK+C(施化肥氮、磷、钾+秸秆还田)处理的矿化潜力较大,且养分供应能力较强;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方程中n值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的累积矿化量保持在一个较稳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肥 水稻土 氮素 温度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适宜施氮量研究──长期定位试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汝礼 杨林章 +2 位作者 沈明星 殷士学 张志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泥土(太湖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不同肥料配施土壤N供应、植株N吸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N供应和植株N吸收、植株N吸收和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稻季N施入161.00~24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泥土(太湖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不同肥料配施土壤N供应、植株N吸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N供应和植株N吸收、植株N吸收和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稻季N施入161.00~241.00kg/hm^2,产量达7285~8172kg/hm^2,与该地区大面积产量基本一致;长期不施肥,能维持一定的产量;长期仅施入有机肥,不能满足水稻对N的需要,产量较低;长期不施入P、K,对产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植株氮吸收 产量 黄泥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和作物对黑土和潮土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董志新 孙波 +1 位作者 殷士学 隋跃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固氮微生物是土壤氮素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利用在黑龙江海伦(寒温带)、河南封丘(暖温带)和江西鹰潭(中亚热带)设置的2种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的置换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对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 固氮微生物是土壤氮素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利用在黑龙江海伦(寒温带)、河南封丘(暖温带)和江西鹰潭(中亚热带)设置的2种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的置换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对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对固氮酶基因nifH PCR扩增并进行DGGE电泳的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类型土壤在3种不同水热条件下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置换到不同气候条件下3年后,土壤类型是决定固氮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短期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后是种植玉米的影响。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优势度与土壤C/N及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均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固氮微生物多样性的决定因素。水热条件与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没有线性相关关系,暖温带条件下黑土固氮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而潮土最低。种植玉米提高了土壤固氮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H基因 微生物多样性 DGGE 气候 土壤类型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黄泥土氮肥对水稻产量、叶片碳氮同化及不同土层氮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汝礼 沈明星 +2 位作者 卢萍 殷士学 杨林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8,共7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碳氮同化及不同土层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N)在161.0 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施氮量在161.0 kg h...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碳氮同化及不同土层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N)在161.0 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施氮量在161.0 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碳氮同化水平之间几乎没有差异,但都高于施氮量在57.5 kg hm-2处理的。不同土层氮分布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在161.0 kg hm-2和高于该施氮量各处理中,长期施入有机肥配施NPK肥处理残留最深,其次是长期施入化肥N的处理,长期秸秆还田配施N肥处理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碳氮同化 还原糖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供养率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广桂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前 ,我国理论界有许多人通过古今财政供养情况对比认为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太多 ,财政供养率高 ,并因此把行政机构和人员精简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首要对策。本文则在对我国古今和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相关数据的深入考究后提出了不同见解。... 目前 ,我国理论界有许多人通过古今财政供养情况对比认为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太多 ,财政供养率高 ,并因此把行政机构和人员精简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首要对策。本文则在对我国古今和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相关数据的深入考究后提出了不同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我国的财政供养率作了尝试定位 ,并在财政供养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哲辩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供养 财政供养率 行政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民市民化成本角度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广桂 徐汝琦 《农村农业农民》 2003年第9期19-20,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的杠杆效应在不断发挥作用.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将在财富的皮鞭下迅速地完成类似"蛹→蝉"的角色转换,从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角色转换后的现代产业工人将在城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的杠杆效应在不断发挥作用.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将在财富的皮鞭下迅速地完成类似"蛹→蝉"的角色转换,从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角色转换后的现代产业工人将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城市居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市民化 成本角度 中国 城市化发展 房屋租金管制法 农村土地使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