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7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苏胜 毛伟 +6 位作者 李文西 陈明 陈欣 刘翔麟 王翔 张弘毅 杜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1,共8页
基于扬州市1984-2020年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7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上升1.15 mg/kg,增幅达188.5%;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 基于扬州市1984-2020年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7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上升1.15 mg/kg,增幅达188.5%;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及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成土母质中,长江冲积物发育土壤有效锌含量较高;不同土壤质地中,砂壤土中有效锌含量较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旱地土壤中有效锌含量最高。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土壤有效锌 时空变异 影响因素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复垦耕地土壤团聚体构成及稻田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一梓 宋文杰 +5 位作者 张欢 李天鹏 毛伟 杨洪建 赵海涛 居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60%化肥N(T4),测定水稻产量、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有机碳(OC)、全氮(TN)含量,并评估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3.15%~9.93%。同时,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还促进了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0.25 mm)向中团聚体(0.25~2 mm)转变。此外,这些处理还提高了全土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TN含量,增幅分别为6.95%~24.68%及4.03%~58.28%和23.38%~57.14%(OC)、10.00%~31.85%及19.14%~78.95%和28.44%~71.25%(TN)。相关分析表明,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比例以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和TN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越强。相关和冗余分析表明,>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OC和TN与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而<0.25 mm粒径团聚体的OC、TN与水稻产量相关性则相对较弱。综上所述,在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上,采用40%有机肥N+60%化肥N不仅有助于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还能提升水稻产量,在3种有机肥中,蚯蚓粪和菜籽饼肥的效果优于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配施化肥 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氮含量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港市善港设施菜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的评价结果比较
3
作者 赵文慧 胡锐 +6 位作者 丁峰 马静静 曾晓萍 夏冬健 王娟娟 毛伟 钱晓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82,共10页
为了明确张家港善港地区设施蔬菜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集的60份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衡;依据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土壤养分... 为了明确张家港善港地区设施蔬菜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集的60份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衡;依据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土壤养分指标权重系数的排序: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钼<有效铁<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铜<有效磷<有效锌<pH;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知研究区土壤整体肥力处于二级及以上水平,但养分状况不堪理想,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铁含量极为缺乏;速效钾、有效铜、有效磷则处于极高水平;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间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互相印证了评价结果的正确。研究结果明确了张家港善港设施蔬菜基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丰缺状况,为未来的土壤管理工作与均衡施肥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养分水平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扬州市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7 位作者 陈明 龚鑫鑫 高晖 张月平 褚宏远 赵海涛 柏彦超 钱晓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98-2009,共12页
【目的】揭示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与耕地保育。【方法】江苏省扬州市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的典型区域,选取扬州市1984年与2014年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作为土壤综合... 【目的】揭示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与耕地保育。【方法】江苏省扬州市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的典型区域,选取扬州市1984年与2014年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时空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土壤肥力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1) 30年间(1984—2014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6.01 g/kg、0.33 g/kg和21.21 mg/kg,速效钾含量降低了9 mg/kg,土壤pH降低了0.77。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中等变异性,土壤pH呈弱变异性;2) 30年间耕地土壤肥力指数增加0.31,年度间稳定,呈中等变异性和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上升明显。耕地土壤肥力等级1984年以Ⅲ级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73.27%,2014年以Ⅱ级为主、占比76.20%;3)成土母质、土类、亚类、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异达到极显著影响(P <0.01)。1984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方式能够独立解释53.9%和58.0%的耕地肥力演变差异,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30年耕地土壤肥力变异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肥力总的呈增加趋势,肥力等级由1984年的以Ⅲ级为主,提升到2014年的以Ⅱ级为主。土地利用方式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扬州市) 30年间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肥力 时空演变 长江中下游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郁洁 高晖 +3 位作者 李文西 柏彦超 汪吉东 王绪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230,共9页
为科学评价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按照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确定了适用于江苏省的耕地质量统一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应用GIS技术进行耕地质量数据处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 为科学评价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按照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确定了适用于江苏省的耕地质量统一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应用GIS技术进行耕地质量数据处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质量高、中、低等级耕地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量的31.55%、48.05%、20.40%。各农区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太湖农区、里下河农区和沿江农区、宁镇扬丘陵农区和徐淮农区、沿海农区。江苏省耕地主要存在盐碱、障碍层次、酸化、瘠薄、渍潜5类障碍因素,盐碱型主要分布在沿海农区、徐淮农区,障碍层次型主要分布在宁镇扬丘陵农区、徐淮农区、太湖农区,酸化型主要分布在里下河农区、宁镇扬丘陵农区,瘠薄型主要分布在沿江农区、徐淮农区,渍潜型主要分布在里下河农区、太湖农区。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掌握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了解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有针对性地培肥改良,促进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耕地质量 等级评价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4 位作者 苏胜 陈明 陈欣 赵海涛 钱晓晴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839,共11页
本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壤性状、理化性质和人为活动对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影响。以扬州市1984、2005、2020年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 本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壤性状、理化性质和人为活动对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影响。以扬州市1984、2005、2020年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效硼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4、2005、2020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0.27、0.28、0.43 mg·kg^(-1),整体上均处于较低水平;1984—2020年有效硼含量增加0.16 mg·kg^(-1),增幅达59.26%;1984、2005年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主要集中在Ⅲ、Ⅳ级水平,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8.33%、92.47%;2020年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大幅提升,Ⅱ级和Ⅲ级占比高达99.37%。土壤性状对土壤有效硼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成土母质中,黄土母质和基岩残积物的有效硼含量较高;不同土壤质地中,轻黏土的有效硼含量较高;土壤理化性质中,土壤pH和有机质对土壤有效硼含量有显著影响。人为活动中,施肥结构和耕作方式等的改变也是影响土壤有效硼含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需注重硼肥的补充,可以通过调整土壤pH值及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等提高农田土壤有效硼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市 耕地土壤 有效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典型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实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3 位作者 赵海涛 陈欣 王长松 曾洪玉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109-113,共5页
在现有的全国“县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成土母质和侵入体含量等4个指标,应用特尔菲方法和构造层次分析模型重构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仪征市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修订后的评价方法与现... 在现有的全国“县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成土母质和侵入体含量等4个指标,应用特尔菲方法和构造层次分析模型重构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仪征市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修订后的评价方法与现有通用评价结果吻合度较高,评价结果不仅能够真实地反应补充耕地存在的问题和地力等级,而且一般成熟耕地的地力等级与现有通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修改后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统一了一般成熟耕地和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可有力支撑我国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与建设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耕地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地力等级 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耕地土壤pH值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23
8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6 位作者 高晖 陈欣 姜义 杭天文 龚鑫鑫 陈明 张月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3-893,共11页
【目的】土壤p H值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江苏省扬州市30年来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降雨等对耕地土壤酸化影响的研究,为预测和控制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1984年、1994年、2005年、2014年四个时期耕地土壤p ... 【目的】土壤p H值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江苏省扬州市30年来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降雨等对耕地土壤酸化影响的研究,为预测和控制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1984年、1994年、2005年、2014年四个时期耕地土壤p H、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各时期的耕作制度、种植制度、降雨量和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数据来源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农化样点(4107个)、1994年的土壤普查点(2862个)、2005年土壤养分调查点(4018个)、2014年土壤养分调查点(6009个),共16996个。参照《中国土壤》对我国土壤酸碱度分级指标将扬州市耕地土壤p H分为5级,分别为Ⅰ级(>7.5)、Ⅱ级(6.5~7.5)、Ⅲ级(5.5~6.5)、Ⅳ级(4.5~5.5)、Ⅴ级(<4.5)。应用地统计学中克里格法(Kriging)和相关的统计学方法,用Arc GIS10.1、SPSS19等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扬州市1984年、1994年、2005年、2014年土壤p H平均分别为7.51(4107个)、7.07(2862个)、6.83(4018个)、6.74(6009个);1984~2014年四个时期土壤p H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不变,即里下河地区>沿江圩区>通南高沙土区>丘陵地区。1984、1994年和2005年,土壤p H以Ⅰ级、Ⅱ级为主,1984年占总面积的90%以上,1994年和2005年占总面积的75%以上;2014年土壤p H空间分布以Ⅱ级、Ⅲ级水平为主,占总面积的65.7%。30年间,土壤p H值下降0~1个单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47.2%,下降大于1个单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9.3%。前20年土壤p H值下降严重,下降了0~2个单位的面积占80%以上。30年间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的整体土壤p H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0.9、0.8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土壤p H变化呈负相关关系,30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上升了6.01 g/kg,是土壤p H整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之一;30年间扬州市降水p 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丘陵、沿江地区下降最快,与丘陵、沿江地区土壤p H下降较快是一致的;30年间化肥投入量与土壤p H变化呈高度的负相关,2005年化肥投入量约505300吨,比1984年化肥投入量增加了2.42倍;2005~2014年化肥投入量呈稳定趋势,与30年土壤p H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种植大棚蔬菜的田块土壤p H平均值比周边种植稻麦田块下降1.5~2个单位,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改变也会影响土壤p H值。【结论】扬州市耕地土壤p H值30年间持续下降,前20年下降幅度较大,后10年渐趋稳定。影响土壤p H值空间分布因子主要有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p H时间分布因子主要有酸雨、施肥及土地利用类型,其中酸雨、施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 H 演变 酸雨 施肥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耕地土壤pH值时空演变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燕 毛伟 +3 位作者 杨晓东 陈明波 高晖 步学林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利用了扬州市邗江区2014年采集的834个耕地土样以及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个)进行比较,基于ArcGIS 10.1、SPSS 19等软件研究了30年土壤pH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4年土壤平均pH 6.23,以Ⅱ级(6.5~7.5)、Ⅲ级(5.5~6.5)为... 利用了扬州市邗江区2014年采集的834个耕地土样以及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个)进行比较,基于ArcGIS 10.1、SPSS 19等软件研究了30年土壤pH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4年土壤平均pH 6.23,以Ⅱ级(6.5~7.5)、Ⅲ级(5.5~6.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2.66%;比1984年下降0.88单位,1984年土壤pH值以Ⅱ级(6.5~7.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8.96%;30年间耕地土壤pH值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酸性降雨和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值 时空演变 酸雨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杭天文 李文西 +6 位作者 陈明 龚鑫鑫 徐迅燕 高洁 吴兵 张月平 张炳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2期296-298,300,共4页
首先阐述了耕地质量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耕地质量数据的特点和用户需求,针对需要建立面向行政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户等对象的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科学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首先阐述了耕地质量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耕地质量数据的特点和用户需求,针对需要建立面向行政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户等对象的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科学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全国政府部门、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各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大数据平台 云计算 平台设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平 毛伟 李文西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193-194,共2页
针对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土壤肥力低和养分非均衡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增施生物有机肥、深耕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相关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补充耕地生产力,改善耕地土壤肥力,形成了... 针对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土壤肥力低和养分非均衡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增施生物有机肥、深耕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相关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补充耕地生产力,改善耕地土壤肥力,形成了扬州丘陵地区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补充耕地 快速培肥 丘陵地区 江苏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东 毛伟 +3 位作者 孙萍 高辉 胡涛 刘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41-244,共4页
本文利用了ArcGIS10.1等分析软件对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个)与2019年采集的792个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35 a邗江区土壤有机质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9年土壤有机质均值为28.60 g·kg^(-1),比1984年增加了32.89%;2019年邗江区... 本文利用了ArcGIS10.1等分析软件对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个)与2019年采集的792个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35 a邗江区土壤有机质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9年土壤有机质均值为28.60 g·kg^(-1),比1984年增加了32.89%;2019年邗江区土壤有机质主要以Ⅱ(<40~30 g·kg^(-1))级和Ⅲ(<30~20 g·kg^(-1))级地为主,占比为89.52%,1984年邗江区土壤有机质主要以Ⅲ级地和Ⅳ(<20~10 g·kg^(-1))级地为主,占比为84.09%。35 a邗江区土壤有机质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35 a邗江区成土母质的有机质含量也表现为增加的趋势。35 a邗江区土壤有机质增加与化肥投入量和秸秆的还田量存在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成土母质 时空演变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思路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褚宏远 张春华 马长青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期92-93,99,共3页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蔬菜产业竞争新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分析了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蔬菜产业竞争新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分析了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推动当地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绿色 高质量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农田肥料投入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14
作者 李文西 毛伟 +3 位作者 苏胜 陈明 陈欣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为精准评估扬州市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量,摸清其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平衡施肥的丰产对策。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扬州市各县(市、区)氮、磷、钾肥投入量变化、各县(市、区)化肥和有机肥施... 为精准评估扬州市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量,摸清其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平衡施肥的丰产对策。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扬州市各县(市、区)氮、磷、钾肥投入量变化、各县(市、区)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总量(氮、磷、钾肥总量)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扬州各县(市、区)肥料施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肥施用量以2017年为转折点,呈先逐年增加后下降趋势。宝应县平均有机肥施用量最高,广陵区平均有机肥施用量最低。化肥施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广陵区化肥平均施用量最低,江都区化肥平均施用量最高。整体上扬州市氮肥施用总量呈逐年下降,磷和钾肥施用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扬州市当前存在的化学肥料比例偏高、化肥氮肥总量投入居高不下、肥料运筹简单化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施肥结构,充分利用有机肥;调整施肥比例,合理平衡施肥;科学研判墒情,提高施肥效率等化肥使用的建议,以确保“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有机肥 氮磷钾比例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中GIS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姜义 马锦盛 +2 位作者 陈明 董振杰 王杰 《河北农机》 2025年第4期57-59,共3页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石,对其进行资源管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农业发展正朝着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方向发展,而GIS技术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转变传统土地资源管...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石,对其进行资源管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农业发展正朝着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方向发展,而GIS技术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转变传统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农业土地资源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不合理的资源规划利用,又致使农业土地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计算机和遥感的GIS信息技术,能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空间数据采集管理,从而为优化资源管理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文从农业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深入分析了GIS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以提升资源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资源管理 GIS信息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技术与GIS技术在农业土地利用污染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姜义 高晖 +2 位作者 陈明 张云倩 颜怡 《江西农业》 202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土地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以及有机污染物积累等问题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RS(遥感)技术和GIS(...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土地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以及有机污染物积累等问题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RS(遥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为农业土地利用污染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对此,文章阐述了RS技术与GIS技术在农业土地利用污染分析中的应用优势及应用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污染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技术 GIS技术 农业土地利用 污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绍贵 吴兵 +7 位作者 严桂玲 高晖 徐迅燕 王绪奎 何健 马丽丽 艾玉春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74-280,共7页
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是开展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代表典型黄河故道区的滨海县界牌镇部分村组为研究区,采集163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12个指标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 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是开展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代表典型黄河故道区的滨海县界牌镇部分村组为研究区,采集163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12个指标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土壤水溶性有效态硼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除土壤pH值变异较小和有效硫含量变异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大部分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电导率、pH值、全氮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锰含量、水溶态硼含量)的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条河村,较低等级主要分布在三坝村,这可能与古黄河流向导致的土壤质地差异有关,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布和大部分指标相反;土壤有效磷的分布较为分散。调查显示,该区钾肥施用量极少,长期偏施氮肥和施用少量磷肥。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钙、镁离子的含量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产上偏施氮肥虽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提升趋势,但钙镁呈耗竭趋势。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区开展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培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泛平原 土壤养分 耕地质量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肥料运筹对丘陵地区低产耕地土壤肥力与稻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4 位作者 苏胜 王曙光 陈明 陈莉萍 王长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科学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研究长期不同肥料运筹对丘陵地区低产田土壤肥力及稻麦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江苏丘陵地区复垦土壤建立高效培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2~2020年在江苏省仪征市开展,研究了6种不同肥... 科学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研究长期不同肥料运筹对丘陵地区低产田土壤肥力及稻麦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江苏丘陵地区复垦土壤建立高效培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2~2020年在江苏省仪征市开展,研究了6种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耕地土壤pH值、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稻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平衡施肥配施秸秆还田和腐熟剂处理对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影响最大,处理后土壤pH值由6.2提高至6.4,土壤容重由1.39 g/cm^(3)降低至1.34 g/cm^(3)。与不施肥相比,其他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1.5%~176.9%、73.0%~262.2%、67.6%~103.3%;小麦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18.8%~111.9%和29.2%~137.6%。不同肥料运筹中,平衡施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作物产量最高,其次是平衡施肥配施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处理。综上所述,在江苏省丘陵地区,平衡施肥配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改善丘陵地区的土壤性状,提升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 肥料运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茶园土壤现状分析简报
19
作者 赵仪 李文西 孙盛楠 《茶叶》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研究了扬州主要产茶区13个代表性茶园48个样品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成龄茶园土壤酸度适宜,个别老茶园土壤过度酸化而幼龄茶园存在土壤偏中性和微碱性的问题。(2)土壤有机质符合Ⅰ级的土样为38个,占比达79.2%。(3)土壤氮素... 本文研究了扬州主要产茶区13个代表性茶园48个样品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成龄茶园土壤酸度适宜,个别老茶园土壤过度酸化而幼龄茶园存在土壤偏中性和微碱性的问题。(2)土壤有机质符合Ⅰ级的土样为38个,占比达79.2%。(3)土壤氮素水平为Ⅱ级的居多,13个茶园土壤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均达到Ⅰ级,但幼龄茶园的氮磷含量总体偏低。为了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建议重视老茶园土壤酸化治理和幼龄茶园的碱化调节,增施有机肥且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合理间作绿肥和以生物防治代替施用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级 仪征茶园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及问题 被引量:56
20
作者 徐洋 杨帆 +2 位作者 张卫峰 孟远夺 姜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种植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化肥的供销平衡,还与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掌握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保障。【方法】本研究利用农业农村部339个国家级基层肥料信息网点... 【目的】种植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化肥的供销平衡,还与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掌握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保障。【方法】本研究利用农业农村部339个国家级基层肥料信息网点调查数据,计算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并对主要农作物和不同区域化肥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品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分别为5989.7万t、6052.6万t和6041.4万t,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728.3万t、1214.2万t和887.1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46.9%,华北、华中南和华东三个区域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1603.1万t、1156.8万t和978.7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62.0%,复合(混)肥和尿素是农民最常购买的两种肥料,年均购买比例分别为76.8%和65.1%。【结论】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在2016年首次实现了零增长,化肥减量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区域养分供应不平衡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华北、华中南养分盈余较大,西南、西北养分供应不足。不同作物体系也存在施肥不平衡的问题,小麦、水稻基本合理,玉米和花生投入过量,甘蔗和棉花投入不足。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高效施肥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种植业 施用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