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土壤理化及生物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彬 徐健 +6 位作者 祁建杭 韩光杰 李传明 陆玉荣 刘怀阿 刘琴 孙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4-1129,共6页
为阐明江苏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土壤特征,采集不同区域、不同连作周期的土壤,测定分析土壤团粒结构、pH值、土壤电导率、微生物类群以及土壤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蔬菜长期连作土壤团粒粒径丰度下降,<0.25 mm微粒团粒显著增加;连作土... 为阐明江苏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土壤特征,采集不同区域、不同连作周期的土壤,测定分析土壤团粒结构、pH值、土壤电导率、微生物类群以及土壤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蔬菜长期连作土壤团粒粒径丰度下降,<0.25 mm微粒团粒显著增加;连作土壤pH值多地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长期连作土壤电导率显著高于短期连作土壤,土壤脲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明显,与短期连作土壤相比,长期连作土壤中B/F值(细菌与真菌数量比)下降29.73%~53.31%,造成连作障碍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上升31.43%~73.68%。设施蔬菜连作影响土壤理化特征、微生物类群、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是造成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连作障碍 理化特征 微生物类群 尖孢镰刀菌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彻氏链霉菌SR-1102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琴 徐健 +6 位作者 祁建杭 刘怀阿 李传明 韩光杰 徐彬 陆玉荣 孙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3-1138,共6页
为明确娄彻氏链霉菌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及根际微生物类群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灌根法测定娄彻氏链霉菌SR-110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防治效果,分析SR-1102对番茄根围、根表土壤及根系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R-110250倍液、... 为明确娄彻氏链霉菌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及根际微生物类群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灌根法测定娄彻氏链霉菌SR-110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防治效果,分析SR-1102对番茄根围、根表土壤及根系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R-110250倍液、100倍液灌根处理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9.10%~72.84%。SR-1102能促进番茄根际微生物的增长,根围、根表微生物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0.6倍和2.1倍以上。根际土壤微生物增殖以细菌、放线菌为主,而真菌增殖受到抑制,根围、根表真菌数量较对照减少了24.9%~42.2%。SR-1102灌根处理可显著改变番茄根际微生物类群结构,根围、根表的放线菌/真菌、细菌/真菌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8~9.0倍和2.8~3.5倍。定殖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SR-1102在番茄根围、根表和根系都能定殖,根表定殖率较高,不同浓度SR-1102处理的定殖率达69.05%~7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彻氏链霉菌 番茄枯萎病 防效 微生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施用壮秧肥对机插秧苗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吴政 张小祥 +2 位作者 袁静 李棕椋 吉春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83-186,共4页
以优质水稻品种金香玉1号为试验对象,施用某农科所研制的25%壮秧肥,研究5种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及后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壮秧肥与过筛细土拌和均匀作育苗底土,再用空白细土作盖籽土这一处理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
关键词 机插秧 壮秧肥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N-Yz1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琴 韩光杰 +5 位作者 李传明 黄立鑫 陆玉荣 夏杨 张楠 徐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1021,共7页
昆虫病原线虫N-Yz1是自二化螟罹死虫体分离的小卷蛾斯氏线虫,作为防治二化螟的生物因子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本文通过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对二化螟幼虫的侵染过程、不同龄期二化螟的感染和田间二化螟的控制作用分析,研究N-Yz1对水稻二化... 昆虫病原线虫N-Yz1是自二化螟罹死虫体分离的小卷蛾斯氏线虫,作为防治二化螟的生物因子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本文通过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对二化螟幼虫的侵染过程、不同龄期二化螟的感染和田间二化螟的控制作用分析,研究N-Yz1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作用及防治技术。结果表明,N-Yz1对二化螟具有较强的侵染活性,可以直接穿透昆虫表皮入侵虫体组织。病原线虫的迁移依赖接触表面游离水的存在,线虫个体侵染能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性,直接影响到N-Yz1的感染速度和感染效率。N-Yz1对不同龄期的二化螟都具有较高的致死活性,低龄幼虫(1~2龄)敏感性高于高龄幼虫(3~5龄)。室内模拟试验表明,水稻拔节期使用N-Yz1对二化螟防效不高,2.4×10^(5) IJs/m^(2)剂量仅为37.3%,而防治稻茬越冬代二化螟防效明显提高,N-Yz1相同剂量防效达85.2%。田间试验进一步证明,夏季稻田2.4×10^(5) IJs/m^(2)剂量N-Yz1防治二代二化螟防效21.23%,增加使用剂量可以提高控制效果;而春季稻茬田应用N-Yz1,1.2×10^(5) IJs/m^(2)剂量药后15 d防效达53.7%,45 d后高达79.1%。因此,可以针对稻茬二化螟主要繁殖虫源,采用N-Yz1防治稻桩中越冬代二化螟幼虫,显著降低害虫发生基数,控制水稻钻蛀害虫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昆虫病原线虫 小卷蛾斯氏线虫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琴 徐健 +5 位作者 李传明 韩光杰 孙俊 祁建杭 王春军 刘更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8,共6页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蛹率为85.52%,低于茶树嫩梢饲养87.50%的化蛹率。取食人工饲料的茶尺蠖幼虫历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20 d和39.62 d,较茶树嫩梢饲养历期分别增加了1.44 d和2.41 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对照,单雌产卵286.9粒,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14.8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化蛹)个体中,与茶树嫩梢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113和1.119,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了2.43 d和0.265 d,种群趋势指数87.21,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人工饲料 实验种群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体病毒(CnmeGV)对稻纵卷叶螟的感染及害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健 李传明 +4 位作者 韩光杰 徐彬 祁建杭 孙俊 刘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CnmeGV是侵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本研究旨在明确田间条件下CnmeGV对稻纵卷叶螟的侵染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下,CnmeGV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7.500×10~5OB/m^2和1.125×10~6OB/m^2田间喷洒24 d... CnmeGV是侵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本研究旨在明确田间条件下CnmeGV对稻纵卷叶螟的侵染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下,CnmeGV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7.500×10~5OB/m^2和1.125×10~6OB/m^2田间喷洒24 d后,害虫感病显症幼虫比例达69.16%~70.77%。感染病毒幼虫威布尔频数分布拟合存活率曲线表现为死亡率是年龄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幼虫中后期的感病个体中,不同浓度致死中时间为20.16~21.98 d。种群生命表参数表明CnmeGV对稻纵卷叶螟种群具有明显的干扰控制作用,不同浓度病毒处理区的种群控制指数(IPC)为0.31~0.32。CnmeGV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致病力强,感病幼虫死亡周期长的特点,田间应用CnmeGV可以显著降低害虫种群增长趋势指数,有效抑制稻纵卷叶螟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颗粒体病毒 病毒侵染 种群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毒作用和感染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琴 黄立鑫 +5 位作者 陆玉荣 韩光杰 李传明 夏杨 祁建杭 徐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2-549,共8页
草地贪夜蛾是为害作物的重大入侵害虫,近年来迁入我国并快速扩张,严重威胁农业安全生产。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天敌,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因子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自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体内分离的肠道共生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 草地贪夜蛾是为害作物的重大入侵害虫,近年来迁入我国并快速扩张,严重威胁农业安全生产。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天敌,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因子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自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体内分离的肠道共生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致病因子,幼虫血腔注射100~200 cfu/头则引起害虫快速死亡。N-Yz1对低龄(2、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30 IJs/头的线虫剂量接种,害虫24 h出现初始感染,48 h死亡率分别为97.0%和81.94%。高龄幼虫(4、5龄)致死速度相对较慢,48 h害虫开始感染死亡,72 h死亡率分别为81.94%和76.39%。线虫接种剂量与草地贪夜蛾幼虫死亡率呈正相关,60 IJs/头剂量接种4龄幼虫48 h感染死亡率达100%。N-Yz1对草地贪夜蛾蛹也具有感染致死作用,50、100 IJs/头剂量的线虫对1日龄蛹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3.57%和55.38%。温度对N-Yz1的感染具有明显影响,35℃线虫失去侵染活性,15℃线虫致死高峰延迟到120 h。研究结果表明,N-Yz1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感染致死能力,表现出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小卷蛾斯氏线虫 嗜线虫致病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亚致死作用对宿主生长、繁殖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琴 李传明 +5 位作者 韩光杰 徐彬 黄立鑫 陆玉荣 夏杨 徐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2-989,共8页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meGV)是感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明确CnmeGV亚致死作用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为应用CnmeGV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依据。CnmeGV1×105 OB/g浓度处理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10 d后...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meGV)是感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明确CnmeGV亚致死作用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为应用CnmeGV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依据。CnmeGV1×105 OB/g浓度处理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10 d后存活幼虫虫体内仍普遍检测到CnmeGV的存在,从而产生亚致死作用。亚致死CnmeGV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变态发育的化蛹、羽化和产卵过程,存活个体蛹重减轻了15.95%,羽化率下降了24.81%,产卵量减少41.5%,差异显著。同时雌雄性比从1.11下降到0.82。CnmeGV亚致死处理诱导幼虫能量代谢增强,中肠消化酶中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而解毒酶中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CnmeGV亚致死作用影响到虫体激素分泌,幼虫体内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水平较对照分别下降了4.59和5.62倍。CnmeGV亚致死处理雌成虫卵黄蛋白含量下降了40.63%,可能是导致产卵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颗粒体病毒 亚致死作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黄瓜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吉春明 刘建凤 +1 位作者 苏建坤 陆玉荣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为了给生产上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参考,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和药效。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5%百菌... 为了给生产上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参考,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和药效。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和一定的防效,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间药效最好,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药剂筛选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
10
作者 刘建凤 白和盛 +5 位作者 苏建坤 吕敏 陆玉荣 张春梅 吉春明 张新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研究了复配杀虫剂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结果显示,药后14 d,药剂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450,600,750 g·hm^(-2) 3个剂量的保叶和杀虫效果为87.34%~96.76%、89.40%~96.53%。其... 研究了复配杀虫剂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结果显示,药后14 d,药剂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450,600,750 g·hm^(-2) 3个剂量的保叶和杀虫效果为87.34%~96.76%、89.40%~96.53%。其中600g·hm^(-2)处理的保叶和杀虫效果(91.67%,93.20%)与对照药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80 g·hm^(-2)(88.51%,90.60%)、22%氰氟虫腙悬浮剂518 g·hm^(-2)(95.54%,92.73%)保叶和杀虫效果相当;750 g·hm^(-2)处理的保叶和杀虫效果(96.76%,96.53%)都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研究表明,20%甲氧虫酰肼·氰氟虫腙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适宜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生产上建议于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盛发期以600~750 g·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茎叶喷雾,如果虫量较大则适当加大剂量;若需多次用药防治,则应选择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虫酰肼 氰氟虫腙 悬浮剂 稻纵卷叶螟 卷叶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杨 李传明 +6 位作者 刘琴 韩光杰 徐彬 黄立鑫 祁建杭 陆玉荣 徐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3-552,共10页
【目的】探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PI-020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PI-020菌丝体悬液接种南粳9108水培苗,显微镜观察及qPCR技术分析PI-020在水稻秧苗根系的定... 【目的】探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PI-020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PI-020菌丝体悬液接种南粳9108水培苗,显微镜观察及qPCR技术分析PI-020在水稻秧苗根系的定殖能力,并测定水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分析水稻秧苗的表型参数、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条件下(100 mmol/L NaCl),PI-020定殖后,水稻叶片MDA含量显著降低。200倍菌丝体稀释液处理的效果最好,MDA含量减少了67.2%。PI-020定殖后,水稻株高、根长、叶面积、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了34.67%、23.62%、58.04%、59.53%和67.25%,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同时PI-020定殖还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CAT、APX、POD活性及抗氧化相关基因OsCAT、OsAPX2、OsSOD的表达水平。【结论】印度梨形孢PI-020通过提高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减少盐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降低MDA含量,同时缓解光合色素的降解,保护了水稻光合系统,进而提高水稻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水稻 盐胁迫 抗氧化酶 抗氧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病原线虫N-Yz1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琴 夏杨 +5 位作者 韩光杰 李传明 陆玉荣 黄立鑫 祁建杭 徐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9-646,共8页
【目的】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钻蛀为害,防治困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对感染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筛选和感染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水稻钻蛀害虫危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自越冬代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组... 【目的】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钻蛀为害,防治困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对感染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筛选和感染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水稻钻蛀害虫危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自越冬代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组织分离筛选,获得野外感染二化螟的昆虫病原线虫,室内接种实验分析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对二化螟的感染活性和作用特性。【结果】自然罹死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野外感染的昆虫病原线虫N-Yz1,接种4龄二化螟幼虫导致感染并死亡,后期虫体内产生大量形态一致的侵染期线虫(IJ)。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昆虫病原线虫隶属于斯氏线虫属,与已鉴定种小卷蛾斯氏线虫同源性达99.87%。昆虫病原线虫N-Yz1对不同龄期二化螟幼虫都有较高感染致死作用,40头(IJ)的线虫接种剂量,对低龄(2~3龄)二化螟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接种24 h就出现感染致死个体,48 h后幼虫全部死亡。高龄幼虫(4~6龄)感染致死速度较慢,死亡高峰发生在接种线虫后的48 h。N-Yz1接种剂量与二化螟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剂量超过30 IJs/头时,4龄二化螟感染死亡率达90%以上。N-Yz1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明显搜索能力,在距离寄主害虫0-30 cm的范围内,通过迁移扩散,感染二化螟并导致其死亡。【结论】分离昆虫病原线虫N-Yz1具有较强的感染致死能力,表现出防治水稻钻蛀害虫二化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斯氏线虫 分离鉴定 感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在水稻根系的定殖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杨 徐彬 +6 位作者 李传明 刘琴 韩光杰 黄立鑫 祁建杭 陆玉荣 徐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的多功能根系内生真菌。传统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存在干扰误差大、灵敏度不高、难以定量等问题。基于P.indica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建立P.indica的实时荧光定量...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的多功能根系内生真菌。传统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存在干扰误差大、灵敏度不高、难以定量等问题。基于P.indica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建立P.indic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水稻苗根系P.indica的定殖检测,比较与染色法、常规PCR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利用EF1α基因序列引物扩增获得84 bp特异性产物,以特异性产物构建重组质粒pCE2-Pi作为qPCR扩增的标准品模板,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且灵敏度高,qPCR检测下限为2.03×10^(2)copies/μL,较常规PCR敏感度提高1000倍,实现P.indica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对水稻苗根系P.indica的定殖检测进一步表明,染色法检测受取样部位影响大,仅在定殖7 d的部分根系中检出,而PCR法灵敏度较低,也只在定殖7 d的根系中扩增出产物。采用qPCR方法在3~13 d的定殖周期根系中都检测到了P.indica的有效定殖,定殖7 d扩增产物最高,为1.51×10^(4)copies/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实时荧光定量PCR 水稻 定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14
作者 徐彬 韩光杰 +4 位作者 祁建杭 李传明 徐健 陆玉荣 刘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552,共8页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江毒株(EoNPV-ZJ)和江西毒株(EoNPV-JX)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毒力水平;通过克隆测序,多重比较分析EoNPV-ZJ和EoNPV-JX毒株同源重复区(hrs)。结果表明,EoNPV-JX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5.95×10^(6) PIB·mL^(-1)和3.14×10^(6) PIB·mL^(-1),EoNPV-ZJ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1.13×10^(7) PIB·mL^(-1)和5.04×10^(6) PIB·mL^(-1)。EoNPV-JX和EoNPV-ZJ的hr1大小均为1795 bp,含有11个完全回文序列,hr3大小均为665 bp,含有3个完全回文序列,与已报道的安徽毒株(EoNPV-AH)无差异;而hr2差异较大,其中EoNPV-JX hr2为864 bp,含有7个完全回文序列,EoNPV-ZJ hr2为1168 bp,含有12个完全回文序列,均少于EoNPV-AH的18个完全回文序列。综合分析显示,EoNPV不同毒株对茶尺蠖的毒力水平高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oNPV-JX毒株对灰茶尺蠖的毒力高于EoNPV-ZJ毒株,造成EoNPV不同毒株毒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hr2序列回文序列个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毒株 茶尺蠖 灰茶尺蠖 毒力 同源重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