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文放 《江汉论坛》 1987年第9期43-47,共5页
一关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和西方美学中的"崇高"这两个范畴,朱光潜先生在他早年写的《文艺心理学》中就曾指出:"Sublme(按通常译为’崇高’)是最上品的刚性美,它在中文中没有恰当的译名,’雄浑’、’... 一关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和西方美学中的"崇高"这两个范畴,朱光潜先生在他早年写的《文艺心理学》中就曾指出:"Sublme(按通常译为’崇高’)是最上品的刚性美,它在中文中没有恰当的译名,’雄浑’、’劲健’、’伟大’、’崇高’、’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这是说得很深刻的,就是说,"阳刚之美"和"崇高"并不是可以互易的美学范畴,但是两者又具有共同性.如何对这两者加以辨析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范畴 系统论 中国古典美学 西方美学 阳刚之美 感性与理性 美学要素 西方近代美学 康德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美的系统分析
2
作者 姚文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9-96,共8页
自然美由逻辑形态系统、历史形态系统和认识史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它们纵向发展,横向对应,三者既是同源的,又是同构的。自然美是运动的,周流不息的,它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之中运动生成发展的。通过分析考察,作者为我们描述和展现... 自然美由逻辑形态系统、历史形态系统和认识史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它们纵向发展,横向对应,三者既是同源的,又是同构的。自然美是运动的,周流不息的,它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之中运动生成发展的。通过分析考察,作者为我们描述和展现了从偏于内容的自然美到偏于形式的自然美这一从古代到近代自然美变化发展的总流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自然物 审美关系 社会美 历史形态 认识史 系统分析 浪漫主义运动 形式美 原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论阿Q性格系统》一文得失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阿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一六十多年来,阿Q戴着那顶破毡帽,带着他耶滑稽可鄙的笑容,走出未庄的土谷祠,走进千家万户、走到了大洋彼岸。他那古怪行为撼人魂魄地揭示出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悲剧。
关键词 系统论 性格因素 精神胜利法 性格系统 新方法 性格特征 国民劣根性 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 文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文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当今人类正处于历史转型期的空无状态,思想状况、科学理论、生存环境的变动蔚成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并对当代审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虚无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突出主题;二是浮躁心态的流行导致阅读的衰落;三是焦虑蓄积成巨大的心理... 当今人类正处于历史转型期的空无状态,思想状况、科学理论、生存环境的变动蔚成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并对当代审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是虚无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突出主题;二是浮躁心态的流行导致阅读的衰落;三是焦虑蓄积成巨大的心理能量;四是自恋倾向造成了当代审美文化中自我表白的盛行。人类终将用实在战胜虚无,走出历史的空无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审美文化 社会心理 摇滚乐 雅斯贝尔斯 轴心时代 自恋主义 那喀索斯 自恋倾向 心理能量 《精神分析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 被引量:20
5
作者 车锡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9,187,共11页
明代后期,宝卷已随着民间宗教传入甘肃地区。编刊于张掖地区的《敕封平天仙姑宣卷》说明清康熙末年河西地区存在宣卷和宝卷,它们的传播方式和演唱形式与内地的宣卷和宝卷相同。河西宝卷的来源,和敦煌变文并无直接关系,在演唱形式和... 明代后期,宝卷已随着民间宗教传入甘肃地区。编刊于张掖地区的《敕封平天仙姑宣卷》说明清康熙末年河西地区存在宣卷和宝卷,它们的传播方式和演唱形式与内地的宣卷和宝卷相同。河西宝卷的来源,和敦煌变文并无直接关系,在演唱形式和仪式特征上,更近于唐代俗讲,而它们之间也只是源渊关系。河西宝卷和中国宝卷发展的一般过程一样,有一个从宗教宝卷向民间宝卷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河西宝卷的地域性民俗文化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民间宗教 河西宝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7
6
作者 姚文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84-92,共9页
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姚文放任何文化形式都以一定的哲学作为根基,哪怕这种文化形式本身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它。哲学为文化建立起一套阐释系统,为文化行为提供依据和标准。当代审美文化也不例外。正如人们所目睹的那样,当代审美文... 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姚文放任何文化形式都以一定的哲学作为根基,哪怕这种文化形式本身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它。哲学为文化建立起一套阐释系统,为文化行为提供依据和标准。当代审美文化也不例外。正如人们所目睹的那样,当代审美文化正在从生产本位走向消费本位而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审美文化 实用主义 哲学基础 相对主义 技术主义 当代哲学 后哲学文化 终极价值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 雅斯贝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之恒与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论之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姚文放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2-78,共7页
关键词 潘之恒 戏剧表演 狄德罗 演员 观众心理 表演艺术 易动感情 西方戏剧 晚明浪漫思潮 “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当代美育的建构 被引量:6
8
作者 姚文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当代美育 传统美育 传统文化 素质培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文精神 人的主体性 人文理想 审美实践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晚熟之非经济因素剖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子方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中国古典戏曲的成熟是比较晚的。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戏剧即达到了繁荣阶段。在东方,印度梵剧在公元前后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而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虽然早在周代就已盛行歌舞、俳优等表演艺术和诗歌、散文等语言艺术,戏剧因素早... 中国古典戏曲的成熟是比较晚的。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戏剧即达到了繁荣阶段。在东方,印度梵剧在公元前后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而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虽然早在周代就已盛行歌舞、俳优等表演艺术和诗歌、散文等语言艺术,戏剧因素早已具备,但直到十二世纪中后期,才出现了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之后到十三世纪的元代,才出现了戏曲艺术的繁荣,较西方晚了一千多年,比印度也晚了数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印度 宗教化 公元前 神话传说 佛教 宗教活动 世俗权力 世俗政权 刹帝利 婆罗门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快餐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文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当代审美文化正变成一道方便、省心、可口的文化快餐,这与现代社会进程中外部生活和内部生活的高速度、快节奏密切相关。当代审美文化作为快餐文化的特征在于打破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仅仅对于从中截取出来的“现在”表示孤立的... 当代审美文化正变成一道方便、省心、可口的文化快餐,这与现代社会进程中外部生活和内部生活的高速度、快节奏密切相关。当代审美文化作为快餐文化的特征在于打破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仅仅对于从中截取出来的“现在”表示孤立的当下关怀。这种当下关怀的平面化、外在化倾向导致了形象的支离破碎。文化消费中权宜性、临时性心态的蔓延导致了“用完即扔”习惯的养成。指出这一现状并不构成我们返回到过去的理由,也许当代审美文化快餐化的现状正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它的归宿应是包含其自身在内的合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审美文化 快餐文化 时间观念 当下关怀 终极价值 意识与无意识 实用主义 短暂性 文化消费 文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NP的V”有关的歧义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亚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1,共4页
与“NP的V”有关的歧义问题张亚军"NP的V"结构指的是由"名词性成分+的+动词性成分"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偏正短语,其中NP可以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V可以是光杆动词、动宾短语、以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四字格、某些... 与“NP的V”有关的歧义问题张亚军"NP的V"结构指的是由"名词性成分+的+动词性成分"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偏正短语,其中NP可以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V可以是光杆动词、动宾短语、以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四字格、某些动补短语等。(张伯江:《"N的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短语 介词短语 歧义现象 配价 语义特征 二价名词 语义关系 同形异构 降级述谓结构 个体私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的价值取向及其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文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文艺价值取向的二重性取决于人的艺术需要的二重性,人的艺术需要表现为与普遍审美情感相沟通的一般需要和与具体社会历史特征相关联的特殊需要,其中一般需要决定着文艺审美的基本价值取向,特殊需要决定着文艺功利、道德、宗教、科学的... 文艺价值取向的二重性取决于人的艺术需要的二重性,人的艺术需要表现为与普遍审美情感相沟通的一般需要和与具体社会历史特征相关联的特殊需要,其中一般需要决定着文艺审美的基本价值取向,特殊需要决定着文艺功利、道德、宗教、科学的实际价值取向。艺术需要的系统由艺术意向、艺术冲动、艺术心境、艺术兴趣、艺术态度、艺术信念、艺术理想构成.它作为一种选择机制,在文艺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性中作出定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价值取向 艺术需要 审美情感 艺术理想 艺术态度 二重性 艺术心 艺术冲动 社会生活 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七世纪的“忏悔录”——袁宏道美学观念的蜕变解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文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7-50,55,共5页
在晚明浪漫思潮中,袁宏道堪称一员主将,标举“性灵”之大旗,荡涤前后七子的复古陋习,高扬人性、人情,倡导近代意义上的“人学”,主趣贵真,纯任性情,峭急刻露,矫枉过正,不避狂狷,不弃秽杂,甚至痛哭流涕,嬉笑怒骂,何等坦荡,又何等痛快!然... 在晚明浪漫思潮中,袁宏道堪称一员主将,标举“性灵”之大旗,荡涤前后七子的复古陋习,高扬人性、人情,倡导近代意义上的“人学”,主趣贵真,纯任性情,峭急刻露,矫枉过正,不避狂狷,不弃秽杂,甚至痛哭流涕,嬉笑怒骂,何等坦荡,又何等痛快!然而曾几何时,在他中年以后的述作中,却出现了一些味道迥异的文字,如万历34年(1606年)他在悼亡诗《哭江进之》的序文中写道:“进之才俊逸爽朗,务为新切,嘉隆以来所称大家者,未见其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美学观念 泰州学派 主体意识 近代意义 贵真 万历 晚明 思想结构 袁中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与歌德关于戏剧舞台性的论述之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文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在中西方戏剧美学史上,李渔与歌德的一个共同的突出贡献在于对戏剧的舞台性作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阐述。 歌德指出剧本有两种,一是供阅读的,一是供上演的,这二者在舞台上的演出效果大相径庭。歌德在晚年写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文中... 在中西方戏剧美学史上,李渔与歌德的一个共同的突出贡献在于对戏剧的舞台性作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阐述。 歌德指出剧本有两种,一是供阅读的,一是供上演的,这二者在舞台上的演出效果大相径庭。歌德在晚年写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舞台性”的概念,他写道:“正确地说,只有对于视觉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才能有舞台性:一个重要行动,这个行动暗示着另一个更重要的行动。”质言之,歌德所说的“舞台性”有两方面内涵:其一是它能够诉诸视觉,具有形象性、直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性 李渔 西方戏剧 戏剧创作 莎士比亚 优人搬弄 观众欣赏 形象性 演员 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思维与黑格尔的自然美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文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9-116,共8页
自然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是受到轻视的;黑格尔的自然美论历来也未曾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自然美作为黑格尔整个美学体系的一个必然环节,作为具体体现黑格尔的辩证思维的美学范畴,它在黑格尔的美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着... 自然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是受到轻视的;黑格尔的自然美论历来也未曾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自然美作为黑格尔整个美学体系的一个必然环节,作为具体体现黑格尔的辩证思维的美学范畴,它在黑格尔的美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我们的自然美研究仍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自然美 感性与理性 辩证思维 艺术美 自然物 审美意识 合规律 整齐一律 平衡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文放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78-83,共6页
当代审美文化既是现代都市生活之果,又是现代都市生活之因。对于丧失个性,人云亦云,不负责任之类的“城市病”的产生,当代审美文化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当代审美文化也成为现代都市人表达病态、逃离、怀旧、寻找等特有精神状态的一... 当代审美文化既是现代都市生活之果,又是现代都市生活之因。对于丧失个性,人云亦云,不负责任之类的“城市病”的产生,当代审美文化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当代审美文化也成为现代都市人表达病态、逃离、怀旧、寻找等特有精神状态的一种寄托。为了改善当今都市生活状况,必须重建当代审美文化。拒绝任何形式的权力对于公共领域的干预和操纵,拓宽公共空间,增进合理的社会交往,还都市一片自由、开阔、明净、静谧的天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审美文化 社会交往 哈贝马斯 现代都市人 都市生活 都市文化 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 “城市病” 大众传播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文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姚文放从文化的运作体制来着,当代审美文化与以往相比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那就是从生产本位走向了消费本位,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从生产型文化走向了消费型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历来文化就是... 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姚文放从文化的运作体制来着,当代审美文化与以往相比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那就是从生产本位走向了消费本位,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从生产型文化走向了消费型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历来文化就是作为商品而生产的,文化产品的买卖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审美文化 消费文化 消费大众 文化市场 文化消费行为 大众传播媒介 文化策略 文化传播 文化产品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论元曲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0-75,共6页
元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作为元曲的主体,元杂剧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众多元杂剧作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所提供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对后来的明清传奇创作具有多方面的典范意义。可惜的是元代没有出现严格... 元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作为元曲的主体,元杂剧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众多元杂剧作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所提供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对后来的明清传奇创作具有多方面的典范意义。可惜的是元代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戏剧理论著作,由元代的曲家们来系统总结本朝戏曲艺术似乎也为时过早。明代的曲家们面对前朝光彩夺目的杂剧艺术,或挖掘戏剧史料,或探寻作品本事,或鉴赏曲词,或制订曲谱,对元曲的精妙之处多有涉及和评价,但仍缺乏较为完备深入的理论概括。这一任务是由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李渔最后完成的。李渔对元曲的批评影响深远,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仍可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因此,研究李渔的戏曲理论,不可不注意他对元曲的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曲词 宾白 关目 李渔 元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元杂剧“神仙道化剧”中“度脱剧”之梦幻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水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元杂剧“神仙道化剧”中“度脱剧”的梦幻有4种类型,其基本模式是仙境与尘世的二元对立,而隐藏其中的是生与死的深层结构。度脱剧的梦幻以“梦喻人生”与“梦观人生”两种方式,揭示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追求及对自由快乐的向往这二种... 元杂剧“神仙道化剧”中“度脱剧”的梦幻有4种类型,其基本模式是仙境与尘世的二元对立,而隐藏其中的是生与死的深层结构。度脱剧的梦幻以“梦喻人生”与“梦观人生”两种方式,揭示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追求及对自由快乐的向往这二种文化内蕴。它又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尤与全真道内丹心性学关系密切。从梦幻层面上观照,“度脱剧”中的梦幻既具有一般梦幻超越时空的特征,又以其浓郁的现实性和理性色彩有别于通常的梦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神仙道化剧 度脱剧 梦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文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5,共5页
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姚文放一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情只有挑明了才觉得它反常,以至使我们不得不为以往对此竟习焉不察、安之若素而感到诧异。美学史研究便是如此。我们已经有了多部中外美学史,但只须稍加检索... 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姚文放一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情只有挑明了才觉得它反常,以至使我们不得不为以往对此竟习焉不察、安之若素而感到诧异。美学史研究便是如此。我们已经有了多部中外美学史,但只须稍加检索便会发现,它们大都是美学思想史,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研究 美学史 美学思想 黑格尔 社会文化史 雷蒙德·威廉斯 概念范畴 感性意识 话语系统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