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郊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郭静 沙正芹 +2 位作者 季陆鹰 葛胜 杨武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186-9189,共4页
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调查,分析当前农业推广技术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现代农业推广理论,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构建邗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邗江区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法 农业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讨
2
作者 瞿世艳 葛胜 施福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315-316,共2页
阐述了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邗江区今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江苏扬州 邗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银修饰氧化锰纳米酶评价扬州市野生食用菌的总抗氧化能力
3
作者 陈凤 谭苏慧 +2 位作者 高璐 李熠 徐雪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6期239-246,共8页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用于扬州市野生食用菌(角质木耳、金针菇、糙皮侧耳)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方法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修饰氧化锰(nano silver modified manganous oxide,Mn/AgNPs)纳米酶,并通过多种表征...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用于扬州市野生食用菌(角质木耳、金针菇、糙皮侧耳)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方法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修饰氧化锰(nano silver modified manganous oxide,Mn/AgNPs)纳米酶,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确认其微观结构。利用不同溶剂提取3种野生食用菌的活性物质,并通过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评价扬州市3种野生食用菌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利用商业化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acid),ABTS]试剂盒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实现了扬州市野生食用菌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总抗氧化活性:糙皮侧耳>金针菇>角质木耳;溶剂提取效果:超纯水>混合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结论 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能够快速评价扬州市野生食用菌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总抗氧化活性 纳米银修饰氧化锰纳米酶 比色反应 便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单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扬州市邗江区调研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吉斌 孙欣 葛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4-15,18,共3页
为了探究哪些因素是影响水稻单产的重要因素,以及这些重要因素对提高水稻单产的可能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在扬州市邗江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建模,结果表明:农民的农事操作水平对提高水稻单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水稻 农事操作 成本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粮农民个体状况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基于对扬州市邗江区的调研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庆稳 葛胜 +1 位作者 周开明 瞿世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753-10755,共3页
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145户种粮农户的2013年水稻种植情况调查,分析了种粮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种植行为与粮食单产的相关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种粮农民 个体状况 粮食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对比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宝红 张福生 郭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193-6194,6197,共3页
[目的]通过主要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选出适合邗江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方法]对供试的9个品种进行生育期观察,并从茎蘖动态、穗型结构、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这9个小麦品种。[结果]各小麦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最... [目的]通过主要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选出适合邗江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方法]对供试的9个品种进行生育期观察,并从茎蘖动态、穗型结构、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这9个小麦品种。[结果]各小麦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最早成熟的品种是宁麦13,宁麦16与扬麦16的成穗率高,宁麦13产量最高。[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扬麦16产量较为稳定、穗型中等偏大,成熟期较早,适合于大面积上继续推广应用;扬辐麦4号产量稳定,穗型中等,但熟期较迟;宁麦13穗型中等,千粒重较高,生育期短,产量较高,可以积极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性状 产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葛胜 瞿世艳 施福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356-358,共3页
介绍了扬州市邗江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及推广秆还田机插稻技术的做法,分析了影响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 邗江 秸秆还田 机插秧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左希 董红刚 +3 位作者 陈银凤 耿跃 陈凤 梅爱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是江苏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本文分析了扬州市邗江区各乡镇(街道、园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介绍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应用物理防...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是江苏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本文分析了扬州市邗江区各乡镇(街道、园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介绍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应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除技术,有效控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邗江区的蔓延,基本实现了“零星发生区及时清剿,大片发生区不扩散”,并提出了加强生物防治和建立专业化防除队伍等建议,以期为防止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有害生物蔓延和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发生现状 防除对策 治理建议 江苏扬州 邗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志文 刘士元 +4 位作者 吴佳文 李群 徐蕾 吴学昌 严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70-171,共2页
介绍了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保专业化服务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江苏扬州 邗江区汊河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邗江区小麦品种(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媛 赵庆稳 +1 位作者 吴永梅 王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23-23,25,共2页
为筛选出适合扬州市邗江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特进行15个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26、扬麦20、扬麦25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种植。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抗逆性 江苏扬州 邗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丘陵地区水稻品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武广 王君 +2 位作者 温凯 仇景涛 郭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43-45,65,共4页
于2020年在扬州市公道镇河东村进行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应于该地丘陵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以促进水稻丰产增效。结果表明,13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宁香粳11的产量最高,达1.21万kg/hm^(2),其次为武粳7375、武香粳5245、南粳9036,均达... 于2020年在扬州市公道镇河东村进行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应于该地丘陵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以促进水稻丰产增效。结果表明,13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宁香粳11的产量最高,达1.21万kg/hm^(2),其次为武粳7375、武香粳5245、南粳9036,均达到1.05万kg/hm^(2)。从穗型来看,宁香粳11穗粒数最高,达158.4粒;金香玉1号次之,153.1粒;武香粳113与武粳7375穗型较大。从结实率来看,南粳5718结实率最高,达97.8%;其次是泗稻301与武粳7375,均为95.0%以上。从千粒重来看,泗稻301最高,为31.90 g;其次是南粳5718和扬辐粳11号,均在30.0 g以上。综合比较显示,宁香粳11、武粳7375、武香粳5245与南粳9036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稻 品种展示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邗江区小麦品种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谊 王君 +2 位作者 葛胜 李洁 杨武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29-3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方法]对邗江区2015年引进10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对10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扬麦20、扬辐麦4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结论]下一步将加大扬麦20、扬辐麦4...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方法]对邗江区2015年引进10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对10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扬麦20、扬辐麦4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结论]下一步将加大扬麦20、扬辐麦4号的推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品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防控策略
13
作者 周奋启 董红刚 +4 位作者 袁林泽 耿跃 左希 陈凤 庄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63-365,410,共4页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田间子囊壳带菌率较高,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加重,在扬州市邗江区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防控难度加大,尤以2012年发生最重。本文分析了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重发原因,并针对性地提...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田间子囊壳带菌率较高,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加重,在扬州市邗江区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防控难度加大,尤以2012年发生最重。本文分析了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重发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防控 氰烯菌酯 扬州邗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秸秆机械还田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立志 孟方方 +2 位作者 景明仪 张正海 凌树群 《农业装备技术》 2014年第1期34-35,共2页
秸秆机械还田已成为江苏省主推技术,水稻秸秆机械还田种植扬辐麦4号要实现500kg/667 m2以上的产量,需要集成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了给大面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总结了扬州市江都、邗江区近年来的稻秸秆机械还田条件... 秸秆机械还田已成为江苏省主推技术,水稻秸秆机械还田种植扬辐麦4号要实现500kg/667 m2以上的产量,需要集成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了给大面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总结了扬州市江都、邗江区近年来的稻秸秆机械还田条件下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技术,并进一步提出了稻秸秆机械还田技术、扬辐麦4号高产栽培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秆机械还田 扬辐麦4号 群体指标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银凤 张云 +4 位作者 陈夕军 康晓霞 耿跃 周奋启 董红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231-2234,共4页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合理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剂量,利用生防菌剂替换化学农药等手段,研究减量控害技术。结果表明,根据田间病虫测报情况施药,可以减少用药2.5次,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900~1 350 g·hm^(-2),对水稻产量无极显著...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合理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剂量,利用生防菌剂替换化学农药等手段,研究减量控害技术。结果表明,根据田间病虫测报情况施药,可以减少用药2.5次,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900~1 350 g·hm^(-2),对水稻产量无极显著影响。若在4次用药的基础上,每次将常规药量减少25%,对田间防效亦无极显著影响,但减少50%后影响极显著。在4次用药过程中,其中1~2次利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使用,对水稻病虫害一样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产量无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 减量控害技术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世林 陈德辉 +1 位作者 李群 张鹏 《作物研究》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的;杂草稻危害一般是直播稻〉麦套稻〉抛秧〉手插秧;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杂草稻 稻作方式 杂草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景明仪 谭长乐 《农技服务》 2015年第6期28-30,共3页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轻简稻作技术已成为江苏省稻作栽培主推技术之一,2012年采用扬粳4227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技术实现了825.2 kg/667㎡的超高产栽培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并集成了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超...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轻简稻作技术已成为江苏省稻作栽培主推技术之一,2012年采用扬粳4227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技术实现了825.2 kg/667㎡的超高产栽培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并集成了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机械还田 机插稻 群体指标 超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茬麦套稻高产群体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德辉 李群 +3 位作者 陆瑞平 张正海 周宝红 徐世林 《作物研究》 2006年第3期210-212,219,共4页
通过对超高茬麦套稻的产量结构、源库参数等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应依据不同穗型,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和N肥运筹措施,在大穗型品种单株成穗5个左右,穗粒并重型品种单株成穗4个以上,每公顷有效穗330万~360... 通过对超高茬麦套稻的产量结构、源库参数等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应依据不同穗型,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和N肥运筹措施,在大穗型品种单株成穗5个左右,穗粒并重型品种单株成穗4个以上,每公顷有效穗330万~360万时,群体综合性状最优。同时提出降低基本苗、调节肥水运筹等具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麦套稻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集中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庆稳 瞿世艳 +1 位作者 葛胜 施福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7期99-100,共2页
通过对近几年机插水稻集中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大面积水稻机插水稻集中育秧进行规范化育秧提高秧苗素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机插水稻 集中育秧 问题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秸秆还田小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开明 葛胜 +1 位作者 赵庆稳 施福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1期38-39,共2页
介绍稻秸秆机械还田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总结出全量稻秸秆机械还田小麦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稻秸秆还田 小麦 生育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