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痰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樱 徐玮 钱厚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抗酸杆菌检出率 痰涂片 结核病防治 PCR检测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设备 死灰复燃 检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融 钱厚明 於晓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6-337,共2页
为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变化与临床的关系,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发现KD患儿入院时MPV明显增大,随病程进展,MPV迅速下降而PLT明显增高并持续2周左右;心脏受累患儿PLT明显高于无心脏并发症患儿(t=2.9... 为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变化与临床的关系,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发现KD患儿入院时MPV明显增大,随病程进展,MPV迅速下降而PLT明显增高并持续2周左右;心脏受累患儿PLT明显高于无心脏并发症患儿(t=2.9187,P<0.01)。这些变化反映了血小板在KD的血管炎性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提示PLT显著增高的患儿具有心脏并发症的潜在危险。本文还讨论了KD患儿PLT和MPV变化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血小板数 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TGF-β1对TGF-β1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包广宇 高春芳 +1 位作者 仲人前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TGF β1对人TGF β1基因自身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TGF β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端- 132 8~+812bp和+2 2 7~+812bp的片段,以此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而不... 目的:探讨TGF β1对人TGF β1基因自身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TGF β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端- 132 8~+812bp和+2 2 7~+812bp的片段,以此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而不含启动子的pCAT enhancer质粒构建成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至大鼠星状细胞株nFSC中,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GF β1进行干涉,测定并比较细胞的CAT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TGF β1对大鼠的肝脏星状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实验用的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2 5ng/mlTGF β1可以使转染phTGF0 5 85、phTGF1 12 0、phTGF1 4 2 3、phTGF1 6 80、phTGF2 14 0质粒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CAT活性分别增加2~5倍。结论:TGF β1在大鼠nFSC细胞中对TGF β1启动子活性具有自身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GF β1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启动子 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治疗前后执行功能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玉梅 张志珺 +3 位作者 沙维伟 张晓斌 周宏辉 钱厚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77例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4周前后及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77例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4周前后及74名正常对照组的执行功能和抑郁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BDN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治疗前WCST的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增加,完成分类数减少,血清BDNF水平降低[(36.34±15.16)ng/mLvs(23.09±12.13)ng/m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周治疗后两组间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组治疗后完成分类数增加、血清BDNF水平[(37.37±21.04)ng/mL]升高,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减少和HAMD总分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相应HAMD总分值均呈负相关(r=-0.28,P=0.01;r=-0.28,P=0.01),而治疗前WCST5个指标及其治疗后变化值分别与相应血清BDNF水平、HAMD总分值及疗后变化值均无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和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后者与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抗抑郁治疗后执行功能和抑郁症状均改善,血清BDNF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执行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5
作者 吉翔 华芸 张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发作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60例癫痫发作患儿、40例非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的IGF-1和NSE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正...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发作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60例癫痫发作患儿、40例非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的IGF-1和NSE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癫痫发作患儿血清中IGF-1和NSE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且IGF-1与NSE增高具有相关性(r=0.86,P<0.05);而非癫痫发作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IGF-1和NSE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GF-1和NSE均对癫痫发作患儿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同时,两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与单个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IGF-1和NSE浓度的联合检测可用于对癫痫发作的诊断以及与非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非癫痫发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