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刺梨风味发酵乳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欢东 覃兰玉 +4 位作者 刘敏 赵霞 杨仁琴 瓦云超 顾瑞霞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I0009,共8页
为研制一款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刺梨风味发酵乳,通过筛选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益生菌、优化刺梨汁的添加量以及确定最佳的发酵菌株,初步探究了刺梨风味发酵乳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过严格筛选,得到了三株表现优异的益生菌——植物乳杆菌576... 为研制一款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刺梨风味发酵乳,通过筛选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益生菌、优化刺梨汁的添加量以及确定最佳的发酵菌株,初步探究了刺梨风味发酵乳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过严格筛选,得到了三株表现优异的益生菌——植物乳杆菌576、发酵粘液乳杆菌572和发酵粘液乳杆菌grx938,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人工胃肠液耐受性和Caco-2细胞黏附性,还展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确定刺梨汁的最佳添加量为15%后,选择发酵粘液乳杆菌grx938作为发酵菌株,所制得的刺梨风味发酵乳风味浓郁、酸甜适口、口感细腻,具有高达93.92%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其维生素C含量达473.3 mg/100 mL,总抗氧化能力为127.87 mmol Trolox/L。该研究结果为刺梨风味发酵乳的商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粘液乳杆菌 刺梨 发酵乳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基因簇的调控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孔令慧 周炜 +5 位作者 王光强 夏永军 张汇 李红梅 艾连中 熊智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2,共6页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和转录调控,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假定的转录调控因子LC2W_2170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首先,利用PCR技术从干酪乳杆菌LC2W中扩增出目的基因LC2W_2170,将其插入到大肠...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和转录调控,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假定的转录调控因子LC2W_2170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首先,利用PCR技术从干酪乳杆菌LC2W中扩增出目的基因LC2W_2170,将其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4a和p ET30a中,构建出LC2W_2170 N端或C端和N端均含有His蛋白标签的重组质粒。含上述质粒的E.coli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并未发现LC2W_2170蛋白可溶性表达。对LC2W_2170氨基酸序列利用Phobius服务器分析,发现该蛋白N端存在跨膜区(前27个氨基酸为跨膜序列)。切除此跨膜区域重新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后,在E.coli中成功实现LC2W_2170蛋白可溶性表达。研究为进一步纯化该转录调控因子,并研究其功能和对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胞外多糖 转录调控因子 异源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胆盐水解酶在发酵乳杆菌AR497中的异源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印伯星 石俊康 +3 位作者 孔令慧 杨仁琴 艾连中 熊智强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提高发酵乳杆菌耐胆盐能力,将植物乳杆菌AR113来源的4种BSH基因(BSH1、BSH2、BSH3和BSH4)转化至发酵乳杆菌AR497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来源的4种BSH同功酶异源表达可提高发酵乳杆菌的耐胆盐能力。在2.0mg/mL甘氨脱氧胆酸钠... 为提高发酵乳杆菌耐胆盐能力,将植物乳杆菌AR113来源的4种BSH基因(BSH1、BSH2、BSH3和BSH4)转化至发酵乳杆菌AR497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来源的4种BSH同功酶异源表达可提高发酵乳杆菌的耐胆盐能力。在2.0mg/mL甘氨脱氧胆酸钠浓度下,表达BSH2的工程菌致死率最低,其他菌株生长被完全抑制;BSH酶活测定表明,BSH2表达菌株酶活最高,达57.74U/mL,比对照空质粒菌株提高了2.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 胆盐水解酶 异源表达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地区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忠磊 华鹤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32-34,共3页
为明确青贮玉米品种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情况,对5个青贮玉米品种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试验,对其物候期性状(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生育期)、植株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抗逆性(大斑病、茎腐病、纹枯... 为明确青贮玉米品种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情况,对5个青贮玉米品种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试验,对其物候期性状(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生育期)、植株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抗逆性(大斑病、茎腐病、纹枯病、南方锈病、玉米螟)、生物鲜重和干物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场青贮06、康源青贮01相比较其他3个品种,苗势较强,抗倒性好,抗病虫害性能优,综合性状好,产量高,适宜在扬州地区作青贮玉米品种种植,是该地区种植青贮玉米优先考虑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 性状 产量 江苏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型乳品生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来娣 姜庆林 +4 位作者 杨仁琴 徐广新 周炜 张扬 常国斌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2期117-123,共7页
乳中富含乳脂肪,是人类摄入脂肪酸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人类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生与摄入的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而乳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较高,脂肪酸组成并未达到最优,这也是乳品消费的争议... 乳中富含乳脂肪,是人类摄入脂肪酸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人类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生与摄入的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而乳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较高,脂肪酸组成并未达到最优,这也是乳品消费的争议所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更加注重脂肪酸的平衡营养。基于此,本文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总结了在营养、遗传、基因工程以及生产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ω-3 PUFA富集型乳品开发的相关成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 遗传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中真菌控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玲 徐广新 《中国乳业》 2024年第7期88-91,共4页
真菌是乳制品常见污染物,其生长造成产品缺陷(如感官异常)、安全风险(生物胺和真菌毒素)。预防、控制技术污染可有效避免企业损失。预防方法包括良好生产和卫生规范、空气过滤和净化系统。控制方法包括灭活处理、温度控制、气调包装。... 真菌是乳制品常见污染物,其生长造成产品缺陷(如感官异常)、安全风险(生物胺和真菌毒素)。预防、控制技术污染可有效避免企业损失。预防方法包括良好生产和卫生规范、空气过滤和净化系统。控制方法包括灭活处理、温度控制、气调包装。生物保护剂也可抑制真菌增殖、延长贮藏期。本文综述当前预防、控制技术在乳制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预防 控制 生物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杆菌调节肠道屏障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奇 王刚 +7 位作者 田丰伟 张秋香 刘小鸣 印伯星 房东升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8,281,共8页
乳杆菌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和保健品中的益生菌,因其具有促进肠道屏障发育、调节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腹泻风险等作用而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了乳杆菌属的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屏障的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定或加强肠道黏膜... 乳杆菌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和保健品中的益生菌,因其具有促进肠道屏障发育、调节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腹泻风险等作用而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了乳杆菌属的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屏障的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定或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产生拮抗微生物活性物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等。目前针对乳杆菌对肠道健康的调节已有很多模型,该文主要概述了体外实验模型包括Caco-2、HT-29和T-84等细胞模型,以及体内实验模型包括小鼠、肉鸡和仔猪模型。各种模型的建立与优化,为乳杆菌等益生菌影响肠道屏障作用的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肠道屏障 细胞模型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nergyFinder的低聚糖促进益生菌生长的组合效应探究
8
作者 刘悦 韩一凤 +9 位作者 胡琳琳 张臣臣 陈大卫 潘丽娜 黄玉军 印伯星 汪家琦 李威 顾瑞霞 马文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63-68,共6页
合生元由活微生物和能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的底物组成,能够为宿主健康带来益处。关于协同合生元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单一低聚糖,低聚糖组合对益生菌的生长和功能效果更好。但是不同低聚糖益生元如何组合,低聚糖益生元组合对益生菌生长... 合生元由活微生物和能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的底物组成,能够为宿主健康带来益处。关于协同合生元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单一低聚糖,低聚糖组合对益生菌的生长和功能效果更好。但是不同低聚糖益生元如何组合,低聚糖益生元组合对益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属于协同作用还是叠加作用尚不明确。SynergyFinder 3.0是近年开发的用于交互式和可视化分析多种药物组合效应的工具包。该文以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s subsp.lactis)bb-12、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grx05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660为例,以最大细胞生长量(ΔOD 600)和最大比生长率为指标,基于SynergyFinder 3.0理性分析了54种低聚糖组合对菌株生长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该实验条件下所有2种寡糖组合的ZIP值都在10以下,表明2种寡糖组合对菌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属于协同效应,而是叠加效应。该研究拓展了对益生菌、低聚糖组合效应的认识。对协同合生元的理性设计和产品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未来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结合基因组尺度的代谢网络模型,探究低聚糖组合对益生菌生长的协同效应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低聚糖 合生元 协同 SynergyFinder 组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腺血流量主要测定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鑫 丁洛阳 +2 位作者 王梦芝 周刚 张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5-1671,共7页
奶牛乳腺的血流量与原料乳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对乳腺血流量的准确测定是牛奶养分合成、前体物吸收率等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奶牛乳腺的血管构造和血流量的主要测定技术及应用,以为奶牛泌乳及其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奶牛 乳腺血流量 阴外动脉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泌乳性能和牛乳酪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刚 王梦芝 +3 位作者 张军 丁洛阳 张鑫 徐巧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9-1207,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泌乳性能和牛乳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将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酪蛋白模式组(对照组)、精氨酸灌注组、丙氨酸等氮组(与精氨酸灌注组等...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泌乳性能和牛乳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将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酪蛋白模式组(对照组)、精氨酸灌注组、丙氨酸等氮组(与精氨酸灌注组等氮),采用3×3复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2 d(7 d灌注期+15 d间隔期),测定其泌乳性能、酪蛋白含量以及酪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灌注的第5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蛋白及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酪蛋白模式组(P<0.05);第6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丙氨酸等氮组(P<0.05)。2)酪蛋白模式组的α-酪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β-酪蛋白含量在3组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κ-酪蛋白含量则以精氨酸灌注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精氨酸灌注组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αs2-酪蛋白基因(CSN1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提高了乳蛋白中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含量,以及CSN1S1、CSN1S2在奶牛乳腺组织的表达量,有利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灌注 精氨酸 泌乳性能 酪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体外评价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顾品品 邢家溧 +5 位作者 王刚 张秋香 印伯星 房东升 张灏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84-88,共5页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活性等为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对17株不同来源乳酸菌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筛选,...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活性等为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对17株不同来源乳酸菌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然后进一步研究了抗氧化活性强和低的菌株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来源乳酸菌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存在种间和种内差异,而3种体外化学方法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3种评价指标均显示嗜酸乳杆菌CCFM8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发酵乳杆菌CCFM381抗氧化活性最弱。进一步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也与上述3种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的综合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研究为综合评价乳酸菌抗氧化能力以及体外筛选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自由基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剑飞 王梦芝 +4 位作者 冯春燕 张鑫 张军 洪伟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48-2255,共8页
本文主要研究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体外发酵试验: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蛋氨酸、过瘤胃蛋氨酸,以无添加为对照,在培养0、2、4、8、12、16和24h测定pH以及氨态氮、细菌蛋白和原虫蛋白含量;动物试验:选... 本文主要研究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体外发酵试验: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蛋氨酸、过瘤胃蛋氨酸,以无添加为对照,在培养0、2、4、8、12、16和24h测定pH以及氨态氮、细菌蛋白和原虫蛋白含量;动物试验:选用30头健康的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随机区组分为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50g/(头·d)蛋氨酸、30.00g/(头·d)过瘤胃蛋氨酸,以无添加为对照。预试期7d,正试期42d。结果表明:1)体外发酵试验,培养液pH、氨态氮和细菌蛋白含量在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瘤胃蛋氨酸组和蛋氨酸组均显著提高了培养液原虫蛋白含量(P<0.05),但2个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2)动物试验,第28天时,以及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在3组间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第42天时,过瘤胃蛋氨酸组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该组的血清尿素氮和乳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另外,该组的饲粮粗蛋白质消化率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上,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和饲粮粗蛋白质的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蛋氨酸 奶牛 粗蛋白质消化率 乳蛋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线虫模型评价乳酸菌体内抗氧化能力及其与体外抗氧化参数的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彩新 金星 +7 位作者 周炜 陈晓华 印伯星 房东升 王刚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7,共7页
通过对24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测定,比较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大小,而后将乳酸菌喂食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并用质量分数为0. 003%的过氧化氢对线虫进行刺激,比较... 通过对24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测定,比较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大小,而后将乳酸菌喂食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并用质量分数为0. 003%的过氧化氢对线虫进行刺激,比较喂食不同乳酸菌的线虫寿命,分析乳酸菌在线虫体内缓解氧化损伤的能力。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 Lp11不仅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还能有效缓解线虫体内因过氧化氢刺激引起的氧化应激,且缓解效果最好。体外抗氧化指标与线虫LT50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这一体外抗氧化指标与缓解线虫氧化应激的效果具有较强相关性(P <0. 01),能较好反映乳酸菌在线虫体内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秀丽隐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胺素对高精料底物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军 王梦芝 +2 位作者 郝志敏 喻礼怀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9-495,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对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浓度的影响。选择4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酪蛋白、小麦淀粉、可溶性淀粉、果胶、木聚糖、滤纸纤...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对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浓度的影响。选择4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酪蛋白、小麦淀粉、可溶性淀粉、果胶、木聚糖、滤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设计精粗比为6∶4的发酵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60、120、180和240 mg/kg。结果表明,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硫胺素整体上降低了培养液乳酸的浓度,并以添加180 mg/kg硫胺素组效果较好,同时该组还提高了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降低了乙酸与丙酸比例。综上所述,添加180 mg/kg的硫胺素能够较好地稳定高精料(6∶4)底物的瘤胃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胺素 瘤胃发酵 乳酸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不同比例对酸乳发酵性能和产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华鹤良 房东升 +2 位作者 杨仁琴 印伯星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对嗜热链球菌株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株iv-3,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酸乳发酵剂zh1,zh2,zh3和zh4。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互配共生性,是可利用的酸乳发酵剂组合菌株,4个发酵剂的发酵酸乳在凝乳时间、产酸速度、黏度、发酵乳活菌数和感... 对嗜热链球菌株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株iv-3,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酸乳发酵剂zh1,zh2,zh3和zh4。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互配共生性,是可利用的酸乳发酵剂组合菌株,4个发酵剂的发酵酸乳在凝乳时间、产酸速度、黏度、发酵乳活菌数和感官评价等方面均好于单菌株发酵乳。4个发酵剂适合酸乳生产,发酵乳在比较长的货架期内品质保持稳定,其中发酵剂zh3的综合表现最好,发酵凝乳时间短,产酸速度快,酸乳冷藏期间黏度好,乳酸活菌含量多,香味物质比例最协调,感官评定最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剂 酸乳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脉冲微波协同大豆异黄酮对牛初乳灭菌效果的研究
16
作者 许壮 戴意强 +5 位作者 张莉莉 龚兰 印伯星 王英 王冉 夏秀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为降低牛初乳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减少灭菌处理对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的影响,通过高功率脉冲微波(HPPM)协同大豆异黄酮(SI)对牛初乳进行处理,分析其对牛初乳中的微生物数量和Ig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PM处理时间的延长和SI添... 为降低牛初乳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减少灭菌处理对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的影响,通过高功率脉冲微波(HPPM)协同大豆异黄酮(SI)对牛初乳进行处理,分析其对牛初乳中的微生物数量和IgG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PM处理时间的延长和SI添加量的增加,牛初乳中的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且HPPM处理协同添加SI可增强对牛初乳的灭菌作用;在HPPM杀菌时间为6 min与SI添加量为0.4%的条件下,牛初乳中微生物数量由5.04 log CFU/mL降至2.01 log CFU/mL,IgG的保留率为91.6%;与仅用HPPM处理的牛初乳相比,添加大豆异黄酮的牛初乳中残留微生物的生长延滞期显著延长,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菌落数均显著降低。研究证明HPPM结合SI可有效减少牛初乳中微生物数量,并抑制牛初乳中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 免疫球蛋白G 大豆异黄酮 高功率脉冲微波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多菌株益生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印伯星 瓦云超 +2 位作者 黄玉军 徐广新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16,共5页
为生产出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特性的发酵乳,以酸度、黏度、游离氨基酸和活菌数为响应面研究L. rhamnosus LV108、L. casei grx12及L. fermentum grx08不同配比的发酵特性,以活菌数和感官评价优化多菌株人源益生菌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混... 为生产出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特性的发酵乳,以酸度、黏度、游离氨基酸和活菌数为响应面研究L. rhamnosus LV108、L. casei grx12及L. fermentum grx08不同配比的发酵特性,以活菌数和感官评价优化多菌株人源益生菌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混合乳酸菌(L.rhamnosus LV108∶L. casei grx12∶L. fermentum grx08=2∶1∶1)发酵时间适当、后酸化较弱、黏度较强、游离氨基酸较多且产品活菌数高。按照该比例制备的酸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5.0%,蔗糖添加量为8.0%,发酵温度为37℃,乳固形物含量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胆固醇 人源益生菌 发酵特性 活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牛乳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广新 胡潇 +4 位作者 杨仁琴 周炜 刘阳 陈佳 印伯星 《中国乳业》 2020年第6期66-67,共2页
热处理可以使牛乳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失活,同时也会对牛乳体系产生影响,如发生磷酸钙沉淀、美拉德反应、营养物质损失等。在牛乳中添加离子螯合剂和调节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可有效缓解此类反应。针对热处理对牛乳成分的影响,离子螯... 热处理可以使牛乳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失活,同时也会对牛乳体系产生影响,如发生磷酸钙沉淀、美拉德反应、营养物质损失等。在牛乳中添加离子螯合剂和调节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可有效缓解此类反应。针对热处理对牛乳成分的影响,离子螯合剂的使用,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调节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热处理 离子螯合剂 酪蛋白 乳清蛋白 稳定性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乳制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连萍 杨仁琴 +4 位作者 徐广新 陈佳 李沐蓉 周炜 刘阳 《中国乳业》 2020年第11期68-72,共5页
论述了乳品企业如何建立乳制品追溯体系,以及其给企业管理、品牌带来的正面效应和对消费者消费理念和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微乳品企业建立追溯体系的现状提出建议,为我国乳品企业追溯体系全面推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乳制品追溯体系 乳制品消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中碱性磷酸酶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玲 徐广新 《中国乳业》 2021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ALP),由于其热稳定性略高于乳中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比如结核杆菌、李斯特菌等,因此,乳品企业将其作为巴氏杀菌热处理评估的活性指标。但其不但易受到牛奶成分,尤其乳脂肪的影响,而且牛奶中微生物内源性ALP...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ALP),由于其热稳定性略高于乳中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比如结核杆菌、李斯特菌等,因此,乳品企业将其作为巴氏杀菌热处理评估的活性指标。但其不但易受到牛奶成分,尤其乳脂肪的影响,而且牛奶中微生物内源性ALP和贮存过程中ALP复活均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判定。本文对影响ALP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检验过程中人员培训、设备选定、检验比对、数据库建立等方面提出相关控制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ALP) 乳脂肪 复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