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市广陵区稻鳖共作技术模式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洁 董长生 +1 位作者 朱锦磊 谭长乐 《种子科技》 2021年第23期40-41,44,共3页
稻鳖共作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优质稻米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提升。文章阐述了稻鳖共作技术要点,对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在广陵区推广稻鳖共作技术模式,需加大政策扶... 稻鳖共作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优质稻米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提升。文章阐述了稻鳖共作技术要点,对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在广陵区推广稻鳖共作技术模式,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主体培育,注重品牌建设,加快技术集成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技术模式 经济效益 稻田养鳖 广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广陵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洁 董长生 +4 位作者 张玉华 曹璇 宋早芹 周玉 童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74-75,78,共3页
介绍了扬州市广陵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分析了几种主要模式的生产效益,并针对当前存在市场风险较大、水产-水稻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不高、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生产投入成本偏高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广陵区稻田综合种... 介绍了扬州市广陵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分析了几种主要模式的生产效益,并针对当前存在市场风险较大、水产-水稻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不高、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生产投入成本偏高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广陵区稻田综合种养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发展现状 生产效益 对策 扬州市广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陵区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洁 董长生 +1 位作者 张玉华 曹璇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9期14-16,共3页
稻鸭共作是一种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提升稻米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本文介绍了广陵区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发... 稻鸭共作是一种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提升稻米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本文介绍了广陵区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发展稻鸭共作、推动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绿色优质稻米 效益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季红娟 戴正元 +4 位作者 赵步洪 董长生 张小祥 谭长乐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5-57,共3页
以扬辐粳8号为材料,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量0~9000kg/hm。范围内,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峰值黏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变化不大。随埋草深度增加,峰值黏度、消... 以扬辐粳8号为材料,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量0~9000kg/hm。范围内,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峰值黏度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变化不大。随埋草深度增加,峰值黏度、消减值和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减少,秸秆埋深5、10cm时稻米的蒸煮品质达到最好。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稻米胶稠度、峰值黏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适当减少中后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秸秆还田不同施氮水平下,随施氮量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米 蒸煮品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肥对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严桂江 戴正元 +5 位作者 赵步洪 严桂玲 黄年生 张小祥 季红娟 董长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78,共4页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理,观察了穗肥施用方法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加了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1∶1处理(T3)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适宜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机插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与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肥 机插超级粳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作方式对优质食味品种南粳9108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姚义 温凯 +4 位作者 杨武广 谢成林 唐建鹏 张明伟 田洁 《中国稻米》 2020年第2期69-72,共4页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作方式 南粳9108 产量 品质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