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和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林
王亦雄
潘辉
徐扬
-
机构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妇幼健康科研重点资助项目(F202111)。
-
文摘
【目的】对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独立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获得IDA的有效干预方案。【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的孕妇为调查对象,采取统一调查问卷结合监测血常规的方法跟踪孕妇直至分娩,入组500例,最终完成482例。根据孕晚期有无IDA分为IDA组与非IDA组。对可能影响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结果】482例妊娠晚期女性发生IDA有96例,发生率为19.92%;单因素分析显示,经济独立情况、孕前体质指数、孕次及孕期有无正规补铁与妊娠晚期IDA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独立(P=0.031,OR=0.583)、孕期正规补铁(P<0.001,OR=5.337)是IDA的保护因素;孕前低体质指数(P=0.021,OR=2.375),孕次≥3次(P=0.015,OR=2.253)是ID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ID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4,最佳截断值为-1.481,预测灵敏度为81.2%,特异度分别为75.1%。【结论】妊娠晚期IDA发病率较高;孕前低体质指数、孕次大于3次是妊娠晚期IDA的危险因素;经济独立、正规补铁是妊娠晚期IDA的保护因素。可利用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取预防性措施研究降低妊娠晚期IDA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案。
-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缺铁性贫血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Keywords
late pregnancy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isk factors
protective factors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
-
分类号
R71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
-
题名品管圈活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韩雪梅
桂茫
夏顺珍
-
机构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
出处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21-23,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漏测率"为活动主题,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漏测现象进行调查与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孕妇血糖漏测率由实施前的48.39%降至21.43%(P<0.01),目标达标率108.75%,进步率55.71%。出院前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漏测率,提升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品管圈
血糖监测
血糖漏测
-
Key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omitted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8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沈桂红
-
机构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06-507,共2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8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术中出血量 ( 5 0 5± 4 2 3)ml,手术时间 ( 6 5 2± 2 8 5 )min。术后住院 ( 4 6± 0 5 )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无术后病率。单发肌壁间肌瘤越大 (直径≥ 5cm) ,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 (P <0 0 5 ) ;单发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大小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逆向交接班在APN排班模式中的运用
- 4
-
-
作者
牛长敏
申春华
-
机构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五病区
-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47-47,共1页
-
文摘
为了更好地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本科于2012年1月起开始实施APN排班,6月起实施逆向交接班,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传统排班模式,即功能制排班,具有班次固定不动,灵活性、动态性、职级对应性差,对患者整体护理不足等缺点。所谓APN连续性排班就是将24h分成连续的A班、P班、N班,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分成几个小组,以护理组长带领责任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的方式。
-
关键词
排班模式
APN
交接班
逆向
患者满意度
团队工作模式
护理质量
服务质量
-
分类号
R4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