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笪巍伟 唐德志 +8 位作者 金镇雄 赵永见 舒冰 李晓锋 王晶 王腾腾 施杞 王拥军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430,共6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年龄≥50岁),检测腰2-腰4椎体及髋部骨密度(BMD),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运用SPSS 18.0和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性分析和数据挖掘...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年龄≥50岁),检测腰2-腰4椎体及髋部骨密度(BMD),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运用SPSS 18.0和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性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社区217例50~86岁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60例脾肾阳虚者,约27.65%;65例肝肾阴虚者,约29.95%;39例气滞血瘀者,约17.97%。女性骨量减少患者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型关联性强,而男性与气滞血瘀证型关联性中等。结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中老年人群更易出现骨质疏松,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以肾为先天,临床诊治中应重视肝脾肾、气血等病理变化与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骨质疏松 中医证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笪巍伟 唐德志 +9 位作者 金镇雄 赵永见 舒冰 李晓锋 王晶 王腾腾 王拥军 施杞 马勇 郭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脾肾阳虚型37例,占46.25%;肝肾阴虚型13例,占16.25%;气滞血瘀型14例,占17.50%;其他证型16例,占20.00%。绝经时间较久的妇女中,脾肾阳虚型患者易发生至少2次及其以上骨折,以髋部、脊柱骨折为主。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多因肌肉协调性下降而摔倒造成,脾主肌肉、肾主骨,若脾肾亏虚则无以濡养肌肉、骨骼,筋缓骨痿,因此,“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医证候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方增加β-catenin、Runx2表达而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3
作者 笪巍伟 赵永见 +6 位作者 兰儒贤 王腾腾 唐德志 舒冰 马俊明 施杞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9-726,共8页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机制,探讨"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运用。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7、14、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机制,探讨"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运用。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7、14、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生理盐水、健脾补肾方2组。于骨折术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时间点后处死小鼠,取材,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 X-ray、Micro-CT结果显示,健脾补肾组7、14、28d均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健脾补肾组7、14d骨痂BV/TV、Conn.D、mean/density of TV、mean/density of BV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健脾补肾组28d骨折部位刚度、弹性模量结果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HE染色、ABH/OG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折部位早、中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加速骨折愈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能增加骨痂部位β-catenin、Runx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β-catenin、Runx2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去卵巢 骨质疏松性骨折 健脾补肾方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刮痧方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秋琴 陈丽虹 +8 位作者 姜荣荣 叶慧 杨敏 王庆 陈华 严姝霞 徐桂华 许红梅 马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刮痧方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扬州市某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非急症期LD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循经刮痧组、穴位刮痧组及循经加穴位刮痧组各30例... 目的探讨不同刮痧方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扬州市某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非急症期LD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循经刮痧组、穴位刮痧组及循经加穴位刮痧组各30例。刮拭三个疗程后,比较三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估表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血清白介素1-beta(interleukin 1-beta,IL-1β)、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含量。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三组患者的JOA评分以及血清IL-10含量均上升,VAS评分以及血清IL-1β含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循经加穴位刮痧组JOA评分、VAS评分以及血清IL-1β、IL-10含量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循经刮痧组和穴位刮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循经刮痧组和穴位刮痧组JOA评分、VAS评分及血清IL-1β、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刮痧干预LDH疗效确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经穴结合刮痧干预LDH比单纯循经或穴位刮痧效果好,该方法虽然刮拭部位较多,但疗效更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胶囊对去势后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笪巍伟 唐德志 +4 位作者 金镇雄 赵永见 马勇 施杞 王拥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对去势后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后小鼠复合胫骨骨折模型。36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和强骨胶囊,每组3个观察时间点(7、14、28 d)。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u CT80 Micro-CT...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对去势后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后小鼠复合胫骨骨折模型。36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和强骨胶囊,每组3个观察时间点(7、14、28 d)。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u CT80 Micro-CT对左侧胫骨进行X-ray扫描、三维重建及形态计量学分析,HE、ABH/OG进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强骨胶囊组骨小梁连接密度、体积比和骨密度参数在第7、14、28天高于生理盐水组(P<0. 05)。28 d愈合部位的力学参数增加(P<0. 05)。结论强骨胶囊具有上调软骨和成骨细胞活性、促进去势后小鼠骨折的愈合、增强断端愈合部位力学性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骨胶囊 骨质疏松症 去势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笪巍伟 马勇 +5 位作者 赵永见 唐德志 李晓锋 王腾腾 王拥军 施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482-2486,共5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Bio Med Central、VIP、CNKI、Sino Med及万方数据库,根据Cochrane中心制定的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估纳入临床资料,...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Bio Med Central、VIP、CNKI、Sino Med及万方数据库,根据Cochrane中心制定的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估纳入临床资料,并提取相关要素。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23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1 971例骨质疏松伴腰背疼痛患者。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短期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骨密度(BMD)的加权均数差(WMD)[WMD=-1.06,95%CI(-1.49,-0.63),P<0.00001],[WMD=0.08,95%CI(0.02,0.13),P=0.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短期、中期VAS评分[WMD=-1.70,95%CI(-2.18,-1.21),P<0.00001]、[WMD=-0.95,95%CI(-1.47,-0.43),P=0.0003],均有统计学意义,中期腰椎BMD[WMD=0.05,95%CI(0.00,0.09),P=0.04],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WMD=-0.21,95%CI(-0.43,0.01),P=0.06],中药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能够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早期腰背部疼痛症状,提高腰椎BMD,同时,伴随的不良反应少,因此,可作为防治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中药煎剂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腰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管状接骨板结合T形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7
作者 殷利明 牛锋 胡勇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49-1450,1456,共3页
目的:探讨1/3管状接骨板结合T形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9月经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年,平均1年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目的:探讨1/3管状接骨板结合T形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9月经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年,平均1年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按照Ly-sholon评分标准:优15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结论:1/3管状接骨板结合T形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接骨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