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型智能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农田信息采集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花良浩 李丹丹 +2 位作者 黄呈宇 姜娜娜 花洋洋 《南方农机》 2022年第2期69-71,共3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精准掌握农田信息越来越重要。目前,传统的地面农田信息监测设备不能准确快速获取农田的空间信息、农田区域边界的划分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等,部分采用遥感技术的无人机虽然可以获取农作物的倒伏状态,但是经常会出...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精准掌握农田信息越来越重要。目前,传统的地面农田信息监测设备不能准确快速获取农田的空间信息、农田区域边界的划分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等,部分采用遥感技术的无人机虽然可以获取农作物的倒伏状态,但是经常会出现数据判断错误的情况,导致将本来生长正常的农作物判断成伏地农作物。基于此,研究小组采用智能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作为农田信息采集的核心,分析了智能无人机在农田中对农作物信息采集的简便性和快捷性,介绍了智能无人机在农田工作的操作步骤以及与相机数据采集通信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田面积检测和面积划分方面具有超高的精度,为农业科学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更精细化、更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无人机 低空遥感技术 农田 相机 信息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AOA的UUV三维航程避障规划算法
2
作者 郭林炀 杨润贤 +1 位作者 陶涛 王丽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6,共7页
针对传统方法解决复杂环境中水下无人航行器航程规划容易出现搜索精度差、收敛速度慢及易陷入局部最优路径的不足,提出多策略融合改进算术优化器的航程规划算法。首先,设计改进Tent混沌映射与折射对立学习的种群初始化方法,提升初始种... 针对传统方法解决复杂环境中水下无人航行器航程规划容易出现搜索精度差、收敛速度慢及易陷入局部最优路径的不足,提出多策略融合改进算术优化器的航程规划算法。首先,设计改进Tent混沌映射与折射对立学习的种群初始化方法,提升初始种群多样性;引入余弦函数控制的加速函数MOA调节,均衡算法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设计协同搜索机制提升全局搜索效率并加速算法收敛;并利用高斯-柯西混合变异协助算法脱离迭代后期因多样性贫乏而生成的局部最优。然后,构建了水下无人航行器航程避障规划的地形模型及威胁约束,建立了综合考虑地形约束、深度代价、威胁模型及自身物理约束的目标代价函数,并利用改进算术优化器对航程避障规划问题求解。不同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避让障碍物和威胁源,拥有比对比算法更低的航迹代价和更高的收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航行器 算术优化器 航程规划 协同搜索 威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DC-DC功率变换系统研究与设计
3
作者 熊栩巍 徐松 +2 位作者 聂鹏强 王苗 蒋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15-3827,共13页
为了提高光伏储能及直流微电网中多端口直流变换器的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该文设计一种集成LCL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拓扑。首先采用混合功率流控制方法,两个半桥逆变器提供双端输入,负载通过LCL谐振网络实现无线耦... 为了提高光伏储能及直流微电网中多端口直流变换器的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该文设计一种集成LCL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拓扑。首先采用混合功率流控制方法,两个半桥逆变器提供双端输入,负载通过LCL谐振网络实现无线耦合。该拓扑允许双输入源之间共用一个LCL谐振网络自由传输功率,无需额外开关元件。然后通过脉宽调制(PWM)法控制谐振网络中的直流平均电流,实现功率潮流控制;移相调制(PSM)法则用于调节负载端输出功率。该系统允许双输入源具有不平衡电压等级。最后详细分析拓扑结构,在PSIM环境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闭环仿真以验证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验证了系统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系统峰值效率为93.6%,并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 谐振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 混合功率流控制 移相调制 多端口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QL和UEV下Incone1690镍基合金切削力和温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娟 李峰 王国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低温微量润滑(CMQL)可以使切削阶段达到更优的切削摩擦性能,提升刀具耐磨性能并获得更优减磨效果;超声椭圆振动(UEV)能够提高难加工合金的切削性能。在超声椭圆振动基础上设置低温微量润滑条件,并通过实验分析其切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低温微量润滑(CMQL)可以使切削阶段达到更优的切削摩擦性能,提升刀具耐磨性能并获得更优减磨效果;超声椭圆振动(UEV)能够提高难加工合金的切削性能。在超声椭圆振动基础上设置低温微量润滑条件,并通过实验分析其切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EV和CCMQL模式时,切削力与进给力降低比例依次为62.3%与75.0%,在低温微量润滑过程能够实现更低温度控制效果,有效防止工件的热软化问题。普通切削时温度都接近445℃。UEV可以获得更低温度,同时运用UEV和CMQL处理方式,温度下降了16.1%,采用UEV和CCMQL方式时,温度下降19.5%。通过降低喷嘴角度的方式,获得更低切削雾滴温度,刀尖应力出现降低实现刀具保护,促进刀具寿命延长。该研究有助于改善合金切削工艺,对提高切削质量提供了一个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椭圆振动 低温微量润滑 切削 镍基合金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D和复合平方包络谱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琳 陶涛 李洪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4,共8页
由于传统奇异值分解故障诊断方法难以选择子信号故障点以及Hankel矩阵行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和复合平方包络谱的滚动轴承诊断方法。首先分析了两种常用的子信号重构方法的区别。然后引入DR指标来确定奇异值分解序列,并通过数值... 由于传统奇异值分解故障诊断方法难以选择子信号故障点以及Hankel矩阵行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和复合平方包络谱的滚动轴承诊断方法。首先分析了两种常用的子信号重构方法的区别。然后引入DR指标来确定奇异值分解序列,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轴承故障诊断的Hankel矩阵最佳行数范围。由于得到的子信号存在畸变和子信号间能量分布的奇异值分布,通过反对角平均法以及复合平方包络谱对轴承进行故障诊断。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提出方法在缺少先验知识情况下能够实现有效的轴承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奇异值分解 平方包络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WM混合调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实践教学装置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峰 蒋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更好达到光伏并网逆变原理教学目标,基于模拟和数字控制技术研制一台通用光伏并网逆变实践教学装置。装置集成了DC/DC、DC/AC、通信和上位机显示等单元。利用SG3525为核心的升压电路和DSP TMS320F28335为核心的逆变电路作为教学装置... 为更好达到光伏并网逆变原理教学目标,基于模拟和数字控制技术研制一台通用光伏并网逆变实践教学装置。装置集成了DC/DC、DC/AC、通信和上位机显示等单元。利用SG3525为核心的升压电路和DSP TMS320F28335为核心的逆变电路作为教学装置的通用主电路,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单、双极性混合控制策略,完成课程中直流升压、逆变等多种实验。通过教学装置的操作、训练,显著提升学生对升压开关变换电路的原理、特性以及单相S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电力电子 SPWM调制 教学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导航路径的异构串行蚁群算法规划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泽艳 郭林炀 +1 位作者 廖军 周正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2-346,共5页
为了减少机器人工作路径长度和拐点数量,提出了基于异构串行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介绍并改进了栅格模型的投影、膨化和编码过程;以减少工作路径长度和拐点数量为目标,建立了机器人导航路径的优化模型。分析了标准蚁群算法原理,依据... 为了减少机器人工作路径长度和拐点数量,提出了基于异构串行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介绍并改进了栅格模型的投影、膨化和编码过程;以减少工作路径长度和拐点数量为目标,建立了机器人导航路径的优化模型。分析了标准蚁群算法原理,依据起点和目标点位置的先验知识,引入了信息素非均匀初始化方法;在概率公式中添加了角度启发因子;并在蚁群中加入具有全局通视能力的蚂蚁,提出了异构蚂蚁串行策略。在(10×10)和(20×20)规模栅格中,将异构串行蚁群算法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与标准蚁群算法和文献[12]超强启发算法相比,异构串行蚁群算法规划路径长度最短,且拐点数量远小于另外两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异构串行蚁群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栅格模型 异构串行蚁群 角度启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轮式机器人线控转向运动控制方法及试验
8
作者 李丹 贾贵斌 +2 位作者 覃哲宇 陈应海 瞿济伟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4期20-24,共5页
【目的】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线控轮式机器人可解决温室、果园等环境中农机装备作业与物品运输困难的问题,但轮式机器人线控转向所存在的转向响应迟滞问题仍有待解决。【方法】基于转向试验台探索了底盘转向机构的转向跟踪迟滞特性,在此基... 【目的】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线控轮式机器人可解决温室、果园等环境中农机装备作业与物品运输困难的问题,但轮式机器人线控转向所存在的转向响应迟滞问题仍有待解决。【方法】基于转向试验台探索了底盘转向机构的转向跟踪迟滞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转向响应的模糊PD控制策略,并开展不同控制方法下转向效果比较试验,以使转向机构快速响应。【结果】1)台架试验中,转向信号变化率、转向角度、载荷及轮毂电机转速的增大会使转向跟随的迟滞时间增长,此4种因素下最大迟滞时间为1.4 s;2)PID控制及模糊PD控制均能减小转向跟随的迟滞时间,模糊PD控制方法效果更好,尤其是在转向信号变化较快、轮毂电机转速较高、转向角度较大时,模糊PD控制方法更具有优势;3)除轮胎附着系数因素外,其余各因素下模糊PD控制方法的最大迟滞时间为0.7 s。【结论】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减少了轮式机器人转向执行的迟滞,对于轮式机器人运动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机器人 线控底盘 轮毂电机 转向机构 模糊控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置姿势控制的并联机械手运动误差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向楠 韦源源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2,56,共5页
针对并联机械手液压驱动的运动位移和角位移跟踪误差较大问题,设计了自整定模糊前馈PID控制系统,并对运动位移和角位移误差进行仿真验证。创建了液压驱动并联机械手平面简图,推导出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运动位移和角位移方程式。设计了自... 针对并联机械手液压驱动的运动位移和角位移跟踪误差较大问题,设计了自整定模糊前馈PID控制系统,并对运动位移和角位移误差进行仿真验证。创建了液压驱动并联机械手平面简图,推导出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运动位移和角位移方程式。设计了自整定模糊前馈PID控制器,采用MATLAB软件对并联机械手运动位移和角位移跟踪误差进行仿真,并且与模糊PID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前馈PID控制器优于模糊PID控制器,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运动位移和角位移跟踪误差较小。采用模糊前馈PID控制器,二自由度并联机械手跟踪误差波动幅度较小,提高了并联机械手运动追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补偿 模糊PID控制器 并联机械手 误差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耦合控制的平移并联机器人位置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小燕 杨润贤 葛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7-61,共5页
为了改善平移并联机器人对期望位置跟踪的准确性,提出基于交叉耦合控制的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平移并联机器人位置控制。通过对三自由度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平移并联机器人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以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为基础,定义位置及角度... 为了改善平移并联机器人对期望位置跟踪的准确性,提出基于交叉耦合控制的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平移并联机器人位置控制。通过对三自由度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平移并联机器人结构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以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为基础,定义位置及角度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上计算并联机器人的逆向和正向运动学解;通过液压轴的伸长长度,求取液压轴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而得出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以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器的位置误差为基础,求取三自由度下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器的同步误差,利用该同步误差,构造交叉耦合误差模型,进而求取广义误差模型,建立交叉耦合控制器,以实现对机器人的位置进行控制。实验结果显示:与粒子群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对正弦及不规则期望位置的跟踪准确度较高,跟踪准确度分别提高了40%和42.15%。可见,所提方法能够对集成电液伺服驱动的平移并联机器人进行准确的位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移并联机器人 集成电液伺服驱动器 三自由度 交叉耦合控制器 位置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冷却温度对工程机械用中锰钢淬火-配分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波 张崎静 徐颖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4,60,共6页
对热轧态中锰钢进行淬火-配分处理,研究了淬火冷却温度(195,220,255,280℃)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配分处理后中锰钢中存在板条马氏体、块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冷却温度升高,板条马氏... 对热轧态中锰钢进行淬火-配分处理,研究了淬火冷却温度(195,220,255,280℃)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配分处理后中锰钢中存在板条马氏体、块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冷却温度升高,板条马氏体含量减少,块状马氏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淬火冷却温度为220℃时最大,为19.81%;随着淬火冷却温度的升高,中锰钢的硬度增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淬火冷却温度为220℃时中锰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强塑积最大,分别为15.6%和23.76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淬火-配分 淬火冷却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机械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损伤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利民 王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8-210,共3页
由于传统的舰船机械接头焊接方法得到的构件极限荷载数值较小,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损伤,导致其使用寿命过短,提出舰船机械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损伤研究。分析焊接接头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将输出结果设置为应力强度因子,并... 由于传统的舰船机械接头焊接方法得到的构件极限荷载数值较小,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损伤,导致其使用寿命过短,提出舰船机械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损伤研究。分析焊接接头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将输出结果设置为应力强度因子,并采用四点受压载荷设计,计算裂纹应力强度,分析应力强度因子数值在趋近于临界值时,对裂纹扩展的加速效应,完成舰船机械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损伤研究。设计对照实验,测试本文方法的应用效果,将其与另外2种传统方法比较,分别测试三者的极限荷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焊接方法最大极限载荷数值达到了1 964 kN,相比传统方法增加了1.8%,证实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损伤程度,增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疲劳裂纹 疲劳损伤 应力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VMD和SODN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润贤 郭林炀 +3 位作者 周正平 常兆庆 李国伟 徐庆乐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1-1229,共9页
在传统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中,存在对轴承振动信号的人工特征提取、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变分模态分解(EVMD)和自组织深层网络(SODN)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首先,为了自动确定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数目,提出了一种功率... 在传统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中,存在对轴承振动信号的人工特征提取、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变分模态分解(EVMD)和自组织深层网络(SODN)的滚动轴承故障识别方法。首先,为了自动确定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数目,提出了一种功率谱的分割方法,从而提高了轴承振动信号的信噪比,并将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自适应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分量(IMFs);然后,根据综合评价指标,选择了较能反映轴承故障特征的IMFs分量,同时为了达到信号降噪的目的,对其进行了重构;最后,将自组织策略引入到深层自编码器中,进而构造了SODN,并将降噪后的轴承振动信号输入SODN,进行了自动特征学习与故障识别的对比实验,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EVMD-SODN方法的轴承故障识别率达99.15%,标准差仅0.10,在故障识别率方面相比于其他组合模型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识别 变分模态分解 自组织深层网络 深层自编码器 本征模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刀具轴向热位移的评估试验设计
14
作者 田万英 韦源源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针对数控机床主轴的定位精度问题,对热效应变形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简单的加工试验来评估机床在刀具轴向(Z方向)的热位移。该方法主要通过重复加工1个包含16个圆柱槽的加工试件,来观察由环境或机床产生的热效应所引起的几何精... 针对数控机床主轴的定位精度问题,对热效应变形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简单的加工试验来评估机床在刀具轴向(Z方向)的热位移。该方法主要通过重复加工1个包含16个圆柱槽的加工试件,来观察由环境或机床产生的热效应所引起的几何精度变化。以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为例,对该开槽试验和圆孔铣削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开槽试验方法的刀具中心点热位移(负Z方向)为19μm,与非接触式刀具测量系统相比,相对偏差仅为18.8%;该开槽试验方法的热位移结果与孔铣削试验几乎一致且偏差有所减少,适用于任何尺寸的垂直和水平组合加工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刀具轴向热变形 机械加工试验 评估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粉添加量对汽车用热压注成形Al2O3粉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戴红霞 冯晓丽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238,共5页
选择Al粉作为Al2O3粉末材料的改性剂,采用热压注工艺制备汽车用Al2O3粉末材料试样,研究不同Al粉添加量(质量分数)对Al2O3粉末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粉末热压注试样最大收缩率出现在长度方向,最小收缩率出现于高... 选择Al粉作为Al2O3粉末材料的改性剂,采用热压注工艺制备汽车用Al2O3粉末材料试样,研究不同Al粉添加量(质量分数)对Al2O3粉末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粉末热压注试样最大收缩率出现在长度方向,最小收缩率出现于高度方向。随着Al粉质量分数的增加,Al2O3粉末热压注试样收缩率表现出先减小,后稳定增加,最后再减小的变化规律,弯曲强度和体积密度降低,气孔率显著升高,试样挠度增高,浇注得到更大孔径的结构,同时试样中大尺寸孔径数量也显著增多。随着Al粉质量分数的增加,试样中Al2O3衍射峰不断上升,玻璃相的变化不大。加入质量分数8%的Al粉后,试样断口区域生成了明显的颗粒结构,说明试样主要发生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粉末 Al粉 热压注 收缩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反应集散控制系统设计与温度控制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润贤 陶涛 +1 位作者 花良浩 张建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6,63,M0005,共7页
针对碘化反应存在温度控制精度低、物料配比调节难等问题,基于工艺流程分析,采用集散控制技术搭建和利时(Hollys)集散控制系统(DCS)架构,完成动态数据显示和报警瞬时动作等监控功能组态。设计主回路温度定值控制-副回路温度随动控制的... 针对碘化反应存在温度控制精度低、物料配比调节难等问题,基于工艺流程分析,采用集散控制技术搭建和利时(Hollys)集散控制系统(DCS)架构,完成动态数据显示和报警瞬时动作等监控功能组态。设计主回路温度定值控制-副回路温度随动控制的串级控制器,克服反应釜锅炉夹套热传导的温度影响。进一步引入和利时比例-积分-微分(HSPID)方法,提出反应釜温度串级控制的HSPID算法,避免微分作用引起的扰动。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衰减比稳定在4∶1内,温度控制在68℃允许范围内,且监控实时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反应 HSPID 集散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S2O3对镍钴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佳佳 赵利民 +4 位作者 王成 田万英 朱向楠 闫世玉 金胜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8,76,共7页
通过向镍钴电池的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Na2S2O3,并研究了其对镍钴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沉淀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对钴电极的充放电性能测试发现,当Na2S2O3浓度为0.04mol/L时,Co电极的最大放... 通过向镍钴电池的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Na2S2O3,并研究了其对镍钴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沉淀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对钴电极的充放电性能测试发现,当Na2S2O3浓度为0.04mol/L时,Co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高达411.1mA·h/g,当Na2S2O3浓度0.02mol/L时,Co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最好,其容量保持率为86.16%,比未加Na2S2O3时的容量保持率高出30.71个百分点。结合循环伏安特性曲线(CV)和交流阻抗图谱(EIS)分析得知,Na2S2O3能够有效抑制CoOOH的形成,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电池 钴负极 Na2S2O3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调控方法的食用菌栽培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航 李建军 +2 位作者 颜正英 叶贵清 王育捷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10期24-27,共4页
当前食用菌设施化栽培过程中存在环境调控响应时滞问题,导致车间内环境控制精度差、调控效率低。基于实时调控的思想,设计实时调控方法,以最佳调控效率为目标,实时启停空调、热风机、轴流风机等环境调控设备,实现温度、湿度高效精准调... 当前食用菌设施化栽培过程中存在环境调控响应时滞问题,导致车间内环境控制精度差、调控效率低。基于实时调控的思想,设计实时调控方法,以最佳调控效率为目标,实时启停空调、热风机、轴流风机等环境调控设备,实现温度、湿度高效精准调控。利用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将控制方法融入控制流程,PLC作为控制核心向调控设备发出启停指令,HMI人机交互,搭建电气控制系统。经试验,车间环境温湿度调控精度及效率满足生产需求,以期为食用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电气控制系统 食用菌栽培 温湿度调控 调控效率 车间环境 热风机 H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直写成型氧化锆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云光 夏晓光 +1 位作者 周婧 段国林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利用颗粒级配理论将平均粒径分别为50 nm和300 nm的ZrO_(2)粉体以不同级配比例制备出了适用于直写成型的固含量为58 vol.%的低黏度陶瓷浆料,分析了颗粒级配对ZrO_(2)陶瓷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级配比例对直写成型ZrO_(2)陶瓷的... 利用颗粒级配理论将平均粒径分别为50 nm和300 nm的ZrO_(2)粉体以不同级配比例制备出了适用于直写成型的固含量为58 vol.%的低黏度陶瓷浆料,分析了颗粒级配对ZrO_(2)陶瓷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级配比例对直写成型ZrO_(2)陶瓷的致密度、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陶瓷浆料固含量的情况下,通过对不同粒径ZrO_(2)粉体的颗粒级配,相较级配前单一粒径陶瓷浆料流变性能更好;颗粒级配的引入产生了钉扎作用,有效抑制了晶粒的异常生长。当亚微米和纳米ZrO_(2)粉末的级配比例为95∶5时,ZrO_(2)陶瓷具有最佳的机械性能,相对密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99.1%、(691±12)MPa、(9.65±0.30)MPa·m^(1/2),分别提高0.40%、2.50%、5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级配 流变特性 直写成型 氧化锆陶瓷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电池Co-S负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李佳佳 朱向楠 +3 位作者 沈兵 田万英 姜玲 闫世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52,共6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Co-S材料,结合XRD分析其相结构,SEM和EDS分析其表面形貌及元素种类,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其进行电化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仅含有Co3S4、Co9S8和Co(OH)2,结晶性良好,呈交叉生长的纳米薄片状,放... 通过水热法制备Co-S材料,结合XRD分析其相结构,SEM和EDS分析其表面形貌及元素种类,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其进行电化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仅含有Co3S4、Co9S8和Co(OH)2,结晶性良好,呈交叉生长的纳米薄片状,放电电流密度为150 mA/g时的最大放电容量为393.1 mAh/g,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80.6%。当放电电流密度为1200 mA/g时,该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为79.3%。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可知Co-S电极主要发生Co/Co(OH)2的法拉第反应,不可逆产物CoOOH的生成降低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导致放电容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材料 电化学特性 高倍率放电能力 不可逆产物CoO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