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掺氧化锌多孔纳米棒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元有 周国强 +1 位作者 张龙 刘天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5-2793,共9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谱等技术对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并探索了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光降解染料... 通过两步法合成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谱等技术对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并探索了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光降解染料罗丹明B(Rh B)和气体乙醛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光催化分解乙醛进行了评价。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CZ-5)光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分解乙醛的能力,比其它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光催化剂在室温下在可见光(435 nm)下照射16 h,5.50×10-4(φ,体积分数)的乙醛气体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CO_2)。多孔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铜和氧化锌纳米棒之间的协同作用。这种改进的光催化协同作用归因于Cu掺杂ZnO的可见光吸收的延伸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抗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铜掺杂的氧化锌 纳米棒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对多菌灵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连生 陈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从耐药性木霉菌株的诱变选育过程中,得到一株能在含多菌灵2000mg L^-1培养基上生长的变异菌株T32。该菌株在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于25℃、200r min^-1振荡培养5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61.4%。在pH6.0、25℃、5%... 从耐药性木霉菌株的诱变选育过程中,得到一株能在含多菌灵2000mg L^-1培养基上生长的变异菌株T32。该菌株在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于25℃、200r min^-1振荡培养5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61.4%。在pH6.0、25℃、5%接种量和加入0.5%酵母粉为最适降解条件下,该菌株对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甲基布托津和三唑酮这5种常用化学农药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1.4%、92.1%、55.3%、40.1%和86.5%。对原土壤、自然风干土壤和高温烘干土壤中的多菌灵进行室内降解实验,在25~28℃、5%接种量、含水量维持15%的条件下处理10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8.6%、75.3%和7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木霉 生物修复 变异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降解菌T8-2的分离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田连生 陈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1-274,共4页
从长期受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木霉菌株T8-2。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pH值、温度、接种量和外加氮源等条件下对多菌灵降解率的影响,以及该菌株对速克灵、扑海因、甲基托布津和三唑酮等常用化学... 从长期受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木霉菌株T8-2。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pH值、温度、接种量和外加氮源等条件下对多菌灵降解率的影响,以及该菌株对速克灵、扑海因、甲基托布津和三唑酮等常用化学农药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8-2菌株能够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100 mg/L多菌灵降解率为61.4%;而在最佳降解条件:25℃、pH值6.0、5%接种量和加入0.5%酵母粉情况下,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91%,同时对速克灵、扑海因、甲基托布津和三唑酮的降解率也分别达到65.1%、45.3%、40.1%和57.5%。这表明T8-2菌株对多种化学农药有广泛的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生物降解 降解率 木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药性木霉菌株的选育及其与多菌灵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田连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在含多菌灵药物培养基上,采用紫外线重复诱导处理的方法,对拮抗性木霉T21进行改良,筛选到5株在多菌灵2000mg/L浓度下仍能较好生长的具有显著抗性菌株T21—1。T21—5,通过抗药遗传稳定性和对灰霉菌拮抗性测定,从中选育出性能较优... 在含多菌灵药物培养基上,采用紫外线重复诱导处理的方法,对拮抗性木霉T21进行改良,筛选到5株在多菌灵2000mg/L浓度下仍能较好生长的具有显著抗性菌株T21—1。T21—5,通过抗药遗传稳定性和对灰霉菌拮抗性测定,从中选育出性能较优良的抗药性菌株T21.4,并与多菌灵协同作用进行防治黄瓜灰霉病试验。结果表明:菌和药配比在9:1,8:2,7:3时协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78.9%和79.5%;单独使用T21.4和多菌灵的防效分别为70.5%和71.7%。表明菌和药协同作用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的防效。因此,在使用木霉T21—4菌剂防治农作物病害时,添加少量的多菌灵,可降低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和侵染力,提高生物菌剂生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诱导 抗药性木霉 抗药性 灰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重金属生物质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雪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114,127,共7页
为改善壳聚糖的耐酸性及对Pb(Ⅱ)的吸附容量,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接枝,再与戊二醛进行交联,制备出了壳聚糖改性聚合物(G-CAM)。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70℃;单体浓度(m壳聚糖:m丙烯酰胺)为1:3;引发剂浓度... 为改善壳聚糖的耐酸性及对Pb(Ⅱ)的吸附容量,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接枝,再与戊二醛进行交联,制备出了壳聚糖改性聚合物(G-CAM)。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70℃;单体浓度(m壳聚糖:m丙烯酰胺)为1:3;引发剂浓度为0.10g;接枝反应时间为4h时,可制得较为满意的接枝壳聚糖产物。对交联剂的用量通过耐酸性实验和Pb2+吸附实验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m壳聚糖:m丙烯酰胺=1:3(m壳聚糖=1g)时,交联剂戊二醛的加入量为0.6mL,得到的产物制备成的吸附剂不但有较好的耐酸性,而且对Pb(Ⅱ)吸附效果最佳。经吸附剂再生实验,G-CAM对Pb(Ⅱ)的吸附量变化幅度小于1%,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壳聚糖 接枝 交联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AO法处理噻螨酮生产废水的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4-47,共4页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加入第二活性组分MnO2和掺入电子助剂La2O3,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处理噻螨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 15 730mg/L)的复合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液中各组分浓度、焙烧温度和...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加入第二活性组分MnO2和掺入电子助剂La2O3,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处理噻螨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 15 730mg/L)的复合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液中各组分浓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在处理此种有机废水时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230℃,氧气分压为2.5MPa和pH为7.3的条件下,催化湿式氧化该废水,在120min内,CODCr去除率达到96.1%,而在相同条件下未加催化剂的湿式氧化CODCr去除率只有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 催化剂 高浓度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T2-2产多菌灵水解酶的条件及酶学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田连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7-578,共2页
木霉T2-2是一株多菌灵高效降解菌。为了利用该菌产生的酶为去除环境中的多菌灵残留提供理论依据,对T2-2产生的多菌灵水解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D培养基中,T2-2产生多菌灵水解酶的适宜条件为pH值5.0~7.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28 h... 木霉T2-2是一株多菌灵高效降解菌。为了利用该菌产生的酶为去除环境中的多菌灵残留提供理论依据,对T2-2产生的多菌灵水解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D培养基中,T2-2产生多菌灵水解酶的适宜条件为pH值5.0~7.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28 h;该酶在22~28℃,pH值<7.0的条件下比较稳定,在pH值=6.0和温度为28℃时显示出最大的多菌灵水解酶活性;酶定域试验结果显示该酶为胞内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酶促降解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6-三氯吡啶-2-酚的合成优化
8
作者 沈发治 王元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540-17541,17557,共3页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氯乙酰氯合成三氯吡啶酚的工艺。[方法]以三氯乙酰氯、丙烯腈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成环化、芳构化2步法合成3,5,6-三氯吡啶-2-酚,考察溶剂类型、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类型和反应压力对三氯吡啶酚收率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优化三氯乙酰氯合成三氯吡啶酚的工艺。[方法]以三氯乙酰氯、丙烯腈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成环化、芳构化2步法合成3,5,6-三氯吡啶-2-酚,考察溶剂类型、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类型和反应压力对三氯吡啶酚收率的影响。[结果]三氯乙酰氯路线合成三氯吡啶酚的优化工艺为:三氯乙酰氯、丙烯腈为原料,1.3 g/46 g(三氯乙酰氯)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二氯苯为溶剂,此条件下三氯吡啶酚的收率可达55%。微负压条件有利于及时排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降低安全隐患,而添加助催化剂对反应效果无显著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确定了三氯乙酰氯路线合成三氯吡啶酚的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酰氯 三氯吡啶酚 溶剂 催化剂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