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艾斯汀’海棠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特性及子代优选
1
作者 刘爱林 杨晓倩 +3 位作者 陈玺珏 周婷 张往祥 饶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3,共12页
以61个‘范艾斯汀’海棠(Malus spectabilis‘Vans Eseltine’)自由授粉子代的2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并以同年嫁接的母本‘范艾斯汀’海棠嫁接苗为对照,对‘范艾斯汀’海棠半同胞家系及母本苗期的生长、观赏和抗性指标进行观测,采用Gom... 以61个‘范艾斯汀’海棠(Malus spectabilis‘Vans Eseltine’)自由授粉子代的2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并以同年嫁接的母本‘范艾斯汀’海棠嫁接苗为对照,对‘范艾斯汀’海棠半同胞家系及母本苗期的生长、观赏和抗性指标进行观测,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子代年生长过程,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范艾斯汀’海棠半同胞家系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制定适宜的育苗措施,同时选育出生长迅速且表型优良的子代。结果显示:‘范艾斯汀’海棠半同胞家系的苗高和地径年生长均符合“S”型曲线,呈“慢—快—慢”的生长节律,反映了“生长前期(3月中至5月中)—速生期(4月初至9月初)—生长后期(5月中至11月中)”的生长过程,对各生长期应给予不同的育苗措施。‘范艾斯汀’海棠半同胞家系速生期可分为前期速生型(4月初至4月中)、中期速生型(4月中至5月初)和后期速生型(5月初至5月中)。不同个体苗高和地径速生期始末差异明显,呈现异速生长现象。其中,85%的子代苗高速生期属于前期、中期速生型,91%的子代地径速生期属于中期、后期速生型。V39、V49、V21、V27和V405个子代生长迅速,苗高(202.0~226.0 cm)和地径(18.96~22.04 mm)均高于母本(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97.9 cm和16.14 mm),分枝数(14~38)多于母本(9),新叶均为紫红色或棕红色,树皮光滑或较光滑。综上所述,Gompertz模型可预测‘范艾斯汀’海棠半同胞家系的苗期生长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了解子代的年生长规律;V39、V49、V21、V27和V405个子代综合评价得分较高,是优良的‘范艾斯汀’海棠子代单株,今后可加强其观赏性评价,实现观赏与长势俱佳的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艾斯汀’海棠 半同胞家系 苗期生长 生长模型 子代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樱花花香测定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熊青青 范俊俊 +1 位作者 马敬泽 张往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为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樱花花香气味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樱花种质鉴定。【方法】以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e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分析不同顶空平衡时间、样品量、花期和采样时间对电子鼻测定樱花花香的影响,筛选最佳测定参数,... 【目的】为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樱花花香气味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樱花种质鉴定。【方法】以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e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分析不同顶空平衡时间、样品量、花期和采样时间对电子鼻测定樱花花香的影响,筛选最佳测定参数,并利用山樱花、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和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等3种樱花种质进行效果验证。【结果】传感器W1C、W5S、W1S、W1W、W2W和W3S对樱花香气组分响应值较大,其他传感器响应值较小(G/G0≈1)。不同因素下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值差异显著,各因素对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花期>样品量>采样时间>顶空平衡时间。根据高响应值,确定电子鼻测定樱花花香的最佳组合为A2B4C3D2,即在12:00采集盛开时期的花朵4 g,在顶空平衡30 min后测定。基于最佳电子鼻测定参数,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线性判断分析(LDA),进行不同樱花种质区分发现,PCA及LDA分析均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樱花种质区分,且LDA法的区分度高于PCA法的区分度(LDA法区分度=1;PCA法区分度=0.677~0.974),LDA法区分效果优于PCA法。载荷因子Loading分析发现,传感器W1W、W2W、W5S、W1S、W2S和W3S对第一主成分起正向贡献作用,W6S对第二主成分起主要正向贡献作用,表明烷烃类与氮氧化合物及硫化物类可能是区分樱花种质香型的主要成分。【结论】电子鼻测定樱花花香的最佳参数为在12:00采集盛开时期的花朵4 g,在顶空平衡30 min后测定,结合LDA法进行不同种质区分,区分度较高(区分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花 电子鼻 花香 正交试验 种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女贞光合和荧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范俊俊 张往祥 +3 位作者 周婷 樊云霄 姚建中 苏家乐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3,共5页
以女贞、‘日本金叶女贞’和‘日本银边女贞’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参数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均表现为阳性植物特征,但金叶和银边女贞的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和光饱和点皆显著低... 以女贞、‘日本金叶女贞’和‘日本银边女贞’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参数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均表现为阳性植物特征,但金叶和银边女贞的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和光饱和点皆显著低于女贞,光补偿点皆显著高于女贞,表明金叶和银边女贞的光能利用率显著低于女贞。3(品)种女贞的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均为典型的OJIP曲线,但其荧光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金叶女贞的PSⅡ受体侧质体醌库(Sm)容量最小(为女贞和银边女贞的60%-70%),利用光能的效率低;银边女贞PSⅡ反应中心数目(NRC/CSm)最少(为女贞和金叶女贞的40%-60%),捕获光能总能力低,最终表现为金叶和银边女贞的光合性能指数(Ics、IABS)均低于女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 光合特性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栀子光合和荧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婷 张往祥 +3 位作者 范俊俊 王欢 马得草 李群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3,共6页
以‘大叶’栀子和山栀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特性进行比较,旨在揭示两(品)种栀子对环境适应性的差异,为栀子品种的开发利用、科学种植和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大叶’栀子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山栀子,... 以‘大叶’栀子和山栀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特性进行比较,旨在揭示两(品)种栀子对环境适应性的差异,为栀子品种的开发利用、科学种植和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大叶’栀子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山栀子,两者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但午休原因不同。‘大叶’栀子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较山栀子高,而光补偿点较低,但两者均表现为阳性植物特征。叶绿素快相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表明,‘大叶’栀子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数目(NRC/CSm)多,光能捕获的总能力强;质体醌库(Sm)较大,光能利用效率高;QA、QB的电子传递效率(ψET、ψRE)高,PSⅡ反应中心活性高,最终表现为其性能指数(IABS、ICSo、ICSm)显著高于山栀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叶绿素 日变化 光响应 叶绿素快相荧光诱导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个观赏海棠品种叶色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洋 赵明明 +3 位作者 范俊俊 张往祥 龚洪泳 卫紫星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8-12,共5页
以40个观赏海棠品种为试材,利用色差计对其4—6月的叶色参数(色彩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度角h*)进行测定。分析观赏海棠品种叶片色彩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动态分布格局,探讨品种间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6月,海棠各品种... 以40个观赏海棠品种为试材,利用色差计对其4—6月的叶色参数(色彩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度角h*)进行测定。分析观赏海棠品种叶片色彩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动态分布格局,探讨品种间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6月,海棠各品种在色彩参数L*,C*,h*维度方向上呈现规律性分布,整体位点表现为4月最为分散,5月最为集中,6月为局部分散。多数品种亮度L*值和饱和度C*值呈下降趋势,在色度角h*维度方向,大多数海棠品种分布在高h*值的黄色区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点整体右移的趋势(h*值增大)。以4月各品种叶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0个观赏海棠品种分为3大类,A类群品种的亮度中等,饱和度中等,色度角处在红橙色区域;B类群品种的亮度较低,叶色鲜艳度低于A类,色度角处在红色区域;C类群品种的亮度显著高于B类,饱和度较大,色度角处在黄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叶片 色彩 色彩亮度 色彩饱和度 色度角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棠花粉最佳离体萌发培养基筛选及萌发过程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千惠 姜文龙 +3 位作者 徐同乐 武启飞 张往祥 王改萍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给观赏海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其花粉活力展开了研究,探讨并观察了观赏海棠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和花粉萌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硝酸钙的处... 为给观赏海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其花粉活力展开了研究,探讨并观察了观赏海棠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和花粉萌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硝酸钙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0.02%(其萌发率与0.04%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0.02%(其萌发率与0.01%浓度处理的无显著差异)时,日本海棠的平均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最高值分别达到55.2%与853.11μm、54.4%与595.07μm、37.6%与713.74μm,显著高于同一试验因素下的其余各处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的组合培养基为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此培养基培养的日本海棠其平均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分别达到70.1%和777.02μm,显著高于除以(10%蔗糖+0.01%硼酸+0.03%硝酸钙)组合培养基处理以外的其他组合培养基处理。在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培养第1个小时内花粉未萌发,培养2~4 h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达23.4%/h及259.01μm/h,培养8 h后,其萌发速率趋于平稳,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速度趋于平稳。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组合培养基,以此组合培养基培养2~4 h其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生长速率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棠 培养基 花粉离体萌发 萌发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观赏海棠种质果色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丹丹 范俊俊 +3 位作者 王欢 姜文龙 武启飞 张往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棠种质果实色彩参数a*、h°、b*值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其C*和L*参数值。(2)基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赏海棠种质群体果色a*、h°、b*等参数值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棠种质群体果实生长初期其果色为红绿色,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其果色呈现出黄色、橙色及红橙色等种色彩。(3)从基于观赏海棠种质群体在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L*、C*、h°等参数值而构建的CIELCH色空间动态分布格局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种质在其L*维度方向呈整体上移趋势;在C*维度方向呈整体右移趋势;在h°维度方向上,红色果皮(h°值为0~3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橙色果皮(h°值为35~5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黄色果皮(h°值为55~9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绿色果皮(h°值为90~11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对其果色稳定性(色差值△E)的分析结果表明,‘火鸟’‘金丰收’‘冬金’‘冬红’全年果皮颜色的变化均明显,且其果期均长,而‘完美紫色’和‘紫王子’海棠果皮的颜色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呈紫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果皮色彩 CIELCH色空间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棠品种果实糖酸组分测定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穆茜 张丹丹 +3 位作者 杨祎凡 张晶 胡晓璇 张往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为了筛选出适于食用和推广的海棠果实与品种,从而为海棠果实的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扬州市江都区国家种质资源圃中主栽的16个海棠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其糖酸组分及含量,并对16个海棠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 为了筛选出适于食用和推广的海棠果实与品种,从而为海棠果实的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扬州市江都区国家种质资源圃中主栽的16个海棠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其糖酸组分及含量,并对16个海棠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6个海棠品种果实中总糖的平均含量为1.613~4.827 mg?g-1,总酸的平均含量为4.686~17.073 mg?g-1,甜酸比的平均值为12.487~105.054;可溶性固形物的平均百分比为12.73%~17.40%,维生素C的平均含量为130.012~282.617 mg?g-1;其中,‘丽格’‘东哥’和‘萘微利’的感官评价总分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海棠品种果实可分为4类,前3类可用于鲜食及加工,第4类可用作景观、生态等用途树种。海棠成熟果实中糖分的积累类型均属于己糖积累型,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筛选出的‘东哥’‘丽格’和‘萘微利’这3个品种果实的综合品质及口感均良好,其均为可鲜食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果实 糖酸组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棠品种不同叶位叶片3种色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龚洪泳 赵明明 +3 位作者 范俊俊 张往祥 卫紫星 张洋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8,共5页
以34个海棠(Malus spp.)品种为试材,从中选取叶片色彩跨度较大的5个品种(冬红M.‘Winter Red’、阿迪荣M.‘Addirondack’、亚当M.‘Adams’、鲁道夫M.‘Rudolph’和完美紫M.‘Perfect Purple’),用光谱法与溶液法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以34个海棠(Malus spp.)品种为试材,从中选取叶片色彩跨度较大的5个品种(冬红M.‘Winter Red’、阿迪荣M.‘Addirondack’、亚当M.‘Adams’、鲁道夫M.‘Rudolph’和完美紫M.‘Perfect Purple’),用光谱法与溶液法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3种叶片色素相对含量及绝对含量进行测定、耦合,通过耦合函数计算其余29个海棠品种叶片色素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色素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拟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87 5(叶绿素)、R^2=0.999 4(类胡萝卜素)、R^2=0.990 5(花青素),方程拟合度较好;在海棠的不同叶位中,各品种上位叶的叶绿素含量比中、下位叶低,上中位叶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比下位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叶片 叶位 色素含量 耦合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观赏海棠品种叶片春季色彩变化及其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文学 江皓 +4 位作者 卞健 云金虎 孙艳艳 张往祥 彭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2-570,共9页
为了挖掘春季具有较长观赏期的观叶海棠品种,并探究色素含量对观赏海棠叶片色彩的影响,以引自北美的‘黛玉’海棠(Malus‘Black Jade’)、‘粉冠’海棠(Malus‘Pink Spires’)、‘丰盛’海棠(Malus‘Profusion’)、‘高原红’海棠(Malus... 为了挖掘春季具有较长观赏期的观叶海棠品种,并探究色素含量对观赏海棠叶片色彩的影响,以引自北美的‘黛玉’海棠(Malus‘Black Jade’)、‘粉冠’海棠(Malus‘Pink Spires’)、‘丰盛’海棠(Malus‘Profusion’)、‘高原红’海棠(Malus‘Prairifire’)、‘皇家雨点’海棠(Malus‘Royal Raindrop’)、‘鲁道夫’海棠(Malus‘Roudph’)、‘时光秀’海棠(Malus‘Show Time’)、‘硕红’海棠(Malus‘Big Red’)、‘完美紫’海棠(Malus‘Perfect Purple’)、‘紫王子’海棠(Malus‘Purple Prince’)10个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展叶前期L1、展叶初期L2、展叶后期L3)叶片色彩参数及其色素含量。结果表明:多数品种明度(lightness,L*)值变化相对平稳,而红度(redness,a*)、黄度(yellowness,b*)值变化幅度大。‘黛玉’‘粉冠’‘丰盛’‘鲁道夫’‘硕红’‘完美紫’‘紫王子’7个观赏海棠品种的a*值显著降低(P<0.05),‘高原红’‘皇家雨点’‘时光秀’3个品种的a*值呈升高趋势。b*值在10个品种中的整体变化规律一致,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合色彩图谱分析发现,红绿色相a*值可作为观赏海棠春季观叶的主要指示值,黄绿色相b*值是观赏海棠叶色变化的辅助指示值。随发育时期的变化,观赏海棠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花青素含量逐渐减少,并且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其他色素含量。叶片色彩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观赏海棠品种花青素含量与叶片a*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色彩参数间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综上所述,在10个观赏海棠品种中,‘高原红’‘皇家雨点’‘时光秀’3个品种的观赏价值较高,在3个发育时期中其叶片呈红色周期长,达35 d左右,可作为春季观红叶树种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春季 叶色 色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穆茜 张丹丹 +3 位作者 李千惠 姜文龙 武启飞 张往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978,共8页
【目的】对扬州地区主栽的5个抗性较强的海棠品种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进一步开发海棠果实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X-Rite SP64型色差仪、分析天平、游标卡尺、PR-101α全糖仪、蒽酮比色法等测定金丰收、红珠宝、红... 【目的】对扬州地区主栽的5个抗性较强的海棠品种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进一步开发海棠果实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X-Rite SP64型色差仪、分析天平、游标卡尺、PR-101α全糖仪、蒽酮比色法等测定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和冬红5个海棠品种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其果实的色度值(L*,a*,b*)、单果重、果梗长和粗、果实横径和纵径、果皮及果肉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等16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相差明显,金丰收海棠果实颜色最亮,冬红海棠果实颜色最暗;红哨兵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大,果梗粗,果实硬度小;红珠宝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小,果梗较细,果实硬度大;冬红海棠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红珠宝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低;红哨兵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高。16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和负相关;合成合理—满意度排序为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冬红。【结论】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从内在品质来看,红哨兵和冬红果实更适合于鲜食或产品加工,金丰收、红珠宝和冬金果实可用于园林观赏;从最终满意度来看,金丰收、红珠宝和红哨兵整体性状最佳,适于扩大面积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海棠叶茶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云金虎 江皓 +3 位作者 韩文学 卞健 孙艳艳 张往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7-243,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海棠品种叶片的茶用开发价值,以15个海棠品种嫩芽制成的海棠叶茶为材料,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海棠叶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进行检测。通过味道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 为了探究不同海棠品种叶片的茶用开发价值,以15个海棠品种嫩芽制成的海棠叶茶为材料,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海棠叶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进行检测。通过味道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对氨基酸进行呈味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15个海棠品种叶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总量为655.12~3059.69 m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49%~37.53%,药用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5.87%~58.14%;基于氨基酸评分,海棠叶茶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最平衡的品种为‘黛玉’、‘完美紫’和‘丰盛’;通过味道活性值的比较,谷氨酸和丝氨酸对呈味贡献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从氨基酸角度较好地反映出不同海棠品种之间的差异性。该研究为海棠叶茶营养价值及其叶片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叶茶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味道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海棠不同叶位色素组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姜文龙 李千惠 +2 位作者 周婷 江皓 张往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6,共8页
以57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上位叶(Upper leaf)、中位叶(Middle leaf)、下位叶(Lower leaf)的色素组分进行测定,研究了海棠品种不同叶位间色素组分关系以及动态规律,为海棠优良观叶种质的筛选以及叶色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紫外... 以57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上位叶(Upper leaf)、中位叶(Middle leaf)、下位叶(Lower leaf)的色素组分进行测定,研究了海棠品种不同叶位间色素组分关系以及动态规律,为海棠优良观叶种质的筛选以及叶色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y_(Anth)=0.522 1x^2-0.111 4x+0.013 3(R^2=0.979 3);y_(Car)=0.456 2x+0.072 6(R^2=0.980 9);y_(Chl)=1.428 7x-0.672 6(R^2=0.901 6)。采用Origin 9.0软件构建了57个海棠品种的3大色素组分含量及权重的三维分布图。结果表明:1)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2)基于上位叶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及其权重的聚类分析表明:57个海棠品种可分为2大色系4个子色系类群,即绿色系(含深绿色系、褐绿色系)、红色系(含紫红色系、红棕色系),各色系间差异显著。3)绿色系之A_1子色系含有较低的花青素含量,且随着叶位的下降,其含量变化平稳,绿色呈现效果较好。4)A_2子色系在上位叶阶段虽含有一定量的花青素,但不足以使叶片呈现出"全红"状态,因此绿色表达效果不如A_1子色系。5)红色系之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及稳定性皆高于B_2子色系,在上位叶、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为B_2子色系的2.1倍和2.6倍,显著提高了呈色效果。6)此外,在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虽较上位叶有所淡化,但仍达到了B_2子色系在上位叶的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叶片 叶位 色素组分 动态规律 江苏省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对“丽格”海棠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穆茜 张丹丹 +3 位作者 杨祎凡 张龙 卞健 张往祥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丽格"海棠果实为试材,研究经1.0μL/L的1-MCP处理后,室温(20±1)℃条件下贮藏的海棠果实品质和生理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对采后测定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加1-MCP的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可保持海棠果实硬... 以"丽格"海棠果实为试材,研究经1.0μL/L的1-MCP处理后,室温(20±1)℃条件下贮藏的海棠果实品质和生理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对采后测定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加1-MCP的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可保持海棠果实硬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升高,减缓VC含量的降低、果皮叶绿素的分解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有效地延缓果实衰老,使海棠果更耐贮藏。主成分分析在特征值大于1时将经1-MCP处理后的海棠果实8个生理指标综合为2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4.44%,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果肉硬度和叶绿素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乙烯释放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果实 1-MCP 品质 采后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在金雀花扦插生根进程中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千惠 范俊俊 +3 位作者 赵明明 张往祥 王改萍 宋元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4-60,共7页
以2年生金雀花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IAA(900 mg/L)与清水(CK)处理插穗,分析了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生根进程与内源物质之间节奏变化的关联性,旨在为揭示金雀花扦插生根机理、建立扦插繁殖技术体... 以2年生金雀花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IAA(900 mg/L)与清水(CK)处理插穗,分析了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生根进程与内源物质之间节奏变化的关联性,旨在为揭示金雀花扦插生根机理、建立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处理对金雀花扦插生根时间及生根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处理将不定根发生时间缩短了5 d,各生根性状(生根率79.97%,平均根数13,平均根长71.68 mm)提高为CK的1.5~3.2倍。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各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表明,各指标的峰值或谷值的出现时间与生根进程高度契合,这反映了生根形态与其生理代谢之间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在生根进程中,处理和CK的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分别呈"V"、"V"和"Λ"的变化趋势,但处理加速了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消耗速度及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速度(三指标含量的谷值或峰值到达时间均比CK提前了10 d,谷值或峰值大小分别比CK提高了6.2%、86.1%和11.2%);处理与CK的POD、PPO和SOD的活性均分别呈现"V"、"Λ"和"Λ"形变化趋势,然而处理显著提高了三种酶的活性(三指标活性的峰值或谷值到达时间均比CK提前了5 d,谷值或峰值大小分别比CK提高了8.7%、4.4%和7.8%)。综上所述,外源激素处理显著加快了营养物质代谢速度和抗氧化酶(POD、SOD和PPO)的合成进程,缩短了插穗生根周期,从而促进了不定根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花 扦插 生根 营养物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海棠花期性状与有效积温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储吴樾 张往祥 范俊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9,共7页
采用4年物候观测资料及气象数据,基于简化后的基点温度计算方法,对65个观赏海棠品种的基点温度进行了计算,并使用有效积温累加法计算了观赏海棠的始花期有效积温,探索积温和基点温度的特性,旨在为观赏海棠花期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采用4年物候观测资料及气象数据,基于简化后的基点温度计算方法,对65个观赏海棠品种的基点温度进行了计算,并使用有效积温累加法计算了观赏海棠的始花期有效积温,探索积温和基点温度的特性,旨在为观赏海棠花期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依据植株有效积温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对基点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校正,其校正后的计算结果与原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8(P<0.01),且残差值υ=-0.2~0.6.(2)根据积温数据可将65个品种划分成三大类群,包括低有效积温品种群(25.28~145.46℃)、中有效积温品种群(51.16~225.40℃)和高有效积温品种群(311.66~448.76℃).(3)各品种的有效积温与其生物学阈值呈指数递减关系(y=3 618.5e-0.242x,R2=0.969 6),但高、中有效积温品种群的有效积温与基点温度的离散性较大,且耦合度较低(R2=0.789 3),而低有效积温品种群的离散性较小,且耦合度极高(R2=0.982 2).(4)有效积温与初花期呈显著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r2013年=0.764,r2014年=0.723,r2015年=0.728,r2016年=0.671).综上,基点温度<12℃,观赏海棠初花期的稳定性更高,有效积温的预测模型更适用于低有效积温品种群.初花期的早晚可能是有效积温与其他外界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初花期 有效积温 基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对花红采后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龙 江皓 +3 位作者 李利娟 穆茜 张全全 张往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86-292,共7页
为了研究1-甲基环丙稀(1-MCP)处理对花红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以不同成熟度花红为材料,研究经1-MCP(1.0μL/L)熏蒸处理后对花红在常温(20±1)℃贮藏时品质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组(未熏蒸)相比,1-MCP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两种成熟度... 为了研究1-甲基环丙稀(1-MCP)处理对花红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以不同成熟度花红为材料,研究经1-MCP(1.0μL/L)熏蒸处理后对花红在常温(20±1)℃贮藏时品质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组(未熏蒸)相比,1-MCP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两种成熟度果实色泽,减缓腐烂率和失重率的增加,维持果实硬度(5.68~9.18 kg·cm^(-2)),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并推迟(10~15 d)呼吸强度峰值的出现,同时延缓可滴定酸(TA)含量、维生素C(V_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下降。在两种成熟度花红果实中,以低成熟度果实贮藏效果最好,具有较低的失重率与腐烂率,果实口感清脆,酸甜适度,果皮色泽红青亮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CP 花红 常温 成熟度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海棠叶色动态变化及色彩分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圃圃 张全全 +2 位作者 江皓 李娜 张往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观赏海棠品种的叶色变化规律,并对其叶色进行分类研究,为彩叶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以42份观赏海棠样本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差仪和光谱仪对其叶片的叶色参数及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基于7~9月份叶色参... 【目的】探究不同观赏海棠品种的叶色变化规律,并对其叶色进行分类研究,为彩叶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以42份观赏海棠样本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差仪和光谱仪对其叶片的叶色参数及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基于7~9月份叶色参数亮度(L^*)、饱和度(C^*)、色调角(h^*)在CIELCH色空间的分布,发现7月份整体位点较为分散,8月份出现分层,9月份整体位点集中且偏左移。②7月份生长植株叶色的聚类分析结果,将42个观赏海棠样本分为A类群(L^*:28.95~32.63、C^*:12.32~14.60)、B类群(L^*:26.98~32.11、C^*:9.09~13.39)、C类群(L^*:32.10~35.22、C^*:14.33~18.01);3个类群的亮度和饱和度存在显著差异,C>A>B,C类群的亮度和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叶片色彩明亮饱满,故C类群归为亮绿色系。③对色素相对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B类群(4.285%)显著高于A类群(3.786%)和C类群(3.785%),绿色更深,但其亮度和饱和度低,故B类群归为深绿色系;A类群各项指标居中,归为绿色系。【结论】亮绿色系的9份样本在试验期内颜色表达效果最好,观叶利用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叶色变化 色彩分类 色素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海棠花色与花瓣pH、表皮细胞形态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娜 杨祎凡 +3 位作者 江皓 彭琴 魏子秋 张往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5-1032,共8页
【目的】以14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观赏海棠花色与花瓣pH、表皮细胞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比色卡及色差计对不同色系(白色、粉红色、紫红色、暗红色等)观赏海棠品种盛花期及不同开花进程(大蕾期、盛花期、... 【目的】以14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观赏海棠花色与花瓣pH、表皮细胞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比色卡及色差计对不同色系(白色、粉红色、紫红色、暗红色等)观赏海棠品种盛花期及不同开花进程(大蕾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海棠花瓣,进行色彩评价,同时测定其细胞pH值,通过电镜扫描观察花瓣表皮细胞形态特征,探讨海棠花色与花瓣pH值、表皮细胞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白色系、粉色系品种pH值5.24~6.37,而暗紫红、紫红色系pH值4.98~5.53;从白色系到紫红色系,花瓣pH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花瓣颜色的加深,花瓣pH值总体呈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与不断增大的红绿色度a^(*)值和饱和度C^(*)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开花进程中也存在类似的变化规律;除暗紫色系外,其他3个色系内部均存在不同的表皮细胞类型,开花过程中,随着花色的淡化,海棠花瓣表皮细胞的扁平化趋势表现较为明显。【结论】观赏海棠花瓣pH值与花色的形成及淡化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花瓣表皮细胞形状未与花色表型差异构成明显的联系,但与开花进程中的海棠花瓣褪色现象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花色 表皮细胞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叶片色彩组分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静茹 张往祥 +1 位作者 狄昌毅 陆晓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7-1175,共9页
【目的】探究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的叶片在观赏期内的色彩与色素组分变化规律,对主要观赏叶位的叶片色彩参数进行分类研究,建立观赏海棠叶色评价体系。【方法】以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为试验材料,使用色差仪和光谱仪对不同品种的上、... 【目的】探究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的叶片在观赏期内的色彩与色素组分变化规律,对主要观赏叶位的叶片色彩参数进行分类研究,建立观赏海棠叶色评价体系。【方法】以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为试验材料,使用色差仪和光谱仪对不同品种的上、中、下位叶进行色彩参数和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1)基于6月份不同叶位色彩参数的亮度值(L^(*))、饱和度(C^(*))、色调角(h°)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分布以及不同叶位的叶色频率分布图分析,所测观赏海棠品种的叶片位点随着叶位下降呈现逐渐集中趋势,上位叶色彩表现最为丰富,位点最为分散。(2)色素相对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48份观赏海棠种质叶片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n)、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相对含量位点随着叶位下降整体呈左移(减小)的趋势,叶片中叶绿素(Chlorophyll)相对含量的位点随着叶位下降整体呈上移(增大)趋势。(3)叶色聚类分析将48个观赏海棠种质划分为绿色类群A(亮绿色系A_(1)、深绿色系A_(2))、棕色类群B和红色类群C(红棕色系C_(1)、紫红色系C_(2))3大类群。【结论】A_(1)色系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叶片色彩亮度高,颜色饱满,为优良的亮绿色观叶品种;B类群各色彩参数与色素相对含量差异性显著,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可作为进行叶色改良的试验品种;C_(1)色系花青素与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比值高(Anth/Chl=1.22±0.24),色调角位于红色区域(h°=29.74°±4.74°),红色特性显著,是优良的红叶观赏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叶片色彩 色素相对含量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