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一般症状和血糖代谢的影响。添加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蔗糖及不添加甜味剂制备发酵乳并测定发酵乳感官和理化指标。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三种发酵乳灌胃干...研究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一般症状和血糖代谢的影响。添加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蔗糖及不添加甜味剂制备发酵乳并测定发酵乳感官和理化指标。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三种发酵乳灌胃干预4周,灌胃量为2 mL/100 g·bw·d,持续测量大鼠饮水、摄食量、体重和空腹血糖(GLU);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口服糖耐量(OGTT)。结果表明,使用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与传统发酵乳在感官品质上无显著差异(p>0.05);灌胃4周后,各发酵乳大鼠血糖水平均恢复到20.20 mmol/L以下,胰岛素水平恢复到11.72 m IU/L以上,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利用甜味料制备的发酵乳效果更好,血糖值为18.80 mmol/L,胰岛素水平为13.85 m IU/L,口服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为42.30 h·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0.53%,与阳性对照组(吡啶甲酸铬)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具有一定的降糖活性。展开更多
通过对混合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与活菌数,旨在获得高效降胆固醇的混合菌株,为乳酸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四株具有辅助降胆固醇活性乳酸菌将其1∶1∶1∶1混合,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以胆固醇...通过对混合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与活菌数,旨在获得高效降胆固醇的混合菌株,为乳酸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四株具有辅助降胆固醇活性乳酸菌将其1∶1∶1∶1混合,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以胆固醇降解率和活菌数为指标对混合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为基础,更换不同碳氮源,确定混合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乳糖24.19 g/L、胰蛋白胨8.41 g/L,培养温度28.28℃,培养时间30 h,接种量5.24%。经优化后,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率由39.56%提高到53.43%,增加了35.06%;活菌数由8.87 lg CFU/m L提高到9.63 lg CFU/m L,与优化前相比上升了一个数量级。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一般症状和血糖代谢的影响。添加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蔗糖及不添加甜味剂制备发酵乳并测定发酵乳感官和理化指标。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三种发酵乳灌胃干预4周,灌胃量为2 mL/100 g·bw·d,持续测量大鼠饮水、摄食量、体重和空腹血糖(GLU);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口服糖耐量(OGTT)。结果表明,使用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与传统发酵乳在感官品质上无显著差异(p>0.05);灌胃4周后,各发酵乳大鼠血糖水平均恢复到20.20 mmol/L以下,胰岛素水平恢复到11.72 m IU/L以上,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利用甜味料制备的发酵乳效果更好,血糖值为18.80 mmol/L,胰岛素水平为13.85 m IU/L,口服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为42.30 h·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0.53%,与阳性对照组(吡啶甲酸铬)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具有一定的降糖活性。
文摘通过对混合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与活菌数,旨在获得高效降胆固醇的混合菌株,为乳酸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四株具有辅助降胆固醇活性乳酸菌将其1∶1∶1∶1混合,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以胆固醇降解率和活菌数为指标对混合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为基础,更换不同碳氮源,确定混合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乳糖24.19 g/L、胰蛋白胨8.41 g/L,培养温度28.28℃,培养时间30 h,接种量5.24%。经优化后,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率由39.56%提高到53.43%,增加了35.06%;活菌数由8.87 lg CFU/m L提高到9.63 lg CFU/m L,与优化前相比上升了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