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品工程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大卫 张臣臣 +3 位作者 关成冉 鲁茂林 陈霞 顾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94-398,共5页
乳品工程专业是为培养应用型乳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专门设立的一类专业。为落实“立德树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乳品工程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对于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综合人才具... 乳品工程专业是为培养应用型乳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专门设立的一类专业。为落实“立德树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乳品工程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对于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综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乳品工程专业思政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乳品工程专业开展思政教学的主要路径、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思政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提高乳品工程专业思政育人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工程专业 教学 思政元素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功能组分对哺乳期幼鼠免疫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夏滋涵 郭聪聪 +7 位作者 徐海燕 金雨诗 张臣臣 孙晗 关成冉 黄玉军 顾瑞霞 陈大卫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2,共8页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依据中国人乳比例混合的母乳低聚糖、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及乳脂肪球膜等3种母乳功能组分(FCs)对哺乳期Sprague Dawley幼鼠免疫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依据中国人乳比例混合的母乳低聚糖、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及乳脂肪球膜等3种母乳功能组分(FCs)对哺乳期Sprague Dawley幼鼠免疫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Cs均能使哺乳期幼鼠体质量稳定增长,其中,添加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M8和植物乳杆菌12)的婴配粉使幼鼠体质量高于其余3组;FCs均能显著提高哺乳期幼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免疫因子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含量(P<0.05),其中,混合母乳低聚糖对幼鼠免疫能力改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FCs还显著降低幼鼠在水迷宫中的平台潜伏期时间(P<0.05),其中,益生菌组幼鼠潜伏期时间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混合母乳低聚糖和乳脂肪球膜还显著提高了哺乳期幼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s)含量(P<0.05),而混合母乳低聚糖组幼鼠粪便中总SCFA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3种母乳功能组分,特别是按中国人乳比例混合的母乳低聚糖和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均有利于提高哺乳期幼鼠的体质量和增强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可能通过提高肠道中SCFAs含量来增强其免疫。文章为开发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配方乳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乳比例 混合母乳低聚糖 中国人乳源益生菌 哺乳期幼鼠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费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顾瑞霞 陈旭娇 印伯星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0-14,共5页
围绕我国消费乳制品,包括国产和进口乳制品近年来出现的质量安全事故,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消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乳制品 消费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Kefir对植物乳植杆菌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居子瑄 瞿恒贤 +3 位作者 钱易 李康宁 李文静 顾瑞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为探究添加Kefir对植物乳植杆菌(Lp.x2)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菌株单独发酵和混菌发酵的胡萝卜理化性质、质构性质、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10 d时,Lp.x2单独发酵总酸最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而Kefir单独发... 为探究添加Kefir对植物乳植杆菌(Lp.x2)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菌株单独发酵和混菌发酵的胡萝卜理化性质、质构性质、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10 d时,Lp.x2单独发酵总酸最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而Kefir单独发酵总酸最高,亚硝酸盐最低;混菌发酵介于两者之间。相较于Lp.x2单独发酵,Kefir的添加提高了18.46%~43.66%的总酸,最高降低了8.20%的亚硝酸盐。添加Kefir发酵胡萝卜的硬度下降,果胶酶活性增加,其中Lp.x2∶Kefir(50∶1)感官评分最高,为80.80分。挥发性风味结果显示,添加Kefir有利于风味物质的形成,当Lp.x2∶Kefir(50∶1)时共检出风味物质58种,比Lp.x2单独发酵多7种风味物质。因此Kefir的添加可以提高Lp.x2发酵胡萝卜的食用特性,有利于发酵胡萝卜品质的提升。本研究揭示了Kefir的添加对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发酵胡萝卜的最佳接菌比例,填补了现有研究中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KEFIR 胡萝卜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肠道吸收短链脂肪酸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海燕 程月 +9 位作者 郭聪聪 夏滋涵 申菲菲 孔晨曦 印伯星 关成冉 张臣臣 顾瑞霞 郑英明 陈大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32,共9页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微生物发挥益生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当肠道微生态发生紊乱时,会缺失或过多地吸收SCFAs,对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该文利用肠上皮Caco-2细胞建立肠道吸收混合SCFAs模型,探究植物乳...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微生物发挥益生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当肠道微生态发生紊乱时,会缺失或过多地吸收SCFAs,对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该文利用肠上皮Caco-2细胞建立肠道吸收混合SCFAs模型,探究植物乳杆菌对肠道吸收SCFAs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培养至第21天时,肠上皮Caco-2细胞单层表面被微绒毛覆盖,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和完整性;当模型中混合SCFAs(乙酸∶丙酸∶丁酸=3∶1∶1,摩尔比)为5.0 mmol/L时,模型中的细胞存活率较高。植物乳杆菌f28、f2及f5均显著促进了细胞对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吸收(P<0.05);菌株f5促细胞吸收乙酸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而菌株f16则起到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促细胞吸收丙酸和丁酸的作用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菌株f19显著抑制细胞对丁酸的吸收(P<0.05)。菌株f2和f19显著上调了细胞中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 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而菌株f28和f5则起到显著下调作用(P<0.05);菌株f28、f5、f16和f19显著上调了Na^(+)耦合单羧酸转运蛋白-1(sodium-coupled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菌株f16显著上调了Na^(+)/H^(+)交换泵3(Na^(+)-H^(+)exchanger 3,NH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而菌株f2、f5和f19则起到显著下调作用(P<0.05)。试验的植物乳杆菌能够通过上调或下调肠上皮Caco-2细胞SCFAs转运体的表达水平来调控其对SCFAs的吸收,研究为改善机体对SCFAs的生物利用度及相关制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肠上皮Caco-2细胞 短链脂肪酸 转运体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胡萝卜工艺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居子瑄 王文琼 +5 位作者 钱易 李文静 刘敏 瞿恒贤 郭胜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3-339,共7页
乳酸菌发酵胡萝卜可以延长胡萝卜的保质期,提高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并带来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该文归纳了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胡萝卜感官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从乳酸菌发酵方式包括单一菌种和... 乳酸菌发酵胡萝卜可以延长胡萝卜的保质期,提高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安全性,并带来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该文归纳了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不同乳酸菌发酵对胡萝卜感官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从乳酸菌发酵方式包括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发酵,胡萝卜的发酵形态,以及胡萝卜的前处理工艺对发酵胡萝卜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性营养因子释放的影响。综合分析了不同发酵工艺对发酵胡萝卜产品品质的影响。从乳酸菌发酵胡萝卜产品与人类健康的角度,总结了发酵胡萝卜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血糖以及改善睡眠等方面的生理作用机制。并对产业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乳酸菌发酵胡萝卜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乳酸菌 发酵 营养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豆乳体内外抗氧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寅 黄玉军 +2 位作者 陈霞 刘冬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19,共4页
通过对体内外抗氧化效应比较,探讨了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grx90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豆乳(SM)、活菌豆乳(SMC)、发酵豆乳(FSM)、巴氏杀菌发酵豆乳(PFSM)清除DPPH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 通过对体内外抗氧化效应比较,探讨了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grx90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豆乳(SM)、活菌豆乳(SMC)、发酵豆乳(FSM)、巴氏杀菌发酵豆乳(PFSM)清除DPPH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性,发现FSM体外抗氧化作用显著高于PFSM、SMC和SM;FSM显著降低了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和AST,提高了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并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体内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发酵豆乳抗氧化活性的增强主要是基于乳酸菌活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并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的积累以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实现对酒精诱导小鼠急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豆乳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保护剂对植物乳杆菌67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大卫 郭聪聪 +10 位作者 任晨瑜 程月 陈春萌 瞿恒贤 瓦云超 燕宪涛 关成冉 张臣臣 郑英明 钱建亚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6,共11页
黏附是乳酸菌在机体内发挥益生作用的关键,研究冻干保护剂对乳酸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有助于益生菌产品的开发及其功能的进一步挖掘。研究单一保护剂对真空冷冻干燥后植物乳杆菌67的黏附率和存活率等的影响,筛选出保护效果较优的单一保护剂... 黏附是乳酸菌在机体内发挥益生作用的关键,研究冻干保护剂对乳酸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有助于益生菌产品的开发及其功能的进一步挖掘。研究单一保护剂对真空冷冻干燥后植物乳杆菌67的黏附率和存活率等的影响,筛选出保护效果较优的单一保护剂;并以黏附率和存活率等为指标优化保护剂配方,探究优化的复合保护剂对冻干后菌株67表面微观形态、黏附Caco-2细胞能力及其抑制肠道致病菌黏附Caco-2细胞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菌株67在分别去除了脱脂乳(skim milk,S)、菊粉(inulin,L)、蔗糖(sucrose,C)、谷氨酸钠(sodium glutamate,G)及海藻糖(trehalose,T)的5种复合保护剂中冻干后,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复合保护剂(P<0.05);在分别去除L、G和山梨醇后,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复合保护剂(P<0.05)。菌株67分别在140 g/L S、80 g/L L、60 g/L C、90 g/L G及100 g/L T中冻干后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大于5.85%,显著高于各自保护剂的其他浓度(P<0.05);分别在120 g/L S、100 g/L L、100 g/L C、70 g/L G及80 g/L T中冻干后的存活率均大于18.34%,显著高于各自保护剂的其他浓度(P<0.05)。菌株67在含有160 g/L S、100 g/L L、40 g/L C、70 g/L G及120 g/L T的优化复合保护剂中冻干后,其黏附率和存活率分别为28.73%和93.52%,均显著高于未优化的20.47%和76.31%(P<0.05);较未优化的复合保护剂而言,菌体形态变化较小、未破裂、未塌缩,能更紧密地黏附于Caco-2细胞上,且冻干前后的黏附素均为表面蛋白;同时,菌株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S、L、C、G及T对冻干后植物乳杆菌67的黏附率和存活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优化后的复合保护剂对冻干后植物乳杆菌67的黏附能力、存活能力及其抑制肠道致病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能力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冻干燥 保护剂 植物乳杆菌67 黏附能力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对人肝细胞L-02的益生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大卫 梁娇娇 +9 位作者 程月 瞿恒贤 陈春萌 任晨瑜 张臣臣 关成冉 马文龙 陈霞 李启明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67,共7页
建立由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诱导的体外人肝细胞L-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探究益生菌发酵乳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的益生作用。利用FFA(油酸∶棕榈酸=2∶1,摩尔比)诱导人肝细胞脂肪变... 建立由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诱导的体外人肝细胞L-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探究益生菌发酵乳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的益生作用。利用FFA(油酸∶棕榈酸=2∶1,摩尔比)诱导人肝细胞脂肪变性,通过细胞存活率、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培养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及细胞凋亡率等指标来评价脂肪变性模型,探讨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大鼠4周后的血清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L-0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型中FFA的浓度为1.5和2 mmol/L时,人肝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添加(P<0.05),均低于3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形状发生变化;当FFA浓度为1 mmol/L时,人肝细胞存活率较高,为86.37%,脂滴数量达到最高,此时建立的NAFLD细胞模型中胞内TG含量和培养液中AST含量分别为5.73 mmol/L和113.50 U/L,均显著高于未添加(P<0.05),而胞内TC含量及培养液中ALT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差异较小。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大鼠后的血清降低了NAFLD模型中肝细胞的脂滴数量,胞内TG含量及大鼠血清细胞培养液中AST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干预菌株的对照组大鼠血清(P<0.05),分别为1.95 mmol/L和93.33 U/L;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下降了2.96%,正常细胞数量上升了4.50%。利用1 mmol/L的FFA可以建立人肝细胞L-02的NAFLD模型,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后的大鼠血清对模型中人肝细胞L-02的脂肪变性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 发酵乳 人肝细胞L-02 游离脂肪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杆菌耐消化应激能力及消化应激对其肠道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大卫 程月 +10 位作者 任晨瑜 陈春萌 瞿恒贤 瓦云超 燕宪涛 陈霞 黄玉军 张臣臣 关成冉 郑英明 顾瑞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43-150,共8页
首先通过体外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实验研究乳杆菌的耐消化应激能力,然后研究其对肠道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及抑制肠道病原菌黏附的能力,最后探讨消化应激对乳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W125、m111和发酵乳杆菌14... 首先通过体外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实验研究乳杆菌的耐消化应激能力,然后研究其对肠道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及抑制肠道病原菌黏附的能力,最后探讨消化应激对乳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W125、m111和发酵乳杆菌146在依次经过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后存活率分别为2.70%、3.53%及11.15%,活菌数分别为7.46、7.24(lg(CFU/mL))及8.35(lg(CFU/mL)),且对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15.67%、8.75%、8.38%和11.47%、21.34%、10.44%;3株菌株均可通过排除、竞争和替代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CICC10899和沙门菌WX29对肠道的黏附,黏附抑制率均大于13.51%;消化应激显著降低了副干酪乳杆菌W125和发酵乳杆菌146对肠道的黏附能力(P<0.05),但显著增加了副干酪乳杆菌m111的黏附能力(P<0.05),黏附率由17.60%增加到30.45%,且主要黏附素由消化应激前的表层蛋白变为应激后的蛋白和多糖;消化应激前后副干酪乳杆菌m111均为长梭状、圆润的杆状,表层物质的厚度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副干酪乳杆菌m111具有较强的耐消化应激以及对肠道黏附的能力,且消化应激可提高其黏附肠道的能力,是1株潜在的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益生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消化应激 黏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对益生菌发酵乳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洋 瞿恒贤 +3 位作者 张龙飞 李启明 陈大卫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0,共6页
该文探究了不同低聚糖对益生菌发酵乳活菌数、pH、酸度、总抗氧化能力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株益生菌对不同的低聚糖显示出不同的偏好性,均能够不同程度的利用菊粉、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其中菊粉对鼠李糖乳杆... 该文探究了不同低聚糖对益生菌发酵乳活菌数、pH、酸度、总抗氧化能力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3株益生菌对不同的低聚糖显示出不同的偏好性,均能够不同程度的利用菊粉、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其中菊粉对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活菌数的影响最大,由8.17×10^(8)CFU/mL至1.24×10^(9)CFU/mL,增殖幅度为1.52倍。3种低聚糖对3株益生菌发酵乳在总抗氧化能力上表现出广谱的增强。低聚果糖对发酵乳中3株益生菌黏附Caco-2能力均具有提升作用,发酵乳中鼠李糖乳杆菌LV108和发酵乳杆菌DALI 02黏附Caco-2能力在添加低聚半乳糖后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与活菌数呈正相关(P<0.05),与pH呈负相关(P<0.05)。黏附Caco-2细胞能力与活菌数呈负相关(P<0.01),与pH呈正相关(P<0.01),与酸度呈负相关(P<0.05)。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发酵乳的功能特性,该研究将对选用功能增效显著的低聚糖提供理论参考,并对功能型合生元发酵乳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低聚糖 合生元 总抗氧化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储雪 黄玉军 +3 位作者 陈霞 印伯星 陈大卫 顾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08-312,共5页
研究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一般症状和血糖代谢的影响。添加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蔗糖及不添加甜味剂制备发酵乳并测定发酵乳感官和理化指标。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三种发酵乳灌胃干... 研究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一般症状和血糖代谢的影响。添加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蔗糖及不添加甜味剂制备发酵乳并测定发酵乳感官和理化指标。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利用三种发酵乳灌胃干预4周,灌胃量为2 mL/100 g·bw·d,持续测量大鼠饮水、摄食量、体重和空腹血糖(GLU);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口服糖耐量(OGTT)。结果表明,使用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与传统发酵乳在感官品质上无显著差异(p>0.05);灌胃4周后,各发酵乳大鼠血糖水平均恢复到20.20 mmol/L以下,胰岛素水平恢复到11.72 m IU/L以上,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利用甜味料制备的发酵乳效果更好,血糖值为18.80 mmol/L,胰岛素水平为13.85 m IU/L,口服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为42.30 h·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0.53%,与阳性对照组(吡啶甲酸铬)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发酵乳具有一定的降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料 发酵乳 辅助降血糖 四氧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营养功能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赵堂彦 孟茜 +3 位作者 瞿恒贤 江洪海 王琴 顾瑞霞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1,共4页
综述了鹰嘴豆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功能食品应用的研究进展,从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理方面介绍了鹰嘴豆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等功能特性,以及其在豆乳系列饮料、豆酸奶制品、保健食品的营养强化剂等方面的应用。鹰嘴豆具有独特... 综述了鹰嘴豆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功能食品应用的研究进展,从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理方面介绍了鹰嘴豆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等功能特性,以及其在豆乳系列饮料、豆酸奶制品、保健食品的营养强化剂等方面的应用。鹰嘴豆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与功能,将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营养 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发酵特性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嘉诚 关成冉 +5 位作者 张臣臣 陈大卫 李启明 王震 顾瑞霞 迟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了获得发酵乳生产优质嗜热链球菌菌株,比较了11株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性能,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XPL-1-4具有较快的产酸速率,其发酵乳黏度为3 768 MPa·s,持水力为62.49%,活菌数为1.29×10^9mL^-1... 为了获得发酵乳生产优质嗜热链球菌菌株,比较了11株嗜热链球菌的发酵性能,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XPL-1-4具有较快的产酸速率,其发酵乳黏度为3 768 MPa·s,持水力为62.49%,活菌数为1.29×10^9mL^-1,硬度为0.24N,内聚性为0.44 Ratio,乙醛质量浓度为22.29 mg/L、双乙酰质量浓度为8.06 mg/L。主成分分析显示嗜热链球菌XPL-1-4的综合得分最高,具有作为优质发酵剂生产发酵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发酵乳 发酵特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鼠李糖乳杆菌LV108对大鼠粪便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雅婷 薛梅 +7 位作者 张龙飞 席文博 郭聪聪 瞿恒贤 张臣臣 关成冉 顾瑞霞 陈大卫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1,24,共9页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LV108干预由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研究其对免疫低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究其对大鼠粪便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LV108干预由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研究其对免疫低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究其对大鼠粪便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建立的免疫低下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溶血素的水平以及吞噬指数和廓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显著降低(P<0.05);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显著提高了免疫低下大鼠血清中TNF-α、总IgG及溶血素的水平和廓清指数(P<0.05),并显著促进了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环磷酰胺显著降低了大鼠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P<0.05),粪便中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丁酸、琥珀酸、肌酸、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鼠李糖乳杆菌LV108的干预使得大鼠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并显著降低了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P<0.05);同时,增加了大鼠粪便中丙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N-乙酰糖蛋白和β-葡萄糖的含量。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鼠李糖乳杆菌LV108能够改善大鼠肠道中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及氨基酸和糖类等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LV108 免疫调节 粪便菌群 粪便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鹰嘴豆乳制备条件优化
16
作者 瞿恒贤 李启明 +4 位作者 黄玉军 陈霞 印伯星 顾瑞霞 陈大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25-129,135,共6页
本文以鹰嘴豆为原料,以蛋白质得率及蛋白质含量为指标优化其浸泡与制浆条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优化酶解时间,最后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复配稳定剂,优化鹰嘴豆乳的稳定性,得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 本文以鹰嘴豆为原料,以蛋白质得率及蛋白质含量为指标优化其浸泡与制浆条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优化酶解时间,最后以离心沉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复配稳定剂,优化鹰嘴豆乳的稳定性,得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鹰嘴豆乳。研究发现,鹰嘴豆粉浸泡时间为7h,料水比为1∶10(g/mL)时,蛋白质得率较高,为97.89%,且鹰嘴豆乳的蛋白质含量为2.01%;鹰嘴豆乳在80℃糊化40 min,采用高温α-淀粉酶(终浓度7kU/kg)95℃液化40 min,糖化酶(终浓度200k U/kg)60℃糖化6h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强,为78.08%;添加0.1%卡拉胶,0.08%瓜尔豆胶、0.08%黄原胶后,鹰嘴豆乳的稳定性最佳,此时鹰嘴豆乳的离心沉淀率为1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乳 制备条件 蛋白质含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胆固醇降解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戴颖 瞿恒贤 +5 位作者 瓦云超 黄玉军 陈霞 陈大卫 杨正泉 顾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通过对混合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与活菌数,旨在获得高效降胆固醇的混合菌株,为乳酸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四株具有辅助降胆固醇活性乳酸菌将其1∶1∶1∶1混合,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以胆固醇... 通过对混合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与活菌数,旨在获得高效降胆固醇的混合菌株,为乳酸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四株具有辅助降胆固醇活性乳酸菌将其1∶1∶1∶1混合,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以胆固醇降解率和活菌数为指标对混合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为基础,更换不同碳氮源,确定混合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乳糖24.19 g/L、胰蛋白胨8.41 g/L,培养温度28.28℃,培养时间30 h,接种量5.24%。经优化后,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率由39.56%提高到53.43%,增加了35.06%;活菌数由8.87 lg CFU/m L提高到9.63 lg CFU/m L,与优化前相比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乳酸菌 降胆固醇 发酵条件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