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nm23H_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永建 刘歆农 +3 位作者 刘庆宏 陶晓玉 管洪文 柏斗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0年8月~199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肠恶性肿瘤。Dusk's分期为A期10例,B期25例,C期16例,D期9例。结果: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强阳性23例,中度阳性18例,阴... 目的:研究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0年8月~199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肠恶性肿瘤。Dusk's分期为A期10例,B期25例,C期16例,D期9例。结果: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强阳性23例,中度阳性18例,阴性19例,表达阳性率随分期的进展逐渐下降,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结论:抑癌基因nm23H1表达,在大肠癌病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研究中可作为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鉴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圆 尚松安 +4 位作者 曹正业 沈力 王猛 叶靖 吴晶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21-624,共4页
目的:利用CT增强图像灰度共生矩阵进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鉴别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纤支镜或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40例和非小细胞肺癌60例(鳞癌、腺癌各30例)。利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选取灰度... 目的:利用CT增强图像灰度共生矩阵进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鉴别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纤支镜或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40例和非小细胞肺癌60例(鳞癌、腺癌各30例)。利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选取灰度共生矩阵中对比度、相关度、熵、差方差、逆差矩五个纹理特征参数,对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参数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对比度、相关度、差方差及逆差矩在3组肿瘤中的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熵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绘制ROC曲线,相关度、逆差矩、相关度与逆差矩的联合预测因子三者具有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712、0.639、0.758,最佳阈值分别为0.362、0.249、42372.260,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61.7;52.5、78.3;72.5、78.3,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且联合预测因子诊断效能最好。结论:基于常规CT扫描的灰度共生矩阵有助于鉴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