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峰度成像影像组学评估帕金森病
1
作者 张宁贵 王雪 +5 位作者 李璐璐 梅超 伍雅婷 尚松安 张洪英 叶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观察弥散峰度成像(DKI)影像组学评估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PD患者(PD组)及80名健康对照(HC)者(HC组),按8∶2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25,PD 61例、HC 64名)与测试集(n=31,PD 15例、HC 16名)。于颅脑DKI平均峰度(MK)... 目的观察弥散峰度成像(DKI)影像组学评估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PD患者(PD组)及80名健康对照(HC)者(HC组),按8∶2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25,PD 61例、HC 64名)与测试集(n=31,PD 15例、HC 16名)。于颅脑DKI平均峰度(MK)图中自动勾画双侧黑质、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及丘脑ROI,获取其MK平均值(MK_(mean))、提取其纹理特征并进行组间比较。基于50个最优纹理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其评估PD的效能。结果PD组双侧黑质、尾状核及丘脑MK mean均低于HC组(P均<0.05);组间双侧壳核及苍白球MK_(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VM模型评估训练集P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86.89%、93.75%、90.40%及0.982,在测试集分别为86.67%、93.75%、90.32%及0.958。结论DKI影像组学可通过反映脑核团微结构改变而有效评估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不典型间变性少突胶质瘤影像学表现1例
2
作者 徐圆 曹正业 +3 位作者 沈力 吴晶涛 蔡俊辉 叶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4-635,共2页
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痛6天,伴有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28个月前患者曾因“头晕、视物模糊成双、恶心呕吐伴行走不稳3天”入院,当时言语欠清,构音障碍,左眼内收不到边;颅脑MRI于左侧小脑半球见约21 ... 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痛6天,伴有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28个月前患者曾因“头晕、视物模糊成双、恶心呕吐伴行走不稳3天”入院,当时言语欠清,构音障碍,左眼内收不到边;颅脑MRI于左侧小脑半球见约21 mm×21 mm片状长T1长T2信号,内见稍短T1短T2环形信号(图1A),DWI(b=1000 s/mm 2)呈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神经胶质瘤 小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雅蔚 叶靖 +4 位作者 王守安 征锦 许晴 袁虎 蔡俊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动脉自选标记(3D-ASL)灌注成像技术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序列DWI检查以及3D-ASL、IVIM检查。所得图像经GE Functool软件处理后,分别获得脑梗死灶及对侧镜... 目的:利用三维动脉自选标记(3D-ASL)灌注成像技术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序列DWI检查以及3D-ASL、IVIM检查。所得图像经GE Functool软件处理后,分别获得脑梗死灶及对侧镜像区的标准弥散系数(ADC).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快扩散系数(D*)和脑血流量(CBF)。并将两侧參数进行配对t检验。经计算获得梗死灶及对侧镜像区各参数比值(rADC值、rD值、rf值、rD*值、rCBF值),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灶CBF呈低灌注的病灶的ADC值、D值、f值、CBF值均较对侧明显下降(P<0.05)。CBF与ADC.f.fD*数值之间无相关性,经标准化后,其相关性分别为r=0.445.r=0.454、r=0.531。CBF呈相对高灌注病灶的f值均高于对侧镜像区,而ADC值、D值均较对侧镜像区低。结论:IVIM成像能够同时显示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及灌注信息,且所显示的灌注信息与ASL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VIM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力 叶靖 +2 位作者 徐圆 朱庆强 征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68-1668,共1页
患者女,49岁,因“体检发现肾占位3月余”就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右肾上极约18 mm×21 mm类圆形等低混杂密度影(图1A),突出于肾轮廓之外,边界清,CT值约45 HU;增强扫描皮质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值约84 ... 患者女,49岁,因“体检发现肾占位3月余”就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右肾上极约18 mm×21 mm类圆形等低混杂密度影(图1A),突出于肾轮廓之外,边界清,CT值约45 HU;增强扫描皮质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值约84 HU(图1B);髓质期实性部分CT值约106 HU(图1C);排泄期实性部分强化稍减弱,CT值约94 HU;强化过程中,病灶实性部分的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肾皮质,仅在排泄期低于肾髓质。CT诊断:右肾上极占位,考虑肾癌可能。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术中于右肾上极探及最大径约2 cm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术后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呈实性,管状排列,胞浆丰富、嗜酸性,胞浆透亮,核小而圆,外有包膜(图2);免疫组织化学:CK20(+),HMB-45(-),Melan-A(-),CD117(-),SDHB(3+),Ki-67(2%+),E-cad(-)。病理诊断: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eosinophilic solid an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s,ESC-RCC),低度或潜在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嗜酸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致心原性晕厥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银花 陈勇 +5 位作者 杨菲 于海迪 尹昳丽 张洪英 何胜虎 许晓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8-971,共4页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一种可致运动性晕厥,甚至猝死的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平时可无明显症状,易被临床忽视,运动可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运动时晕厥随后...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一种可致运动性晕厥,甚至猝死的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平时可无明显症状,易被临床忽视,运动可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运动时晕厥随后心脏骤停的青少年患者,入院初始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之后通过超声心动图以及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多模态影像最终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伴壁内走行,行左冠状动脉去顶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7个月未再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NYHA心功能分级维持在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晕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