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
1
作者 孙欣杰 赵坤 +3 位作者 张宁贵 袁康正 叶靖 陈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94例C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并接受至少1次CCTA复查患者,基于首次、末次CCTA计算斑块负荷(TPB...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94例C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并接受至少1次CCTA复查患者,基于首次、末次CCTA计算斑块负荷(TPB)年变化值(△TPB/y)分为进展组(△TPB/y≥中位△TPB/y)与无进展组(△TPB/y<中位△TPB/y),并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155)与验证集(n=39)。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斑块进展的临床及首次CCTA相关影响因素,以之构建CCTA模型。基于训练集首次CCTA提取及筛选斑块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高斯过程(GP)、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二次判别分析(QDA)及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ML模型,于验证集验证模型效能并选择最优ML模型,以之联合CCTA模型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效能。结果194例中,进展组97例、无进展组97例。训练集155例中,77例斑块进展、78例斑块无进展;验证集39例中,20例斑块进展、19例斑块无进展。FAI是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8,P<0.001),以之构建CCTA模型。基于训练集数据筛选的1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RF、GP、PLS-DA、QDA、SVM模型,RF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为最优ML模型。CCTA模型、RF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84、0.847及0.861,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629、0.768及0.821。结论CCTA影像组学ML模型联合FAI能有效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斑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的鉴别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泓博 叶靖 +3 位作者 段绍峰 刘畅 石博文 刘路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9例,腺瘤45例)术前CT平扫的特征,首先勾画感兴趣区(ROI),再采用A.K.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特征筛选,最终得出最具特...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9例,腺瘤45例)术前CT平扫的特征,首先勾画感兴趣区(ROI),再采用A.K.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特征筛选,最终得出最具特征的参数,随后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和支持向量机(SVM)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分类训练,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结合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法对上述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并计算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Short Run Emphasisangle0offset1、Short Run High Grey Level EmphasisAllDirectionoffset1和Grey Level NonuniformityAllDirectionoffset1是最具特征的3个参数,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3个特征参数使用3种机器算法(RF、LR和SVM)进行分类学习,并十折交叉验证,得出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74和0.72,最佳点的准确度分别为0.82、0.76和0.75,灵敏度分别为0.75、0.70和0.60,特异度分别为0.70、0.65和0.69。结论: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鉴别诊断中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甲状腺肿瘤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模型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及与常规影像征象的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青润 韩雷 +3 位作者 陈红日 常璐璠 叶靖 张洪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时的价值,并与常规影像征象预测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209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h以内均行首次头颅CT检查及24h...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时的价值,并与常规影像征象预测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209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h以内均行首次头颅CT检查及24h内头颅CT复查,根据复查CT结果变化分为血肿扩大组(71例)和未扩大组(138例)。采用Darwin智能科研平台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分别结合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分类器构建预测模型,同时构建由常规影像征象(初始血肿体积、血肿形状、漩涡征、混合征和岛征)组成的多变量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模型,比较2种影像组学模型和常规影像征象模型的预测价值(训练集167例,测试集42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性能。结果:共提取1 223个特征参数,通过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6个特征参数。构建的SVM模型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3、0.918;LR模型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9、0.900;常规影像征象模型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4、0.852。结论: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方面具有较高性能,并优于常规影像征象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影像组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预测粗梁-团块型肝细胞癌 被引量:1
4
作者 杭嘉乐 王文剑 +5 位作者 杨鑫 田秀春 傅剑雄 孙骏 叶靖 罗先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CV)预测粗梁-团块型肝细胞癌(MTM-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MTM-HCC(MTM-HCC组)和56例非MTM-HCC(n MTM-HCC组)患者资料,比较组间CT表现差异;基于平扫(P)及增强平衡期(E)CT测量腹主动脉(P-CT腹... 目的探讨基于CT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CV)预测粗梁-团块型肝细胞癌(MTM-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MTM-HCC(MTM-HCC组)和56例非MTM-HCC(n MTM-HCC组)患者资料,比较组间CT表现差异;基于平扫(P)及增强平衡期(E)CT测量腹主动脉(P-CT腹主动脉、E-CT腹主动脉)、肿瘤(P-CT肿瘤、E-CT肿瘤)及非瘤肝实质(P-CT肝实质、E-CT肝实质)CT值,计算肿瘤及肝实质ECV,对比组间ECV相关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ECV相关参数用于预测MTM-HCC的效能。结果组间CT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TM-HCC组E-CT肿瘤、Δ肿瘤(肿瘤区域绝对强化CT值)及ECV肿瘤均低于n MTM-HCC组(P均<0.01)。以E-CT肿瘤、Δ肿瘤及ECV肿瘤预测MTM-HCC的AUC分别0.74、0.77、0.87,ECV肿瘤的AUC高于E-CT肿瘤和Δ肿瘤(Z=2.271、2.557,P=0.023、0.011)。结论基于CT ECV可有效预测MTM-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