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文 刘振生 +3 位作者 孙勇 匡雄伟 周龙江 唐铁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支架取栓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对比分析术后发生SAH(SAH组)与未发生SAH者(无SAH组)的差异。结果88例均成功经支架取栓...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支架取栓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对比分析术后发生SAH(SAH组)与未发生SAH者(无SAH组)的差异。结果88例均成功经支架取栓。术后14例出现SAH,74例无SAH。2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术中所用取栓支架长度及直径、血管痉挛发生率、行挽救性血管成形术比例、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H组取栓次数、支架释放于M2段内长度、MCA顶-底距离(D-TB)均高于无SAH组(P均<0.05)。结论MCA纡曲、多次取栓、M2段取栓及支架释放于M2段较长可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后SAH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中动脉 机械取栓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培训后ASPECT评分一致性和准确性的研究
2
作者 邓国莉 周龙江 +4 位作者 赵义 陈斌 王礼同 彭伟 王苇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04-1110,共7页
目的评价初次培训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收集30例起病6 h内脑梗死患者CT及简要临床资... 目的评价初次培训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收集30例起病6 h内脑梗死患者CT及简要临床资料。对不同科室28人(其中影像科21人,神经内科7人)、不同资历(工龄≥10年18人、<10年10人)进行初次培训后,对所有患者入院首次非增强CT(noncontrast CT,NCCT)进行ASPECTS。将ASPECTS作为分类变量,采用Fleiss'Kappa值评估ASPECTS系统的一致性,采用正确率评估ASPECTS系统的准确性。结果整体ASPECTS的Kappa值为0.10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094,0.110);影像科、神经内科评分者的Kappa值及95%CI分别为0.116(0.105,0.128)、0.067(0.034,0.099)。正确率:28位评分者整体840例次ASPECTS具体分值的正确率为15.595%;二分法(ASPECTS≥6或<6)为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二分法正确率:影像科74.92%,神经内科69.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法不同资历正确率:工龄≥10年74.814%,工龄<10年61.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培训后ASPECTS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均较低,提示多次、严格ASPECTS培训极为必须和重要;二分法(ASPECTS≥6或ASPECTS<6)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正确率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