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高伟芳 王英歌 唐铁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设为脑卒中组,再选取同期在扬州大学附属医...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设为脑卒中组,再选取同期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青年健康人群90例为健康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酗酒史、是否患有高血脂等中风危险因素疾病、血糖、血脂、血压、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对其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年人脑卒中发生的因素,并探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组间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脑卒中组更低(P<0.05);经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吸烟史、酗酒史、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患高血脂、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将上述单因素(P<0.05)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吸烟史、高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诱发青年人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诱发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同型半胱氨酸 青年人脑卒中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F评分筛查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徐刚 张新江 +1 位作者 陈斌 段作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STAF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筛查价值。方法 22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完成STAF评分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常规心电图(ECG)、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 目的探讨STAF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筛查价值。方法 22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完成STAF评分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常规心电图(ECG)、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电图组合、头颈部血管评估等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STAF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TAF诊断AF的最佳界值,计算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225例患者中男143例,女82例,年龄37~90岁,平均年龄(65.0±9.5)岁。STAF评分诊断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以STAF评分≥5分作为最佳截断点,此时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6.41%,阳性预测值为60.31%,阴性预测值为99.22%,假阴性率7.32%,假阳性率13.59%,阳性似然比6.82,阴性似然比0.08,约登指数为0.79。结论 STAF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AF具有较好的筛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F评分 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焦彦昕 唐铁钰 +2 位作者 刘振 许笑天 刘振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法林组(n=36)、利伐沙班组(n=39)。收集入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等临床资料,认知功能通过灵敏性更高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CA)量表来进行评估,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比较三组患者MoCA量表各子项评分及维生素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华法林组相比,利伐沙班组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受教育程度和服用药物情况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相比,华法林组的视空间技能与执行能力分数和延迟回忆分数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0.380(0.355,0.398)、0.410(0.385,0.440)]相比,华法林组维生素K水平[0.338(0.325,0.345)]显著减少(P<0.05)。结论NVAF可通过采用抗凝治疗有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而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利伐沙班因其不影响维生素K的代谢较华法林具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认知功能 华法林 利伐沙班 维生素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性取栓后颅内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静 李志萍 朱慧君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8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新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机械性取栓后出现颅内出血性转化(HT)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性取栓治疗的110例新发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在机械性取栓7 d后未出现HT... 目的分析新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机械性取栓后出现颅内出血性转化(HT)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性取栓治疗的110例新发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在机械性取栓7 d后未出现HT的患者分入未发生组,出现HT的患者分入发生组。了解新发ACI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有无血脂异常、有无糖尿病、有无心房颤动、有无饮酒史、有无吸烟史、用药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ACI患者机械性取栓后出现HT的影响因素。结果110例新发ACI患者机械性取栓后HT的发生率为24.55%(27例)。将机械性取栓后出现HT与未出现HT的新发ACI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糖尿病、心房颤动、抗凝药物、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心房颤动、抗凝药物、NIHSS评分≥12分和脑梗死面积≥3.0 cm^(2)均是影响新发ACI患者机械性取栓后出现H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新发ACI患者机械性取栓后出现HT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心房颤动、抗凝药物、NIHSS评分≥12分和脑梗死面积≥3.0 cm^(2),临床应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减少H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急性脑梗死 颅内出血性转化 机械性取栓 风险因素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