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宇宙的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阳 乔晓鹏 张志强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59,共7页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的构建可从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注重大运河文化舒适物的使用与呈现,以及多元化场景风格、服务与产品的提供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遗产 虚拟文化空间 场景感知 文化舒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空间生产的三重维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阴健 秦宗财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9,共14页
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是中国特色元宇宙体系的一部分,是在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演进趋势下创生的数字文旅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场景。文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从体验空间、元符号空间、交往空间3个维度解构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体验... 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是中国特色元宇宙体系的一部分,是在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演进趋势下创生的数字文旅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场景。文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从体验空间、元符号空间、交往空间3个维度解构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体验性文旅消费、叙事性文化传播与社会性共创实践,是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空间生产的价值与功能。体验空间生产及体验性文旅消费是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景观与消费活动的数字化延伸;元符号空间生产及叙事性文化传播是对国家文化公园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再再现”;交往空间生产及社会性共创实践使多元主体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元宇宙形成了境域化的社会交往关系。打造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空间,能够推动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元宇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元宇宙 空间生产 虚拟文化空间 文化与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游戏传播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机理与路径
3
作者 秦宗财 陈逸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文化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寻找和体验文化符号并享受其意义价值的象征系统。数字媒介环境下,游戏媒介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传播尤其是青年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研究数字游戏传播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对于广泛传播中华... 文化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寻找和体验文化符号并享受其意义价值的象征系统。数字媒介环境下,游戏媒介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传播尤其是青年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研究数字游戏传播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对于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文化旅游吸引物作为数字游戏的传播对象,需要通过再表征成为游戏内的符号实体,并在与游戏用户的互动中完成符号的意义传递。基于对文化旅游吸引物系统中的表征符号、再表征后的游戏符号和游戏用户等要素的内在关系分析,提出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选择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理想并具有游戏适性的文化旅游吸引物,积极运用像似符号对其再表征,重视游戏用户的主体地位,同时应用融合“涵化”理念的游戏用户本位游戏模式,增强游戏用户对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情感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戏 传播 文化旅游吸引物 机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智慧阅读到超级阅读:技术赋能阅读的价值进路与风险应对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坚 万笑 张浩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超级阅读作为智慧阅读的高级阶段,其基本技术架构包含感知层、交互层、认知层,呈现全场景化、协同性、共生性、认知化等特征,在阅读效率、阅读认知、阅读生存等方面不断延伸其价值。在效率价值方面,高效阅读、多模态体验、深度理解将成... 超级阅读作为智慧阅读的高级阶段,其基本技术架构包含感知层、交互层、认知层,呈现全场景化、协同性、共生性、认知化等特征,在阅读效率、阅读认知、阅读生存等方面不断延伸其价值。在效率价值方面,高效阅读、多模态体验、深度理解将成为个体阅读的核心特征;在认知价值方面,个体化封闭阅读将向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阅读迈进;在生存价值方面,人机共生的超级阅读活动将持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还应警惕超级阅读可能导致的智能鸿沟、认知偏差、生命物化等技术异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阅读 超级阅读 价值进路 技术异化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房”视角下超大城市工业活动区位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深圳市为例
5
作者 毕学成 张冬茵 +2 位作者 叶先权 李想 李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5,共12页
超大城市是工业活动主要集聚地,针对工商注册类数据在识别城市内部工业活动区位特征时精度不足这一问题,从“地-房”视角构建了工业活动区位识别新策略。以深圳市作为案例,利用土地与建筑物数据、多源遥感影像与POI数据,采用核密度与空... 超大城市是工业活动主要集聚地,针对工商注册类数据在识别城市内部工业活动区位特征时精度不足这一问题,从“地-房”视角构建了工业活动区位识别新策略。以深圳市作为案例,利用土地与建筑物数据、多源遥感影像与POI数据,采用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刻画了工业活动区位特征,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深圳市工业生产活动“多中心连片”式分布于中心城区外围,工业研发活动“单中心零散”式分布于中心城区;2)城市工业活动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与空间溢出效应,工业生产活动空间自相关程度与空间溢出效应强于工业研发活动,前者可以在更广的地理范围发挥其集聚经济效应;3)人口密度、产业发展、高速公路、火车站、商业配套与行政区面积等因素对工业生产活动空间集聚具有正向作用,而经济水平、产业发展、公交站、地铁站与金融配套等因素对工业研发活动空间集聚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工业生产 工业研发 “地-房”视角 区位选择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明代饥荒的时空分布及灾害因素
6
作者 高兴 周俊俊 +3 位作者 王星星 李佩韦 吴朋 张冬梅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2-810,共9页
基于地方志、汇编资料、公开史料检索平台等多源资料,提取陕西省明代(1368—1644年)饥荒发生的县次、时间特征、灾害因素等信息,采用语义量化、统计分析、指数构建等方法分析饥荒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饥荒指数序列,并捕捉引发饥荒的... 基于地方志、汇编资料、公开史料检索平台等多源资料,提取陕西省明代(1368—1644年)饥荒发生的县次、时间特征、灾害因素等信息,采用语义量化、统计分析、指数构建等方法分析饥荒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饥荒指数序列,并捕捉引发饥荒的灾害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明代饥荒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及月份季节变化特征,可以划分为1368—1420年、1421—1600年、1601—1644年3个阶段,第3阶段饥荒发生的程度最重、范围最广泛,在季节上分布相对分散且集中发生于七月、二月等月份,周期性分析显示饥荒发生与太阳活动存在关联。(2)饥荒呈现出广泛性、聚集性和显著正空间自相关性,各区域间饥荒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关中饥荒频次高但陕北、陕南受灾更重,陕南饥荒分布聚集性尤为突出。(3)旱灾、旱灾—虫灾分别是单灾害因素(SF)、双灾害因素(DF)中最为显著的灾害因素,DF引发的饥荒程度较SF更重,旱灾、虫灾(蝗灾为主)、涝灾是引发饥荒最关键的灾害因素。各区域引发饥荒的关键灾害因素存在差异,陕北饥荒受旱灾主导,关中饥荒原因多为虫灾,陕南饥荒多由涝灾引发,这与各区域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荒 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灾害 明代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供性视角下城市书展阅读场景的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乔晓鹏 王鹏飞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10,共7页
基于可供性理论,城市书展阅读场景包括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与技术可供性等三个层面的可供性要素和12项可供力,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城市书展阅读场景在内容供给与资源共享、情感共鸣与社交互动、个性适配与沉浸体验方... 基于可供性理论,城市书展阅读场景包括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与技术可供性等三个层面的可供性要素和12项可供力,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城市书展阅读场景在内容供给与资源共享、情感共鸣与社交互动、个性适配与沉浸体验方面的综合潜力。结合具体的城市书展阅读场景实践,未来城市书展阅读场景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智能化与个性化阅读体验提升、社交化与社区化阅读生态构建、移动化与便捷化阅读服务创新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书展 可供性 阅读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压力、企业环保投资与绿色创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康宏 吴桐 +1 位作者 李倩 周常宝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76,185,共8页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组织合法性理论以及波特假说,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制度压力的三个维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强制性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组织合法性理论以及波特假说,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制度压力的三个维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强制性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规范性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模仿性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环保投资在强制性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但在规范性及模仿性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正确应对制度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依据,也为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压力 绿色创新 企业环保投资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