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及其感染人气道黏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妍蓉 谈思怡 +7 位作者 林宇静 刘曦 郑晓滨 乔永康 Tan Kai Sen 王德云 张评浒 严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2013年2月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暴发感染人的疫情。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以感染人,且目前尚...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2013年2月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暴发感染人的疫情。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以感染人,且目前尚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然而,H7N9禽流感已成为一种持续的公共卫生威胁,截至目前,中国已暴发了6次H7N9禽流感疫情,向WHO报告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已有1567例,其中615例死亡。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中,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首当其冲,在病毒传播和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7N9禽流感病毒如何跨越种属屏障造成人的感染,以及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而导致的黏膜损伤诱发的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是该综述探讨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跨种间传播 气道上皮细胞 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GWAS时代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邱方 王婵 +2 位作者 张明明 史兴娟 刘向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9-761,共3页
近二十年来随着临床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认知不断提高和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PBC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的家系调查结果表明PBC具有严重的遗传倾向,随后针对不同种群的PBC基因组... 近二十年来随着临床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认知不断提高和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PBC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的家系调查结果表明PBC具有严重的遗传倾向,随后针对不同种群的PBC基因组学分析相继完成,已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分析数据。今后PBC的遗传学研究重点将聚焦在如何将这些遗传学分析结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遗传学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璐佳 梁景岩 熊天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0-506,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致死率高,而抑制神经炎症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外泌体因其来源广、直径小、有效成分多而被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表明,MSC来源的外泌体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促炎反应活性,...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致死率高,而抑制神经炎症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外泌体因其来源广、直径小、有效成分多而被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表明,MSC来源的外泌体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促炎反应活性,刺激其神经保护活性;也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抑制神经炎症。本文阐述了MSC来源的外泌体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希望为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胶质细胞 炎症介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静雯(综述) 陈文艳 钱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1-516,共6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gasdermin D(GSDMD)作为细胞焦亡的关键效应分子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焦亡引起的长期炎症反应会促进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帮助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近年来研究发现gasdermin D(GSDMD)作为细胞焦亡的关键效应分子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焦亡引起的长期炎症反应会促进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帮助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另一方面,GSDMD会介导肿瘤细胞的焦亡,引起的炎性因子释放招募免疫细胞至病变部位,同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具有抗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目前,多种抗癌药物通过GSDMD触发细胞焦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也为免疫检查点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焦亡 GSDMD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环结合蛋白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王婷烨 丁彦琳 陶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2-480,共9页
目的:研究R环结合蛋白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及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R环在肿瘤生物学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及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R环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文献及相关数据库中获取R环结合基因,以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的403例肺腺... 目的:研究R环结合蛋白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及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R环在肿瘤生物学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及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R环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文献及相关数据库中获取R环结合基因,以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的403例肺腺癌患者的数据作为训练集,以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GSE14814与GSE31210两个数据集的数据作为验证集,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逐步筛选具有独立预后预测作用的临床变量及R环特征基因,maftools分析R环特征基因的突变特征,构建基于R环特征基因的风险评分和列线图模型,验证该模型对高、低风险患者预后预测的能力及其对抗肿瘤药物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实验验证R环特征基因表达对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收集整理得到R环特征基因1551个,WGCNA筛选得到显著影响临床表型的R环基因78个,LASSO回归分析保留R环基因14个,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到3个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R环特征基因(HEXIM1、GLI2、PLEC)和一个临床变量(肿瘤分级),根据各参数的回归系数构建预后模型和列线图模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低风险组(P<0.01)。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列队中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抗肿瘤药物敏感性预测结果表明,高风险组患者对肺癌化疗和靶向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更低。PLEC基因沉默实验表明抑制PLEC的表达能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野生型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株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结论:R环结合蛋白是肺腺癌预后的风险因素,联合临床信息和R环特征基因可以有效预测肺腺癌患者的预后,靶向上述R环特征基因可能对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环结合蛋白 肺腺癌 预后因子 预测模型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褚泽文 王海波 +4 位作者 倪腾洋 陶丽 周禛 向亮亮 刘延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3-66,I0017,I0018,共6页
目的探讨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南蛇藤多萜成为抗肿瘤药物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组(28-Hydroxy-3-... 目的探讨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南蛇藤多萜成为抗肿瘤药物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组(28-Hydroxy-3-oxoolean-12-en-29-oic acid, 10、20、40、80、160μmol·L;)。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 kit, CCK-8)检测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对BGC-82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确定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的用药浓度,高内涵成像进一步观察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的对BGC-823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南蛇藤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对BGC-82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磷脂酰丝氨酸蛋白抗体-异硫氰基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luoresceine isothiocyanate/Propidium Iodide,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南蛇藤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对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对BGC-823细胞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随着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用药浓度的升高,BGC-823细胞增殖分裂能力逐渐降低(P<0.01),根据CCK-8实验结果计算出半抑制浓度(IC_(50)),筛选出新的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组(28-Hydroxy-3-oxoolean-12-en-29-oic acid, 40、80、160μmol·L^(-1))。该三萜化合物还能够使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诱导细胞凋亡(P<0.05),同时抑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P<0.01),促进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Bax)和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1)。结论南蛇藤茎提取物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能够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分裂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该过程可能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同时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茎提取物 胃癌细胞BGC-823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庄文雯 杨咏琪 +1 位作者 李洪亮 梁景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0-395,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理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斑块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Nrf2信号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以下调控作...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理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斑块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Nrf2信号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以下调控作用: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向有利于缓解疾病进程的方向转变,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血脂水平,以及缓解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本文对现阶段Nrf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增殖和迁移、脂代谢、钙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膀胱癌临床预后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遒 蔡良良 梁景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建立膀胱癌预后评分模型。方法:通过UCSC Xena平台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中40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膀胱癌组织RNA测序数据,以及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膀... 目的: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建立膀胱癌预后评分模型。方法:通过UCSC Xena平台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中40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膀胱癌组织RNA测序数据,以及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膀胱组织RNA测序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并建立预后模型,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分析得到膀胱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2308个。WGCNA拟合得到6个基因模块,筛选出对膀胱癌预后有显著作用的基因829个。运用单因素Cox回归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24个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集数据得到9个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基因,分别是ADCY9、MAFG_DT、EMP1、CAST、PCOLCE2、LTBP1、CSPG4、NXPH4、SLC1A6,以此建立膀胱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训练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1.814%和59.821%,测试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2.745%和68.932%,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膀胱癌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预后 转录组学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