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苗期氮肥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盛海君 董召娣 +1 位作者 张明伟 朱新开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9-1214,共6页
为探明半冬性与春性小麦苗期氮肥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与生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盆栽条件下,选用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各3个,研究了不同氮源(NH_4^+-N、NO_3^--N、NH_4^+-N+NO_3^--N三种类型)供应条件下小麦苗期(6叶期)根系性... 为探明半冬性与春性小麦苗期氮肥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与生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盆栽条件下,选用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各3个,研究了不同氮源(NH_4^+-N、NO_3^--N、NH_4^+-N+NO_3^--N三种类型)供应条件下小麦苗期(6叶期)根系性状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吸收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小麦苗期氮素吸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植株总吸氮量和氮肥吸收效率表现为半冬性类型显著高于春性类型,不同氮源处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系性状中,平均根长、根系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表现为半冬性类型高于春性类型,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表现为半冬性类型低于春性类型,根系重量、氧化力则因供应的氮源不同,生态类型间存在差异。根干重、根系氮积累量与氮肥吸收效率显著相关,其他性状与氮肥吸收效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态类型 苗期 根系性状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旭江 臧淑江 +2 位作者 程凯 张伯桥 张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为了对小麦抽穗期进行QTL初步定位,并进行遗传分析,以CI12633×扬麦9号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3年9次试验中,记载小麦抽穗期,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抽穗期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1A、4D、5B、6B和7A 5条染色体上,... 为了对小麦抽穗期进行QTL初步定位,并进行遗传分析,以CI12633×扬麦9号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3年9次试验中,记载小麦抽穗期,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抽穗期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1A、4D、5B、6B和7A 5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76%~15.26%。其中位于4D染色体上分子标记Xgpw5191至Xmag1163之间的Qhd-4D基因在3年9次试验中都被检测到,是一个稳定表达的与抽穗期相关的基因。同时,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测到不同的抽穗期QTL,说明环境对小麦抽穗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抽穗期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系列品种植株抗倒性能的演变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明伟 王慧 +5 位作者 董召娣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封超年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99-1208,共10页
为了解扬麦系列品种的抗倒性变化规律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年代育成的扬麦系列品种茎秆形态结构、解剖结构、力学结构等抗倒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移,小麦品种的株高下降,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呈现缩短的趋势,... 为了解扬麦系列品种的抗倒性变化规律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年代育成的扬麦系列品种茎秆形态结构、解剖结构、力学结构等抗倒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移,小麦品种的株高下降,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呈现缩短的趋势,而基部第1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近、现代育成的扬麦品种基部节间秆壁厚度与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在总体上大于早期育成的扬麦品种,而茎秆粗度无显著差异。育成年代越早的品种抗倒性越差,倒伏面积越大,倒伏程度越严重;近几年育成的品种抗倒性显著增强,发生倒伏的风险降低,产量提高。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最主要因素,基部第1、第2节间壁厚、基部二节间单位长度干重、茎粗等性状也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倒伏 抗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秸还田年数和氮肥运筹对小麦出苗和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莀茜 杭雅文 +5 位作者 李福建 朱新开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郭文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05-1813,共9页
为探究稻秸还田条件下培育小麦壮苗的技术措施,设计稻秸还田年数和氮肥运筹方式二因素试验,研究稻秸还田年数和氮肥运筹组合对小麦扬辐麦4号幼苗和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秸还田后小麦出苗率较不还田(CK)降低5.4~10.6个百分点(... 为探究稻秸还田条件下培育小麦壮苗的技术措施,设计稻秸还田年数和氮肥运筹方式二因素试验,研究稻秸还田年数和氮肥运筹组合对小麦扬辐麦4号幼苗和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秸还田后小麦出苗率较不还田(CK)降低5.4~10.6个百分点(2017-2018,F=5.96**)、4.9~8.6个百分点(2018-2019,F=15.79**),稻秸还田还影响小麦3叶期幼苗的正常生长,随着稻秸还田年数的增加不利影响有所减轻,但不能消除;稻秸还田年数及氮肥运筹对小麦6叶期幼苗质量有一定影响,稻秸还田减少小麦6叶期幼苗的叶面积指数(LAI)、单株分蘖数、苗高和单株干物重,抑制小麦正常生长,但随着还田年数的增加,不利影响逐渐减弱,还田年数最高处理的LAI、单株分蘖数、苗高和单株干物重较还田1 a处理分别提高0.2~0.4、0.2~0.4、1.3~1.9 cm和26.3~55.6 mg/株;稻秸还田条件下,适量提高壮蘖肥的施用量能够提高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叶片SPAD值,增加叶鞘、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丙二醛(MDA)的累积,且随着还田年数增加,影响随之增强。稻秸还田4 a以上,配以氮肥运筹模式(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2∶2∶1)的组合有利于培育壮苗。本研究为水稻秸秆还田提供了适宜的配套措施,以期实现壮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苗质量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糯麦1号8000 kg hm^(–2)以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被引量:16
5
作者 訾妍 丁锦峰 +7 位作者 黄正金 王丽爱 鞠峰 翟超越 蒋伟 朱新开 李春燕 郭文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7-805,共9页
糯小麦因其独特的品质特性而在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但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却鲜有研究,制约了该特种小麦的生产。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连续3个生长季,以扬糯麦1号为材料,通过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生育期施氮比例处理,构建不同... 糯小麦因其独特的品质特性而在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但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却鲜有研究,制约了该特种小麦的生产。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连续3个生长季,以扬糯麦1号为材料,通过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生育期施氮比例处理,构建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不同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特征,以明确高产群体的产量结构及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扬糯麦1号≥8000 kg hm–2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三要素特点是每公顷520~550万穗、每穗43~46粒、千粒重32~37 g。高产群体拔节期最适茎蘖数为穗数的2.3~2.5倍,茎蘖成穗率为44%~49%,分蘖成穗率为25%~33%,孕穗期和乳熟期的最适叶面积指数(LAI)分别为6.2~6.5和3.2~4.0,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0 000~11 600kg hm–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5900 kg hm–2以上,适宜粒叶比达0.36粒cm–2叶和12.40 mg cm–2叶以上。高产群体各生育时期LAI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叶比均高于中高产群体(7500~8000 kg hm–2)及中产群体(<7500 kg hm–2)。3年中扬糯麦1号均达到高产指标的小区具有以下特征:基本苗为225×104 hm–2,总施氮量为240 kg 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5∶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群体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油菜的物质生产及农艺性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光 冯云艳 +5 位作者 张含笑 刘浩 冯倩南 朱庆洋 左青松 冷锁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787,共10页
为筛选磷高效油菜品种,分析了不同油菜品种磷素籽粒生产效率(PUEg)。采用大田试验,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2006-2007年度73个品种,2007-2008年度98个品种,并在2007-2008年度设置不施氮肥和150kg/hm2纯氮两个氮肥处理)为材料,通过测... 为筛选磷高效油菜品种,分析了不同油菜品种磷素籽粒生产效率(PUEg)。采用大田试验,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2006-2007年度73个品种,2007-2008年度98个品种,并在2007-2008年度设置不施氮肥和150kg/hm2纯氮两个氮肥处理)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各器官干物重和磷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品种的PUEg进行聚类(分为A、B、C、D和E五类),研究了不同PUEg类型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PUEg与茎枝和果壳重相关不显著,但与籽粒重相关极显著。PUEg与茎枝干重占全株干重的分配比例呈负相关,与籽粒重占总干重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2)一次分枝数、角果数和总籽粒数与PUEg相关性较大,可以作为筛选高PUEg油菜品种的初步指标。(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籽粒重对PUEg的正向作用最大,茎枝重通过籽粒重而间接影响PUEg。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PUEg均有正向作用,同时影响作用相互削弱,其中角果数对PUEg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磷素籽粒生产效率(PUEg) 物质生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茎秆糖分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华鹤良 赵青 +3 位作者 李国生 曹振奇 王杰 卞云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9-1246,共8页
籽粒充实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粒质量和产量高低,以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并分析灌浆速率(平均)与茎秆糖分的关系。就不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而言,上部最低,峰值时,上部与中部、下部差异最大,中部... 籽粒充实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粒质量和产量高低,以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并分析灌浆速率(平均)与茎秆糖分的关系。就不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而言,上部最低,峰值时,上部与中部、下部差异最大,中部、下部差异较小,峰值前下部高于中部,峰值后下部稍低于中部。灌浆速率基本都表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粒位籽粒含水量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中部、下部差异较小;随着灌浆期的延长,籽粒含水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茎秆糖分与灌浆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灌浆速率提高,茎秆糖分呈下降趋势;茎秆糖消耗量最大时,灌浆速率基本上处于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果穗不同粒位籽粒 灌浆速率 茎秆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