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长武 赵锡海 +3 位作者 李澄 乔会昱 何乐 苑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人缺血性卒中栓子的重要来源。本研究拟应用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从而积极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 目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人缺血性卒中栓子的重要来源。本研究拟应用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从而积极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53例,分为60~74岁组(A组)和75~89岁组(B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磁共振胸主动脉管壁多对比度序列扫描。将胸主动脉分为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段3个节段,评价其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定量测量老年人群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并定性分析其成分特征。结果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6.4%(14/53),脂质核的发生率为94.3%(50/53)。同时,B组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段3个节段的最大管壁厚度均显著大于A组[(3.1±0.6)mm比(3.0±0.4)mm,P<0.05;(3.2±0.7)mm比(3.1±0.7)mm,P<0.05;(3.0±0.8)mm比(2.9±0.7)mm,P<0.001];B组3个节段的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显著大于A组[(26.9±3.5)%比(26.7±2.9)%,P<0.001;(31.9±5.1)%比(31.0±5.1)%,P<0.001;(34.6±5.0)%比(34.1±4.6)%,P<0.001]。结论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且斑块负荷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因此,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早期识别老年人胸主动脉的易损斑块,将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造影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