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新培育的一个新鹅种——扬州鹅
1
作者 赵万里 《农村百事通》 2000年第18期17-,共2页
我国养鹅业的发展比养鸡、养鸭快,到1998年我国鹅饲养量已达到8亿只,世界上居首位。目前我国养鹅量占世界养鹅量的65%~70%,鹅毛的出口量也是世界第一,占世界出口量的1/3以上。
关键词 扬州鹅 养鹅业 鹅肉 禽肉
全文增补中
鹅副粘病毒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华雷 王永坤 +3 位作者 严维巍 朱国强 周继宏 李玉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 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 ,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 ,采用RT_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 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GEMR_T载体 ,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 ,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 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 ,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 ,采用RT_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 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GEMR_T载体 ,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 ,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将所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进一步进行了序列鉴定。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F基因片段的长度为16 95bp ,共编码 5 5 3个氨基酸 ,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 R_R_Q_K_P_F117,与NDV的强毒株特征相符 ,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实验结果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 ,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86 % ,与国内外其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 82 %~ 89%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华雷 王永坤 +5 位作者 周继宏 田慧芳 朱国强 钱忠明 严维巍 李玉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4-169,共6页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 [1] 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 11株鹅副粘病...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三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 [1] 等加以评价。作者从实验室分离到的 1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的 3株 ,即HG97C5、YG97F11、YG98_2 C4 ,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 ,结果 3株鹅副粘病毒的MDT分别为 5 6 .7、5 2 .0、5 3.2 ,ICPI分别为 1.6 4、1.6 9、1.70 ,IVPI分别为 2 .6 2、2 .6、2 .6 ,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 ,我们也应用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 ,结果 ,这 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 1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6 8.8、6 7.4、70 .2 ,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5 2、1.6 4、1.6 6 ,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2 6、1.6 5、1.6 75。目前虽然没有鹅副粘病毒毒力判定标准 ,但从其对鸡和鹅的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毒力特性 致病性 MDT ICPI IV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大肠杆菌病免疫保护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崧 彭大新 +7 位作者 文其乙 吴艳涛 甘军纪 焦新安 滕峰 刘文博 张如宽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3,共9页
以禽病原性大肠杆菌O18、O78分离株制成超声波裂解铝佐剂灭活苗免疫 14日龄鸡 ,以相同或不同外膜蛋白型 (Outermembraneproteinpattern ,OMP型 )的O18、O78分离株攻毒。结果表明 :O78血清型相同和不同OMP型分离株间能获得最大保护 ;O18... 以禽病原性大肠杆菌O18、O78分离株制成超声波裂解铝佐剂灭活苗免疫 14日龄鸡 ,以相同或不同外膜蛋白型 (Outermembraneproteinpattern ,OMP型 )的O18、O78分离株攻毒。结果表明 :O78血清型相同和不同OMP型分离株间能获得最大保护 ;O18血清型相同OMP型分离株间获得最大保护 ,而不同OMP型分离株间不能保护 ;上述两个血清型的分离株间不论OMP型是否相同 ,均缺乏保护。以间接ELISA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分别测定了试验鸡临攻毒前针对大肠杆菌OMPs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抗体。结果表明 :免疫组鸡血清上述两种抗体明显高于攻毒对照组 ;在免疫组 ,存活鸡临攻毒前血清中上述两种抗体滴度恒高于死亡鸡 ,但除 3个组外 ,多数组差异不显著 ;攻毒对照组这一关系不稳定。结果说明 :禽大肠杆菌疫苗的免疫保护 ,主要与O血清型有关 ,部分与OMP型有关 ,如O18分离株 ;免疫保护性抗原含O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病鸡 免疫保护机理 外膜蛋白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O血清型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和真核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9
5
作者 戴建华 秦爱建 +2 位作者 许金俊 刘岳龙 金文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_PCR)技术对罗曼蛋鸡γ_干扰素基因 (CHIFN_γ)进行了扩增。试验结果表明 ,在植物血凝素 (PHA) 5 0 0 μg/mL、细胞浓度 2 .5× 1 0 6/mL、诱导 1 0h,能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总RNA... 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_PCR)技术对罗曼蛋鸡γ_干扰素基因 (CHIFN_γ)进行了扩增。试验结果表明 ,在植物血凝素 (PHA) 5 0 0 μg/mL、细胞浓度 2 .5× 1 0 6/mL、诱导 1 0h,能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将RT_PCR产物克隆到PGEM_Teasy载体 ,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测序证实克隆到的CHIFN_γ基因正确 ,命名为PGEM_CHIFN_γ。序列分析表明 ,CHIFN_γ基因与已发表的鸡IFN_γ基因的同源性为 95 .6%~ 1 0 0 % ,氨基酸水平同源性为 92 .8%~ 1 0 0 % ,与鸭IFN_γ核苷酸同源性为 67.5 %。将CHIFN_γ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_6P_1的GST基因的下游 ,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了 43kD的融合蛋白 ,超声波裂解后发现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裂解上清无抑制病毒活性 ;然而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 ,通过脂质体转染COS_1细胞 ,用鼠抗CHIFN_γ高免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结果表明在COS_1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内均有CHIFN_γ表达 ,且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证实 ,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有干扰素活性 ,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抑制VSV病毒的效价可达到 1 0 2 4U/ml。这些结果表明真核表达系统对CHIFN_γ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淋巴细胞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法鉴定产SLT-IIe大肠杆菌 被引量:24
6
作者 徐建生 成大荣 +1 位作者 董国雄 李俊宝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 Shigalike Toxin Ⅱ Variant, S L TⅡv or S L TⅡe),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根据 S L TⅡe 基因序列,合成一对针对 S L TⅡe 操纵子基... 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 Shigalike Toxin Ⅱ Variant, S L TⅡv or S L TⅡe),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根据 S L TⅡe 基因序列,合成一对针对 S L TⅡe 操纵子基因保守区的寡核苷酸引物,建立了聚合酶链式反应( P C R)扩增方法。通过对产 S L TⅡe 毒素大肠杆菌菌株 T B1、产 S L TⅡ毒素大肠杆菌菌株 933 W 和产 S L TⅠ毒素大肠杆菌菌株 H30 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所设计的引物建立的 P C R方法可特异性鉴定产 S L TⅡe 大肠杆菌。用此法对本实验室从患水肿病仔猪肠道分离的 15 株大肠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可从 15 个菌株的 12 株中扩增到 S L TⅡe 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基因片段,而其它菌株未见此保守序列的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病 大肠杆菌 SLT-Ⅱe 特异序列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居鸡染色体G带和Ag-NORs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国宏 李碧春 +4 位作者 徐琪 张学余 吴信生 刘莉 嵇宝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仙居鸡染色体G带和Ag NORs。G带研究结果表明:前10对大型染色体可分为30个区,144条带,同时对G带带型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Ag NORs处理发现:仙居鸡的Ag NORs常... 运用改进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分析了仙居鸡染色体G带和Ag NORs。G带研究结果表明:前10对大型染色体可分为30个区,144条带,同时对G带带型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Ag NORs处理发现:仙居鸡的Ag NORs常分布于1p、3p、4p、Zp、2q上,均数为3.26,众数为3。不同个体间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间Ag NORs数目存在多态性;此外研究还发现Ag NORs联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居鸡 染色体 G带 AG-NORS 血淋巴细胞 细胞培养 空气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和乌骨鸡的核型与带型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国宏 刘莉 +3 位作者 张学余 李碧春 吴信生 徐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1-408,共8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对泰和乌骨鸡染色体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AF=90,1、9号染色体及Z、W性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2、4、7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对泰和乌骨鸡染色体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AF=90,1、9号染色体及Z、W性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2、4、7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3、6、8、10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G带研究表明:前10对大型染色体可分为29个区,190条带。C带处理发现,所有母鸡分裂相中W性染色体都出现C带并整条深染。Ag-NORs研究发现:Ag-NORs常定位于1、2号常染色体短臂和Z性染色体短臂端部;Ag-NORs数目分布范围为1~6;平均每个细胞的Ag-NORs数在雌、雄鸡中分别为2.94和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和乌骨鸡 核型 带型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优良菌株用于仔猪水肿病疫苗的改进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建生 成大荣 +3 位作者 黄维嘉 张迎春 李俊宝 董国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7-300,共4页
传统的仔猪水肿病疫苗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 ) ,只是以致水肿病大肠杆菌菌株的O抗原为基础 ,而没有考虑水肿毒素SLT_lle抗原和菌毛F18抗原 ,其免疫效果难以提高。在仔猪水肿病疫苗的改进中 ,我们除了考虑O13 9、O18、O14 1菌体抗原之外 ... 传统的仔猪水肿病疫苗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 ) ,只是以致水肿病大肠杆菌菌株的O抗原为基础 ,而没有考虑水肿毒素SLT_lle抗原和菌毛F18抗原 ,其免疫效果难以提高。在仔猪水肿病疫苗的改进中 ,我们除了考虑O13 9、O18、O14 1菌体抗原之外 ,还利用PCR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电镜技术筛选了含有水肿毒素SLT_lle抗原和菌毛F18抗原的菌株。本研究中获得用于新一代仔猪水肿病疫苗的三型大肠杆菌菌株 :O13 9:SLT_lle+ :F18ab+ 、O13 8:SLT_lle+ :F18ab+ 以及O14 1:SLT_lle+ :F18a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水肿病 疫苗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鸡群中新城疫强毒感染流行趋势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虎 文其乙 +2 位作者 吴艳涛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新城疫 免疫群体 强毒感染 流行趋势 免疫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40
11
作者 潘志明 焦新安 +5 位作者 刘学贤 倪振亚 刘文博 高崧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对1962 ~1998 年间分离保存的325 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菌株对16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其中对氨苄青霉素, 复方磺胺, 甲氧苄胺嘧啶,链霉素, ... 对1962 ~1998 年间分离保存的325 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菌株对16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其中对氨苄青霉素, 复方磺胺, 甲氧苄胺嘧啶,链霉素, 四环素, 壮观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上升趋势显著, 60 年代菌株几乎没有多重耐药性, 70 年代以四耐、五耐菌株居多, 80 年代则以五耐、六耐、七耐菌株占绝大多数, 而90 年代七耐以上菌株的比率却近90 % 。菌株耐药谱迅速增宽, 并对常用抗生素广谱耐药。因此, 建立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监测体系, 并积极寻求消除耐药质粒的方法, 是当前防治鸡白痢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肽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袁书林 陈海燕 +1 位作者 杨明君 王学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小肽 营养水平 吸收机制 代谢 动物 日粮 生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1)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华雷 王永坤 +2 位作者 严维巍 朱国强 周继宏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主要介绍了禽副粘病毒 1型两种主要的囊膜糖蛋白基因的特点 ,结合最近出现的几种分类方法 ,描述了两种新近出现的副粘病毒病 ,强调了禽副粘病毒所表现出的新的致病特点 ,为研究禽副粘病毒病的防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禽副粘病毒1型 分子生物学 致病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的克隆、测序与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崧 彭大新 +2 位作者 吴晓东 张如宽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2-298,共7页
从禽源大肠杆菌037(O78)、166(O78)、120(O18)分离株和猪源大肠杆菌107/86分离株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模板,扩增上述分离株的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pilA,通过其编码的主要菌毛亚... 从禽源大肠杆菌037(O78)、166(O78)、120(O18)分离株和猪源大肠杆菌107/86分离株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模板,扩增上述分离株的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pilA,通过其编码的主要菌毛亚单位FimA蛋白氨基酸的序列比较发现:3个禽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94 3%至99 0%;禽源株和猪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89 6%至91 1%。通过对重组大肠杆菌的菌体裂解物的SDS PAGE电泳分析及Westernblot分析,禽源大肠杆菌O78037株、O18120株出现了一致的强反应,O78166株反应较弱,而猪源大肠杆菌107/86株反应最弱。这些结果表明:禽源大肠杆菌与猪源大肠杆菌1型菌毛间存在抗原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甚至出现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同一血清型的2个不同分离株之间,如O78037株O78166株之间,尽管其FimA氨基酸的同源性很高,为99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性大肠杆菌 1型菌毛 亚单位 结构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测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鸡副粘病毒F基因重要片段的扩增、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维巍 王永坤 +4 位作者 周继宏 田慧芳 朱国强 李玉峰 庄国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8-372,共5页
应用RT_PCR技术对新城疫病毒 (NDV)Y98株的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 ,经遗传基因进行化树分析后 。
关键词 新城疫 禽副粘病毒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鹅实验性副粘病毒病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万洪全 吴力力 +1 位作者 王宝安 朱坤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2,共4页
用鹅副粘病毒BY株人工感染 5日龄雏鹅 ,观察试验鹅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试验鹅最早于 2d出现症状 ,3d开始死亡 ,死亡高峰期在 3~ 5d ,7d后停止死亡 ,总计试验鹅发病率为 89 19% ,死亡率为 6 4 86 %。主要临诊症状为精神不振 ,食欲... 用鹅副粘病毒BY株人工感染 5日龄雏鹅 ,观察试验鹅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试验鹅最早于 2d出现症状 ,3d开始死亡 ,死亡高峰期在 3~ 5d ,7d后停止死亡 ,总计试验鹅发病率为 89 19% ,死亡率为 6 4 86 %。主要临诊症状为精神不振 ,食欲降低或废绝 ,拉稀 ,流泪 ,流鼻液。主要大体病变为消化道粘膜的水肿、出血、坏死以及胰腺、脾脏组织的严重坏死。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和胰腺腺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器官内淋巴细胞坏死、崩解 ,数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病 症状 病理变化 人工感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继宏 田慧芳 +2 位作者 王永坤 钱忠明 严维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共2页
本室分离的鹅副粘病毒是一株对鹅具有较强致病力的病毒,它也能实验感染雏鸡,且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均为100% ,死亡率50% 以上。人工感染的鸡其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鹅自然发病的病变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及接触( 混养)均能感染发病,并... 本室分离的鹅副粘病毒是一株对鹅具有较强致病力的病毒,它也能实验感染雏鸡,且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均为100% ,死亡率50% 以上。人工感染的鸡其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鹅自然发病的病变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及接触( 混养)均能感染发病,并且在感染发病及死亡时间上也与鹅感染情况相似,因此该病毒感染鹅同时又能实验感染雏鸡,而且传播之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副粘病毒 发病率 死亡率 粘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不同致病型meq基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韦平 崔治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了研究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的 meq基因与不同毒株致病性的关系 ,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不同致病型MDV毒株的meq基因 ,测定和比较了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这些毒株包括 :国际通用I型疫苗毒CV1988/Rispens株和中国特有的疫苗毒 814株... 为了研究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的 meq基因与不同毒株致病性的关系 ,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不同致病型MDV毒株的meq基因 ,测定和比较了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这些毒株包括 :国际通用I型疫苗毒CV1988/Rispens株和中国特有的疫苗毒 814株、强毒GA株 (vMDV)、特超强毒 6 48A株 (vv +MDV)以及 6个广西分离到的野毒株。结果发现 ,MDV不同致病型的meq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 ,它们相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 95 .6 %~ 99.7%。但是 ,与所有测试的致病性MDV毒株相比 ,二个I型疫苗毒CV1988/Rispens株和 814株均在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中缺失第 5 75~ 5 77位 3个碱基(CAC) ,导致一个氨基酸 (脯氨酸 )的缺失。该缺失性突变恰恰位于 meq基因的多脯氨酸功能区的一个重复序列 (EELCAQLC STPPPPI)之中。该缺失性突变与一个疫苗毒株失去致肿瘤性是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MEQ基因 序列比较 缺失性突变 毒株致病 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细小病毒M91G27株病毒结构蛋白VP3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9
19
作者 余兵 王永坤 +1 位作者 朱国强 严维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纯化番鸭细小病毒M91G2 7毒株鹅胚尿囊液 ,通过PCR技术 ,从病毒DNA中扩增出病毒结构多肽VP3完整编码基因。将该PCR扩增片段在HincⅡ和SacⅠ位点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 ,酶切分析筛选到含 1.6kb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MP13,进一步对该片段进行... 纯化番鸭细小病毒M91G2 7毒株鹅胚尿囊液 ,通过PCR技术 ,从病毒DNA中扩增出病毒结构多肽VP3完整编码基因。将该PCR扩增片段在HincⅡ和SacⅠ位点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 ,酶切分析筛选到含 1.6kb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MP13,进一步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用CLONE软件分析该序列。结果表明 ,其与国外已报道毒株核苷酸序列有 98.8%的同源性 ,氨基酸序列有 98.1%的同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细小病毒 VP3编码基因 克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7(F18_(ab))菌毛单抗的制备、鉴定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严振龙 陈雷 +2 位作者 徐建生 董国雄 李俊宝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2,共3页
将大肠杆菌 10 7/ 86和水肿病菌株在TSB中培养 ,鉴定其表达F10 7菌毛 ,前者作为免疫原免疫BABL/C小鼠 ,后者作为检测抗原包装酶标板。细胞融合后经ELISA和玻板凝集检测 ,得到一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 ,命名为F7_1。该细胞株制备的腹水ELIS... 将大肠杆菌 10 7/ 86和水肿病菌株在TSB中培养 ,鉴定其表达F10 7菌毛 ,前者作为免疫原免疫BABL/C小鼠 ,后者作为检测抗原包装酶标板。细胞融合后经ELISA和玻板凝集检测 ,得到一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 ,命名为F7_1。该细胞株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为 :2 16,试管凝集价为 :1∶5 12 0 ,在免疫印迹中可与提取的F10 7菌毛特异性条带发生反应。利用此单抗检测表明 ,91%的水肿病菌株表达F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07菌毛 ELISA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