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27
1
作者 董桂春 于小凤 +5 位作者 赵江宁 居静 田昊 李进前 张燕 王余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91-2100,共10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单穗重差异较大,适当增加穗重有利于水稻品种产量的提高;(2)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植株含氮率差异较小,大穗型水稻品种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群体氮素累积量和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均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个体(单穗)吸氮量特别是抽穗前单穗吸氮量大,是大穗型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群体氮素累积量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的重要因素;(3)中等偏大穗型的水稻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高;(4)大穗型水稻品种播种到抽穗天数、全生育期天数较长;(5)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是影响穗重的重要因素,但氮素累积量作用较大;(6)吸氮强度尤其是个体(单穗)吸氮强度是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与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穗重 氮素吸收利用 吸氮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园城市: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新模式
2
作者 陈清硕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城市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使人健康舒适生活的手段。过去经常提到的农村城市化,应改为城乡一体化的提法才较妥当。因为只有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统筹发展,才能最终摆脱现代城市异化的弊端。借助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提出构建城乡... 城市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使人健康舒适生活的手段。过去经常提到的农村城市化,应改为城乡一体化的提法才较妥当。因为只有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统筹发展,才能最终摆脱现代城市异化的弊端。借助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园城市,其符合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城市 农园城市 城乡一体化 现代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