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尿素稻田表层水氮素的动态变化及模式表征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小治 朱建国 +1 位作者 宝川靖和 封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2-856,共5页
稻田表层水氮浓度高低是决定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及径流氮排放多少的关键因素。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实验方法及原状土渗漏液,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不同施肥量在稻麦轮作下,稻田表层水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包膜尿素表现... 稻田表层水氮浓度高低是决定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及径流氮排放多少的关键因素。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实验方法及原状土渗漏液,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不同施肥量在稻麦轮作下,稻田表层水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包膜尿素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性,在基施情况下,表层水总氮和NH4+-N浓度低,始终接近对照水平,氮素通过径流和氨挥发损失的可能性很小。施普通尿素后表层水总氮素负荷及流失潜能随时间呈指数递减,而表层水NH4+-N浓度及氨挥发潜能在施肥后约50h内随时间呈指数增加,之后又随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趋势,表层水总氮(TN)和NH4+-N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C0×e-kt,反应速率常数在不同施肥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施肥与降雨的时间间隔将是决定径流氮损失的关键因素。施尿素后4d内是控制水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在施尿素后1~4d内,稻田有较高的氨挥发潜能,而此后氨挥发损失的可能较小。适当增加田埂高度,或在施肥初期减少灌水以降低表层水深度,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动态变化 模式表征 包膜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升高对红壤硝化过程产生N_2O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小治 孙伟 +1 位作者 尹微琴 封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2-967,共6页
对红壤添加NaOH培养获得不同pH系列的土壤。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3种pH条件下土壤的N2O排放和无机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硝化活性随土壤pH升高而增强;pH升高增加了土壤N2O的释放;纯化学过程对N2O散发的贡献随pH的升高而降低;Nitrapy... 对红壤添加NaOH培养获得不同pH系列的土壤。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3种pH条件下土壤的N2O排放和无机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硝化活性随土壤pH升高而增强;pH升高增加了土壤N2O的释放;纯化学过程对N2O散发的贡献随pH的升高而降低;Nitrapyrin在pH4.8和pH6.0时表现出硝化抑制作用,在pH8.5时抑制效果不明显,且提高了培养期间pH8.5土壤N2O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N2O 硝化作用 纯化学过程 硝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施氮对麦季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小治 孙伟 +3 位作者 封克 任思荣 谢祖彬 朱建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0-534,共5页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200μmol·mol-1)和不同施N水平(常氮,250kgN·hm-2;低氮,150kgN·hm-2)对麦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200μmol·mol-1)和不同施N水平(常氮,250kgN·hm-2;低氮,150kgN·hm-2)对麦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其中对DTPA-Cu和Zn的增加趋势尤为明显;常规施氮水平下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高于低氮水平。对CO2浓度升高增加了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并指出大气CO2浓度增加可能会影响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麦季 N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型径流场研究太湖地区稻季氮素的径流排放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小治 高人 +2 位作者 钱晓晴 封克 朱建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1-835,共5页
为准确评价稻季氮素径流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建立一面积为714m2的大型径流场。通过测定降雨、灌溉输入氮量以及稻田径流氮排放量,研究在常规施肥、灌溉条件下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稻田施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季径流氮中主要... 为准确评价稻季氮素径流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建立一面积为714m2的大型径流场。通过测定降雨、灌溉输入氮量以及稻田径流氮排放量,研究在常规施肥、灌溉条件下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稻田施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季径流氮中主要为溶解无机氮,所占比例达69.2%~91.4%,颗粒氮、溶解有机氮比例很低;氮素径流排放主要发生在苗期,稻季后期排放量较少;径流氮排放量低于降雨和灌溉氮素输入量,用较高氮浓度水体灌溉稻田可能是减少周围水体氮总量的有效方法;与同期进行的原状土柱试验比较发现,将田埂高度由6cm增加到8cm,稻季径流量和氮素径流排放分别降低73.4%和约90%。降雨输入氮在研究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径流 氮素 径流场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优先识别区研究——以昆山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小治 王爱礼 +3 位作者 尹微琴 郁志华 王德建 封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74-1879,共6页
在现场调查和收集农业环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将已建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评价系统(APPI)应用于县域范围,研究了昆山市11个城镇非点源污染负荷情况并识别出优先控制区。结果表明,昆山市非点源污染... 在现场调查和收集农业环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将已建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评价系统(APPI)应用于县域范围,研究了昆山市11个城镇非点源污染负荷情况并识别出优先控制区。结果表明,昆山市非点源污染氮磷总排放量约为4.54×106kg·a-1,其中农田氮磷排放总量约为4.30×105kg·a-1,农村居民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44×106kg·a-1,城镇居民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36×106kg·a-1,畜禽氮磷排放总量约为1.31×106kg·a-1。昆山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潜力最大的3个乡镇为千灯镇、张浦镇和淀山湖镇,并对各乡镇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负荷做了分析。该评价系统在太湖地区县域范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体参数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潜力指数 太湖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任思荣 朱建国 +3 位作者 李辉信 谢祖彬 曾青 王小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49-1853,共5页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技术,用伤流液的方法研究了在低氮和常氮两种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在分蘖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伤流量及其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影响,并阐述在FACE条件下,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分蘖...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技术,用伤流液的方法研究了在低氮和常氮两种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在分蘖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伤流量及其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影响,并阐述在FACE条件下,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和乳熟期,FACE和N肥处理对伤流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在抽穗期,FACE处理明显高于对照。FACE处理降低了伤流液中Ca、Mg、Si的浓度,但却增加了P的浓度,对K、Mn、Zn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在抽穗期,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Ca、Mg、P、K和Mn在单位时间段内的吸收量;在分蘖期和乳熟期,FACE处理对Ca、Mg和Si的吸收量却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 水稻 伤流液 矿质元素 吸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任思荣 朱建国 +3 位作者 李辉信 王小治 谢祖彬 曾青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2-986,共5页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应用DTPA浸提土壤的方法,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位于扬州的中国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FACE试验平台于2004年6月开始运行,设有FAC... 利用中国的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应用DTPA浸提土壤的方法,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位于扬州的中国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FACE试验平台于2004年6月开始运行,设有FACE圈(高CO2圈)与Ambient圈(对照圈,当前周围大气CO2浓度)2个处理,FACE区CO2浓度比Ambient区高200μmol·mol^-1,每个处理含低氮与常氮2个氮肥水平。经过一个稻麦轮作后,分别于水稻生长的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在每个副区多点采集0-5cm和5-15cm的土壤样品,再使用ICP测定土壤样品的DTPA浸提液的方法,得出土壤中有效态Fe、Mn、Cu和Zn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0-5cm和5-15cm耕层土壤中DTPA提取态Fe、Mn、Cu、Zn的有效性,尤其对土壤有效Zn质量分数的增加达显著水平。不同N肥处理对土壤DTPA提取态Fe、Mn、Cu和Zn的质量分数无显著性的影响,CO2和N肥处理也未表现出显著性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 土壤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Ca、Mg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尹微琴 王小治 +3 位作者 盛海君 许健 封克 朱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46-2550,共5页
为了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钙、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利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200μmol mol-1)对2007年稻季各生育期不同深... 为了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钙、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利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200μmol mol-1)对2007年稻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溶液ρ(Ca)、ρ(Mg)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降低了5 cm处土壤溶液ρ(Ca)、ρ(Mg),有增加稻季30、60和90 cm处土壤溶液ρ(Ca)的趋势,其增幅分别为18.3%、12.4%和15.3%;大气CO2浓度升高会增加稻季Ca淋溶损失风险;稻季不同深度土壤溶液ρ(Ca)、ρ(Mg)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有所不同。稻田生态系统不同深度土壤Ca、Mg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稻田土壤 CA 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