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玉兰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靳翠丽 周晓见 +3 位作者 李楠 缪莉 董昆明 封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3,58,共5页
采用前期研究发现的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广玉兰正己烷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其抑藻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经广玉兰提取物处理后,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最高值达到对... 采用前期研究发现的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广玉兰正己烷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其抑藻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经广玉兰提取物处理后,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最高值达到对照组的7~8倍。同时,藻细胞的超微结构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细胞变形,质膜皱缩甚至断裂,中央拟核区不明显直至消失,这与叶绿素a含量减少的结果相呼应,与S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相关联;叶绿素类囊体片层呈细线状,排列松散无序。2种广玉兰提取物的抑藻作用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广玉兰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是多种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利用铜绿微囊藻的生理指标和超微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和推导抑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广玉兰 提取物 抑制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抑烟草青枯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昆明 陈亮 +2 位作者 周晓见 靳翠丽 缪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72-19175,共4页
[目的]对1株抑烟草青枯病生防菌进行筛选、鉴定和活性物质研究。[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黔江烟区土壤中分离得到菌株,并通过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HPLC等手段对其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株编号为5B18的菌株,其... [目的]对1株抑烟草青枯病生防菌进行筛选、鉴定和活性物质研究。[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黔江烟区土壤中分离得到菌株,并通过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HPLC等手段对其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株编号为5B18的菌株,其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cearum)有强烈拮抗作用。全细胞脂肪酸及16SrDNA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该菌提取物分析表明,该提取物为13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结论]该研究为从微生物角度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活性物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缪莉 董昆明 +3 位作者 李楠 周晓见 靳翠丽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246-20249,20259,共5页
[目的]研究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逐级分相萃取法,对广玉兰、黄杨和龙瓜槐3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并测定各组分的抑藻特性。[结果]广玉兰中的抑藻活性组分... [目的]研究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逐级分相萃取法,对广玉兰、黄杨和龙瓜槐3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并测定各组分的抑藻特性。[结果]广玉兰中的抑藻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中;龙爪槐的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相中;黄杨的抑藻活性组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和水相中。除黄杨水相组分外,各活性组分在投加1 d后即表现出显著抑藻活性,抑制率达50%,且抑制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的7 d生长抑制率均达90%以上,各组分的抑藻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在最低浓度25μg/m l时抑藻活性达96%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分,且能引起藻细胞膨大或表面皱缩空洞。[结论]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最具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抑藻活性 铜绿微囊藻 水华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晓见 夏洁 +3 位作者 靳翠丽 缪莉 董昆明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22-15324,共3页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组分(60%以上),而含量约为25%的非极性组分(正己烷相)具有显著的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在25和50 mg/L正己烷相组分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7 d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5%和9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细胞中叶绿素a的破坏。[结论]为防治微囊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爪槐 铜绿微囊藻 正己烷相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晓见 夏洁 +3 位作者 靳翠丽 缪莉 董昆明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135-18137,共3页
[目的]对前期研究发现的具有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抑制机理分析。[方法]采用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处理铜绿微囊藻,通过考察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细胞膜透性和SOD活性,初步分析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 [目的]对前期研究发现的具有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抑制机理分析。[方法]采用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处理铜绿微囊藻,通过考察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细胞膜透性和SOD活性,初步分析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机理。[结果]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破坏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膜系统,增加细胞膜透性;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在培养7 d后分别减少为对照组的10%和50%左右,对藻细胞的光合反应系统造成破坏;另外,藻细胞的SOD活性在龙爪槐正己烷粗提物作用下,在初期呈现为应激性上升,在后期表现为抑制的阶段性变化。[结论]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可能机理是:破坏细胞膜,使膜通透性增大;破坏光合反应系统,造成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SOD活性发生阶段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爪槐 铜绿微囊藻 正己烷提取物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海洋抗污损化合物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靳翠丽 许明景 +3 位作者 胡波 朱鸿辰 张立奎 周晓见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8,共7页
本文研究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防污涂料毒性添加剂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Diuron)、2-methylthio-4-t-butylamino-6-cyclopropylamino-s-triazine(Irgarol 1051)、triphenylborane pyridine(TPBP)、Zinc pyrithione(Zn-Pt... 本文研究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防污涂料毒性添加剂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Diuron)、2-methylthio-4-t-butylamino-6-cyclopropylamino-s-triazine(Irgarol 1051)、triphenylborane pyridine(TPBP)、Zinc pyrithione(Zn-Pt)、Zinc bis(dimethyl thiocarbamate,Ziram)、Cu^(2+)的单一毒性和二元混合毒性.结果表明:对卤虫而言,6种化合物单一毒性按强弱排序为TPBP>Diuron>Ziram>CuSO_4>Irgarol 1051>Zn-Pt,它们对卤虫48 h的LC50分别为CuSO_49.1μg/cm^3、Diuron 8.0μg/cm^3、Irgarol 1051 12.0μg/cm^3、TPBP 0.07μg/cm^3、Zn-Pt 30.9μg/cm^3、Ziram 8.2μg/cm^3.对卤虫的二元联合毒性实验采用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结果显示:共有8个组合具有协同效应,包括Irgarol 1051/Diuron、Irgarol 1051/TPBP、Irgarol 1051/Ziram、Irgarol 1051/Zn-Pt、Irgarol 1051/CuSO4、Diuron/TPBP、Ziram/CuSO_4以及Zn-Pt/CuSO_4.其中Irgarol 1051/Ziram组合的MTI值高达2.740,Zn-Pt/CuSO_4组合更高达5.621.发现8个协同效应组合中有5个和Irgarol 1051有关,表明Irgarol 1051在基于毒性的防污涂料配方中有其良好的适应性,但进入海洋环境的Irgarol 1051具有引起较强生物毒性的环境风险.另有5个组合Diuron/Zn-Pt、Diuron/CuSO_4、TPBP/Ziram、TPBP/ZnPt、Ziram/Zn-Pt表现为一定程度拮抗作用,应在防污涂料配制中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抗污损化合物 卤虫 毒性联合效应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促进底栖硅藻和藤壶幼虫附着的活性菌株
7
作者 毕铭 吴芷馨 +2 位作者 靳翠丽 刘青 周晓见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为构建适合海洋底栖经济动物附着的生物群落,提高建设海洋牧场的效果,从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海域(119°18′2.23″N,35°2′12.84″E)的9种海水常见的硅藻中,比较自然培养的多种硅藻的附着率以及各类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 为构建适合海洋底栖经济动物附着的生物群落,提高建设海洋牧场的效果,从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海域(119°18′2.23″N,35°2′12.84″E)的9种海水常见的硅藻中,比较自然培养的多种硅藻的附着率以及各类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s,EPS)产量及组成的差异,分析硅藻附着率和EPS的相关性,最终筛选出一种活性菌株。该菌株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其粗提物可有效提高多种硅藻的附着率,促进硅藻生物膜形成。EPS化学分析表明,该菌株粗提物可以改变硅藻胞外多聚物的成分,提高其多糖(尤其是酸性多糖)含量。纹藤壶(Amphibalanus amphitrite)金星幼虫附着变态生物测试发现,该菌株粗提物可促进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与变态。上述结果说明,该菌株具有促进硅藻生物膜形成和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的应用潜力,对海洋牧场建设和海水养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附着生物群落 底栖硅藻 附着率 胞外多聚物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粘附性EPS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兆伟 谢雅清 +4 位作者 张珮璇 鲍金 孙陈炼 靳翠丽 周晓见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2-599,共8页
底栖硅藻是可见光能照射到的水下表面生物膜中的主要污损生物,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硅藻生物膜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可溶性EPS和粘附性EPS的提取方法不同,对粘附性EPS的分离提取仍没有统一的方... 底栖硅藻是可见光能照射到的水下表面生物膜中的主要污损生物,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硅藻生物膜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可溶性EPS和粘附性EPS的提取方法不同,对粘附性EPS的分离提取仍没有统一的方法。本研究选用了4种方法提取底栖硅藻(Amphora sp.)粘附性EPS:30℃水浴处理、70℃水浴处理、福尔马林-NaOH处理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研究了不同分离方法条件下,Amphora sp.粘附性EPS中各主要成分的提取量。结果表明,粘附性EPS中各主要成分普遍受提取方法的影响,其中DNA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蛋白质、总糖和糖醛酸含量,硫酸基含量受提取方法的影响最小。低温水浴处理提取效率低,高温水浴处理可能影响EPS的后续分析,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粘附性EPS的效果较好,但对细胞的破坏最严重,福尔马林-NaOH处理提取的EPS总量最高,提取总糖、糖醛酸的效果最好,而且没有造成严重的细胞破裂。因此福尔马林-Na OH处理是相对均衡和高效的提取硅藻粘附性EP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硅藻 粘附性EPS 提取 福尔马林-NaOH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糖组合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尤嘉杰 平双双 +2 位作者 刘琪 靳翠丽 周晓见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2期30-36,共7页
藤壶Amphibalanus(=Balanus)amphitrite是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金星幼虫受外源信号的指引,寻找到合适的附着地点才能进行附着和变态。针对前期发现的有一定诱导活性的4种单糖Man、Xyl、Glc和Fuc,该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藤壶金星... 藤壶Amphibalanus(=Balanus)amphitrite是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金星幼虫受外源信号的指引,寻找到合适的附着地点才能进行附着和变态。针对前期发现的有一定诱导活性的4种单糖Man、Xyl、Glc和Fuc,该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糖组合对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具有显著性影响,Man(5.00×10^-8 mol/L)、Glc(1.25×10^-8 mol/L)、Xyl(1.25×10^-8 mol/L)和Fuc(1.90×10^-7 mol/L)为最优组合。组合中4种单糖的影响力由高到低依次是Man>Fuc>Glc>Xyl,且Man、Fuc和Glc的影响具有显著性,Xyl对幼虫附着影响不大。添加单糖除了影响金星幼虫的附着率以外,更重要的是能显著缩短幼虫附着的时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 金星幼虫 附着 正交试验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污剂吡硫锌的水解、光解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旸 平双双 +3 位作者 丁程程 钱程 靳翠丽 周晓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共6页
研究海洋抗污损涂料添加剂吡硫锌(ZPT)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解、光化学降解情况,评估其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环境可能的风险。基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有机污染物水解、光解实验方法,分别测试了ZPT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液、光解液中ZP... 研究海洋抗污损涂料添加剂吡硫锌(ZPT)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解、光化学降解情况,评估其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环境可能的风险。基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有机污染物水解、光解实验方法,分别测试了ZPT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液、光解液中ZPT的残留浓度和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发现偏碱性pH(9.0)有利于ZPT水解和光解的进行,而含盐水(ASW)不利于ZPT的水解但有利于其光解的进行。在淡水环境中降解液毒性主要由残留ZPT贡献,而在海水环境中的降解液毒性显著高于残留ZPT的贡献。所以,ZPT作为海洋抗污损涂料添加剂,对海洋环境的毒性风险需要进一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硫锌 水解 光解 毒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薇 张立奎 董昆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27,246,共3页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海洋生物样品采集困难、教学时间短和实验成本高等问题。实验室通过自行培养海洋生物样本、设计环环相扣的实验内容、融合线下线上学习、强调试剂回收再利用、倡导节能环保等办法切实解决了这些突出问...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海洋生物样品采集困难、教学时间短和实验成本高等问题。实验室通过自行培养海洋生物样本、设计环环相扣的实验内容、融合线下线上学习、强调试剂回收再利用、倡导节能环保等办法切实解决了这些突出问题。确保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不同性质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 实验教学 节能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碳氮比对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生长、拮抗作用及菌体碳氮比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高磊 包卫洋 +2 位作者 张天文 单洪伟 马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0,共7页
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采集分离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并设置水体碳氮比分别为:C∶Nw=2、5、10、15、20共5个水平。在养殖环境营养水平下研究了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的生长、拮抗作用及细菌菌体碳氮比(C∶NB)的变化。研究发现,较高... 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采集分离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并设置水体碳氮比分别为:C∶Nw=2、5、10、15、20共5个水平。在养殖环境营养水平下研究了芽孢杆菌、乳酸菌与弧菌的生长、拮抗作用及细菌菌体碳氮比(C∶NB)的变化。研究发现,较高的C∶Nw适合芽孢杆菌(C∶Nw=15)与乳酸菌(C∶Nw≥10)的生长,较低的C∶Nw适合弧菌(C∶Nw=5、10)的生长,并且当C∶Nw较高时芽孢杆菌与乳酸菌对弧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因此向养殖水体和饵料中添加碳源,将环境C∶N提高至超过10的水平不仅可以促进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的快速生长,而且可以有效抑制弧菌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碳氮比 生长 拮抗作用 芽孢杆菌 乳酸菌 弧菌中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晓见 缪莉 +3 位作者 靳翠丽 董昆明 李楠 封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4-38,共5页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初步测定了60种植物的浸提液对其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其中,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叶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7.4%、9...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初步测定了60种植物的浸提液对其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其中,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叶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7.4%、95.6%和91.2%。通过计算得到培养7d后广玉兰、龙爪槐和黄杨的5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2、1.04、5.87g/L,而90%抑制效应质量浓度(EC90)分别为3.79、6.45、9.09g/L。首次发现此3种植物浸提液中富含能抑制铜绿微囊藻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可以作为抑藻化感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EC50和EC90对培养时间的拟合方程判断,广玉兰和龙爪槐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较黄杨浸提液更为长效,且由于其抑制效果优于农作物秸秆,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化感物质 广玉兰 龙爪槐 黄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玉兰叶片浸提液中抑铜绿微囊藻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董昆明 缪莉 +3 位作者 李楠 周晓见 靳翠丽 封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3-1258,共6页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测定近30种常用绿化植物的浸取液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表现最优的广玉兰样品进行了抑制效果的进一步测定.结果显示,广玉兰叶片浸取物在浓度8.gL-1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 针对水华的主要物种——铜绿微囊藻,测定近30种常用绿化植物的浸取液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表现最优的广玉兰样品进行了抑制效果的进一步测定.结果显示,广玉兰叶片浸取物在浓度8.gL-1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7.4%.在活性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GC-MS等方法,结合抑藻实验对广玉兰叶片提取物进行了铜绿微囊藻抑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从广玉兰叶片的高活性提取物正丁醇浸膏中分离出2亚-甲基-3羟-基胆甾烷、正三十七醇、25,26二-羟基维生素D3等含羟基物质,7甲-基-3-亚甲基-6-(3丁-酮基)-3,3 a,4,7,8,8 a六-氢化-2H环-庚三烯并[b]呋喃-2酮-、6-[1-(羟甲基)乙烯基]-4,8 a二-甲基-4 a,5,6,7,8,8 a六-氢化-2(1H萘)-酮等酮类物质,以及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玉兰 铜绿微囊藻 抑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形成的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金龙 李响 +4 位作者 王冲 凌云 包卫洋 沈和定 李家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环境因子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作者探讨了低盐度对微生物膜生物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所形成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生物膜的日龄与干质量、细菌密度和硅藻... 为研究环境因子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作者探讨了低盐度对微生物膜生物构成、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所形成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生物膜的日龄与干质量、细菌密度和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通过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盐度13和23时形成的微生物膜能有效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且盐度23、28 d时稚贝附着率最高,达到72%。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膜的诱导活性与盐度、干质量、细菌密度、硅藻密度、日龄呈显著正相关性,与叶绿素a无相关性。微生物膜的干质量、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a含量与微生物膜日龄无显著相关性。细菌群落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稚贝 微生物膜 盐度 附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拮抗烟草青枯病菌的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晓见 陈毓遒 +3 位作者 缪莉 董昆明 董夏伟 靳翠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8-1423,共6页
为寻找烟草青枯病的生防微生物,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重庆烟田健康土壤中分离根际微生物,纯化后得到了59株真菌。用滤纸片法从中筛选出1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稳定拮抗效果的真菌,其抑菌圈为10.0 mm。其抑制活性... 为寻找烟草青枯病的生防微生物,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重庆烟田健康土壤中分离根际微生物,纯化后得到了59株真菌。用滤纸片法从中筛选出1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稳定拮抗效果的真菌,其抑菌圈为10.0 mm。其抑制活性优于或接近于近期发现的其他生防微生物。测定该株活性真菌的全细胞脂肪酸组成,进行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学观察,以及rDNA ITS区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全细胞脂肪酸属性未被收录于TSBA6脂肪酸数据库,而根据形态学观察结果,以及对所获rDNA ITS区序列的分析,鉴定该株真菌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活性 真菌 青枯雷尔氏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青枯病拮抗真菌烟曲霉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晓见 査鑫垚 +3 位作者 董夏伟 缪莉 董昆明 靳翠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97,共5页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稳定的拮抗作用,在验证其发酵液对烟苗生长无害的前提下,利用四因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液量)三水平三重复正交试验,测定该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结...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稳定的拮抗作用,在验证其发酵液对烟苗生长无害的前提下,利用四因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液量)三水平三重复正交试验,测定该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烟曲霉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发醇时间96h、接种量5%、装液量50mL(150mL容器),此时真菌粗提物产量达301.3μg,且抑菌活性最高,青枯病菌OD630平均值为0.370。试验还证明,装液量和发酵温度是影响烟曲霉发酵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菌 拮抗作用 真菌 烟曲霉 正交试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对叔辛基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杨 董昆明 +3 位作者 缪莉 周晓见 靳翠丽 封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7-592,共6页
为了研究环境激素4-t-OP(对叔辛基酚)的生物降解,从扬州市汤汪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能以4-t-OP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降解菌株,标示为TW30,16S rRNA测试其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通过摇瓶试验测试其降解活性... 为了研究环境激素4-t-OP(对叔辛基酚)的生物降解,从扬州市汤汪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能以4-t-OP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降解菌株,标示为TW30,16S rRNA测试其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通过摇瓶试验测试其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在40℃、初始pH为6.0、ρ(4-t-OP)为5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5 d后降解率可达99.03%;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反应模型,降解速率常数(k)为0.875 d-1,半衰期(t1/2)为0.8 d.这说明TW30是一株高效的4-t-OP降解菌.此外,培养温度的升高和额外Ca2+、Mn2+的加入可以提高TW30降解4-t-OP的效率,而在5~25 mg/L范围内提高初始ρ(4-t-OP)以及额外加入磷酸盐、NH4+、Mg2+、Fe2+、Na+、Zn2+、Cu2+等无机盐和葡萄糖、CH3COO-等碳源则会降低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叔辛基酚 降解菌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氯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燕燕 董昆明 +4 位作者 缪莉 栾海彬 吉慧敏 忻夏莹 封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39,83,共5页
为了研究氯酚类环境激素2,4,6-三氯苯酚的生物降解性,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以2,4,6-三氯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性菌株T10,通过16S rRNA测序鉴定其为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p.)。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 为了研究氯酚类环境激素2,4,6-三氯苯酚的生物降解性,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以2,4,6-三氯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性菌株T10,通过16S rRNA测序鉴定其为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p.)。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菌株T10降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H为7.0,30~40℃范围内具有高降解活性,底物浓度为25 mg/L时,120 h的降解率均能达到90%以上,在30℃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为1.26 d。初始底物浓度达到30 mg/L时,2,4,6-TCP的抑制作用开始起主导作用,影响菌株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氯苯酚 生物降解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玉兰叶片化感物质的抑藻活性及GC-MS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昆明 周晓见 +2 位作者 靳翠丽 封克 缪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128-18130,18134,共4页
[目的]研究广玉兰叶片化感物质的抑藻活性和种类。[方法]在活性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GC-MS等方法,结合抑藻试验对广玉兰叶片提取物进行了铜绿微囊藻抑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广玉兰叶片浸取物在浓... [目的]研究广玉兰叶片化感物质的抑藻活性和种类。[方法]在活性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GC-MS等方法,结合抑藻试验对广玉兰叶片提取物进行了铜绿微囊藻抑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广玉兰叶片浸取物在浓度8g/L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7.4%;其正丁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抑藻活性物质,能够对铜绿微囊藻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这些具有抑藻活性的物质主要为小分子的醇类、酮类和酯类。[结论]为新型藻类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玉兰 抑藻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