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扬州大学为例
1
作者 周建卫 冯旭飞 胡顺林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同感、人文精神以及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 本科教学 动物医学专业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源炎症因子流式蛋白定量试剂盒的优化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茂志 赵维芯 +4 位作者 康喜龙 顾杰 潘志明 崔桂友 焦新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共5页
以小鼠炎症因子流式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试剂盒为参考,分别从降低试剂用量和缩短孵育时间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然后以沙门菌感染小鼠为模型,动态分析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试剂用量由50μL降至20μ... 以小鼠炎症因子流式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试剂盒为参考,分别从降低试剂用量和缩短孵育时间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然后以沙门菌感染小鼠为模型,动态分析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试剂用量由50μL降至20μL、孵育时间由2h缩短至30min仍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沙门菌感染小鼠后,利用该方法动态分析了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并且发现炎症因子的早期分泌与沙门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殖呈正相关。通过CBA技术的优化和初步应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蛋白定量技术 剂量 孵育时间 沙门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免疫逃逸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丹 宋丽 +2 位作者 胡茂志 潘志明 焦新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0,共5页
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然而,沙门菌已进化出相应的逃逸机制逃避宿主的防御。沙门菌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是干扰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包括修饰识别病... 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然而,沙门菌已进化出相应的逃逸机制逃避宿主的防御。沙门菌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是干扰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包括修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分泌TIR模拟物和抑制IκB的降解等;另一种机制是树突状细胞(DCs)介导的免疫逃逸,包括抑制DCs递呈抗原、降低FliC的表达和依附DCs扩散等。利用沙门菌的免疫逃逸策略,可为沙门菌新型疫苗和抑炎性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 树突状细胞 免疫逃逸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