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保无人机作物生产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延发 周婧 +3 位作者 袁敏敏 高辉 吴成伟 郑介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2期58-60,共3页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生产上应用现状,归纳了农用植保无人机作业相较于其他植保作业方式的优势与特点,分析了植保无人机发展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植保无人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无人机 植保 作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纪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敏敏 张延发 +2 位作者 周婧 窦志 高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5期61-62,67,共3页
蔬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矿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是丰富国民餐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农产品。该文介绍了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园区 蔬菜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晚稻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蒋欣彤 窦志 +1 位作者 廖萍 高辉 《中国稻米》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双季晚稻的产量与品质受到茬口衔接状况、温光资源条件、品种自身特性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剖析了影响双季晚稻生产的关键要素,着重阐述了品种合理选择、适宜播期确定、栽插方式优化、氮肥科学运筹以及水分精准... 双季晚稻的产量与品质受到茬口衔接状况、温光资源条件、品种自身特性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剖析了影响双季晚稻生产的关键要素,着重阐述了品种合理选择、适宜播期确定、栽插方式优化、氮肥科学运筹以及水分精准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通过精心优化栽培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双季晚稻的产量,并有效改善稻米品质。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加强早熟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以及丰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此实现双季晚稻丰产与优质的协同共进,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提供先进且适用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早熟优质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中宁 张晨霞 +4 位作者 吴莘玲 陈晨 刘震宇 陈德华 陈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66,共8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早大白为供试材料,设置52 500、67 500、82 50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测定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产量及构成、比重、还原性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磷含量、...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早大白为供试材料,设置52 500、67 500、82 50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测定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产量及构成、比重、还原性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磷含量、淀粉粒度、淀粉热力学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7 500株/hm^(2)时达到最高,而单株结薯数和马铃薯块茎单薯质量呈下降趋势;还原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直链淀粉的含量、淀粉磷含量、淀粉体积平均粒径呈下降趋势,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终值温度、峰值温度均增高。综上,52 500株/hm^(2)时,马铃薯的单薯质量和比重最高;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平均体积粒径也高于其他密度;淀粉中还原性糖含量最低,利于高温加工;当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时,淀粉含磷量最高,淀粉的糊化温度高于其他种植密度。当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马铃薯的产量最高,而品质则介于以上2个密度之间。因此,生产中可以通过密度来调节马铃薯的部分淀粉品质,根据产量要求、口感品质、用途等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密度 产量 淀粉品质 理化特性 方差分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天昊 任晓佳 +2 位作者 仇景涛 顾雪怡 张祖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1,共5页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因其具备的特殊应用价值而长期存在,然而对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认识并不清楚。在苏南区域农田设置不同晚播栽期机插处理,观察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晚播晚栽条件下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因其具备的特殊应用价值而长期存在,然而对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认识并不清楚。在苏南区域农田设置不同晚播栽期机插处理,观察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晚播晚栽条件下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有轻度上升趋势,显示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稻米加工品质上表现出一定劣势。另一方面,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胶稠度有变长的趋势;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表现改善,晚播晚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稻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同时,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以清蛋白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球蛋白和谷蛋白。综上所述,在能够正常成熟的前提下,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有小幅下降,但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显著提升。研究结果明确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一定条件下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晚播晚栽 加工品质 蒸煮和食味品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土壤大量和微量元素等级评价与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婧 张延发 +5 位作者 袁敏敏 江军梁 李阳阳 陈泽 窦志 高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8期74-77,共4页
采用GPS定位取土与实验室测定及地理制图等方法,分析了某产业园区设施农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和总硼、总锰、总钼、总硒等微量元素描述性统计特征,进行了等级评价,并阐述了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 采用GPS定位取土与实验室测定及地理制图等方法,分析了某产业园区设施农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和总硼、总锰、总钼、总硒等微量元素描述性统计特征,进行了等级评价,并阐述了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园区设施农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39.4g/kg、1.05g/kg、90.6mg/kg、56.0mg/kg、107.7mg/kg,皆为中等变异强度,其中有机质变异强度最小,有效磷则最大;总硼、总锰、总钼、总硒平均值分别为24.1mg/kg、271.2mg/kg、0.30mg/kg、0.30mg/kg,其中总硼、总锰为弱变异,总钼、总硒为中等变异。(2)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较丰富,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偏缺。总硒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背景值,总硼、总锰、总钼含量均低于背景值。(3)南部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普遍高于北部,总硼、总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区域,总钼、总硒高值区则位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等级评价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