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两类型糯稻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超高产形成规律
1
作者 郭保卫 王旺 +7 位作者 王开 王岩 曾鑫 景秀 王晶 倪新华 许轲 张洪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3-2453,共21页
探究糯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形成规律,为糯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常规粳型糯稻扬粳糯2号和籼粳杂交糯稻沭优糯82、沭优糯85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糯稻高产(HY)、更高产(HRY)、超高产(SHY)3种群体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群体... 探究糯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形成规律,为糯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常规粳型糯稻扬粳糯2号和籼粳杂交糯稻沭优糯82、沭优糯85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糯稻高产(HY)、更高产(HRY)、超高产(SHY)3种群体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群体结构、抗倒伏特性与产量等特征,阐明糯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形成规律。结果表明,(1)与HY、HRY群体相比,糯稻SHY群体的群体颖花量极显著高于HY与HRY群体,千粒重和结实率与HY、HRY群体无显著差异。糯稻SHY群体具有大穗型特征,总颖花量高(常规粳型糯稻43,000×10^(4)hm^(–2)以上、籼粳杂交糯稻60,000×10^(4)hm^(–2)以上),并保持稳定的千粒重和结实率。(2)有效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糯稻不同产量等级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群体净同化率基本无显著差异,抽穗期至成熟期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各光合势和群体净同化率,均表现为SHY群体>HRY群体>HY群体,而叶面积衰减率呈相反趋势,且三群体间同时期的各指标均差异极显著;(3)有效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各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至成熟期SHY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RY与HY群体;有效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及蜡熟期至成熟期,各产量等级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均无显著差异;拔节期至乳熟期两阶段,SHY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均极显著高于HRY与HY群体,而乳熟期至蜡熟期阶段,常规粳型糯稻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籼粳杂交糯稻SHY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高于HRY与HY群体。(4)随着产量等级的提高,上三叶叶长变大,叶开角、叶基角、披垂度变小,株高增大,株型更加挺拔,基部第一、第二、第三节间略微增长增粗,显著增厚,抗折力显著增强,除常规粳型糯稻第三节间外,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5)糯稻群体产量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净积累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糯稻超高产群体拥有较大穗型的安全库容量(常规粳型糯稻颖花量≥43,000×10^(4)hm^(–2)、籼粳杂交糯稻颖花量≥60,000×10^(4)hm^(–2)),为超高产群体提供库容基础;强大的穗后光合势、光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糯稻超高群体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抽穗期后挺拔的株型与粗壮的茎秆形成较高的粒叶比,有利于增加干物质的高效积累与转运,以保障糯稻超高产群体安全稳定的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超高产 不同产量群体 产量及其构成 群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蒋伟勤 马中涛 +6 位作者 胡群 马会珍 任高磊 朱盈 刘国栋 张洪程 魏海燕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7-784,共8页
速效氮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用量大、损失途径多、损失量高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相较而言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缓慢,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应用于水稻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水稻... 速效氮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用量大、损失途径多、损失量高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相较而言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缓慢,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应用于水稻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稻田氮素损失、氮素吸收利用到产量形成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缓控释氮肥对稻田氮素损失、水稻氮素利用、器官生长、群体变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水稻上施用缓控释氮肥产生不同效应的原因,阐述了缓控释氮肥在水稻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氮肥 氮素损失 氮素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度对优良食味水稻南粳9108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中涛 马会珍 +6 位作者 崔文培 付正豪 蒋伟勤 朱盈 魏海燕 张洪程 刘国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3-1360,共8页
为了研究水稻收获的最佳成熟度,探明不同成熟度稻米之间的产量、品质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5个收获期,考察相应的水稻成熟度,并对可能影响水稻产量、品质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成熟度主要改变... 为了研究水稻收获的最佳成熟度,探明不同成熟度稻米之间的产量、品质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5个收获期,考察相应的水稻成熟度,并对可能影响水稻产量、品质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成熟度主要改变了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当成熟度为95.56%时,水稻产量最高;在品质方面,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值均得到了有效提升,部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在成熟度为93.28%时最佳,但与成熟度为95.56%时相比差异不显著;稻米的食味值整体上在成熟度为95.56%时最佳,但与成熟度为93.28%时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成熟度稻米之间的淀粉、蛋白质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淀粉糊化特性、蛋白质组分的差异较大,可能由于成熟度主要改变了稻米的蛋白质组分、淀粉结构,从而影响了稻米品质。综合水稻产量与品质可知,当水稻成熟度为93.28%~95.56%时,为江苏稻区南粳9108的最佳收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9108 水稻 成熟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量与壮秧剂对超秧龄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邵星宇 陈英龙 +6 位作者 王洋 肖丹丹 刘锦宇 郭哈伦 韦还和 高平磊 戴其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7-83,共7页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黄叶发生情况、干物质积累情况、根冠比和充实度等的影响。25 d开始秧苗素质迅速下降,各壮秧剂均改善了秧苗素质,其中苗壮丰通过扩大叶龄、增加叶面积来快速积累干物质,秧苗“大、绿、壮”。咪鲜·甲霜灵处理通过矮化植株,提高秧苗的充实度和抗逆性,株型矮小紧凑。多·多唑通过延缓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抗衰老能力。在超秧龄(35 d)情况下,多·多唑处理秧苗衰老情况不明显,生长速率高于其他2种壮秧剂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成长活力,虽然对于苗壮丰和咪鲜·甲霜灵处理来说秧苗长势相对弱小,但是在超秧龄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生长速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而在播量方面,90 g/盘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120 g/盘。从壮秧剂处理来看,各壮秧剂处理均能提高秧苗素质。总体而言,苗壮丰+9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较优,能适应超秧龄移栽,有利于培育工厂机械化秧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秧龄水稻 壮秧剂 播量 秧苗素质 多·多唑 咪鲜·甲霜灵 苗壮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分化末期-灌浆初期干旱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景秀 周苗 +8 位作者 王晶 王岩 王旺 王开 郭保卫 胡雅杰 邢志鹏 许轲 张洪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7,共15页
【目的】研究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土壤干旱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生理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供试材料,分别在穗分化末期至籽粒灌浆初期20 d(BAH)、穗分化末期10 d(BH)与... 【目的】研究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土壤干旱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生理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供试材料,分别在穗分化末期至籽粒灌浆初期20 d(BAH)、穗分化末期10 d(BH)与灌浆初期10 d(AH)设置轻度干旱(LD,ψsoil=−20±5 kPa)、重度干旱(SD,ψsoil=−40±5 kPa)及常规水分(CK)处理。【结果】1)在处理结束当天、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质量与根系活力均表现为SD<LD<CK,根冠比呈相反趋势。在处理结束时,BAH时段SD、LD均与CK差异显著,除根冠比外,BH、AH时段SD与CK差异显著,LD与CK无显著差异。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BAH时期SD与CK差异显著,除根尖数外LD与CK差异不显著,BH时期SD根系部分指标与CK差异显著,AH时期水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在处理结束时、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剑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表现为SD<LD<CK,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相反趋势。在处理结束时,BAH时段SD、LD各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除Ci外SD、LD间差异也显著,BH、AH时段SD各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LD与CK差异不显著。在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BAH时段SD与CK差异显著,LD与CK差异多不显著,BH时段SD的Pn、Tr、Fv/Fm较CK差异显著,而AH时段各指标在水分处理间差异多数不显著。3)三处理时段下各胁迫处理间产量均表现为SD<LD<CK,BAH、BH时段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AH时段LD、CK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与SD差异显著。【结论】BAH时期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均会抑制根系生长与叶片光合能力,显著降低产量,其中轻度干旱影响较小。BH时期土壤重度干旱时,根、叶形态生理指标在处理结束后难以恢复至对照水平,AH时期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各指标在处理结束后能较快恢复。可见,在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水稻根系和叶片生长对穗分化末期干旱胁迫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 优质食味粳稻 干旱胁迫 根系形态生理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诚信 郭保卫 +14 位作者 唐健 许方甫 许轲 胡雅杰 邢志鹏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黄丽芬 陆阳 唐闯 戴琪星 周苗 孙君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8-1220,共13页
近年来,南方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寡照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为探明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间段(1~7d、8~14d、15~21d、22~28d、29~35d)设置低温弱光复合胁迫(LW)、单一弱光(WN)、单一低温处理(LN)和常温常光(NN)4个处... 近年来,南方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寡照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为探明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间段(1~7d、8~14d、15~21d、22~28d、29~35d)设置低温弱光复合胁迫(LW)、单一弱光(WN)、单一低温处理(LN)和常温常光(NN)4个处理,研究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RVA谱特征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间的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表现为LW>LN>WN>NN,且灌浆结实期各阶段的复合胁迫均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除了2016年灌浆结实1~7d的垩白度外,灌浆结实21d内的复合胁迫与单一弱光、低温差异也显著或极显著,单一胁迫低温、弱光在灌浆结实21d内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其中单一低温与弱光在部分处理下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浆结实21d后,复合胁迫与单一弱光、低温部分差异显著,弱光与低温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NN>WN>LN>LW,其中,灌浆结实21d内,复合胁迫及单一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灌浆结实21d后,部分时间段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对加工品质影响程度按大小依次为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且灌浆结实21d内处理的影响大。对蒸煮食味品质,低温弱光复合胁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外观、黏度和食味值,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硬度,单一胁迫低温、弱光表现与复合胁迫相同的影响,且灌浆结实21d内,除2016年的胶稠度,单一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一低温、弱光较复合胁迫差异也多显著或极显著。从水稻RVA谱特征值来看,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造成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与崩解值下降,最高黏度、消减值与峰值时间上升,除灌浆结实29~35d的崩解值外,复合胁迫较对照NN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部分指标的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总之,灌浆结实期各时间段的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造成稻米品质不同程度下降,且以灌浆结实21d内复合胁迫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低温弱光复合胁迫 灌浆结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肥氮素用量与结实期遮光复合作用对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陶钰 姚宇 +8 位作者 王坤庭 邢志鹏 翟海涛 冯源 刘秋员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张洪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0-1745,共16页
氮素穗肥用量和结实期遮光可通过影响叶片光合和植株氮营养状况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能力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特征的稻米品质。为探明氮素穗肥用量与结实期遮光复合作用对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以生育期相近的常规粳稻... 氮素穗肥用量和结实期遮光可通过影响叶片光合和植株氮营养状况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能力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特征的稻米品质。为探明氮素穗肥用量与结实期遮光复合作用对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以生育期相近的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9108和扬农香28为材料,设置40.5 kg hm^(-2)(N1)、81.0 kg hm^(-2)(N2)、121.5 kg hm^(-2)(N3)3个氮素穗肥用量处理,并于抽穗至成熟期采用人工遮阴方式控制水稻冠层光照,包括100%自然光照(S0)和50%自然光照(S50)处理,研究了结实期不同光氮处理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S0条件下随氮素穗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S50条件下呈下降趋势,其中S0N2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加工品质较好;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S50N3>S50N2>S50N1>S0N3>S0N2>S0N1的趋势,且穗肥氮素用量的增加和结实期遮光对稻米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具有累加作用。穗肥氮素用量增加和结实期遮光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提高蛋白质含量,其中谷蛋白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蛋白组分。穗肥氮素用量增加和结实期遮光不利于稻米食味值评分,不同品种的食味特征值对食味值评分的直接影响有差异。水稻淀粉的峰值黏度、崩解值随穗肥氮素用量增加和结实期光照强度下降而降低,消减值则上升,光氮复合作用增加了上述指标的差异。在穗肥氮素用量与结实期遮光复合作用下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值趋势性变化来分析,结实期植株碳氮代谢能力强弱发生了变化。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与稻米食味值评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蛋白质的相关系数更大。因此,适量减施氮素穗肥有利于水稻结实期遭遇寡照后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品质提升,并且降低直链淀粉含量特别是蛋白质含量可能是提升稻米食味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优质水稻丰产调优栽培技术的更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肥氮素用量 结实期遮光 常规粳稻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与穗后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苗 景秀 +7 位作者 蔡嘉鑫 王岩 韩晨曦 郭保卫 胡雅杰 邢志鹏 许轲 张洪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57-3368,共12页
【目的】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与穗后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为优质稻丰产抗逆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优质食味软米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后1~20 d设高温干旱(HD)、高温常规水... 【目的】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与穗后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为优质稻丰产抗逆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优质食味软米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后1~20 d设高温干旱(HD)、高温常规水分管理(HC)、常温干旱(CD)、常温常规水分(CK)4个处理,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穗部性状及穗后干物重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产量及收获指数在各处理间均表现为HD<HC<CD<CK,结实率、产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其余指标在HD与HC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均与CD、CK差异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除结实率和千粒重外,CD与CK差异不显著。一次或二次枝梗上的实粒数、实粒重、千粒重与结实率在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HD<HC<CD<CK,一次枝梗实粒数占比及实粒重占比表现相反趋势且均高于二次枝梗,其中一次、二次枝梗结实率在不同胁迫处理间差异极显著,HD、HC处理的实粒数、实粒重与CD、CK差异显著或极显著,CD与CK大多差异不显著。穗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HD<HC<CD<CK,南粳9108 HD、HC和CD处理下穗后50 d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降低12.9%、10.7%和2.4%,2个品种穗后10~20 d干物质积累量增速最快,穗后30~50 d增幅平缓。各处理下单穗干重增速随抽穗后时间段推延而降低,且不同处理间均以HD、HC显著低于CD、CK。穗后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在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HD<HC<CD<CK,HD、HC间差异不显著,均与CD、CK差异极显著,CD与CK差异极显著。随穗后生育期推移,水稻剑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为HD<HC<CD<CK,SPAD值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各指标对水稻产量的直接系数和间接系数均大于二次枝梗,其中以一次枝梗实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结实率。【结论】穗后20 d内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及单一高温、干旱胁迫主要通过降低结实率造成水稻减产,以一次枝梗实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相比南粳9108,丰粳1606对高温、干旱较钝感。干旱胁迫主要通过缩短灌浆时间减少穗部充实,高温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通过降低灌浆速率与缩短灌浆时间双重影响穗部充实,故高温干复合胁迫、单一高温胁迫对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一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食味粳稻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 产量 穗部结构 干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