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与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韦还和 孟天瑶 +6 位作者 陈英龙 左文刚 姚荣江 高平磊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0,共8页
我国正积极推进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鉴于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不够明晰,存在产量不高且不稳定等实际问题,我们系统总结了本团队在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与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滨海盐碱地水... 我国正积极推进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鉴于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不够明晰,存在产量不高且不稳定等实际问题,我们系统总结了本团队在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与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形成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需确保群体穗数充足且穗型较大,以此协同实现足够的群体库容量,并保持较高的库容充实度;(2)要稳定水稻前期生长量,合理增加中期光合生长量,显著增强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3)凭借良好的株型和群体支撑力,保障群体库容能够充分结实。围绕上述规律,我们针对性开展了一系列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涵盖土壤脱盐关键技术、土壤培肥关键技术、耐盐水稻品种筛选与鉴定、适宜的密肥组合与微咸水灌溉技术,以及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整合并形成了“耕、晒、泡、旋、排”多次循环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的快速高效脱盐培肥技术,以及以应用耐盐优质品种和“早播、勤灌、壮秧、密植、足肥”为特征的机插综合栽培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滨海盐碱地机插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滨海盐碱地取得了显著的改良土壤与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水稻 产量形成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付第慧 邢志鹏 +7 位作者 程爽 王忠祥 陈飞扬 黄志成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张洪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我国水稻在实现持续丰产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药、肥料和灌溉水的高投入,以及产量、品质和效益协同性偏差等问题。以生物可降解地膜为材料、机械化覆膜为途径的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优质丰产高效协同生产、促进稻田绿色可持续发... 我国水稻在实现持续丰产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药、肥料和灌溉水的高投入,以及产量、品质和效益协同性偏差等问题。以生物可降解地膜为材料、机械化覆膜为途径的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优质丰产高效协同生产、促进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覆膜栽培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在节水保墒、保肥增效、防草减药和增温保湿方面的作用及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效益等的影响,并总结了覆膜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膜栽培技术 生物降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化旱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特征及其能量与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翁文安 邢志鹏 +8 位作者 胡群 魏海燕 廖萍 朱海滨 瞿济伟 李秀丽 刘桂云 高辉 张洪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3-1377,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人化旱直播(unmanneddrydirect-seeding,UDS)水稻的丰产形成规律,分析稳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无人化旱直播技术的规模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于2021—2023年,以南粳5718为材料,以无人化毯苗机插(unmanned carpet...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人化旱直播(unmanneddrydirect-seeding,UDS)水稻的丰产形成规律,分析稳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无人化旱直播技术的规模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于2021—2023年,以南粳5718为材料,以无人化毯苗机插(unmanned carpet seedling machine transplanting, UMT)为对照,在江苏省稻麦两熟制代表性地区大丰和泗洪开展了大面积丰产栽培试验,系统研究了无人化旱直播水稻的生育期特征、分蘖特性、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规律,分析其能量投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无人化旱直播水稻的全生育期较对照缩短12~19d,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减少226.1~329.3℃。与对照相比,无人化旱直播通过提高主茎成穗比例,利用主茎的生长优势可以提高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播种到拔节阶段的群体生长率、群体净同化率以及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群体光合势。然而,较低的成穗率和群体颖花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减少是导致减产的重要因素,无人化旱直播水稻的产量平均降低了5.4%~5.9%。从能量投入和经济效益来看,无人化旱直播水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集成度较高,耕播环节的机械能量投入减少43.8%,能源投入减少27.8%,总体能量投入减少了5.8%,水稻生产成本降低了11.8%,经济效益增加了3.4%。综上,在生产上应当进一步优化无人化旱直播栽培质量,在充分发挥主茎生长优势下,重点调控优势蘖位分蘖的发生及最终成穗以满足无人化旱直播水稻壮主茎、攻足穗的生产目标。同时应当以合理增加生育中期的生长量为重点,促进生育后期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穗部生物量,在大群体库容的前提下获得充足的籽粒灌浆物质,以实现无人化旱直播水稻进一步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人化旱直播 生育特征 产量 能量投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飞播水稻生育特征与丰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海滨 胡群 +5 位作者 陆喜瞻 翁文安 邢志鹏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共13页
通过无人化建设推动水稻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在劳动力供给萎缩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水稻生产无人化建设进程。其中,无人飞播技术因具有不受地形地势限制、作业成本低和作业效率高的优势而... 通过无人化建设推动水稻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在劳动力供给萎缩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水稻生产无人化建设进程。其中,无人飞播技术因具有不受地形地势限制、作业成本低和作业效率高的优势而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但国内众多稻区实行的复种策略不仅压缩了水稻生育期,还造成秸秆大量还田,容易形成飞播种子出苗和生长逆境,进而影响产量。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无人飞播水稻生育特征和兼顾丰产优质的种植密度以保障稳产丰产,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在前期开展了相应条件下无人飞播和无人机插在水稻基本生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方面的差异研究,以及飞播水稻群体在150、 195和240万株/hm^(2)基本苗处理下的产量形成与品质特征差异研究。该研究总结并介绍了相关研究结果,同时从选择适宜品种、种子处理、适时早播、耕整地技术与沟系配套、确立合理种植密度、氮肥选用与灌溉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几个方面进行丰产栽培关键技术讨论,并从无人机技术突破、建立成熟的行业生产标准和栽培措施配套3个方面对水稻飞播技术的未来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无人飞播水稻大规模应用与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水稻 飞播 常规粳稻 生育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韦还和 马唯一 +10 位作者 左博源 汪璐璐 朱旺 耿孝宇 张翔 孟天瑶 陈英龙 高平磊 许轲 霍中洋 戴其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63,共14页
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盐害和干旱往往交织出现,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优质目标的实现。全面剖析盐、干旱胁迫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可为滨海... 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盐害和干旱往往交织出现,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优质目标的实现。全面剖析盐、干旱胁迫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可为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与品质调优栽培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概述了盐、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内源激素、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其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从耐盐耐旱品种选育及栽培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减轻水稻盐/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为今后深入开展水稻耐盐和干旱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干旱 盐-旱复合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氮磷高效吸收与利用的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星 邓仕文 +2 位作者 陈英龙 李荣凯 戴其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氮磷等化学肥料对于水稻产量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产量增长迟缓、肥料及水分投入大、利用率低等问题,提高水稻对氮磷的高效吸收和利用,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氮磷等化学肥料对于水稻产量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产量增长迟缓、肥料及水分投入大、利用率低等问题,提高水稻对氮磷的高效吸收和利用,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实现水稻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水稻氮磷高效吸收和利用涉及多个生理过程和信号通路,包括氮磷的吸收、转运、同化、再分配和发育响应等。然而,目前已经初步研究了这些生理过程,并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提高氮磷效率;近年来利用水稻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鉴定了多个氮磷高效基因位点,揭示了其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成功培育了一批氮磷高效的水稻品种,为氮磷高效育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氮磷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然而,目前水稻氮、磷高效的调控网络和关键过程尚不明确,氮磷协同高效的机制也未确定。因此,氮磷高效利用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深入研究:(1)揭示水稻氮磷高效的形成网络机制与关键过程,进一步阐明如何实现氮磷高效;(2)探究氮、磷之间的协同机制,以降低肥料投入和减少环境污染;(3)分析氮磷高效利用的多信号调控网络,构建氮磷高效的适配机制;(4)加强水稻与环境不同界面的互作研究,建立适宜不同地区的氮磷高效机制;(5)通过改良水稻自身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建设稻田面源污染修复体系,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及环境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 利用效率 生理机制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优化水肥管理对水稻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李梓逸 周影 +3 位作者 敖弟彩 高辉 窦志 徐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2-58,共7页
为探究优化水肥管理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并为增强水稻抗倒与高产栽培调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南粳5718为试验水稻品种,总施氮量为300 kg/hm^(2),设置2种优化水肥管理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模式(OPT1)、在此... 为探究优化水肥管理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并为增强水稻抗倒与高产栽培调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南粳5718为试验水稻品种,总施氮量为300 kg/hm^(2),设置2种优化水肥管理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模式(OPT1)、在此基础上增施硅肥并调整穗肥施用比例的再高产高效模式(OPT2),对比当地农户习惯的水肥处理(农户模式,CON),以不施氮肥作空白对照(CK),研究水稻关键生育期的茎秆形态学、力学特征变化和产量构成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OPT1、OPT2处理的水稻重心高分别比CON处理降低4.98%、10.83%,茎壁厚度分别增加20.29%、23.19%,茎秆形态学特征得到改善。在拔节期、抽穗后15 d和成熟期OPT2处理的倒伏指数较低,比OPT1、CON处理降低2.24%~25.00%。抽穗后30 d, OPT1、OPT2处理的倒伏指数分别比CON处理增加了9.69%、4.76%,但由于增施硅肥,OPT2处理的倒伏指数比OPT1处理降低了4.49%。OPT1、OPT2处理分别比CON处理显著增产20.58%、31.19%,OPT2处理比OPT1处理增产8.80%。综上,300 kg/hm^(2)施氮水平下,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有助于水稻增产,增施硅肥并分次施用穗肥能提高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优化水肥管理 硅肥 干湿交替灌溉 穗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秸秆利用现状和饲用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熙 张徐彬 +3 位作者 朱旺 韦还和 孟天瑶 周桂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7,33,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以及其副产品消费量持续增加,饲料粮供需缺口扩大,饲料粮供给不足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全球作物生产大国,秸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中水稻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秸秆总量的1/4。水稻秸秆具有一定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以及其副产品消费量持续增加,饲料粮供需缺口扩大,饲料粮供给不足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全球作物生产大国,秸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中水稻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秸秆总量的1/4。水稻秸秆具有一定的饲用价值,可用于喂养反刍动物。本文综述了我国水稻生产与秸秆利用现状,分析了水稻秸秆的饲用价值,概述了水稻秸秆加工利用关键技术,提出了影响水稻秸秆饲用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并展望了水稻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 饲用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基质块超高密度育秧对水稻毯苗素质及机插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凌宇飞 胡群 +9 位作者 夏宇欣 张凯溦 付第慧 冯源 许方甫 李光彦 邢志鹏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5,共14页
传统毯苗育秧方法因育秧土自重大、人力需求量大及机插作业对秧盘数量需求高等问题,限制了机插水稻的推广与应用。为应对这些问题,该研究采用轻质的秸秆基质块代替育秧土,并通过高密度播种降低人工依赖,探索超高密度育秧条件下其对秧苗... 传统毯苗育秧方法因育秧土自重大、人力需求量大及机插作业对秧盘数量需求高等问题,限制了机插水稻的推广与应用。为应对这些问题,该研究采用轻质的秸秆基质块代替育秧土,并通过高密度播种降低人工依赖,探索超高密度育秧条件下其对秧苗生长、机插性能、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粳稻南粳5718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播种密度(D1:150 g/盘)和4种高密度处理(D2:200 g/盘;D3:250 g/盘;D4:300 g/盘;D5:350 g/盘),以及4个秧龄梯度(A1:10 d;A2:15 d;A3:20 d;A4:25 d)。结果表明,随秧龄增长,D2至D5处理的秧苗素质呈下降趋势;但在较短秧龄(A1和A2)时,其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和发根力均接近或超过传统密度秧龄的组合(D1A3)。与D1相比,D2至D5处理的机插缺穴率降低了19.78%~60.26%,虽然伤秧率增加了32.25%~242.90%,但漂秧率和翻倒率分别降低了15.01%~50.55%和17.53%~45.44%。此外,高密度处理的单位面积秧盘用量相比D1处理减少了12.12%~58.98%,并在短秧龄条件下实现高产。其中,D4A2组合表现最佳,连续两年产量分别达到10.69和10.65 t/hm^(2),并获得最高经济收益32085.32和31967.25元/hm^(2)。综上所述,秸秆基质块超高密度育秧在短秧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通过减少秧盘用量可节省育秧用工并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基质块 毯苗素质 机插质量 产量 经济效益 无人化 机插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钼对水稻硝态氮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杨艳菊 浦佳玲 +4 位作者 廖福兴 李莞意 王娟娟 钱晓晴 张海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了提高水稻对硝态氮的利用效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纳米钼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硝态氮积累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与相同浓度的钼酸钠相比,纳米钼对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促进作... 为了提高水稻对硝态氮的利用效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纳米钼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硝态氮积累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与相同浓度的钼酸钠相比,纳米钼对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更大;钼酸钠和纳米钼能够促进水稻茎叶氮含量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且纳米钼对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的促进效果显著优于钼酸钠。该项研究为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长 氮含量 纳米钼 硝态氮利用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害和干旱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唯一 朱济邹 +9 位作者 朱旺 耿孝宇 张翔 刁刘云 汪璐璐 孟天瑶 高平磊 陈英龙 戴其根 韦还和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70,共15页
我国正大力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发展水稻生产。然而,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过程中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导致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显著下降,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提质目标的实现。本文系统综述了盐害... 我国正大力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发展水稻生产。然而,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过程中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导致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显著下降,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提质目标的实现。本文系统综述了盐害、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从渗透胁迫、离子平衡、光合作用、抗氧化保护、内源激素、碳氮代谢、代谢物及基因调控等方面阐明了其影响稻米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从耐盐耐旱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减轻水稻盐/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对下一步深入开展盐-旱复合胁迫影响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旱复合胁迫 盐胁迫 干旱胁迫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碳点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淇 刘洋 +3 位作者 崔茂亚 高平磊 陈英龙 戴其根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3-832,共10页
碳点(CD)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低成本、易合成、低毒性且可生物降解、高量子产率、小尺寸和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在农业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CD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从种子萌发、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矿质元素... 碳点(CD)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低成本、易合成、低毒性且可生物降解、高量子产率、小尺寸和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在农业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CD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从种子萌发、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矿质元素吸收、光反应、碳同化、抗氧化和抗逆性等方面阐述其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安全、可持续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最后,讨论了CD在农业系统中的潜在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彭翔 戴林秀 +5 位作者 李京咏 颜宇璐 徐峥 徐强 窦志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0,共6页
基于已发表的文献数据,综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理。41%的样本量数据表明,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产量高于水稻单作,而59%的样本量呈相反趋势;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穂数和穗... 基于已发表的文献数据,综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理。41%的样本量数据表明,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产量高于水稻单作,而59%的样本量呈相反趋势;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穂数和穗粒数普遍减少,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于水稻单作,稻田综合种养稻米的加工、外观、蒸煮和食味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其中,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极显著提高0.72%~2.74%,胶稠度增加2.11%,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则分别下降13.78%、11.76%、3.01%和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产量 稻米品质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环境因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梁友 王津 +3 位作者 王思进 赵灿 宋杰辉 霍中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9,共9页
光照、温度、水分和氮素作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主要通过调节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以及叶片活力、衰老进程等影响水稻内生长激素含量、酶活性和光合作用效率,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本文探讨了在稻田环境因子胁... 光照、温度、水分和氮素作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主要通过调节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以及叶片活力、衰老进程等影响水稻内生长激素含量、酶活性和光合作用效率,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本文探讨了在稻田环境因子胁迫下水稻根系、叶片发生的变化,发现环境因子胁迫会使水稻根系生长和叶片光合受抑,加速衰老,进一步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本文展望了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挑战和实现水稻绿色高效栽培及节水减肥等战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1)在研究上开拓新思路,深入探究环境因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2)在栽培上提出新技术、新方法,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推广,通过栽培管理手段降低环境因子胁迫对水稻的影响;(3)在育种上开发针对性水稻品种,于分子层面挖掘水稻耐阴、耐冷、耐热、抗旱基因并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根系 光合作用 产量形成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及栽培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蔡嘉鑫 王岩 +9 位作者 唐闯 周苗 景秀 曾鑫 胡雅杰 邢志鹏 许轲 张洪程 郭保卫 倪新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8,共8页
适宜播期的确定是水稻种植中重要的环节与内容,然而生产上总会出现播期提前或推迟的现象,播期不同导致水稻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差异,进而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造成影响,根据品种特性、生产地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期,有利于实现水稻高产优... 适宜播期的确定是水稻种植中重要的环节与内容,然而生产上总会出现播期提前或推迟的现象,播期不同导致水稻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差异,进而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造成影响,根据品种特性、生产地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期,有利于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协同。不适宜的播期通过影响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降低水稻产量,通过影响穗前生长与穗后籽粒灌浆充实而影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理化性质。从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等指标梳理前人在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秧龄、不同品种选择、氮肥及其他养分调控、栽植密度、水分管理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针对播期变化的水稻栽培调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生产上从播期角度调控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产量 品质 栽培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害和干旱影响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和产量形成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旺 张徐彬 +5 位作者 耿孝宇 陈英龙 戴其根 周桂生 韦还和 孟天瑶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0,45,共8页
我国正大力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发展水稻生产,但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盐害和干旱往往交织出现,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严重制约了沿海滩涂水稻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根系是植物感受盐害和干旱逆境的首要器官,也是最主... 我国正大力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发展水稻生产,但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盐害和干旱往往交织出现,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严重制约了沿海滩涂水稻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根系是植物感受盐害和干旱逆境的首要器官,也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受害部位。全面理解盐害、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与稻谷产量形成的内在关联,可为沿海滩涂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概述了盐害、干旱和盐-旱复合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生理活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和内源激素等方面阐述其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探讨了缓解水稻盐害、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最后对下一步深入开展盐-旱复合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干旱胁迫 复合胁迫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稻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周年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岩 赵灿 +3 位作者 刘光明 赵凌天 王维领 霍中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28,共6页
为了缓解稻田共作出现的“重渔轻稻”矛盾,以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为供试品种,以稻麦轮作(R-W)为对照,设置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RD-Mv)、稻虾轮作(R-C)两种稳稻种养模式,通过综合栽培措施调控构建稳产水稻群体(产量>7.5 t/hm^(2)),研... 为了缓解稻田共作出现的“重渔轻稻”矛盾,以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为供试品种,以稻麦轮作(R-W)为对照,设置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RD-Mv)、稻虾轮作(R-C)两种稳稻种养模式,通过综合栽培措施调控构建稳产水稻群体(产量>7.5 t/hm^(2)),研究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周年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R-W相比,RD-Mv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提高7.17%,R-C产量与R-W相当,RD-Mv增穗增产,R-C增粒稳产。RD-Mv和R-C能增加水稻剑叶SPAD值,提高叶面积指数,较R-W分别增加9.97%~33.45%和12.78%~39.78%,差异显著。RD-Mv和R-C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增加了播种至分蘖中期的积累量。RD-Mv和R-C的光合势和分蘖中期前的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R-W,分蘖中期后的群体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周年效益方面,R-C利润高,产投比达3.12,RD-Mv利润有所提高,但产投比仅2.29,低于R-W的2.51。综上,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和稻虾轮作均能稳产增收,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势好、前期干物质积累多且群体生长好是其增产稳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产量 干物质生产 周年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云 孟轶 +3 位作者 翁文安 陈雨琼 张洪程 廖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9,35,共5页
为探究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氮肥(CK)和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2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 为探究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氮肥(CK)和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2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DCD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15.1%)和地上部生物量(28.4%),并且显著降低了稻田甲烷(CH_(4))累积排放量(22.2%)、氧化亚氮(N_(2)O)累积排放量(56.0%)、综合温室效应(GWP)(24.4%)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31.7%)。可见,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协同实现水稻丰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双氰胺 水稻 产量 甲烷 氧化亚氮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稻渔(禽)共生模式水稻产量、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林秀 李京咏 +4 位作者 彭翔 杨谦 徐强 窦志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国家的助...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等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是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国家的助力下迅速发展,但目前综合种养技术相对粗放,各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稻渔(禽)共生模式下水产(禽)动物的规格和放养密度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这严重制约了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提档升级与提质增效。本文阐述了目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稻渔(禽)共生模式下不同水产(禽)动物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今后稻渔(禽)共生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稻渔(禽)共生模式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稻渔(禽)共生 放养密度 产量 品质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韦还和 张翔 +8 位作者 朱旺 耿孝宇 马唯一 左博源 孟天瑶 高平磊 陈英龙 许轲 戴其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46,共13页
以江苏沿海滩涂主栽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包括对照(CK,盐浓度0)、中盐(medium-salinity stress,MS,盐浓度0.15%)和高盐(high-salinity stress,HS,盐浓度0.3%)对水稻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江苏沿海滩涂主栽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包括对照(CK,盐浓度0)、中盐(medium-salinity stress,MS,盐浓度0.15%)和高盐(high-salinity stress,HS,盐浓度0.3%)对水稻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中盐和高盐胁迫均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降幅分别为26.3%和57.7%(两品种平均);盐胁迫处理下,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2)盐胁迫显著降低穗长、每穗强势粒和弱势粒籽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强势粒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降幅均低于弱势粒。(3)盐胁迫下,水稻植株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以及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但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此外,抽穗后15 d和30 d盐胁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4)盐胁迫降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但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有效灌浆天数有所增加;盐胁迫提高了强势粒和弱势粒有效灌浆天数,但平均灌浆速率显著下降,其中强势粒灌浆量的降幅低于弱势粒。(5)盐胁迫下,籽粒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S)、颗粒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显著下降,其中弱势粒的降幅高于强势粒。综上所述,盐胁迫下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灌浆天数有所增加,但籽粒灌浆速率及其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显著下降,致使籽粒充实度、粒重和产量显著下降,其中盐胁迫对弱势粒抑制作用大于强势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水稻 籽粒灌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