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腌制方式对扬州盐水鹅预制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孟祥忍 刘宗振 +7 位作者 吴鹏 许志诚 王恒鹏 高子武 吴丹璇 高苏敏 张桓 张泰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为改进盐水鹅预制品的品质,试验设置以下处理组:滚揉超声复合腌制法(G+C处理组)、滚揉腌制法(G处理组)、超声腌制法(C处理组)、加盐滚揉腌制法(G+NaCl处理组)和常规湿腌法(常规处理组),以肉色、持水力、脂肪氧化值、质构、感官评价、微... 为改进盐水鹅预制品的品质,试验设置以下处理组:滚揉超声复合腌制法(G+C处理组)、滚揉腌制法(G处理组)、超声腌制法(C处理组)、加盐滚揉腌制法(G+NaCl处理组)和常规湿腌法(常规处理组),以肉色、持水力、脂肪氧化值、质构、感官评价、微观结构、脂肪酸等为评价指标,探究超声处理、滚揉处理对盐水鹅预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NaCl处理组的肉色鲜亮,持水力最好。常规处理组TBARS值最低,经过滚揉、超声处理的其他处理组的脂肪氧化程度均高于常规处理组。感官评价及质构结果表明G+NaCl处理组的弹性和咀嚼性为最佳。各处理组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2种、不饱和脂肪酸(U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各为3种。其中C处理组、G+NaCl处理组和G+C处理组的脂肪酸总量相近,且G+C的脂肪酸总量最小。综上,G+NaCl处理组是最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盐水鹅 滚揉腌制 超声波腌制 脂肪氧化 质构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和高盐条件下L-组氨酸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秀云 徐双意 +1 位作者 曹思瑜 张雅玮 《肉类研究》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研究低盐(0.2 mol/L NaCl)及高盐(0.6 mol/L NaCl)条件下L-组氨酸(L-histidine,His)添加量(0、0.2、0.4 g/100 mL)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和高盐条件下,His的添加均引... 研究低盐(0.2 mol/L NaCl)及高盐(0.6 mol/L NaCl)条件下L-组氨酸(L-histidine,His)添加量(0、0.2、0.4 g/100 mL)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和高盐条件下,His的添加均引起MP发生解折叠,使其分子构象发生转变,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并伴随其他二级结构(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含量的增加;同时暴露出埋藏在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表面疏水性增加;随着His添加量的升高,MP的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体外消化结果表明,His的添加使得MP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酶解产物粒径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低盐或高盐条件下,His的添加可引起MP结构发生解折叠,暴露出更多酶切位点,进而促进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MP的酶解作用,从而提高MP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L-组氨酸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结构 体外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蘑菇山菌汤火锅底料的制备工艺
3
作者 王丰 李想 唐建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文章利用响应面法对蘑菇山菌汤火锅底料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制备工艺:炒制时间为27 min,炒制温度为185℃,炒锅旋转速度为31 r/min,豆瓣用量为16.8%,复合香辛料用量为0.66%,并利用该制备工艺参数进行试验验证和综合评价。试验结... 文章利用响应面法对蘑菇山菌汤火锅底料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制备工艺:炒制时间为27 min,炒制温度为185℃,炒锅旋转速度为31 r/min,豆瓣用量为16.8%,复合香辛料用量为0.66%,并利用该制备工艺参数进行试验验证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所得蘑菇山菌汤火锅底料组织形态感官评分为90.4分,色泽感官评分为91.2分,浑汤度感官评分为89.4分,香味感官评分为90分,滋味感官评分为92分,蘑菇山菌汤火锅底料综合评分为90.71分,与二阶响应回归模型预测值88.35分之间的偏差为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响应面法 制备工艺 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低脂蛋黄酱工艺配方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梦倩 章海风 +2 位作者 凌晓冬 戴一朋 曹晖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87,共6页
通过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法对低脂蛋黄酱的组织形态、色泽、气味、口感进行感官评分,结合响应面设计对低脂蛋黄酱的工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低脂蛋黄酱感官品质的影响为脂肪替代率>蛋黄添加量>荞麦淀粉基脂肪替代品DE值,... 通过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法对低脂蛋黄酱的组织形态、色泽、气味、口感进行感官评分,结合响应面设计对低脂蛋黄酱的工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低脂蛋黄酱感官品质的影响为脂肪替代率>蛋黄添加量>荞麦淀粉基脂肪替代品DE值,最优配方为蛋黄添加量14%,脂肪替代率30%,荞麦淀粉基脂肪替代品DE值为4。在此条件下的感官评分为87.02,与模型预测值(87.2686)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脂蛋黄酱 模糊数学 感官品质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评判响应面法优化调理油炸挂糊肉片复热工艺 被引量:6
5
作者 戴一朋 章海风 +2 位作者 李梦倩 凌晓冬 曹晖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为实现调理油炸挂糊食品复热工艺的标准化加工,文章对调理油炸挂糊肉片的复热工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以脂肪含量、水分含量、黄度值以及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其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调... 为实现调理油炸挂糊食品复热工艺的标准化加工,文章对调理油炸挂糊肉片的复热工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以脂肪含量、水分含量、黄度值以及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其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调理油炸挂糊肉片复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油炸温度210℃、油炸时间115 s,在此条件下调理油炸挂糊肉片的脂肪含量为18.86%,水分含量为29.25%,黄度值为26.65,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83.38分,能较好地与响应面预测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油炸挂糊肉片 响应面 模糊数学法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煮温度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春梅 陆辰燕 +5 位作者 沈银涵 刘玥 刘瑞 于海 席军 林广桃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45,共6页
通过测定羊肉的蒸煮损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降解状况、脂肪氧化情况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蒸煮温度(中心温度分别为20、50、60、70、80、90℃)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20... 通过测定羊肉的蒸煮损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降解状况、脂肪氧化情况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蒸煮温度(中心温度分别为20、50、60、70、80、90℃)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20℃处理组的0.90%升至90℃处理组的最高值41.47%;硬度、内聚力和咀嚼性均在80℃时出现峰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在中心温度升高至70℃后呈下降趋势;亮度值(L*)和黄度值(b*)分别在70、60℃时达到最大,红度值(a*)呈下降趋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中,分子质量36~130 kDa的蛋白质发生降解产生小分子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肌纤维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70℃时最大,之后随中心温度的升高逐渐缩小,且造粒和崩解现象加剧。因此,羊肉蛋白结构及微观结构在蒸煮过程中会因蒸煮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对羊肉品质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温度 嫩度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蛋白多肽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吕新河 朱云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进一步促进泥鳅蛋白及其加工食品的开发,通过体内以及体外抗氧化实验,对泥鳅蛋白多肽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泥鳅蛋白多肽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体内抗氧化实验中,多肽高剂量组中血清、肝脏、心脏的SOD活性与模型对... 为进一步促进泥鳅蛋白及其加工食品的开发,通过体内以及体外抗氧化实验,对泥鳅蛋白多肽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泥鳅蛋白多肽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体内抗氧化实验中,多肽高剂量组中血清、肝脏、心脏的SOD活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36.6%、28.1%、22.3%,GSH-Px活性分别提升43.2%、132.2%、92.5%,MDA水平分别降低了16.2%、18.3%、26.2%。实验说明,泥鳅蛋白多肽具有提高小鼠血清、肝脏以及心脏组织SOD活性以及GSH-Px活性,同时能够降低组织MDA水平的作用。肝脏组织切片表明泥鳅蛋白多肽对降低小鼠肝脏因氧化应激而产生的损伤具有一定效果。实验结果说明泥鳅蛋白多肽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氧化造成的损伤,并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泥鳅蛋白及其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多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煮干丝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潇潇 张龙飞 +4 位作者 甘钰培 范佳明 王怀英 陈梦颖 肖丽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18,144,共7页
以不同种类的干丝作为实验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和风味分析,对产品的感官、质构以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优化大煮干丝工艺。结果表明,祖名干丝经汆烫后具有低硬度、低胶黏性等质构特点,且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干丝(p&l... 以不同种类的干丝作为实验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和风味分析,对产品的感官、质构以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优化大煮干丝工艺。结果表明,祖名干丝经汆烫后具有低硬度、低胶黏性等质构特点,且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干丝(p<0.05),符合大煮干丝绵软鲜香、营养丰富的要求。大煮干丝的最佳工艺为:三黄鸡块与水的比例为1∶4(g/g),加姜0.2%,煮制4 h得到鸡汤,煮制干丝时加盐量为0.5%,煮制时间为8 min,料水比为1∶8(g/g),此时大煮干丝绵软鲜美,感官评分最好,为45.25分。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中,对比干丝原样,汆烫后的干丝中异戊醇、环十五烷基醇、蓖麻油酸、乙醛等令人不愉快的风味物质未被检出,大煮干丝中十三烷醇、正癸醇、1-戊烯-3-醇、十二醛、2-庚酮等具有令人愉快的风味物质被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煮干丝 响应面 工艺优化 风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