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1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烹饪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可行性分析及对策——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蔡丽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59-61,共3页
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引出“就业质量”这一概念,阐述了提升就业质量的现实意义,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心大学生就业率的前提下,人们往往忽视对就业质量的关注。笔者以烹饪专业毕业生为例,通过对烹饪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的... 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引出“就业质量”这一概念,阐述了提升就业质量的现实意义,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心大学生就业率的前提下,人们往往忽视对就业质量的关注。笔者以烹饪专业毕业生为例,通过对烹饪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全程就业指导、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打造学院特色品牌、拓展对外交流等五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以实现毕业生就业数量向就业质量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率 就业质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饭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的调查及思考——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房士林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安排与操作过程,可以发现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是否一致,是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饭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现状进行... 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安排与操作过程,可以发现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是否一致,是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饭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实现学校、酒店、学生三方面共赢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店管理 本科生 实践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烹饪专业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优化途径——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研究对象
3
作者 谢洁菱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年第2期58-60,共3页
对于贫困生比例较高的烹饪专业大学生而言,勤工助学是他们获得经济资助、提升综合素质、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以烹饪专业学生为例,分析勤工助学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措施,努力实现高校勤工助学的综合功能。
关键词 学生工作 勤工助学 烹饪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勃发展中的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4
作者 韩寿祥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0年第3期4-6,共3页
根据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 ,扬州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合并组建的新型的综合性大学。作为二级学院的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善于抓住发展机遇 ,凭着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 ,凭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办学特色 。
关键词 高校管理 高等教育 烹饪教育 办学特色 扬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类专业本科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敏 陈玉龙 崔彬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烹饪专业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构建烹饪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专业61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烹饪类专业本科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烹饪专业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构建烹饪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专业61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烹饪类专业本科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烹饪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受学生父母对其创业的鼓励、烹饪专业本科生自身对创业的兴趣及其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的正向显著影响。因此,应着力培养烹饪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进一步完善烹饪专业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专业 本科生 创业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发展审视:成就、挑战与展望——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办学40周年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侯兵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40年的办学历程,作为专业办学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扬州大学经历了由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层次提升。目前,国内烹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不断健全,烹饪科学研究视... 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40年的办学历程,作为专业办学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扬州大学经历了由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层次提升。目前,国内烹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不断健全,烹饪科学研究视野与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作用不断显现。但是,当前烹饪高等教育在专业定位与门类归属、专业认可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快建设烹饪交叉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高等教育 烹饪与营养教育 专业建设 发展成就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30年回顾与思考——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创办30年 被引量:13
7
作者 路新国 《美食研究》 2014年第3期2-8,共7页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30年的历程。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目前,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烹饪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它的办学模式为国内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提...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30年的历程。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目前,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烹饪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它的办学模式为国内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和支撑效应,可以说它是中国烹饪高等教育成长的缩影,引领了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烹饪 高等教育 烹饪与营养教育 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凤龙 张雨燕 徐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2,共9页
博物馆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旅游是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该文收集654份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探讨博物馆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结构方... 博物馆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旅游是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该文收集654份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探讨博物馆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博物馆休闲、学习和情感动机均对旅游满意度有显著直接影响,旅游满意度对文化认同有显著直接影响,同时休闲动机和学习动机能直接影响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学习动机和国家认同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博物馆旅游通过“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链式结构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厘清了大学生在博物馆情境中强化国家认同的心理路径,凸显了旅游满意度与文化认同在博物馆建构青年群体国家认同中的作用,对其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旅游 旅游动机 旅游满意度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好基地建设 打造办学特色——扬州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成果和办学特色介绍
9
作者 丁应林 韩寿祥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1年第4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扬州大学 烹饪专业教育 办学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劳动力流动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兴化垛田为例
10
作者 马逸姣 张爱平 张无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农业文化遗产兼具活态遗产属性与旅游利用价值,旅游发展不仅有利于遗产地农民生计改善,也为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提供了新的路径。劳动力流动关乎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流动分化研究有助于厘清旅游环境下劳动力迁... 农业文化遗产兼具活态遗产属性与旅游利用价值,旅游发展不仅有利于遗产地农民生计改善,也为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提供了新的路径。劳动力流动关乎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流动分化研究有助于厘清旅游环境下劳动力迁移的发展与变化,对于建立遗产旅游地劳动力流动引导机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入村入户调查以获取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劳动力流动经历和就业地点变化识别分化类型,刻画不同类型劳动力的群体特征与职业发展差异,并采用逻辑回归方法评估流动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劳动力分化为留守、进城和回流3类,各类群体的人口特征、家庭结构、资本禀赋和地理区位有所不同,劳动力的职业选择和家庭生计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留守劳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且兼业化趋势显现,生计发展的旅游参与特征愈发明显;进城劳动力多从事异地非农工作,其家庭生计以非农主导型为主;回流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农业和住宿餐饮业等,生计活动呈现旅游经营化倾向。劳动力流动分化受个体特征、家庭结构、资本禀赋、地理区位和旅游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旅游带来的参与机会和福利待遇能够促进劳动力回流。遗产旅游地应在旅游发展模式、农业生产补偿、资本能力建设和遗产意识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以助力外出农民有序回流,并助推回流劳动力实现遗产保护导向的职业转型,促进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空间转移 就业选择 旅游发展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扬州的得失引发的名城文物保护的忧思 被引量:42
11
作者 潘宝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0-53,79,共5页
近代旅游业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带动了旅游活动形式和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遣、疗养、休息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而逐渐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异国、异地文化和文明,扩大阅历,增长知识... 近代旅游业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带动了旅游活动形式和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遣、疗养、休息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而逐渐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异国、异地文化和文明,扩大阅历,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目的。文化旅游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意识 旅游发展 文化名城 扬州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法 文物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瘦西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提升策略研究——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霞 顾瑞霞 +1 位作者 黄玉军 陈大卫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邀请10名烹饪高等教育和餐饮企业管理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构建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模型。根据胜任力模型对该专业大学生的新要求,提出将职业胜任力培养纳入培养目标、促进以职业胜任力提升为导...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邀请10名烹饪高等教育和餐饮企业管理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构建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模型。根据胜任力模型对该专业大学生的新要求,提出将职业胜任力培养纳入培养目标、促进以职业胜任力提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职业胜任力培养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等提升烹饪类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教育 烹饪专业 大学生 职业胜任力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以扬州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兵 陈肖静 许俊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3期28-32,共5页
城市旅游是旅游业传统而又新兴的产品类型,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生质变的表现形式。休闲消费作为一种城市功能体系,与旅游消费有着很大的关联,深入探讨城市旅游与休闲服务业的关系,保持两者协调发展对于优化现代旅游业的产品结构... 城市旅游是旅游业传统而又新兴的产品类型,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生质变的表现形式。休闲消费作为一种城市功能体系,与旅游消费有着很大的关联,深入探讨城市旅游与休闲服务业的关系,保持两者协调发展对于优化现代旅游业的产品结构,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扬州市为例,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地分析了扬州城市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意义及保障措施,指出了两者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休闲服务业 关系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兵 李红缘 +1 位作者 余凤龙 张爱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4,共14页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揭示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体现在4个方面,生产要素更加关注文献典籍与乡土文化中的饮食元素的挖掘与利用,生产场域从传统的限定性场域向着规模化场域及多元化场域转变,生产模式在技术和流程两个层面呈现出由厨房生产技术向舞台化炫技表演以及多场景技术组合递进的特征,结构形态旨在实现内容生产、符号生产和媒介生产三者的协调统一;2)旅游对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形成重要影响,受到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而形成生产主体响应机制、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机制、文旅消费提质牵引机制以及主客协商机制等四重驱动机制;3)在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博弈中,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串联起各利益相关主体,有效利用生产资料,有机整合文化资源,这为文化生产理论提供另一种解释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地方饮食文化 生产转向 特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旅游的扬州美食街发展格局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兵 陈志炎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8年第4期26-31,共6页
城市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城市旅游的发展与繁荣既需要综合运用城市其他相关功能,也要积极整合城市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以城市旅游的视角审视美食街的发展格局,需要深入分析区位、消费、资源、社会及政策等要... 城市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城市旅游的发展与繁荣既需要综合运用城市其他相关功能,也要积极整合城市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以城市旅游的视角审视美食街的发展格局,需要深入分析区位、消费、资源、社会及政策等要素构成的美食街格局形成机理。扬州案例研究表明,美食街的发展格局与城市旅游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距离,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和完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扬州 休闲美食街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地方饮食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以长沙文和友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凤龙 徐留倩 陈悦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饮食消费过程中,持续与地方饮食交涉、赋予地方饮食意义并产生认同感的过程。主体感知的地方饮食文化意义包括饮食功能意义、饮食象征意义、人际互动意义和饮食情感意义四个方面,分别塑造主体对地方饮食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情感认同,并且主体饮食偏好在饮食功能意义与主体价值认同之间、个体经历在饮食情感意义与主体情感认同之间具有调节效应,旅游者与居民对饮食文化意义的感知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饮食文化 饮食消费 饮食文化 文化认同 长沙文和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桂荣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由于行业的特点和专业的特色,烹饪专业大学生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诸多主客观原因又使就业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烹饪高校应重视和研究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和帮助,努力提高大学生... 由于行业的特点和专业的特色,烹饪专业大学生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诸多主客观原因又使就业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烹饪高校应重视和研究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和帮助,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专业 大学生 就业问题 就业指导 烹饪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市场下扬州传统小吃的开发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丹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地方传统小吃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娱乐性与体验度。扬州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小吃对扬州旅游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传统小吃的旅游功能,将小吃与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有机结合是有现实可行性的。扬州要利用"双东"历史... 地方传统小吃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娱乐性与体验度。扬州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小吃对扬州旅游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传统小吃的旅游功能,将小吃与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有机结合是有现实可行性的。扬州要利用"双东"历史街区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以"双东"小吃步行街为起点,将扬州传统小吃做大做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传统小吃 文化特色 旅游市场 旅游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烹饪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亮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2年第3期62-64,共3页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才能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从而切实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烹饪专业辅导员作为烹饪专业大学生思想引领者、学业引导者、成才培...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才能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从而切实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烹饪专业辅导员作为烹饪专业大学生思想引领者、学业引导者、成才培育者,对于其核心竞争力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人才培养 烹饪专业 大学生 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何而食?——旅游者饮食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余凤龙 徐羽可 +1 位作者 侯兵 徐留倩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6,共19页
旅游情境下饮食及其消费所呈现和折射的价值意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然而,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实践相比,我国饮食与旅游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加强。旅游者的饮食动机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 旅游情境下饮食及其消费所呈现和折射的价值意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然而,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实践相比,我国饮食与旅游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加强。旅游者的饮食动机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或饮食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探讨饮食与旅游关系的重要视角。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研、访谈、网络评论文本等数据和方法,选择长沙和扬州两个典型饮食消费场所,通过两个阶段研究,解读旅游者饮食动机的结构特征,构建影响旅游者饮食动机的解释框架。研究显示,旅游情境下游客饮食动机呈现一个由感官吸引、文化体验、社交分享与身心愉悦组成的四维度结构。基于饮食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被细分为美食旅游家、随性美食旅游者与普通美食旅游者,不同旅游者的饮食动机存在主体差异和消费场景差异,但其基本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味道”为核心的感官吸引是饮食动机的基础维度。旅游者饮食动机的形成与激发受旅游者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叠加影响,是旅游者文化价值观、饮食需求和消费场景嵌入个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饮食动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及其个体差异和时空差异。旅游者饮食动机研究为理解旅游者饮食行为和目的地美食营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旅游 饮食动机 味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