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链两课三梯度”研究生科研育人模式研究——基于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践
1
作者 陈斌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0期47-49,共3页
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育人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教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践,提出“一链... 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育人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教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践,提出“一链两课三梯度”的研究生科研育人模式,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实践表明,该模式在研究生思想引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大学 研究生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 育人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科研育人 两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饭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的调查及思考——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房士林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安排与操作过程,可以发现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是否一致,是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饭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现状进行... 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安排与操作过程,可以发现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是否一致,是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饭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实现学校、酒店、学生三方面共赢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店管理 本科生 实践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烹饪专业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优化途径——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研究对象
3
作者 谢洁菱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年第2期58-60,共3页
对于贫困生比例较高的烹饪专业大学生而言,勤工助学是他们获得经济资助、提升综合素质、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以烹饪专业学生为例,分析勤工助学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措施,努力实现高校勤工助学的综合功能。
关键词 学生工作 勤工助学 烹饪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勃发展中的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4
作者 韩寿祥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0年第3期4-6,共3页
根据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 ,扬州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合并组建的新型的综合性大学。作为二级学院的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善于抓住发展机遇 ,凭着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 ,凭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办学特色 。
关键词 高校管理 高等教育 烹饪教育 办学特色 扬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类专业本科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敏 陈玉龙 崔彬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4,共8页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烹饪专业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构建烹饪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专业61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烹饪类专业本科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烹饪专业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构建烹饪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专业61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烹饪类专业本科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烹饪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受学生父母对其创业的鼓励、烹饪专业本科生自身对创业的兴趣及其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的正向显著影响。因此,应着力培养烹饪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进一步完善烹饪专业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专业 本科生 创业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30年回顾与思考——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创办30年 被引量:13
6
作者 路新国 《美食研究》 2014年第3期2-8,共7页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30年的历程。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目前,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烹饪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它的办学模式为国内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提...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30年的历程。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目前,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烹饪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它的办学模式为国内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和支撑效应,可以说它是中国烹饪高等教育成长的缩影,引领了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烹饪 高等教育 烹饪与营养教育 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发展审视:成就、挑战与展望——基于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办学40周年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侯兵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40年的办学历程,作为专业办学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扬州大学经历了由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层次提升。目前,国内烹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不断健全,烹饪科学研究视... 我国烹饪高等教育已走过40年的办学历程,作为专业办学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扬州大学经历了由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层次提升。目前,国内烹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不断健全,烹饪科学研究视野与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作用不断显现。但是,当前烹饪高等教育在专业定位与门类归属、专业认可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快建设烹饪交叉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高等教育 烹饪与营养教育 专业建设 发展成就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烹饪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建设启示 被引量:7
8
作者 路新国 侯兵 《中国食品》 2005年第23期12-14,共3页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我国烹饪教育的办学层次长时间停留在中职教育水平。扬州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高等烹饪教育的高校,其在高职烹饪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初步形成了高职烹饪教育建设和发展...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我国烹饪教育的办学层次长时间停留在中职教育水平。扬州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高等烹饪教育的高校,其在高职烹饪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初步形成了高职烹饪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这一全新的办学模式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办的高等烹饪教育专业,在我国高等烹饪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专业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条件改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有力地提升了高等烹饪教育的学术地位,初步形成了高等烹饪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这一全新的办学模式为国内高等烹饪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示范效应。本期特别刊发在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餐饮业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路新国先生的发言稿,讲述其对高等烹饪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中获得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烹饪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扬州大学 办学模式 工程学院 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烹饪协会 示范效应 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好基地建设 打造办学特色——扬州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成果和办学特色介绍
9
作者 丁应林 韩寿祥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1年第4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扬州大学 烹饪专业教育 办学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领先 国际知名——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建设纪实
10
作者 路新国 侯兵 《中国食品》 2005年第10期34-35,共2页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扬州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隶属于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20多年的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烹饪高等教育专业.
关键词 扬州大学 专业建设 营养 纪实 国际 烹饪高等教育 食品科学 特色专业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视阈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构建——以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
11
作者 蔡丽娅 《中国食品》 2015年第21期44-47,共4页
在当前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强化高校就业教育理念,全力营造良好就业氛围为抓手,通过"就业责任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质量体系"三... 在当前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强化高校就业教育理念,全力营造良好就业氛围为抓手,通过"就业责任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质量体系"三大体系为着力点,探索全程化指导、强化对外联络、推进平台建设、融入职业规划引领及带动就业创业等具体的建议对策,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导向 大学生 就业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劳动力流动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兴化垛田为例
12
作者 马逸姣 张爱平 张无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农业文化遗产兼具活态遗产属性与旅游利用价值,旅游发展不仅有利于遗产地农民生计改善,也为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提供了新的路径。劳动力流动关乎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流动分化研究有助于厘清旅游环境下劳动力迁... 农业文化遗产兼具活态遗产属性与旅游利用价值,旅游发展不仅有利于遗产地农民生计改善,也为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提供了新的路径。劳动力流动关乎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流动分化研究有助于厘清旅游环境下劳动力迁移的发展与变化,对于建立遗产旅游地劳动力流动引导机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入村入户调查以获取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劳动力流动经历和就业地点变化识别分化类型,刻画不同类型劳动力的群体特征与职业发展差异,并采用逻辑回归方法评估流动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劳动力分化为留守、进城和回流3类,各类群体的人口特征、家庭结构、资本禀赋和地理区位有所不同,劳动力的职业选择和家庭生计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留守劳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且兼业化趋势显现,生计发展的旅游参与特征愈发明显;进城劳动力多从事异地非农工作,其家庭生计以非农主导型为主;回流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农业和住宿餐饮业等,生计活动呈现旅游经营化倾向。劳动力流动分化受个体特征、家庭结构、资本禀赋、地理区位和旅游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旅游带来的参与机会和福利待遇能够促进劳动力回流。遗产旅游地应在旅游发展模式、农业生产补偿、资本能力建设和遗产意识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以助力外出农民有序回流,并助推回流劳动力实现遗产保护导向的职业转型,促进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空间转移 就业选择 旅游发展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银修饰氧化锰纳米酶评价扬州市野生食用菌的总抗氧化能力
13
作者 陈凤 谭苏慧 +2 位作者 高璐 李熠 徐雪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6期239-246,共8页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用于扬州市野生食用菌(角质木耳、金针菇、糙皮侧耳)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方法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修饰氧化锰(nano silver modified manganous oxide,Mn/AgNPs)纳米酶,并通过多种表征...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用于扬州市野生食用菌(角质木耳、金针菇、糙皮侧耳)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方法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修饰氧化锰(nano silver modified manganous oxide,Mn/AgNPs)纳米酶,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确认其微观结构。利用不同溶剂提取3种野生食用菌的活性物质,并通过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评价扬州市3种野生食用菌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利用商业化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acid),ABTS]试剂盒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实现了扬州市野生食用菌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总抗氧化活性:糙皮侧耳>金针菇>角质木耳;溶剂提取效果:超纯水>混合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结论 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能够快速评价扬州市野生食用菌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总抗氧化活性 纳米银修饰氧化锰纳米酶 比色反应 便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14
作者 胡钦 肖丽霞 邹承儒 《中国食品》 2021年第13期108-109,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产者和经营者道德的缺失、企业内控不严格、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有待提高、政府和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产者和经营者道德的缺失、企业内控不严格、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有待提高、政府和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专业人才培养不到位等。因此,在高等院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具有深造基础和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预防和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已成为食品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内控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产业 食品安全事件 食源性疾病 发展潜能 扬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旅游的扬州美食街发展格局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兵 陈志炎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8年第4期26-31,共6页
城市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城市旅游的发展与繁荣既需要综合运用城市其他相关功能,也要积极整合城市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以城市旅游的视角审视美食街的发展格局,需要深入分析区位、消费、资源、社会及政策等要... 城市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城市旅游的发展与繁荣既需要综合运用城市其他相关功能,也要积极整合城市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以城市旅游的视角审视美食街的发展格局,需要深入分析区位、消费、资源、社会及政策等要素构成的美食街格局形成机理。扬州案例研究表明,美食街的发展格局与城市旅游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距离,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和完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扬州 休闲美食街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市场下扬州传统小吃的开发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丹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地方传统小吃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娱乐性与体验度。扬州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小吃对扬州旅游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传统小吃的旅游功能,将小吃与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有机结合是有现实可行性的。扬州要利用"双东"历史... 地方传统小吃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娱乐性与体验度。扬州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小吃对扬州旅游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传统小吃的旅游功能,将小吃与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有机结合是有现实可行性的。扬州要利用"双东"历史街区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以"双东"小吃步行街为起点,将扬州传统小吃做大做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传统小吃 文化特色 旅游市场 旅游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地方饮食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以长沙文和友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凤龙 徐留倩 陈悦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饮食消费过程中,持续与地方饮食交涉、赋予地方饮食意义并产生认同感的过程。主体感知的地方饮食文化意义包括饮食功能意义、饮食象征意义、人际互动意义和饮食情感意义四个方面,分别塑造主体对地方饮食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情感认同,并且主体饮食偏好在饮食功能意义与主体价值认同之间、个体经历在饮食情感意义与主体情感认同之间具有调节效应,旅游者与居民对饮食文化意义的感知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饮食文化 饮食消费 饮食文化 文化认同 长沙文和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城市核心竞争力分析——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252-254,共3页
旅游业内竞争已从单纯依靠资源竞争和产品竞争发展为城市竞争、区域竞争,因此构建旅游城市核心竞争力,保持旅游城市的竞争优势十分必要。该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概括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并进行了层次划分。以扬州市的... 旅游业内竞争已从单纯依靠资源竞争和产品竞争发展为城市竞争、区域竞争,因此构建旅游城市核心竞争力,保持旅游城市的竞争优势十分必要。该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概括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并进行了层次划分。以扬州市的旅游发展为例,对其竞争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构建扬州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意见,以期实现扬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旅游业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盐水鹅预制品最佳腌制方式的确定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宗振 吴鹏 +5 位作者 许志诚 王恒鹏 高苏敏 还传明 徐安琪 孟祥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0,共6页
为改进盐水鹅预制品的品质,进行实验,处理组设置为滚揉腌制法(T处理组)、超声腌制法(US处理组)、滚揉结合超声腌制法(UST处理组)以及常规湿腌法(CK组),以pH、肉色、蒸煮损失率、盐分、微观结构、感官评分等为评价指标,探究超声处理、滚... 为改进盐水鹅预制品的品质,进行实验,处理组设置为滚揉腌制法(T处理组)、超声腌制法(US处理组)、滚揉结合超声腌制法(UST处理组)以及常规湿腌法(CK组),以pH、肉色、蒸煮损失率、盐分、微观结构、感官评分等为评价指标,探究超声处理、滚揉处理对盐水鹅预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ST处理组的肉色鲜红,盐分和蒸煮损失率最高。感官评分结果表明UST处理组的消费者接受度最高。采取综合评价最高的UST处理组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选取菌落总数(APC)和脂肪氧化(TBARS)作为评测指标,通过将其代入零级和一级反应方程式确定TBARS为最终预测指标。经计算得出Q_(10)(0~10℃)=1.21、Q_(10)(10~20℃)=1.25。该Q_(10)模型最小误差仅为3.2%,误差最大为10.2%,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综上,UST处理组的消费者接受度最高,通过贮藏期间TBARS的变化值建立的Q_(10)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腌制 滚揉腌制 扬州盐水鹅 货架期预测 Q_(10)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制方式对九叶青花椒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饶胜其 徐富慧 +4 位作者 伏晴晴 梅小飞 刘美琴 杨振泉 王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70,共15页
干制是花椒采后重要的加工处理环节之一,对花椒的品质有较大影响。探究了自然阴干(shade drying,S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热泵干燥(hot pump drying,HP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D)、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及汽... 干制是花椒采后重要的加工处理环节之一,对花椒的品质有较大影响。探究了自然阴干(shade drying,S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热泵干燥(hot pump drying,HP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D)、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及汽蒸预处理(pretreatment by steaming,PS)结合5种干制方式的复合处理对九叶青花椒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ogarithimc和Weibull模型对几种方式下青花椒水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拟合度较好。PS能有效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但会显著降低挥发油含量。FD和PSFD能较好地保留青花椒中的叶绿素、麻味物质、总酚和总黄酮,但会导致极低的破壳率和挥发油含量。MD和PSMD的干燥速率最高,仅需约30 min即能完成干制过程,且保留了较高含量的麻味物质,但MD和PSMD处理的青花椒的色泽和形态较差。SD和HAD处理的青花椒的色泽和植物化学成分含量总体上都处于较低水平;而PS和HPD复合处理的青花椒色泽与市售一级青花椒较为接近,其挥发油(4.00 mL/100 g)、麻味物质(60.21 mg/g)、总酚(31.81 mg/g)和总黄酮(93.32 mg/g)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干燥方式对青花椒的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破壳率和D-柠檬烯、麻味物质、总黄酮及叶绿素a的含量是影响不同干制青花椒品质差异的主要因素;各种干制青花椒综合得分排序前6位的依次为PSF D-青花椒、F D-青花椒、PSHP D-青花椒、HP D-青花椒、PSM D-青花椒和M D-青花椒。可根据干制成本和产品用途,选择适宜的青花椒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干制方式 汽蒸预处理 干燥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