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陶若诚 宋婧思 +2 位作者 涂海霞 韩水 李颖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通过田野调查,记录了扬州市区(不含各县市)古树名木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并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开展了解决方法的探讨,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措施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生存现状 资源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R:教研新范式
2
作者 孙发勤 曾祥翊 冯锐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3,48,共10页
该研究聚焦于智能精准教研(IPTR)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2021—2024年覆盖全国28个省108个区县和276所学校的大规模试点实践,系统阐述了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一种以数据循证为基础、人机协同为核心机制、精准赋能... 该研究聚焦于智能精准教研(IPTR)范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2021—2024年覆盖全国28个省108个区县和276所学校的大规模试点实践,系统阐述了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一种以数据循证为基础、人机协同为核心机制、精准赋能教师个性化与规模化专业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教研新形态;揭示了智能精准教研的五大特征: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和规模化,并分析了教研主体、证据、情境、模式和生态等核心要素的转型;技术层面,构建了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基座,包括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和课堂话语文本数据;实践层面,提炼了系统化的教学诊断方法、动态发展的教师画像体系及创新的教研活动模式;生态层面,提出了包含政府、教研机构、企业、高校和学校的GEBUS多元协同生态系统模型,并探讨了教研文化重塑的必要性。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研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精准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人机协同 教研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驱动的IPCRF框架:课堂问答数字化分析的创新与实践
3
作者 孙发勤 王雯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堂数字化评价成为新的改革方向,课堂问答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对其进行数字化、客观化、自动化的分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三元对话理论,研究构建了由教师提问、学生候答、教师叫答、学生回答、教师理...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堂数字化评价成为新的改革方向,课堂问答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对其进行数字化、客观化、自动化的分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三元对话理论,研究构建了由教师提问、学生候答、教师叫答、学生回答、教师理答构成的IPCRF(initiate-prepare-call-response-feedback)分析框架,并提出具体的分析方法。在应用研究阶段,选取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同课同构数学课堂进行对比分析,基于IPCRF框架深入剖析两类教师在提问策略、提问风格、问题深度和应答特征等维度的差异。最后,提出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提问体系、优化认知递进的问题链、调控动静平衡的时间分配等优化课堂提问的建议。研究不仅构建了一个可操作的课堂问答数字化分析框架,也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框架的应用价值,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课堂问答 IPCRF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与学习方式的变化探索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咏 冯锐 李亚娇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6期65-71,共7页
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社交既拓展了他的交往空间和社交行为,同样,也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在梳理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 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社交既拓展了他的交往空间和社交行为,同样,也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在梳理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大学生网络社交方式及社交行为特征分析的研究框架。以扬州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社交网站访问情况、好友特征、社交基本属性、社交行为、态度与感受五个维度调查大学生网络社交方式及社交行为特征,归纳总结当代大学生基于社交进行学习的行为特征。旨在指导大学生能正确、积极地使用网络社交进行有效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社交 学习方式 社交型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之间的新闻叙事 被引量:7
5
作者 蔡之国 潘佳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新闻是一种叙事存在。新闻叙事是新闻叙述者对新近发生事实的重构。这种新闻叙事的重构,使得新闻叙事的三个层面都表现出主观倾向性,以致新闻理论倡导者提倡的新闻客观真实的本质只能成为叙述者主观认识上的真实,而纯然的客观真实成为... 新闻是一种叙事存在。新闻叙事是新闻叙述者对新近发生事实的重构。这种新闻叙事的重构,使得新闻叙事的三个层面都表现出主观倾向性,以致新闻理论倡导者提倡的新闻客观真实的本质只能成为叙述者主观认识上的真实,而纯然的客观真实成为新闻工作者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与主观倾向性的交融,使得新闻叙事只能在两者之间追求一种平衡点,让叙述的新闻更可能接近事实的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叙事 客观真实 主观倾向 故事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尧臣“水上诗路”书写的叙事性及其诗史意义
6
作者 梅国春 柏红秀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7,共7页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水上诗路”书写以运河行旅为主线,通过个体生命史与漕运交通网的交融,建构了“诗史互涉”的叙事范式。具体表现有:以“目击者”的在场视角,融合“以诗存史”的实录精神,构建起兼具历史真实与诗性表达...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水上诗路”书写以运河行旅为主线,通过个体生命史与漕运交通网的交融,建构了“诗史互涉”的叙事范式。具体表现有:以“目击者”的在场视角,融合“以诗存史”的实录精神,构建起兼具历史真实与诗性表达的叙事体系;以地理空间脉络构成叙事骨架,将人地绾合的叙事深化,呈现淮河民生疾苦的微观镜像;以“纳景入事”的笔法,创造性地将自然物象嵌入事件进程,促成物象的叙事功能转化。梅尧臣“水上诗路”的诗史意义不仅在于革新了宋诗“阻浅”题材的书写,更在于完成了从地理记录到诗史建构的范式转捩。其以“平淡朴厚”对抗虚饰的叙事策略,既颠覆了西昆体的浮华窠臼,亦为苏轼、黄庭坚等后世诗人的行旅书写提供了范式蓝本,在唐宋诗转型中具有枢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水上诗路 叙事性 诗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出版融合政策文本量化与策略分析
7
作者 乔晓鹏 张志强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51,共10页
加快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建成出版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我国62份出版融合政策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发布主体进行梳理,构建了“政策工具—出版融合发展目标”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出版融合政策进行编码和量化分析。研... 加快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建成出版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我国62份出版融合政策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发布主体进行梳理,构建了“政策工具—出版融合发展目标”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出版融合政策进行编码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出版融合政策存在政策工具协调推进,但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少、政策子工具使用分布不协调,内部结构失衡、出版融合发展目标政策响应频次不均衡,出版融合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需加强政策支持等问题。未来我国出版融合政策的制定,应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优化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重视出版融合发展目标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深度融合 出版融合政策 结构性失衡 需求型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媒与当代审美文化关系之嬗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在传播领域内,传媒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带动新一轮当代审美文化的潮动。本文中的“大众传媒”主要指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电影、电视和互联网在20世纪的不同阶段承担起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它们对当代审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揭示... 在传播领域内,传媒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带动新一轮当代审美文化的潮动。本文中的“大众传媒”主要指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电影、电视和互联网在20世纪的不同阶段承担起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它们对当代审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揭示这一过程当中,现代大众传媒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的特点,对于我们理解21世纪的当代审美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当代审美文化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多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丹丹 冯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3,共9页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更加明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复杂机理,该文以“资源+功能”作为解释框架,选取全国31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世...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更加明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复杂机理,该文以“资源+功能”作为解释框架,选取全国31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取得最优效果的多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存在九种组态路径,资源支撑、成果产出、技术转化等是目前建设的普遍策略;建设高校根据组态路径可以分为资源禀赋型、科研赋能型以及社会服务型三种,并分别可以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强化科研育人功能、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等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高质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多组态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精准教研背景下教师群体画像实践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发勤 许晓曦 +1 位作者 沈霞娟 李雅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教师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精细化数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精准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该研究以教师群体画像技术为核心,通过构建群体画像框架,并以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聚焦于数学学科... 教师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精细化数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精准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该研究以教师群体画像技术为核心,通过构建群体画像框架,并以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聚焦于数学学科中“好课”的关键特征,并构建了教师群体画像标签体系。此外,通过对不同教师群体的职级、学科和学校等三维特征的分组,从常模分析、特征分析以及差异分析的角度揭示了教师群体的特征和课堂模式。研究表明,群体画像不仅有助于制定教师个性化成长方案,还能促进跨学科和跨校区的协同创新、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教研 群体画像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国际观察:挑战、应对与镜鉴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帅杰 汤倩雯 杨启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2,120,共8页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新一轮教育变革趋势,国际上一些国家与国际组织纷纷颁布与该技术相关的教育政策,研判教育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制定和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指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新一轮教育变革趋势,国际上一些国家与国际组织纷纷颁布与该技术相关的教育政策,研判教育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制定和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指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争议和伦理风险,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创新方案与促进方法,包括更新教育理念、变革学校教育方式、提升师生能力素养和制定隐私保护的规范措施。基于国际经验,可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相关镜鉴,包括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核心理念,构建促进教师和学生智能素养的教育培训方案,推动制度化建设增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运用中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国际比较 人工智能教育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视域下的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宗财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表征中华文化精髓的文化地理媒介景观,其空间叙事的宏观性与文化的广域性,决定了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需要从“人文意义”“场景载体”“延伸载体”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而言:深挖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中华文化内涵与价值意蕴... 国家文化公园是表征中华文化精髓的文化地理媒介景观,其空间叙事的宏观性与文化的广域性,决定了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需要从“人文意义”“场景载体”“延伸载体”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而言:深挖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中华文化内涵与价值意蕴,注重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的意义凝练与内容表达,建构其“人文意义层”;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丰富化多元化,构建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在地性消费的“场景载体层”;推动“主题文化+”媒介化传播,强化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容的溢出效应,建构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的“延伸载体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空间 场景 主题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电影到短视频:数字时代知觉后勤的重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书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认为,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交通和通信速度的每一次跃迁都大幅压缩着人类时空,重构着人类感知模式,在此过程中,滋生于现代科技语境的电影、电视适时出现并成为调节人类时空经验的知觉后勤。在数字时代的光速... 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认为,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交通和通信速度的每一次跃迁都大幅压缩着人类时空,重构着人类感知模式,在此过程中,滋生于现代科技语境的电影、电视适时出现并成为调节人类时空经验的知觉后勤。在数字时代的光速传播背景下,时空压缩更进一步迈向时空折叠的境地,而短视频则成长为数字媒介时代的新型知觉后勤,它将原本不可见的转换为可见,并以具身传播方式为观众带来临在化的知觉体验。当然,在大数据和算法的作用下,短视频可能沦为一种“统计型影像”,但算法的多样性和用户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为营造多元、生动的短视频文化景观提供了足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短视频 知觉后勤 保罗·维利里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空间生产的三重维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阴健 秦宗财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9,共14页
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是中国特色元宇宙体系的一部分,是在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演进趋势下创生的数字文旅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场景。文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从体验空间、元符号空间、交往空间3个维度解构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体验... 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是中国特色元宇宙体系的一部分,是在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演进趋势下创生的数字文旅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场景。文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从体验空间、元符号空间、交往空间3个维度解构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体验性文旅消费、叙事性文化传播与社会性共创实践,是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空间生产的价值与功能。体验空间生产及体验性文旅消费是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景观与消费活动的数字化延伸;元符号空间生产及叙事性文化传播是对国家文化公园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再再现”;交往空间生产及社会性共创实践使多元主体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元宇宙形成了境域化的社会交往关系。打造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元宇宙空间,能够推动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元宇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元宇宙 空间生产 虚拟文化空间 文化与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与路径:大运河生态影像的国际传播潜力分析
15
作者 邓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7,共6页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运河生态影像成为公共影像生产与国际传播的热点之一。从当代的运河生态影像中大致可以提炼出三种主流生态话语:景观生态学话语、生态理性主义话语、反思人类世话语。这三种话语分别镶嵌于纪录片、自媒体图片与短视频...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运河生态影像成为公共影像生产与国际传播的热点之一。从当代的运河生态影像中大致可以提炼出三种主流生态话语:景观生态学话语、生态理性主义话语、反思人类世话语。这三种话语分别镶嵌于纪录片、自媒体图片与短视频、博物馆投影装置等不同媒介中。这三种话语的国际传播潜力各不相同,进一步挖掘景观生态学话语背后更加基础性的人文地理信息、揭示全球化的生态理性主义话语背后被遮蔽的地方生态故事、在反思人类世的潮流中将东亚传统的“自然观”与西方生态研究中的“生成性”视角相结合,有助于构建中国本土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人类世 生态影像 行星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金迪的明星身份建构与银幕表演
16
作者 李隽 王云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7-151,共5页
培养“新生代人民演员”是十七年时期电影明星生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生代人民演员”的典型代表,金迪接受过社会主义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训练,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表演艺术素质,在“参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总体要求... 培养“新生代人民演员”是十七年时期电影明星生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生代人民演员”的典型代表,金迪接受过社会主义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训练,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表演艺术素质,在“参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总体要求下,塑造了“孔淑贞”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回顾金迪明星身份的形成过程和银幕形象的塑造方式,有助于厘清“十七年时期”电影明星生产机制的运作方式和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新生代人民演员 明星生产 银幕表演 金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蛋机械化收集装置的设计
17
作者 庾豪 郑爱琪 +3 位作者 于倩倩 杨灵洁 吴佳忱 吴娟 《农业装备技术》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农业自动化是当今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能够解决安全性、效率、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并能完成人类无法触及的领域或空间内的工作。为了实现家禽养殖场禽蛋收集的机械化作业,文章设计了一种满足高效收集和低破损率的... 农业自动化是当今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能够解决安全性、效率、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并能完成人类无法触及的领域或空间内的工作。为了实现家禽养殖场禽蛋收集的机械化作业,文章设计了一种满足高效收集和低破损率的禽蛋机械化收集装置,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装置的结构设计,满足作业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类收集装置 结构设计 机器人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 被引量:333
18
作者 祝智庭 张浩 顾小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生的微型学习,适应了学习者呼唤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求。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对微型学习的形成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型学习的概念以及实现微型学习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 微型学习 非正式学习 新媒介生态 微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 被引量:194
19
作者 吴秀娟 张浩 倪厂清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8,33,共7页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实质上是以反思性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深度学习。其关键任务是发展反思性学习能力以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其理论基础是深度学习理论和反思性学习理论。文章概述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深...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实质上是以反思性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深度学习。其关键任务是发展反思性学习能力以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其理论基础是深度学习理论和反思性学习理论。文章概述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深度学习和反思性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反思是否能促进深度学习",发现反思性学习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实质上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而深度学习能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其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而"如何通过反思来促进深度学习",文章则通过将反思性学习的理念纳入到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模型中,构建了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阐述了在深度学习的导入、主体以及评价等阶段中反思活动的方式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反思性学习 深度学习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被引量:899
20
作者 张浩 吴秀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1,21,共6页
深度学习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表达了一种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情景和复杂技术环境中更加注重批判性地学习和反思,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内在含义,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 深度学习提倡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表达了一种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社会情景和复杂技术环境中更加注重批判性地学习和反思,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内在含义,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和丰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阐述深度学习概念内涵并比较其与浅层学习的差异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的若干重要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的解释和影响,以及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引导与调节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浅层学习 认知理论 学习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