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现代“小说话”与《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建构 |
温庆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活死人”、“呆木头”之妙——论扬州评话营造“心理场”的艺术 |
董国炎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3
|
清代扬州茶肆的商业运营与文化意义 |
曹沁心
汪鸣鹤
|
《福建茶叶》
|
2023 |
0 |
|
|
4
|
近代文人日记与古代小说的“书籍之交” |
温庆新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作为舆论构造:传闻与《红楼梦》的“流言蜚语”式阅读 |
温庆新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当代审美共同体问题的现象学思路——以阿诺德·伯林特为例 |
陈军
廉晓晨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7
|
新世纪城市小说书写的新变与可能 |
舒跃
张堂会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
姚文放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
9
|
解弢《小说话》与现代“小说话”的跨视阈研究 |
唐盼
温庆新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现代“《红楼梦》化”的生产性批评接受 |
温庆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
11
|
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 |
姚文放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
12
|
大学文化建设:问题·目标·路径——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 |
杨飞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13
|
梅尧臣“水上诗路”书写的叙事性及其诗史意义 |
梅国春
柏红秀
|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文学性”内涵新论——文类意识对“文学性”内涵研究的启示 |
陈军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15
|
知识与传授:黄人《中国文学史》的编纂旨趣及教学启示 |
温庆新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
16
|
文学语言: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 |
陈学广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17
|
传统目录学与来裕恂《中国文学史稿》之编纂 |
温庆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18
|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
李建明
谢锡龄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
19
|
春秋秦文化的“周化”及其文学的发生 |
倪晋波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20
|
《诗》“经”的解构与文学的张扬——试论《世说新语》引《诗》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
张立兵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7 |
3
|
|